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七佛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5 分鐘

頂禮諸佛,常隨佛學。

過去七佛曼陀羅
《佛說七佛經》收藏于《長阿含經 · 大本經》。據《長阿含經》卷一記載, 釋迦牟尼佛提到過去七佛出現的因緣。該經講述佛陀在舍衛城 (Shravasti) 中,憑天耳通得知比丘在法堂談論前生事,便去法堂向眾位比丘講述過去七佛的事跡。
七佛包括毘婆尸佛、尸棄佛、毗捨婆佛、拘樓孫佛、拘那含牟尼佛、迦葉佛以及釋迦牟尼佛陀本人。佛陀講述七佛的種姓、族姓、壽命、成道、弟子、父母與王都等事情。《七佛經》經文如下。

相關 : 頂禮過去七佛 (圖說)

佛說七佛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有大苾芻眾。持鉢食時詣迦里梨道場。共坐思惟。過去世時有何佛出現。族姓壽量其義云何。如是思已。互相推問而不能知。爾時世尊知此苾芻思惟是事。即從座起。詣迦里梨道場。結跏趺坐。

時諸苾芻。頭面禮足住立一面。合掌恭敬一心瞻仰。世尊問曰汝諸苾芻。於意云何。苾芻答言。我等思惟。過去世中有何佛出世。族姓壽量皆不能知。佛告諸苾芻。汝等樂聞。苾芻答言。今正是時。願為宣說。

佛言。汝等諦聽。我今說之。過去九十一劫。有毘婆尸佛應正等覺。出現世間。三十一劫。有尸棄佛。毘舍浮佛應正等覺。出現世間。於賢劫中第六劫。有俱留孫佛應正等覺。出現世間。第七劫。有俱那含牟尼佛應正等覺。出現世間。第八劫。有迦葉波佛應正等覺。出現世間。第九劫。我釋迦牟尼佛。出世間。應正等覺。
復次過去劫中。毘婆尸佛。尸棄佛。毘舍浮佛。宣說尸羅清淨戒律。成就智慧最上之行。

復次賢劫中。俱留孫佛。俱那含牟尼佛。迦葉波佛。亦說清淨律儀及禪定解脫之法。我所說法。亦復如是。
汝諸苾芻。過去毘婆尸佛。剎帝利姓。發淨信心。而求出家。成正覺道。尸棄佛。毘舍浮佛。亦剎帝利姓。俱留孫佛。俱那含牟尼佛。迦葉佛婆羅門姓。我生淨飯王宮。剎帝利姓。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頌曰。
 我說過去世  九十一劫中 
 時有毘婆尸  出現於世間 
 三十一劫中  尸棄毘舍浮 
 如是正等覺  皆姓剎帝利 
 俱留孫如來  婆羅門之姓 
 俱那含迦葉  其姓亦復然 
 我處閻浮提  而為淨飯子 
 雖證佛菩提  亦姓剎帝利
爾時世尊說此偈已。告苾芻眾言。汝等諦聽我今復說七佛如來應正等覺所有族號。毘婆尸佛。尸棄佛。毘舍浮佛。憍陳族。俱留孫佛。俱那含牟尼佛。迦葉波佛。迦葉族。釋迦如來。瞿曇族。
爾時世尊。重說頌曰。
 毘婆尸如來  尸棄毘舍浮 
 如是彼三佛  悉是憍陳族 
 俱留孫如來  俱那含迦葉 
 如是彼三佛  悉是迦葉族 
 我處閻浮界  生於淨飯宮 
 出家證菩提  是彼瞿曇族
爾時世尊說此偈已。告苾芻眾言。汝等諦聽。我今復說七佛如來。應正等覺壽量長短。毘婆尸佛應正等覺出現世間。壽八萬歲。尸棄佛應正等覺。出現世間。壽七萬歲。毘舍浮佛應正等覺。出現世間。壽六萬歲。俱留孫佛應正等覺。現世間。壽四萬歲。俱那含牟尼佛應正等覺。出現世間。壽三萬歲。迦葉波佛應正等覺。出現世間。壽二萬歲。我化五濁眾生。壽百歲故。
爾時世尊。重說頌曰。
 毘婆尸如來  尸棄毘舍浮 
 俱留孫世尊  俱那含迦葉 
 如是出生時  各自人壽量 
 八萬次七萬  六萬及四萬 
 三萬至二萬  如是釋迦佛 
 而出於五濁  人壽一百歲
爾時世尊說此偈已。告苾芻眾言。汝等諦聽。我今復說七佛如來父母國城種種名字。毘婆尸佛。父名滿度摩王。母名滿度摩。帝城亦名滿度摩。尸棄如來。父名阿嚕拏王。母同名阿嚕拏。城名阿嚕嚩帝。毘舍浮如來。父名穌鉢囉底都王。母名鉢囉婆嚩底。城名阿努鉢麼。俱留孫佛。父名野倪也那多。母名尾舍佉。王名剎謨剎摩。城名剎摩。俱那含牟尼佛。父名野倪也那覩。母名烏多囉。王名輸部。城名輸婆嚩帝。迦葉如來。父名穌沒囉賀摩。母名沒囉賀摩虞鉢多。王名訖里計。城名波羅奈。我今應正等覺。父名淨飯王。母名謨訶摩耶。城名迦毘羅。
爾時世尊。重說頌曰。
 毘婆尸如來  彼佛本生處 
 滿度摩為父  滿度摩帝母 
 所都大城郭  亦名滿度摩 
 時豐國富盛  人民恒快樂 
 尸棄佛世尊  阿嚕拏王父 
 阿嚕拏嚩帝  是佛母之名 
 所居城同號  阿嚕拏嚩帝 
 人民甚熾盛  大富常安隱 
 毘舍浮如來  父王及母名 
 穌鉢囉帝都  鉢囉婆嚩帝 
 所都之國城  名阿努波摩 
 其世亦安隱  一切無災害 
 俱留孫世尊  彼父所立名 
 野倪也那多  尾舍佉為母 
 剎謨剎摩王  都彼剎摩城 
 時彼諸眾生  崇重於賢善 
 俱那含牟尼  野倪也那覩 
 而是父之名  母號烏多囉 
 國王名輸部  輸婆嚩帝城 
 縱廣多嚴飾  有情無諸惱 
 迦葉波佛父  穌沒囉賀摩 
 母立沒囉賀  摩虞鉢多名 
 訖里計國王  都波羅奈城 
 其中諸眾生  晝夜常安隱 
 我今所生處  淨飯王為父 
 摩訶摩耶名  城名迦毘羅 
 如是正等覺  七佛諸如來 
 父母及國城  分別名如是 
爾時世尊說此偈已。告苾芻眾言。汝等諦聽。我今復說七佛如來聲聞弟子。毘婆尸如來應正等覺大智弟子。名欠拏底寫。聲聞中第一。尸棄如來應正等覺大智弟子。名部三婆嚩。聲聞中第一。毘舍浮如來應正等覺大智弟子。名野輸多囉。聲聞中第一。俱留孫如來應正等覺大智弟子。名散嚩。聲聞中第一。俱那含牟尼如來應正等覺大智弟子。名穌嚕努多囉。聲聞中第一。迦葉波如來應正等覺大智弟子。名婆囉特嚩惹。聲聞中第一。我今應正等覺大智弟子。名舍利弗。聲聞中第一。
爾時世尊。重說頌曰。
毘婆尸如來  有大智慧子 
 名欠拏底寫  尸棄佛世尊 
 有大智慧子  名部三婆嚩 
 毘舍浮如來  有大智慧子 
 名野輸多囉  俱留孫如來 
 有大智慧子  名曰散爾嚩 
 俱那含牟尼  有大智慧子 
 穌嚕努多囉  迦葉佛世尊 
 有大智慧子  婆囉特嚩惹 
 我今應正覺  有大智慧子 
 名曰舍利弗  如是七佛子 
 於諸聲聞中  各各為第一 
爾時世尊說此偈已。告苾芻眾言。汝等諦聽。我今復說七佛如來侍者弟子。毘婆等如來應正等覺侍者。名阿輸迦。尸棄如來應正等覺侍者。名剎摩迦嚕。毘舍浮佛應正等覺侍者。名烏波扇覩。俱留孫佛應正等覺侍者。名沒提踰。俱那含牟尼佛應正等覺侍者。名穌嚕帝里野。迦葉如來應正等覺侍者。名薩里嚩蜜怛囉。我今應正等覺侍者。名阿難陀。
爾時世尊。重說頌曰。
 佛子阿輸迦  剎摩迦嚕等 
 并烏波扇覩  沒提踰之者 
 穌嚕帝里野  薩嚩蜜怛囉 
 及彼阿難陀  皆為佛侍者 
 常行慈悲心  成就三摩地 
 通達諸法相  具足大智慧 
 多聞而聰敏  為大法之師 
 眾中居第一  名聞於十方 
 人天皆歸敬  精進力堅固 
 斷盡諸煩惱  而證無生滅 
 承侍佛世尊  恒獲於己利 
 如是諸如來  成就真佛子
爾時世尊說此偈已。告苾芻眾言。汝等諦聽。我今復說七佛如來所度聲聞之眾。毘婆尸如來第一會說法。有六萬二千苾芻得阿羅漢果。第二會說法。有十萬苾芻得阿羅漢果。第三會說法。有八萬苾芻得阿羅漢果。尸棄如來第一會說法。十萬苾芻得阿羅漢果。第二會說法。八十億苾芻得阿羅漢果。第三會說法。七萬苾芻得阿羅漢果。毘舍浮如來。第一會說法。八萬苾芻得阿羅漢果。第二會說法。七萬苾芻得阿羅漢果。第三會說法。六萬苾芻得阿羅漢果。
俱留孫如來一會說法。四萬苾芻得阿羅漢。俱那含牟尼佛一會說法。三萬苾芻得阿羅漢果。迦葉如來一會說法。二萬苾芻得阿羅漢果。我今一會說法。一千二百五十苾芻得阿羅漢果。
爾時世尊。重說頌曰。
 毘婆尸如來  尸棄毘舍浮 
 俱留孫世尊  俱那含迦葉 
 并釋迦牟尼  各各出世時 
 所度聲聞眾  數有七十億 
 九萬餘三千  二百五十人 
 皆得阿羅漢  不受於後有
爾時世尊說此偈已。告苾芻眾言。汝等諦聽。毗婆尸佛。尸棄佛。毘舍浮佛。乃至我今出現世間。住持教化。宣說法教。調伏有情。戒行儀範。受持衣鉢。求證菩提。無有少法而各別異。
爾時世尊而說頌曰。
 如是過現劫  毗婆尸等佛 
 所度眾苾芻  成就大智慧 
 勤修於正道  菩提之分法 
 五根與五力  四念四神足 
 七覺八聖支  及彼三摩地 
 寂靜眼等根  通達於法藏 
 開悟諸群生  增長於慧命 
 如是賢劫中  皆嘆未曾有 
 佛以大悲智  自覺覺於他 
 威德大神通  所說皆如是 
爾時世尊說此偈已。與諸苾芻即從座起。還給孤獨園。過是夜已。至平旦時。
諸苾芻眾。從其本舍。往迦里梨道場。互相推問。過去如來入大涅槃。離諸戲論。永斷輪迴。而無過失。如是大丈夫。有如是智慧。如是持戒。如是三摩地。如是解脫。如是威德。如是種族。降世利生。甚為希有不可思議。
爾時世尊知諸苾芻心之所念。從座而起。詣迦里梨道場。結跏趺坐。告苾芻眾言。於意云何。時諸苾芻白世尊言。我等聞說。過去如來。入大涅槃。離諸戲論。永斷輪迴。而無過失。如是大丈夫。有如是智慧。如是持戒。如是三摩地。如是解脫。如是威德。如是種族。降世利生。甚為希有不可思議。
佛言。苾芻。汝今所說。何以故。苾芻白言。佛有清淨法界。證真覺智。無不了知。願為解說。佛言。苾芻。汝等諦聽。我今說之。於過去世。有大國王名滿度摩。彼王妃后名滿度摩帝。
爾時毗婆尸佛。從兜率天降下閻浮。入於母腹住胎藏中。放大光明照諸世間無有幽暗。而諸惡趣一切地獄。日月威光亦不能照。佛光所及忽得大明。而彼有情互得相見。即發聲言。何故此間有別眾生。
爾時世尊而說頌曰。
 菩薩從兜率  下降閻浮時 
 如雲亦如風  須叟至母腹 
 身放大光明  照耀人天界 
 地獄鐵圍山  皆悉無幽暗 
 佛剎眾境界  隨住於母身 
 如是大仙眾  亦來俱集會 
爾時世尊說此偈已。告苾芻眾言。汝今諦聽。彼菩薩摩訶薩從兜率天下降閻浮。入母胎時。部摩夜叉高聲唱言。此大菩薩大威德大丈夫。捨天人身及阿修羅身。處彼母胎而受人身。如是四天王天。忉利天。夜摩天乃至梵輔等天聞此唱言。菩薩降神處母胎中。皆悉來集。
爾時世尊而說頌曰。
 菩薩從兜率  降神母胎時 
 部摩大夜叉  唱言彼菩薩 
 棄捨天中身  及於修羅質 
 處此母胎中  即受人世報 
 四王忉利天  夜摩及兜率 
 乃至於梵世  皆悉聞斯事 
 菩薩降人間  微妙真金色 
 諸天悉來集  心懷大喜慶 
爾時世尊說此偈已。告苾芻眾言。汝今諦聽彼菩薩摩訶薩從兜率天降閻浮時。有四大天子威德具足。身被甲冑。手執弓刀。擁護菩薩。人非人等皆不侵害。
爾時世尊而說頌曰。
 菩薩降生時  忉利天帝釋 
 遣彼四天王  各具大威力 
 身被金甲冑  手執弓刀槍 
 恒時常衛護  羅剎非人等 
 不敢作惱害  安住母腹中 
 如處大宮殿  恒受諸快樂
爾時世尊說此偈已。告苾芻言。汝今諦聽。彼菩薩摩訶薩從兜率天下降閻浮處母胎時。其身清淨光明照耀。如摩尼珠。母心安隱無諸熱惱。
爾時世尊而說頌曰。
 菩薩處胎時  清淨無瑕穢 
 猶如琉璃珠  亦如摩尼寶 
 光明照世間  如日出雲翳 
 成就第一義  出生最上智 
 令母無憂惱  恒行眾善業 
 有情皆歸仰  安處剎帝利   
爾時世尊說此偈已。告苾芻眾言。汝今諦聽。彼菩薩摩訶薩從兜率天下降閻浮處母胎時。未曾得聞母有染欲。色等五塵而無所著。
爾時世尊而說頌曰。
 菩薩處胎時  令母心清淨 
 不聞染污名  遠離五欲過 
 斷除貪愛根  不受眾苦惱 
 身心恒安穩  常得於快樂 
爾時世尊說此偈已。告苾芻眾言。汝今諦聽。彼菩薩摩訶薩從兜率天下降閻浮處母胎時。母自受持近事五戒。一不殺生。二不偷盜。三不婬欲。四不妄話。五不飲酒。於其右脇誕生。菩薩母後命終生天界中。
爾時世尊而說頌曰。
 菩薩處胎中  母自持五戒 
 右脇生童子  無彼諸苦惱 
 譬如天帝釋  受妙五欲樂 
 於後命終時  速得生天上 
爾時世尊說此偈已。告苾芻眾言。汝今諦聽。彼菩薩摩訶薩右脇生時大地震動。身真金色離諸垢染。放大光明普照世間一切境界。所有惡趣黑暗地獄忽然大明。彼中眾生互得相見。各各疑云。何故此間有別眾生。
爾時世尊而說頌曰。
 菩薩降生時  大地皆震動 
 身相如真金  不染諸塵垢 
 威德大神通  光明照一切 
 幽暗業眾生  而互得相見 
爾時世尊說此偈已。告苾芻眾言。汝今諦聽。彼菩薩摩訶薩右脇生時。母無疲困。不坐不臥。爾時菩薩大威德大丈夫。心不昏昧。足不履地。有四大天子捧童子身。
爾時世尊而說頌曰。
 菩薩降生時  母意無散亂 
 不坐亦不臥  自在而適悅 
 威德大丈夫  心離諸暗昧 
 四天捧其身  足不履於地 
爾時世尊說此偈已。告苾芻眾言。汝今諦聽。彼菩薩摩訶薩右脇生時。身體清淨如瑠璃寶。遠離一切膿血淺唾不淨之物。亦如摩尼珠憍尸迦衣。諸塵垢等而不能著。
爾時世尊而說頌曰
 菩薩降生時  身器悉清淨 
 遠離諸穢惡  膿血洟唾等 
 譬如憍尸衣  及彼摩尼寶 
 瑩淨體光明  塵垢皆不住 
爾時世尊說此偈已。告苾芻眾言。汝今諦聽。彼菩薩摩訶薩右脇生時。有二天子。於虛空中降二種水。一冷二溫。沐浴童子。
爾時世尊而說頌曰。
 菩薩降生時  空中有二天 
 沐浴童子身  降彼二種水 
 溫冷各相宜  表圓於福慧 
 成就大無畏  普徧視眾生 
爾時世尊說此偈已。告苾芻眾言。汝今諦聽。彼菩薩摩訶薩右脇生時。具三十二相。身色端嚴。眼根清淨見十由旬。
爾時世尊而說偈曰。
 菩薩降生時  諸相悉具足 
 目淨復端嚴  遠視十由旬 
爾時世尊說此偈已。告苾芻眾言。彼菩薩摩訶薩右脇生時。見忉利天。彼天帝釋見此童子是真佛身。執白傘蓋覆童子身。寒熱風塵一切諸惡而不能侵。
爾時世尊而說頌曰。
 童子初生時  遠視於忉利 
 帝釋復覩之  手執白傘蓋 
 即來覆其身  寒熱風日等 
 及彼諸毒惡  一切不能侵 
爾時世尊說此偈已。告苾芻眾言。汝今諦聽。彼菩薩摩訶薩右脇生時。本母乳母養母。及諸宮人圍繞保護。澡浴塗香種種承奉。
爾時世尊而說頌曰。
 童子初生時  乳養有三母 
 及彼諸宮人  四面常圍繞 
 澡浴復塗香  令彼常安隱 
 如是晝夜中  無暫而捨離 
爾時世尊說此偈已。告苾芻眾言。汝今諦聽。彼菩薩摩訶薩右脇生時。身色端嚴。具三十二相。滿度摩王。即召相師占其童子。婆羅門言。若令在家受灌頂輪王之位。主四天下具足千子威德無畏。不以兵杖弓劒能降他軍。若復出家堅固修行成正等覺。
爾時世尊而說頌曰。
 相師婆羅門  占此天童子 
 告彼父王言  具相三十二 
 如月出眾星  世間甚希有 
 若常在宮殿  必紹轉輪位 
 主領四大洲  復生千太子
 如是出家時  速成無上覺 
爾時世尊說此偈已。告苾芻眾言。汝今諦聽。彼菩薩摩訶薩右脇生時。身真金色諸相端嚴。如水生蓮塵垢不著。一切有情瞻仰不足。所出言音微妙細密清雅流美。譬如雪山迦尾囉鳥。食花而醉。所出音聲雅妙清響。眾生聞者無不愛樂。童子言音亦復如是。
爾時世尊而說頌曰。
 童子初生時  身相真金色 
 亦如紅蓮華  塵垢不能染 
 言音甚微妙  如迦尾羅聲 
 眾人得聞之  愛樂無厭足 
爾時世尊說此偈已。告苾芻眾言。汝今諦聽。彼菩薩摩訶薩為童子時。遠離邪妄。心意純直。自覺覺他恒行正法。眾人侍奉。如帝釋天主宗敬父母。由此名為毘婆尸。
爾時世尊而說頌曰。
 毘婆尸如來  為彼童子時 
 通達大智慧  遠離於邪妄 
 自覺及覺他  修習正法行 
 眾人常愛敬  如彼帝釋天 
 侍養於父母  名聞滿世間 
 是名毘婆尸  利益諸含識
《佛說七佛經》

avatar-img
13會員
352內容數
釋迦牟尼佛出興於世,就是為了要說阿彌陀佛的本願。真能究竟幫助眾生的,只有淨土念佛法門,是乘佛願力之法。就是這一生能夠了脫生死,能夠出離三界六道輪迴。一心堅信阿彌陀佛,一心專念彌陀名號,行住坐臥,念念不捨,如此念佛,定能往生至西方極樂世界。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一念相應一念佛 的其他內容
「諸法常無性,佛種從緣起。以萬法常無性,無不性空時。法爾能隨緣,隨緣不失性。」 — 《法華經》偈云 永明延壽大師 (904~975) 唐末五代僧。淨土宗六祖,法眼宗三祖。曾召集慈恩、賢首、天台三宗僧人,輯錄印度、中國聖賢二百人之著書,廣蒐博覽,互相質疑,而成《宗鏡錄》一百卷,會融諸法同入心宗。
「佛語心為宗,無門為法門。」— 楞伽經 詳夫祖標禪理,傳默契之正宗。佛演教門,立詮下之大旨。則前賢所稟。後學有歸。是以先列標宗章。為有疑故問。以決疑故答。因問而疑情得啟。因答而妙解潛生。謂此圓宗難信難解。是第一之說。被最上之機。若不假立言詮。無以蕩其情執。因指得月,不無方便之門。
「舉一心為宗,照萬法如鏡。」— 永明延壽大師 《宗鏡錄》慧日永明寺 智覺禪師 延壽 集 序文: 伏以真源湛寂,覺海澄清,絕名相之端,無能所之迹。最初不覺,忽起動心,成業識之由,為覺明之咎。因明起照,見分俄興,隨照立塵,相分安布,如鏡現像,頓起根身。
凡夫生死,不可貪而不厭;彌陀淨土,不可輕而不欣。— 善導大師 《依觀經等明般舟三昧行道往生贊》善導大師 集記 後序 白諸行者:凡夫生死,不可貪而不厭;彌陀淨土,不可輕而不欣。厭則娑婆永隔,欣則淨土常居。隔則六道因亡,輪迴之果自滅;因果既亡,則形名頓絕也。
《依觀經等明般舟三昧行道往生贊》一卷,為淨土宗二祖, 唐朝高僧善導大師集記, 簡稱《般舟贊》。內容分為前序、正讚、後序。善導大師 (613–681) 為淨土法門的集大成者,世稱「彌陀化身」。正讚 1. 總讚緣起 2. 讚正宗分 3. 讚得益分 4. 讚流通分
「欲生淨土,必須自勸勸他,廣讚淨土依正二報莊嚴事;亦須知入淨土之緣起,出娑婆之本末。」 —善導大師 《依觀經等明般舟三昧行道往生贊》善導大師 集記 前序 一部綱要: 敬白一切往生知識等:大須慚愧!釋迦如來實是慈悲父母,種種方便,發起我等無上信心。
「諸法常無性,佛種從緣起。以萬法常無性,無不性空時。法爾能隨緣,隨緣不失性。」 — 《法華經》偈云 永明延壽大師 (904~975) 唐末五代僧。淨土宗六祖,法眼宗三祖。曾召集慈恩、賢首、天台三宗僧人,輯錄印度、中國聖賢二百人之著書,廣蒐博覽,互相質疑,而成《宗鏡錄》一百卷,會融諸法同入心宗。
「佛語心為宗,無門為法門。」— 楞伽經 詳夫祖標禪理,傳默契之正宗。佛演教門,立詮下之大旨。則前賢所稟。後學有歸。是以先列標宗章。為有疑故問。以決疑故答。因問而疑情得啟。因答而妙解潛生。謂此圓宗難信難解。是第一之說。被最上之機。若不假立言詮。無以蕩其情執。因指得月,不無方便之門。
「舉一心為宗,照萬法如鏡。」— 永明延壽大師 《宗鏡錄》慧日永明寺 智覺禪師 延壽 集 序文: 伏以真源湛寂,覺海澄清,絕名相之端,無能所之迹。最初不覺,忽起動心,成業識之由,為覺明之咎。因明起照,見分俄興,隨照立塵,相分安布,如鏡現像,頓起根身。
凡夫生死,不可貪而不厭;彌陀淨土,不可輕而不欣。— 善導大師 《依觀經等明般舟三昧行道往生贊》善導大師 集記 後序 白諸行者:凡夫生死,不可貪而不厭;彌陀淨土,不可輕而不欣。厭則娑婆永隔,欣則淨土常居。隔則六道因亡,輪迴之果自滅;因果既亡,則形名頓絕也。
《依觀經等明般舟三昧行道往生贊》一卷,為淨土宗二祖, 唐朝高僧善導大師集記, 簡稱《般舟贊》。內容分為前序、正讚、後序。善導大師 (613–681) 為淨土法門的集大成者,世稱「彌陀化身」。正讚 1. 總讚緣起 2. 讚正宗分 3. 讚得益分 4. 讚流通分
「欲生淨土,必須自勸勸他,廣讚淨土依正二報莊嚴事;亦須知入淨土之緣起,出娑婆之本末。」 —善導大師 《依觀經等明般舟三昧行道往生贊》善導大師 集記 前序 一部綱要: 敬白一切往生知識等:大須慚愧!釋迦如來實是慈悲父母,種種方便,發起我等無上信心。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佛對弟子說起非常久遠之前曾經有一佛名為大通智勝如來的故事。當大通智勝佛出世,十方諸梵天王以及佛為國王時所生的十六王子,一起請佛轉法輪,於是佛三轉十二行法輪,十六王子聽聞後讚嘆不已,同請出家。佛接受他們之請後,開始說妙法蓮華,敎所有人菩薩法。而十六王子遂成菩薩道。
本篇文章深入探討《妙法蓮華經》中的勸持品第十三,透過藥王菩薩和其他菩薩的誓言,呈現其在佛教信仰中的重要性。文中提到,菩薩們誓願在佛陀滅後廣泛宣揚此經,以助眾生克服惡世中的困難與挑戰,並強調堅持忍辱的精神。此經典傳承了菩薩們的信念與力量,對於現代信徒在生活中尋找靈性指南具有重要意義。
Thumbnail
此文章深入探討《妙法蓮華經》中提婆達多品第十二的教義,強調菩薩為了追求無上菩提而不懈努力,並描述提婆達多如何成為能夠引導眾生的高僧。文中提到的深刻道理,讓讀者瞭解大乘佛教的精神,以及修行中的捨得智慧。透過細膩的辭句及寓意,該經文表達了對眾生福祉的期許以及菩薩行的具體實踐。
Thumbnail
(一) 經文概要:          須菩提、迦旃延、大迦葉、大目犍連聽聞今日妙法之後,且聽到世尊授記舍利弗未來有天也會成佛,心生歡喜,向佛表示領解世尊今日所說重點,原以為過往已有所得,故已無所求,沒想到今日聽聞稀有之法之後,才知道以前世尊是隨宜說三,循序漸進引導眾生,今日才知原來無量珍寶
Thumbnail
「度憍陳如等五人而證道果。」佛陀轉法輪度憍陳如等五人。這五個人簡介一下:第一個叫做「阿濕婆」,中國翻過來叫「馬勝」。很多佛教故事講到「馬勝比丘」,後來祂出家了叫馬勝;第二叫「跋提」,這裡翻譯「小賢」;第三叫「拘利」或「名摩訶男」。這三個人,是佛陀父親那邊的親戚。
Thumbnail
《悲華經》記載,韋馱菩薩是賢劫中最後一尊佛,將最後一位成佛,名號為 樓至佛。韋馱尊天菩薩在多部經典中,發下善願,護持正法和學習佛法的修行人。
Thumbnail
佛陀傳下「佛頂尊勝陀羅尼」,開示解脫之法,而善住天子於六日六夜的持誦之後,便淨除了過去世所造的種種罪業,得以增福添壽。敬邀您把握億倍功德日為先亡祖先、冤親債主、無緣水兒、地基主等登記「超薦蓮位」。
Thumbnail
觀音山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超渡法會,敬邀您線上參與法會一同恭誦《佛說觀無量壽佛經》,以超渡的功德救度先亡祖先、過去和現世的父母,以及摰愛的親人離苦得樂。可為先亡祖先、六親眷屬、冤親債主、墮胎流產嬰靈、地基主等恭立「超薦蓮位」,於佛前接受佛法加持,對於轉生善趣或解脫六道有極大的幫助。
Thumbnail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爾時,世尊食時,著衣持缽,入舍衛大城乞食。於其城中,次第乞已,還至本處。飯食訖,收衣缽,洗足已,敷座而坐。 ◇經文導讀: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此段稱為「證信序」,講述了成
Thumbnail
佛說阿彌陀經 姚秦龜茲三藏鳩摩羅什譯 如是我聞: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佛對弟子說起非常久遠之前曾經有一佛名為大通智勝如來的故事。當大通智勝佛出世,十方諸梵天王以及佛為國王時所生的十六王子,一起請佛轉法輪,於是佛三轉十二行法輪,十六王子聽聞後讚嘆不已,同請出家。佛接受他們之請後,開始說妙法蓮華,敎所有人菩薩法。而十六王子遂成菩薩道。
本篇文章深入探討《妙法蓮華經》中的勸持品第十三,透過藥王菩薩和其他菩薩的誓言,呈現其在佛教信仰中的重要性。文中提到,菩薩們誓願在佛陀滅後廣泛宣揚此經,以助眾生克服惡世中的困難與挑戰,並強調堅持忍辱的精神。此經典傳承了菩薩們的信念與力量,對於現代信徒在生活中尋找靈性指南具有重要意義。
Thumbnail
此文章深入探討《妙法蓮華經》中提婆達多品第十二的教義,強調菩薩為了追求無上菩提而不懈努力,並描述提婆達多如何成為能夠引導眾生的高僧。文中提到的深刻道理,讓讀者瞭解大乘佛教的精神,以及修行中的捨得智慧。透過細膩的辭句及寓意,該經文表達了對眾生福祉的期許以及菩薩行的具體實踐。
Thumbnail
(一) 經文概要:          須菩提、迦旃延、大迦葉、大目犍連聽聞今日妙法之後,且聽到世尊授記舍利弗未來有天也會成佛,心生歡喜,向佛表示領解世尊今日所說重點,原以為過往已有所得,故已無所求,沒想到今日聽聞稀有之法之後,才知道以前世尊是隨宜說三,循序漸進引導眾生,今日才知原來無量珍寶
Thumbnail
「度憍陳如等五人而證道果。」佛陀轉法輪度憍陳如等五人。這五個人簡介一下:第一個叫做「阿濕婆」,中國翻過來叫「馬勝」。很多佛教故事講到「馬勝比丘」,後來祂出家了叫馬勝;第二叫「跋提」,這裡翻譯「小賢」;第三叫「拘利」或「名摩訶男」。這三個人,是佛陀父親那邊的親戚。
Thumbnail
《悲華經》記載,韋馱菩薩是賢劫中最後一尊佛,將最後一位成佛,名號為 樓至佛。韋馱尊天菩薩在多部經典中,發下善願,護持正法和學習佛法的修行人。
Thumbnail
佛陀傳下「佛頂尊勝陀羅尼」,開示解脫之法,而善住天子於六日六夜的持誦之後,便淨除了過去世所造的種種罪業,得以增福添壽。敬邀您把握億倍功德日為先亡祖先、冤親債主、無緣水兒、地基主等登記「超薦蓮位」。
Thumbnail
觀音山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超渡法會,敬邀您線上參與法會一同恭誦《佛說觀無量壽佛經》,以超渡的功德救度先亡祖先、過去和現世的父母,以及摰愛的親人離苦得樂。可為先亡祖先、六親眷屬、冤親債主、墮胎流產嬰靈、地基主等恭立「超薦蓮位」,於佛前接受佛法加持,對於轉生善趣或解脫六道有極大的幫助。
Thumbnail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爾時,世尊食時,著衣持缽,入舍衛大城乞食。於其城中,次第乞已,還至本處。飯食訖,收衣缽,洗足已,敷座而坐。 ◇經文導讀: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此段稱為「證信序」,講述了成
Thumbnail
佛說阿彌陀經 姚秦龜茲三藏鳩摩羅什譯 如是我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