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誌:《左文右武中師父 - 劉家良功夫電影研究》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1 分鐘

這本著作(下文簡稱《左文右武》)2022年4月出版(1),甫一上架,二話不說,就跑到樓上書店購買。正如作者在後記所言,香港電影的專門著述,竟然(暫時)未有研究劉家良的著作,既然如此,就由他們開始吧(270頁)。

raw-image

《左文右武》是兩位作者(彭志銘、鄭政恆)的對話記錄。筆者先入為主以為這是一本研究論文,內容格式應該像香港電影資料館一系列專門刊物(2)。起初有點擔心:對話這種體裁,會否因內容瑣碎,承托不起「電影研究」這個任務?

公允一點:功夫/武術電影,也許本質上就不容易學術地著書立說。香港電影資料館的刊物《香港影人口述歷史叢書之7:風起潮湧 - 70年代香港電影》(3),有一段劉家榮(劉家良胞弟)的口述歷史訪問,記者劈頭就直言:

“……一般訪問都是靠語言來表達,但劉導演談到功夫時,不單用言語,他還要用手比劃,一個簡單動作已把要訣解釋得清清楚楚,這種口傳身授的做法,在現場聽的時候,作為訪問者簡直樂不可支。到要整理成文稿的時候,當日的快樂都成了今天的苦差,因為那些珍貴的動作解釋,是無法用文字來完全呈現的……”(94頁)

其實彭、鄭二人對話過程頗為嚴謹,緊扣主題,加上彭志銘作為洪拳子弟(23頁)+ 電影拍攝助手這個雙重身份,與劉家榮的口述歷史一樣,能夠從武術及拍攝細節切入電影,越過「外行看熱鬧」,到達「內行看門道」。另一位作者鄭政恆,就會在對談期間作出詳細補充。讀下去,漸入佳境,就會發現《左文右武》簡潔精闢,趣味濃郁。當然,我期望未來類似著作可以再「學究」一點,讓香港本土的文化與記憶,厚厚地累積下去

左文右武中師父

整本著作,不計前言後記兩篇,共13章,每章透過對談,評論一齣劉家良的功夫電影,由1975年的《神打》,直到1984年的《五郎八卦棍》。最後一章專論1994年的《醉拳II》(劉家良與成龍一起拍攝),藉此探討劉家良與成龍兩家電影風格的分別。

書本名稱與劉家良電影《武館》(1981年)有關:電影中兩個少年角色,利用腰帶綁結欺騙人,充「大頭鬼」扮師父,結果碰上真師父,被教訓了一頓(180頁)。武行規矩,腰帶打結的位置不能隨便。做文職的,腰帶結綁在左邊,非文職(武行或粗重苦力)就綁在右邊,師父/教頭就綁在中間,民間武諺稱之謂「左文右武中師父」。

鄭政恆在前言中,明示本書研討方向兼顧文武左右:既關涉電影的民俗學(Folkloristics)課題,諸如電影文本/劇情背後的文化、器物、傳說、掌故、歷史、民間禁忌等等。亦有武術/武學的研究,例如門派拳腳之別、刀劍槍棍之辨等等。中間那個師父,就是劉家良作為導演、武打設計、演員、洪拳嫡系(黃飛鴻→林世榮→劉湛→劉家良)等等呈現的電影風格及個人面貌。

以1976年的《陸阿采與黃飛鴻》(17-42頁)為例,既談「黃飛鴻電影」在香港的歷史及演變,也談搶花炮(電影情節)這個民間傳統(19-30頁)。武術方面,拆解賞析電影中演員耍的是那一門刀法槍法,兼論槍、棍兩種不同兵器功能使用之別(31-33頁)。談搶花炮、刀槍搏鬥之時,亦分析劉家良如何設計及拍攝這些場面。

《左文右武》各篇文字都維持這個基調,直到最終章談《醉拳II》,開始「火花四濺」了。

剩下動作 不再功夫

成龍的電影是功夫電影嗎?抑或只是清脆俐落的動作片(255頁、264頁)?作者們對成龍電影的不以為然,在這一章躍然紙上,密集得連珠炮發:

  • 黃飛鴻這個電影角色的文化脈絡,劉家良對此既作出革新,亦竭力維持。但到了成龍手上,就只是借角色名字一用,把脈絡背景都抽空了(252-253頁)。
  • 劉家良的武打設計,重視一招一式的武術根據:腰馬閃避、擒拿攻防、兵器特色、對拆雙方實力差距等等,都是建基於洪拳或其他拳術流派的師承(254-259頁,亦可參考80-81頁),正所謂有板有眼。成龍式的對打偏向「雜耍」(254頁),缺乏這種傳統武術細節,作者甚至批評為「有難度,無邏輯」(264頁)。
  • 還有一點外間似乎甚少討論:成龍的武打設計,常見高難度危險動作。劉家良的武打設計,卻不會如此冒險,作者引述劉家良的說話:「要電影賣座,而不是要兄弟賣命!」(264頁)。

其他褒貶之言/之意,留待大家發掘或心領神會。筆者的領會是:由於成龍的動作電影淘空了一些文化脈絡,配合簡單直接的肢體語言,故此他的電影很「國際」,跑得更遠更多人看得懂。只是隨著時光荏苒,荷里活電影都學懂了如何炮製相同的動作及奇觀。其實早在默片時代的基頓(Buster Keaton,1895-1966)(4)(264頁),他的危險/高難度動作,已經很出色,荷里活電影「重拾」並擴充基頓的傳統,並不令人詫異。對比之下,劉家良的電影就顯得非常獨特,或許能模仿,卻難得其精髓。

餘下篇幅,筆者欲商榷一下著作中「武德」二字。文藝地說,是劉家良如何透過電影,呈現他心目中理想的武林。

知禮識德才練武

《左文右武》內文末段,重申學武者「不能以武壓人,只能以德報人,謂之『武德』」(275頁),封底也寫著「未曾學藝先學禮 未曾學武先習德」。《左文右武》沒有太學術地定義武德是甚麼,但多次提及劉家良在功夫電影中,如何透過劇情表達武德,最明顯的就是「公平較量」,體現在兵器上不占對手便宜,例如對手由雙手持械戰至只剩單一兵器,決戰另一方就應以對等(也是單一兵器)武器對拆(111-113頁)。

與敵對決還講公平、守武德,是否迂腐,這個可以討論。然而《左文右武》呈現的公平較量精神,某程度可以接上較為現代的體育競賽理念,令武德的討論豐腴一點,例如拳擊、柔道、舉重等運動,早已根據運動員體重劃分級別,進行比賽,把「公平較量」落實成制度。當然,《左文右武》言說公平較量,是電影情節,是冷兵器年代(清末民初或更早)的武德故事,理所當然停留在私德/人格修養層面。筆者不能苛求劉家良那一輩洪拳子弟,「穿越」到21世紀接軌,在電影內大談普世價值和當代體育競賽理念,但我卻會對那群懂得靠網絡曝光的現代武術教頭,高呼「眼冤」。

自從馬保國掌門豪言「年輕人不講武德」之後(5),「武德」二字上面那層塵垢累積更厚,思之總覺眼冤。眼冤在於:這些人談武德,只著眼於別人對自己(尊師重道那位「師」)是否必恭必敬,索取封建時代留下來的餘溫。至於武德如何在現代世界延續下去,成為大家可以享用的制度/普世價值,他們有興趣有熱忱嗎?

我對此有期盼。筆者心目中的武德,不單是中國民俗中那種人格修養,更應該是一種可以客觀論述的普世價值,例如前述的「公平較量」、黃飛鴻教導弟子不應恃強凌弱、舞獅時應該遵守各種禁忌/規矩(175頁)等等,若與時代接軌,就是言說現代體育倫理、奧林匹克精神、種種對弱勢群體的保障法規、公權力透過刑事檢控阻嚇蓄意傷人等等。

是否拉扯得太遠?有一點,但惟有如此前瞻,武德才能洗脫沽名釣譽之污,晉升為普世價值。

武德不俠 何德之有

另外,要談「武德」,就不能越過「俠以武犯禁」這個尷尬話題。

筆者先問:武德與其他術學之德何異?書畫烹飪工匠之學徒,鮮有聽聞他們追求「書/煮/匠德」。難道他們很不濟,學不會尊師重道,只有習武之人方可承傳德行?打趣地說,由於武術教頭擁有硬拳頭粗棍棒,唬得習武子弟們不敢造次,乖乖勤奮學藝,故此更德藝雙馨、又紅又專?「武德」若只是涵蓋甚麼尊師重道、克己守禮,武者就不須強調「武」德,談一般術學之德就可以。

只是,若果武德不具俠義扶危之心,只餘尊師重道守法守禮聽教聽話,在是非面前噤若寒蟬,甚或以拳腳棍棒忠誠守護極權暴政,武德又何德之有?失德武人,比沒有習武的渾蛋更邪惡。

武德之德,應具備俠義心腸,是筆者的個人取態。《左文右武》對武德的討論,沒有開宗明義涵括之,但劉家良的功夫電影,的而且確有俠義精神的情節,1978年的《少林三十六房》是當中表表者:族仇家恨、少林學武、擊殺奸邪、手刃仇人、傳藝民間,很典型。還未夠?《左文右武》在這一章,罕見地用了半頁篇幅,抄錄《少林三十六房》其中一大段對白(53頁),並跟眼前香港社會的狀況,對照連接(51-55頁)。

剛剛才說不能苛求前輩大談普世價值,作者及筆者是否過份解讀電影有關情節?就留待大家閱讀後判斷吧。

俠義精神,往往始於對現況的忿忿不平,欲出手改變,古今中外皆然。遠在西隅的以色列人,其宗教經典一樣有振臂一呼的勇猛俠義行為。

基列雅比的居民聽見非利士人向掃羅所行的事,他們中間所有的勇士就起身,走了一夜,將掃羅和他兒子的屍身從伯珊城牆上取下來,送到雅比那裡,用火燒了;將他們骸骨葬在雅比的垂絲柳樹下,就禁食七日。  聖經‧撒母耳記上 31:11-13

這段文字,蘊涵豐富視覺素材,若果以「劉家良風格」拍攝之,會否不倫不類,或饒有趣味?

也許香港,以致世界,再拍不出《左文右武》列出的電影。這固然可惜,然而若果我們香港人不認識這些是寶物、為何如此寶貴,不但可惜,而且悲涼。

註/延伸閱讀:

(1) 《左文右武中師父 - 劉家良功夫電影研究》 (彭志銘、鄭政恆) (次文化堂,2022) http://www.subculture.com.hk/showbooks.aspx?id=56742

(2) 《香港電影資料館(電子刊物)》 https://www.filmarchive.gov.hk/zh_TW/web/hkfa/rp-electronic-publications-list.html

(3) 《香港影人口述歷史叢書之7:風起潮湧 - 七十年代香港電影(中文版)》 https://www.filmarchive.gov.hk/documents/18995340/19057015/ebook_chi_01.pdf

(4) 《Buster Keaton》 (Wikipedia) https://en.wikipedia.org/wiki/Buster_Keaton

(5) 《【年輕人不講武德】一場擂台賽變身網紅 中國官媒出手抑制「馬保國風潮」》 (上報,1/12/2020) https://www.upmedia.mg/news_info.php?Type=3&SerialNo=101362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子穎-avatar-img
2023/02/06
感謝分享!
avatar-img
關間聞的沙龍
29會員
134內容數
關間聞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23
2025/04/23
2025/04/17
既然是新嘗試,不宜太早下判斷,理應疑中留情。
Thumbnail
2025/04/17
既然是新嘗試,不宜太早下判斷,理應疑中留情。
Thumbnail
2025/03/07
把粵語藏「庫」於民,首先是民間不缺各種粵語素材,雅俗並存、流行精緻俱備。這些舊典藏既營造氛圍,亦陸續啟發更多人懂得運用粵語發聲。
Thumbnail
2025/03/07
把粵語藏「庫」於民,首先是民間不缺各種粵語素材,雅俗並存、流行精緻俱備。這些舊典藏既營造氛圍,亦陸續啟發更多人懂得運用粵語發聲。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功夫片、武俠片,這應該是華人文化的特有品種。 今天就介紹難得以「弓箭」為主題描述的電影作品,徐皓峰導演的「箭士柳白猿」。
Thumbnail
功夫片、武俠片,這應該是華人文化的特有品種。 今天就介紹難得以「弓箭」為主題描述的電影作品,徐皓峰導演的「箭士柳白猿」。
Thumbnail
一代宗師因同時太多線,在篇幅取捨下導致整體劇情有些破碎,角色也被犧牲,也增加了觀眾在登場角色之間的關係與劇情的理解難度。 本篇會針對觀看此片最先遇到的疑問做說明,另從幾個主角為切入,照時序說明他們的際遇。
Thumbnail
一代宗師因同時太多線,在篇幅取捨下導致整體劇情有些破碎,角色也被犧牲,也增加了觀眾在登場角色之間的關係與劇情的理解難度。 本篇會針對觀看此片最先遇到的疑問做說明,另從幾個主角為切入,照時序說明他們的際遇。
Thumbnail
李小龍的故事又將再一次被翻拍,這次還是出自名導李安之手,老實說有點意外,早在2013年,傳出他是要拍拳王阿里的故事,結果現在是李小龍。
Thumbnail
李小龍的故事又將再一次被翻拍,這次還是出自名導李安之手,老實說有點意外,早在2013年,傳出他是要拍拳王阿里的故事,結果現在是李小龍。
Thumbnail
若果武德不具俠義扶危之心,只餘尊師重道守法守禮聽教聽話,在是非面前噤若寒蟬,甚或以拳腳棍棒忠誠守護極權暴政,武德又何德之有?
Thumbnail
若果武德不具俠義扶危之心,只餘尊師重道守法守禮聽教聽話,在是非面前噤若寒蟬,甚或以拳腳棍棒忠誠守護極權暴政,武德又何德之有?
Thumbnail
即便沒有出現華麗誇張的打鬥場面,但若看到了武俠片中「對峙」的精妙處,就會瞭解,這種「以靜制動」的對決,看起來比那些花拳繡腿更來得致命!
Thumbnail
即便沒有出現華麗誇張的打鬥場面,但若看到了武俠片中「對峙」的精妙處,就會瞭解,這種「以靜制動」的對決,看起來比那些花拳繡腿更來得致命!
Thumbnail
閒聊 以及推薦戚建邦武俠新作左道書之馬球案
Thumbnail
閒聊 以及推薦戚建邦武俠新作左道書之馬球案
Thumbnail
中國傳統武術門派眾多,「詠春」在南派武術中,絕對是最廣為人知的一個流派。詠春拳之所以能有高知名度,是它幸運地與影視作品結合,最終能透過格鬥以外的形式呈現。 作為一個武打片的愛好者,我決定列出數部以「詠春」為主題的電影,一方面安麗我的愛好時,一方面也談論詠春拳如何從小拳種發跡傳承的故事......
Thumbnail
中國傳統武術門派眾多,「詠春」在南派武術中,絕對是最廣為人知的一個流派。詠春拳之所以能有高知名度,是它幸運地與影視作品結合,最終能透過格鬥以外的形式呈現。 作為一個武打片的愛好者,我決定列出數部以「詠春」為主題的電影,一方面安麗我的愛好時,一方面也談論詠春拳如何從小拳種發跡傳承的故事......
Thumbnail
2008年葉問第一集上映,至今也過了11個年頭,多少人當年還只是國小國中生,如今都已經大學畢業出社會, 我小時候也滿愛看功夫片的,李連杰的黃飛鴻電影看得特別多,還有成龍早期拍的武打片,像是蛇形刁手和醉拳,兩部都是袁和平執導,也是電視經常重播的老電影
Thumbnail
2008年葉問第一集上映,至今也過了11個年頭,多少人當年還只是國小國中生,如今都已經大學畢業出社會, 我小時候也滿愛看功夫片的,李連杰的黃飛鴻電影看得特別多,還有成龍早期拍的武打片,像是蛇形刁手和醉拳,兩部都是袁和平執導,也是電視經常重播的老電影
Thumbnail
李書文是個武痴,跟李小龍一樣,二十四小時都在練功。沒事就去靠牆、靠大樹(把人家的千年大樹靠死),練八極拳裡的「靠」字訣。他沒娶妻生子(誰敢嫁他!),閒時就要咬一咬石頭,散散多餘的精氣,連吃雞肉都是連皮帶骨吃進去。
Thumbnail
李書文是個武痴,跟李小龍一樣,二十四小時都在練功。沒事就去靠牆、靠大樹(把人家的千年大樹靠死),練八極拳裡的「靠」字訣。他沒娶妻生子(誰敢嫁他!),閒時就要咬一咬石頭,散散多餘的精氣,連吃雞肉都是連皮帶骨吃進去。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