《多工是常態,分心是挑戰,自律是解方》​

2022/06/11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大家早安,周末愉快!​
聽著國珍老師的分享,讓我直接聯想到家中每次寫作業就一個頭兩個大的孩子,每次寫作業,一下玩玩具、翻書、摸摸寶可夢卡、和哥哥聊天、發呆、削鉛筆、畫圖,不知大家有沒有遇到類似狀況?
等「心」再度回到作業時往往就過了幾十分鐘了​><
  • 這時,我們或許習慣喊著「專心寫作業!不要分心」,沒用
  • 再加強情緒力道與音量,『某某某!快點寫作業!』,沒用​
  • 那再加上威脅好了,『你再不寫作業,就不讓你xxx囉』,沒用​
沒用的關鍵在於如國珍老師說的​,『分心並不是問題,而是一種現象啊!』​
​其背後的原因分為外部與內部因素​,尤其是以下五點我覺得超級關鍵​
  • 沒興趣​
  • 沒能力​
  • 沒挑戰​
  • 沒動機​
  • 沒樂趣​
你的家中孩子有中幾個呢?這五點真的打破我過往針對分心的解決辦法,從治標不治本開始轉換到治本的方向
​如果無法從原因著手,似乎就只是朝著親子衝突加劇、學習挫折變大等方向發展~

那麼我們可以怎麼做呢?​

​這次特別畫了這張筆記提醒自己,也與大家分享​

一、起手式:

我們腦袋都住著一隻猴子(本我)、理性者(自我)以及超人(超我),隨時覺察是誰掌控了你的大腦方向盤!​

二、以少為多

這概念讓我想到番茄鐘計時器,我們家(包含我自己)也都有使用,效果還不錯,但必須搭配第三點才能更長效。​

讓學習像打怪​

有玩過遊戲的朋友應該都比較能想像,如果從第一關到最後一關,你打的怪、對手、敵人都是同一隻,而且一開始就是大魔王,你應該一下就不玩了,甚至從頭到尾你都只會用同一招來攻擊,這遊戲想必很快就被你刪除了​
學習也是如此,拆解大目標為小任務,切換不同主題、形式,像我的習慣就是運用圖解,不同框架、工具、方式來讓孩子做各種閱讀輸出、引導的互動,同時運用遊戲化的機制來設計任務,由於孩子有時放假會讓他們有玩手遊的短暫時間,這經驗正好可以拿來連結。​

​三、鋪陳學習歷程=打怪地圖​

這點我的理解像是知識地圖,我的習慣是用視覺模板讓孩子在填空的過程逐步建立全局觀,所以這次也把筆記部分內容挖空,歡迎大家自行下載加工、勾選、創造喔。​

四、設立框架打造習慣​

想到習慣建立,第一直覺就想到【原子習慣】,覺得很適合搭配來建立孩子的閱讀理解策略的習慣。​
​真的很推薦親子天下翻轉教育的訂閱專案,一年只要365元,可以參加免費優質線上講座、教育經驗分享文章,以及超多的教學資源(學習單、簡報、講義等)可以下載喔~
可說是教學者的最強外掛之一,因為另一個是圖解技術(哈!)

連結如下給大家參考

https://reurl.cc/3oZq0V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2.9K會員
141內容數
「圖像力學院」,是一個推廣【圖解教育】的教育平台,希望幫助大家打破不敢畫圖心魔,啟動用畫圖解決問題的能力,建立圖解習慣. 更多圖解應用學習資源: https://drawwin.kaik.io/courses/drawtowin 圖解力學院: https://drawwin.kaik.io/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