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心要領 58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有什麼就看什麼,是不是觀想出來的沒關係

靜坐時出現的內在畫面,無論是光球、法身佛像、諸大導師⋯⋯都是很好的,
不需要擔心是不是觀想出來的,或是自己出現的,有什麼就看什麼。
若有畫面出現,即使是觀想出來的,也代表著心已經靜止到某種程度,
而畫面若是自己出現的,那靜止的程度就更加深層了。僅此而已。
先了解這一點,到時候便不再會有所懷疑。
因為懷疑會讓心退定,原本的細膩也會變得粗糙。
所以要先記住。

有什么就看什么,是不是观想出来的没关系

静坐时出现的内在画面,无论是光球、法身佛像、诸大导师⋯⋯都是很好的,
不需要担心是不是观想出来的,或是自己出现的,有什么就看什么。
若有画面出现,即使是观想出来的,也代表着心已经静止到某种程度,
而画面若是自己出现的,那静止的程度就更加深层了。仅此而已。
先了解这一点,到时候便不再会有所怀疑。
因为怀疑会让心退定,原本的细腻也会变得粗糙。
所以要先记住。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4會員
219內容數
泰國法身寺是全世界最大的佛教寺院, 而法身寺的導師法勝大師是一位修行有成的長老, 他在知名佛教有線電視節目"夢中夢幼兒園''中自稱是不大老師, 而這個專題便是將法勝大師的禪修開示語錄翻譯成中文, 與全世界的華人分享. 翻譯來源取自於泰語書籍แด่นักรบกล้าแห่งกองทัพธรรม 第26-50的禪修開示卡片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mukmanee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以正確的方法精進不懈 用智慧力使用正確的方法,加上精進不斷的努力, 心的靜止,必定能夠做到。 我們生來便是為了尋找內在的三寶, 帶領我們走向涅槃之道。 以正确的方法精进不懈 用智慧力使用正确的方法,加上精进不断的努力, 心的静止,必定能够做到。 我们生来便是为了寻找内在的三宝,
持續靜觀其變,不必多想! 要記得!不要開始練習靜坐,又全都忘了,一直重複問著同樣的問題。 無論有什麼內在畫面出現,都只要持續看著就好,不必想些什麼。 即使如此教導過了,但到了實修的時候,遇到內在畫面出現, 又會去想:哎!這是自己想像的,還是真實出現的?總會這樣。 心還會因此而變得粗糙退卻起來。
不必再尋求其他方法,只要拿來用即可 修行的要領,北欖寺祖師已經教導過了: 「靜止乃成功之本,從一開始直到成為阿羅漢為止。」 如此清楚明確,不必再去尋找其他方法了,只要依照祖師的教導即可。 事實上不必小題大作,把簡單的事變得困難,弄得如此混亂。 只要輕輕鬆鬆地靜止下來, 要如此練習。 要如此练习。
對喜悅程度,感到滿意 雖然只是小小的喜悅感,或是不苦不樂, 也就是非喜悅非痛苦的狀態,還沒有達到自認為喜悅的程度。 但只要再繼續維持心的靜止,便可增進心的細膩程度, 使心從不苦不樂的狀態中,不斷淨化細膩到達另一個層次。 心便會越來越清澈透明、潔淨光亮, 開始有了法喜的感受。 对喜悦程度,感到满意
無論發生或未發生什麼,都不為所動 練習靜坐時,我們必須要做的,從頭到尾都只有一件事情, 那就是靜、止、輕、柔、舒服放鬆、不為所動。 無論感到多麽法喜,都一如往昔,不為所動。 有內在畫面出現了,也不為所動。 有亮光出現了,依然不為所動。 无论发生或未发生什么,都不为所动 有亮光出现了,依然不为所动。
哎!是真的嗎?還是自己想的? 對內在畫面,不必去找答案,讓自己像個沒有腦袋的機器人那般, 無法分析、研究、判斷,只要持續靜止,沉浸在法喜舒暢的感受中即可。 時機未到時,便不需要想知道些什麼, 不必過早學習,我們還在練習如何讓心首度靜止下來。 當心能夠靜止後,就開始有了初步的內在修行經驗。
以正確的方法精進不懈 用智慧力使用正確的方法,加上精進不斷的努力, 心的靜止,必定能夠做到。 我們生來便是為了尋找內在的三寶, 帶領我們走向涅槃之道。 以正确的方法精进不懈 用智慧力使用正确的方法,加上精进不断的努力, 心的静止,必定能够做到。 我们生来便是为了寻找内在的三宝,
持續靜觀其變,不必多想! 要記得!不要開始練習靜坐,又全都忘了,一直重複問著同樣的問題。 無論有什麼內在畫面出現,都只要持續看著就好,不必想些什麼。 即使如此教導過了,但到了實修的時候,遇到內在畫面出現, 又會去想:哎!這是自己想像的,還是真實出現的?總會這樣。 心還會因此而變得粗糙退卻起來。
不必再尋求其他方法,只要拿來用即可 修行的要領,北欖寺祖師已經教導過了: 「靜止乃成功之本,從一開始直到成為阿羅漢為止。」 如此清楚明確,不必再去尋找其他方法了,只要依照祖師的教導即可。 事實上不必小題大作,把簡單的事變得困難,弄得如此混亂。 只要輕輕鬆鬆地靜止下來, 要如此練習。 要如此练习。
對喜悅程度,感到滿意 雖然只是小小的喜悅感,或是不苦不樂, 也就是非喜悅非痛苦的狀態,還沒有達到自認為喜悅的程度。 但只要再繼續維持心的靜止,便可增進心的細膩程度, 使心從不苦不樂的狀態中,不斷淨化細膩到達另一個層次。 心便會越來越清澈透明、潔淨光亮, 開始有了法喜的感受。 对喜悦程度,感到满意
無論發生或未發生什麼,都不為所動 練習靜坐時,我們必須要做的,從頭到尾都只有一件事情, 那就是靜、止、輕、柔、舒服放鬆、不為所動。 無論感到多麽法喜,都一如往昔,不為所動。 有內在畫面出現了,也不為所動。 有亮光出現了,依然不為所動。 无论发生或未发生什么,都不为所动 有亮光出现了,依然不为所动。
哎!是真的嗎?還是自己想的? 對內在畫面,不必去找答案,讓自己像個沒有腦袋的機器人那般, 無法分析、研究、判斷,只要持續靜止,沉浸在法喜舒暢的感受中即可。 時機未到時,便不需要想知道些什麼, 不必過早學習,我們還在練習如何讓心首度靜止下來。 當心能夠靜止後,就開始有了初步的內在修行經驗。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相信大家現在都有在使用網銀的習慣 以前因為打工和工作的關係,我辦過的網銀少說也有5、6間,可以說在使用網銀App方面我可以算是個老手了。 最近受邀參加國泰世華CUBE App的使用測試 嘿嘿~殊不知我本身就有在使用他們的App,所以這次的受測根本可以說是得心應手
所以我們面對妄想的態度應該是不迎不拒。我不去迎合它,不像一般人一樣跟著妄想跑,想想想……想一大堆,我不迎。同時我也不拒,不抗拒。不拒不是說我要隨順它,而是說我也不要去壓它,它來就來了,很自然很正常,不管它,放它走,它自然而然就消失掉。
在我們身心健康的時候,努力讓我們的明瞭分、寂靜分不斷提升,隨著我們修行要不斷提升。你多提升一分,往生的時候就多一分的把握。 這是第一個正念,透過取相,讓所緣境在心中清楚分明地顯現。正念的所緣境可以是呼吸,可以是佛號、佛像等等。所緣境必須要有經論或者師長的教授,不能自己發明。
底下就開始介紹什麼叫正念,什麼叫正知。 簡單來講的話,正念就是你的所緣境要清晰分明地顯現,同時具足明分跟住分。正知就是不斷地檢查。
我們在修行止觀的時候,一定要依著理性、理智,不要用感情。我感覺坐得很好,或者我坐的時候感覺看到放光,看到佛來了,或者感覺很舒服……我們要理性一點,不要那麼感性。用感性去抓那個色聲香味觸五塵的境界,這是不應該的。那不是你判斷是否入定,是否跟三摩地相應的標準。跟三摩地相應的標準就是明分跟住分這兩件事情。
比如說我們觀察呼吸。觀呼吸的時候,隨著你的心越來越定,你呼吸的相狀從氣相到息相,綿綿密密,若有若無,若存若亡。這個息相會越來越細,但是同時你能觀照的心也更加敏銳,所以你這個息的所緣境應該還是非常清楚的。你可以看到它從粗到細,可以看得清楚。
這裡所說的調息,不是說真的讓你去調,而是從息當中去看你的心。如果你心是這個狀態的話,那就是跟好的息相相應。如果還不是,但是也沒有粗重的妄想、昏沉,沒有風相,沒有喘相,這個時候就是氣相。所以從呼吸狀態,也可以去看你心的狀態。
在修禪過程當中,要依空性的智慧,一方面修無我觀,另一方面破除對境界的執著,不管好的境界、壞的境界,都不要執著。
止觀從狹義來說,就是腿一盤,靜坐。但從廣義來說,在任何時刻,不管動不管靜,靜坐止觀的原理都是通用的。只是說靜坐的時候,正念正知比較好修,但是正念正知在任何時候都是相通的。 我們只是保持安住在當下,不要憶念過去,不要幻想未來,就安住在當下修止,乃至能夠觀察一切都是夢幻泡影,安住在般若波羅蜜當中。
所以我們修行人應該守住我們的正念正知。知道你現在在做什麼,比如說我們現在就是——我專心地說法,各位專心地聽法,我們不去思考未來的事情,也不去思考過去的事情,就安住在當下。
Thumbnail
以前,靜坐是修行者的事,是宗教性的聯想。 現在,靜心冥想,不拘泥於外在形式,不受限於地點姿勢。 這是ㄧ種生活,ㄧ種態度。 讓生命質量提升,利己利人的美好習慣。 世界的混亂與吵雜,來到ㄧ個世紀天花板,同時正繼續在穿透這個天花板… 為了圖ㄧ個安歇片刻、求ㄧ份喘息生存,貪ㄧ時開心歡樂,聰明的人類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相信大家現在都有在使用網銀的習慣 以前因為打工和工作的關係,我辦過的網銀少說也有5、6間,可以說在使用網銀App方面我可以算是個老手了。 最近受邀參加國泰世華CUBE App的使用測試 嘿嘿~殊不知我本身就有在使用他們的App,所以這次的受測根本可以說是得心應手
所以我們面對妄想的態度應該是不迎不拒。我不去迎合它,不像一般人一樣跟著妄想跑,想想想……想一大堆,我不迎。同時我也不拒,不抗拒。不拒不是說我要隨順它,而是說我也不要去壓它,它來就來了,很自然很正常,不管它,放它走,它自然而然就消失掉。
在我們身心健康的時候,努力讓我們的明瞭分、寂靜分不斷提升,隨著我們修行要不斷提升。你多提升一分,往生的時候就多一分的把握。 這是第一個正念,透過取相,讓所緣境在心中清楚分明地顯現。正念的所緣境可以是呼吸,可以是佛號、佛像等等。所緣境必須要有經論或者師長的教授,不能自己發明。
底下就開始介紹什麼叫正念,什麼叫正知。 簡單來講的話,正念就是你的所緣境要清晰分明地顯現,同時具足明分跟住分。正知就是不斷地檢查。
我們在修行止觀的時候,一定要依著理性、理智,不要用感情。我感覺坐得很好,或者我坐的時候感覺看到放光,看到佛來了,或者感覺很舒服……我們要理性一點,不要那麼感性。用感性去抓那個色聲香味觸五塵的境界,這是不應該的。那不是你判斷是否入定,是否跟三摩地相應的標準。跟三摩地相應的標準就是明分跟住分這兩件事情。
比如說我們觀察呼吸。觀呼吸的時候,隨著你的心越來越定,你呼吸的相狀從氣相到息相,綿綿密密,若有若無,若存若亡。這個息相會越來越細,但是同時你能觀照的心也更加敏銳,所以你這個息的所緣境應該還是非常清楚的。你可以看到它從粗到細,可以看得清楚。
這裡所說的調息,不是說真的讓你去調,而是從息當中去看你的心。如果你心是這個狀態的話,那就是跟好的息相相應。如果還不是,但是也沒有粗重的妄想、昏沉,沒有風相,沒有喘相,這個時候就是氣相。所以從呼吸狀態,也可以去看你心的狀態。
在修禪過程當中,要依空性的智慧,一方面修無我觀,另一方面破除對境界的執著,不管好的境界、壞的境界,都不要執著。
止觀從狹義來說,就是腿一盤,靜坐。但從廣義來說,在任何時刻,不管動不管靜,靜坐止觀的原理都是通用的。只是說靜坐的時候,正念正知比較好修,但是正念正知在任何時候都是相通的。 我們只是保持安住在當下,不要憶念過去,不要幻想未來,就安住在當下修止,乃至能夠觀察一切都是夢幻泡影,安住在般若波羅蜜當中。
所以我們修行人應該守住我們的正念正知。知道你現在在做什麼,比如說我們現在就是——我專心地說法,各位專心地聽法,我們不去思考未來的事情,也不去思考過去的事情,就安住在當下。
Thumbnail
以前,靜坐是修行者的事,是宗教性的聯想。 現在,靜心冥想,不拘泥於外在形式,不受限於地點姿勢。 這是ㄧ種生活,ㄧ種態度。 讓生命質量提升,利己利人的美好習慣。 世界的混亂與吵雜,來到ㄧ個世紀天花板,同時正繼續在穿透這個天花板… 為了圖ㄧ個安歇片刻、求ㄧ份喘息生存,貪ㄧ時開心歡樂,聰明的人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