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鐵時光】跨界打鐵合作:在虎頭山下鍛刀—繹心山房獵人小刀打鐵課

2023/05/29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狩獵文化中,被允許擁有自己的刀或弓箭,代表你已是合格的獵人。
本次和繹心山房的合作在箭頭課外還開啟了這場「獵人小刀」打鐵課,藉由他們傑出的文案,這場鍛刀課在繹心的草地與林蔭下成形地自然而然。
本次課程我依照前幾回在潮厝華德福教學的經驗,當日正午開始的課程我選擇先以刀的文化與故事開始,先讓學員們了解刀的工具性、也分享適合在本次實做的刀具(輕薄的北歐式小短刀),邀請大家先在涼爽的室內先一起來揮揮鎚,藉此來讓學員們快速進入狀況。
用一桌滿滿的工具和收藏迎接學員們
本次的課程由5位夥伴組成,年齡層跨很大,但這完全不影響他們對打鐵的興趣:學員們看見鋼鐵被火燒紅時,眼底所冒出的興奮完全一致。
本次使用的是SK7的鋼材,我們要用它們來做出常被稱為維京小刀的一體式鐵匠刀,要鍛造出的刀尖和刃面,再來收尾打出卷來成為刀柄,本次還會讓學員們體驗完整的熱處理流程:正常化、淬火、回火。
醉心實境節目《Forged in Fire》的夥伴,運用上了許多我也會用到的好工具,Photo Via 繹心山房
為了讓課程可以在短短的5小時內完成,我請朋友先幫我完成預加工,做出細長的尾巴,減少鍛打的難度。
但細節上仍有進步空間,因為雖然有請大家練習了持鎚,但少考量到了大家對火鉗工具類的熟悉度尚不足,仍夾不牢或是無法有效固定鋼片在正確位置上,還好有幫所有成員準備基本護目鏡等用具,至少當紅通通的刀胚彈起時,大家都有了基本的保護。
書法家Fred大哥想挑戰看看反曲刀型 Photo Via 繹心山房
很順利地,鍛造藉由2組鉆與迷你爐的高溫,我們完成了刃面加工、折柄的步驟,而本次我引入我平常都會做的熱處理流程「正常化」來消除鍛造、扭轉所產生的應力,這使課程中有了許多空檔可以多聊些知識與題外話。
我藉由這次帶來的刀具,談論起緯度與海拔對刀型所造成的影響,也藉由台灣原民刀具來討論貿易所創造的不同,而這些話題搭上也如同百科全書一般的學員們(有熟悉軍刀歷史的大哥、有愛看鍛刀大賽的年輕人、有自金工組畢業的學員......),原本的單口戲的環節多了大家的參與,使整個課程的空檔一點也不無聊!
開聊,等待就不無聊了! Photo Via 繹心山房
這次的淬火也因為SK7的油淬鋼要求,我拿了之前用的機油來做最後的淬火工作,為了完整地跑完整個淬火工作流程,我讓學員們一把一把來下油淬火,這次因為材料較薄,果然有一把出現翹曲,還好尚存的餘溫在虎鉗夾直的過程中讓刀子校正,順利救了回來!最後所有人的刀再一起進烤箱回火,完成本次的加工。
完成!

說真的,每次教打鐵課尤其是做刀課時(因為教湯匙或起子,還能說這結合了一般較不常用的扭轉、打環技法等等),但每次教做刀我都難免迷惘:到底自己為什麼要教這個已被機械所淘汰的工藝,加工廠做的又快又穩定(而且便宜),到底做這些手工刀的意義何在......
這樣的質疑只有在拿鎚子和看著火焰時能暫時忘記......但這是否也是某種的逃避,讓自己不用去想存續、不用去想意義。
而這次上完課不過就是隔天吧,朋友突然私訊我:「吔,這篇文裡提到的年輕刀匠該不會就是你吧!」
原來課程中自謙是書法家的大哥,其實是數位與行銷圈的大前輩(?!),他在自己的文章《去學了製刀,這件事對我很重要》中談到自己為什麼要來學做刀,這一段完全點開了疑惑:
「是的,AI可能會改變未來的世界;但對現在的我來說,用手去接觸木、石、泥土、金屬等等具象的物質、並且把它們變成生活中的用品或藝術,至少跟每天在網路上行走八個小時是一樣有趣、一樣重要的。」— F大叔的日常通信
「學到更多『轉化』材料的方法,用內省的角度來說,也等於學到了更多『轉化』自己的方法、以及未來如何改變自己形狀的思考方向。」— F大叔的日常通信
當一切都可虛擬、工作可以按一鍵全部解決、難題AI都可以幾秒內回答後,人類的「自我」是否也陷入了無比的空虛?畢竟我們的身子並不全然是設計用來打鍵盤、我們的腦子或許仍渴望著思考、又或者心靈其實也遠不如我們想得「已深索完畢」......
或許鍛造中在轉化的不只是材料而已呢
完工!(本次由我幫大家完成開鋒與製鞘)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50會員
36內容數
長光沙龍是一個融合多元題材的小平台,從少見技能的【行動打鐵計畫——鐵與火的魅力】系列看課堂間點燃的樂趣,或是想看我記錄生命日常的【燦爛常光的美好時刻】,甚至是我的個人奇妙創作【麻瓜獵奇事件簿】,這裡會有些有趣的題材打開你的視野!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