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素人海選在我私心中,
真的是精彩程度不輸所謂的節目內「事件」!
本來想說有第三季的話,
要連海選的過程都直播出來給大家看的XD
大家一起來投票好了!!
(這樣就變成PRODUCE 101 XD)
因為海選真的百花齊放!!
好多各式各樣的人啊!!
當時報名的小夥伴年齡通常在18-25之間為大宗,
更了解平台觸及的觀眾
(宣傳只有在平台的社群上)
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幾百封的報名表單中,
由企劃先將資料整理成表格、自介影片,
然後節目組預約一整天的小會議室,
開始審核每一筆資料、看影片,
挑出要約來面試的小夥伴。
從書面資料開始就是馬拉松,
(企劃小妹在整理表單就開始先跑了XD)
(一直哀嚎資料很多,貼不完)
一路到面試都是早出晚歸,看不到太陽,
因為資料太多了XD
從小夥伴提供的照片和影片開始,
就是一種拆禮物(?)的驚喜(!)
因為有時候,會三個都長不一樣。
照片、影片,可以自行想像的地方實在太多,
看到本人的談吐又是另一個世界;
然後真人的EQ和態度又是另一個世界;
所以才會說,
海選也是很精彩的!
因為,再怎麼覺得自己會看人的,
都會有猜錯的時候。
(才會知道,平時我們都住在同溫層裡面XD)
兩季的經驗累計三四百人的檔案:
海選除了基本表現、
還會去考量到面對媒體的心理素質、
及鏡頭後的評論。
實境秀其實很像人性實驗室:
觀察他們來往的變化,紀錄下來。
每個人的狀態,
其實都可能是我們曾經的某個成長階段;
或多或少都有著不同程度的固執,
看著他們說著自己的心境、
就會想起自己也經歷過這些事。
整體不只是節目想呈現什麼、同時也要去深究:
「他們想來說什麼?」
有時候我以為面試時聊到的那些童年創傷,
是為了展現對節目組的信任及敞開;
然則日後的相處對話也是圍繞著創傷。
都想要其他人了解我,沒有要聽其他人說什麼;
兩季都有類似的情況。
我才意會到:
不論小夥伴說了什麼:「你為什麼想來?」的答案,
最終會回到他們在面試時不斷圍繞的話題。
那才是他們想來的主因。
選角、看人,果然還是最困難的啊!
演出者vs.節目組的信任度
從前在螢幕前接觸到的 不論是演員、歌手、藝人,
大家都知道自己要做什麼、 在攝影機前該怎麼表現。
拍戲時演員相信自己的角色、 相信導演、相信劇組。
就像模特兒可以「撐」起這套服裝,
是因為他知道他可以。
那份相信,有時候是一股氣勢。
藝人也是,
如何在鏡頭面前侃侃而談、談笑風生⋯⋯
都是信任而來!
人和人相處一開始本來就會有戒心。
第一次拍短劇時,
網紅們的演出沒有表演課的基礎,
他們自己在鏡頭前拍攝影片沒有問題,
但是當攝影機後方是一組工作團隊時,
就不一定可以。
有幾位第一次拍攝也是安撫了一陣子才有辦法順利開機。
書單節目也是,主持人是作家、出版人,
有許多演講經驗、台風穩健。
但是在螢幕上,所有的反應就是會被放大檢視。
藏不了面對鏡頭的生疏感,
尤其要對著攝影機開場、介紹來賓、跟來賓聊天⋯⋯
那時候我總是剪接剪一剪,
發現主持人的視線在飄;
當來賓在說話時,他看鏡頭看得尷尬了,
不知道現在自己該做什麼。
(竟然都被鏡頭拍出來了XD)
後來針對他的表現,
我開始列出一些要他注意的事項,
節目開場時,我也會站在攝影機旁邊,
讓他的視線可以看到我,會安心一些。
從沒想過,變成在培養主持人了。
那時他還問我說:
難道你沒有遇過從零開始的主持人嗎?
我認真的想了想,還真的沒有!
(原來我之前遇到的都是專業人士!!)
(在這之前真的沒有意識到⋯⋯QQ)
發現以前不太意識到的「信任度」
相信這個場域、相信大家會做好自己該做的事,
演出者專注當下,才會有所謂真實。
如果一邊擔心自己的畫面、分心想著自己表現、
還要兼顧自己對話中的形象,
想著怎麼樣才能呈現更優秀的自己⋯⋯
分神在意這麼多東西,
沒弄好就變成所謂的尷尬、很假、偶包了⋯⋯
這些在面試時也看不出來,
現場講也改不了,就是變了一個人⋯⋯
雖然住在到處充滿攝影機的房間很不容易,
但遇到了這樣的情況,
我們也只能用安撫的,再慢慢加以調整,
同時在節目設計上加強。
第二季表現最好的是聯誼主題,
把小夥伴們拆散交流、加上情境設定,
果然激起了許多有趣的火花。
雖然集數已經來到第十集⋯⋯
小夥伴表現的好壞和節目組之間的信任感占很大的因素啊⋯⋯
去年聽演講,有資深導演分享遇到偶包演員該如何處理?
第一、不要挑到他。
如果你不幸試鏡被他騙了,真的只能拍他時,首先氣氛絕對不能不好⋯⋯XD
(原來遇到偶包的人沒有秘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