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外的無後援新手媽媽: 別苛刻自己,只要是適合自己的都是好的育兒方式

2022/07/03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那是九年前的事耶…很辛苦的那一段現在想起來都還好了啊!」Ning接受我們的訪問時一開始就這樣說。Ning在美國念完研究所回到台灣後,又因先生工作關係再次前往美國生活,而這次在美國定居不一樣的地方是,Ning懷孕了!面對初次懷孕,在異鄉沒有親友可以諮詢,都是自己上網或看書蒐集資料,因為不喜歡很臨時慌亂的感覺,Ning在懷孕時就列下了育兒所需準備的清單,例如:揹巾、推車、嬰兒床...等這類工具,待產包也是早早就準備好。
誰可以來幫忙做月子?
初次懷孕生產的過程中讓Ning印象最深刻且焦急手足無措的是「請誰來幫忙坐月子?」「在國外的台灣人通常坐月子是請媽媽飛來幫忙,我那時很篤定我媽會過來,剛懷孕的時候回台灣,我媽都叫我不要擔心啊,時間到了就會來陪我。結果在我預產期前1個多月,她臨時一通電話打來說我爸要開刀,要留在台灣照顧我爸,叫我去找月嫂,我整個就很慌…」
當時Ning是在華人相對少的喬治亞州,不像加州很容易找到坐月子服務。加上周遭的朋友圈大多是留學生也很少華人,唯一常聊天的是在附近星巴克工作的中國大媽,她也很熱心地介紹一位可以幫忙準備月子期間三餐的朋友。雖然對方沒有月嫂相關經驗,但Ning在很焦慮又沒有其他選擇的情況下,在預產期前兩個星期時還是決定請對方來協助。一直到快生產前,Ning突然接到媽媽的電話:「妳舅媽已經上飛機了,她會過去幫妳坐月子!」聽到有保母經驗的舅媽能來幫忙,Ning這時才真正地鬆了一口氣。很巧合地隔天清晨開始陣痛,到了晚上孩子也順利出生了。
美國的生產經驗安心又有趣!
美國的產檢環境還有產後休養是讓Ning在孕期中最感覺安心且舒服的。懷孕初期因為有點小出血,但美國的醫院認為如果是不好的胚胎自然會流掉,因此到穩定後才能預約檢查。「美國的產檢室環境讓我感覺非常安心,醫生和護理師非常親切溫暖,也很從容,像我每次去,待診空間就只有我一個人,而且不用移動到其他診間,不像台灣醫院的診間會有其他人在旁邊或者聽到其他人的問診過程。」
產後的照護也是台美大不同。因為有當地的醫療保險,Ning從生產到產後休息都在同一個寬大舒適的房間,這與她在台灣生第二胎的經驗完全不一樣。「第二胎我就有點嚇到,生完小孩的恢復是待在走廊耶…旁邊還有人走來走去,然後又出血不舒服,等病房整理好已經是2個多小時後的事了,但在美國完全不是這樣…」美國房間的冰箱有飲料點心甚至還有冰淇淋,護理師貼心詢問產後正在休息的Ning想喝甚麼,一開始還想說是不是喝牛奶對孩子比較好,沒想到護理師回說:「大家都喝可樂,確定不喝嗎?(笑)」Ning這才安心地暢快喝著喜歡的可樂。之後待在醫院的某個晚上也跟先生開心地吃著冰淇淋,這是她回想起這段生產過程的有趣經驗之一。哺乳方面,Ning一開始有些自責與緊張,因為寶寶剛出生幾天時奶吃不順利而到被醫生說有體重不足的情況。後來護理師巡房時仍然不厭其煩很有耐心地教導哺乳姿勢,也就逐漸上手了。
先生呢?先生的陪產狀況如何?說到這件事Ning回想起來覺得好氣又好笑,「在待產的那段時間,我打無痛不能吃東西,我先生在等待過程中覺得很無聊,一邊偷看陳偉殷的比賽,一邊把待產包裡面所有的零食吃完。我餓到不行,看著旁邊這位可以出去買東西吃卻把我食物吃完還一臉無辜的人,真的是氣死了!」
生二寶時最掛心的是大寶…
到了第二胎待產時,先生依舊工作忙碌,加上長輩住得也遠,最讓Ning掛心的是如何安排大寶的照顧,「老大從來沒有離開過我身邊,我在醫院的時候先生一個人照顧大寶,常常電話上要跟先生說東西在哪,孩子又在旁邊大哭,當時真的是心如刀割。」也因為產後想要同時陪伴大寶,一開始就打定主意不去月子中心。幸好這次還是有舅媽來幫忙,產後在家坐月子的事前準備就不像第一胎那樣感到手足無措了。不過還是有很揪心的回憶,二寶和大寶一樣出生時有黃疸,有兩三天被帶去照光,加上醫院不讓感冒的Ning餵奶,當下還是覺得非常心疼。
在美國獨自育兒的體會:找到適合自己的育兒方式最重要
至於初次身為人母後的育兒生活是否有符合原本的期待呢?「我是那種非常規律的人,努力照我自己方式去走,我第一本看的育兒書籍是百歲派的,正合我意,不想要孩子一直掛我身上,看完我就決定要用這個方法了!」,幫忙坐月子的舅媽依照自己過往當保母的經驗也認同與尊重Ning的想法,加上另一半的個性不是小心翼翼型,對於未來的育兒生活一派輕鬆沒有太多想法,認為生活還是可以如常,也願意配合Ning的作法,因此夫妻雙方都有找到平衡點。「這樣我反而覺得很自由,不會綁手綁腳,我需要甚麼就自己上網買,先生也不會有意見。」
在美國做完月子,舅媽要回去了,剛好先生同時回台灣處理事情,只剩自己一個人有遇到甚麼挑戰嗎? 「規律的時間安排讓我有辦法好好吃一頓飯、靜下來做自己的事,加上我的個性很會抓時間,家務和飲食方面就簡單處理,盡可能簡化。反正就把小孩當作動物觀察,很有趣啊!看baby很可愛就很願意跟他一起關在家。」6個多月的時候,Ning的媽媽來美國陪伴,看到孩子已經會到處爬,廚房又沒有圍籬,家裡因為要搬家有很多紙箱,考量安全,媽媽堅持Ning就是需要螃蟹車。「螃蟹車?不是醫生都說對小孩腳發展不好嗎?」「妳一個人哪有辦法顧?小孩爬到廚房或隨時跌倒被壓到更危險!」Ning想想也沒錯,權衡之下,在無法抽身照顧寶寶時,讓他暫時坐在螃蟹車裡。
其實現在回想起來好像美好或有趣的回憶居多,但當下的辛酸血淚史還是有的,只是時間一久,似乎都變得雲淡風輕。例如:餵奶餵到石頭奶不知道該怎麼辦,敷高麗菜葉、先沖冷水還是熱水,都是自己上網找解決方法。睡眠被中斷也是另一個讓重睡眠的Ning覺得挫折的事,因為半夜時不時都要起來注意孩子的狀況…
回到台灣後,因為先生的工作環境認識到一群跟自己情況相似的媽媽友們,也讓Ning感受到支持團體的重要性。例如:先生有次必須開刀,無後援的Ning請熟識的媽媽友幫忙照顧兩個孩子。因為是信任的朋友,她不會對臨托這件事感到焦慮不安。如果是在美國,因為語言文化的差異,加上生活圈很封閉,就不太可能有這樣的後援支持系統了。
Ning認為現代人對媽媽這個角色都太嚴苛了,好像坐一下螃蟹車就會讓小孩的腳發育不好、沒有餵母奶就是沒有母愛,給媽媽太多限制,但其實可以讓媽媽稍微喘息的工具都是好幫手。相較於現在的新手家長接收太多的育兒資訊有時反而更拿不定主意,Ning當時也因為認同媽媽和舅媽的觀念,相互配合下讓自己不易太過於緊張焦慮,反而更能投入在育兒生活的樂趣中。就像是親餵期間,Ning認為要對自己好一點,不苛刻自己去忌口餵奶時不能吃的食物,想喝的咖啡或是酒還是有算好時間喝,餵奶時間一到也都差不多代謝掉了。現在疫情期間,Ning也抱持相同的態度,雖然因為孩子常常要在家上課而得重新調整生活作息,但她認為不需要因為孩子而完全犧牲掉自己的時間,自己該做或想做的事情一定還是要持續進行,盡量讓自己生活的步調保持穩定,「就算沒有達到原本設定的目標也沒關係啊,就像以前運動三四天,現在運動一兩天,只要做了能讓自己心情變好就還是持續要做,對自己要好一點啦,真的…」Ning最後跟我們這樣說。
從美國生大寶到回到台灣有了二寶,雖然環境會變動,但不變的是Ning從中持續找尋最適合自己個性喜好和生活步調的育兒方式,努力在自己和家庭中達到平衡。
翹翹板工作室
翹翹板工作室
我們是兩個想提倡「Matrescence」這個詞彙理念的媽媽。因為各自經歷過新手媽媽那段忽高忽低,努力尋求平衡的時光,所以取名為翹翹板。Matrescence是一個1970年代才出現相關於女人與母親的新詞彙,意指「女人轉變為母親的階段」。我們想要推廣這個詞彙,讓「母親」能夠被重新理解與看待。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