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心冥想要領088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以平常心持續看著,自會清澈明亮
如果我們強迫自己要看到內在畫面,將會頭痛,因為用錯方法了,
其實只要靜靜地看著就好。
如果佛像很清楚,無論是什麼顏色或什麼材質的佛像,都只要靜靜地看著。
不摻合任何情緒地看著,只是如此看著,之後將有不可思議事情發生。
也就是,內在佛像會逐漸清晰透明、清澈光亮起來。
以平常心持续看着,自会清澈明亮
如果我们强迫自己要看到内在画面,将会头痛,因为用错方法了,
其实只要静静地看着就好。
如果佛像很清楚,无论是什么颜色或什么材质的佛像,都只要静静地看着。
不掺合任何情绪地看着,只是如此看着,之后将有不可思议事情发生。
也就是,内在佛像会逐渐清晰透明、清澈光亮起来。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4會員
    219內容數
    泰國法身寺是全世界最大的佛教寺院, 而法身寺的導師法勝大師是一位修行有成的長老, 他在知名佛教有線電視節目"夢中夢幼兒園''中自稱是不大老師, 而這個專題便是將法勝大師的禪修開示語錄翻譯成中文, 與全世界的華人分享. 翻譯來源取自於泰語書籍แด่นักรบกล้าแห่งกองทัพธรรม 第26-50的禪修開示卡片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mukmanee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將中心點擴大,心才不必擔憂 閉上雙眼,感覺哪裡舒服就把注意力放在哪裡。 就像是身體中心點擴大出去了,大到涵蓋現在所在位置的法身堂那樣大。 整個身體都像是進入到身體中心點那樣,感覺或許還在眼球上, 但那也沒關係,注意力在哪裡感覺舒服,就放在哪裡。 就像我們整個人都坐在身體中心點上,
    先任憑內在經驗,而後便能任憑我們 有時內在的亮光會短暫出現在眼角,有時在眼頭,有時在眼前,有時在頭上。 我們依然保持靜止,不必去把亮光拉回到身體中央。 無論內在的亮光出現在哪個位置,先任憑它便是。 不久後,它便會任憑我們,我們只要一直保持靜止不動。 只要持續保持輕盈舒適、放鬆舒服即可。
    不期待擁有,卻能得到所有 靜坐時,不期待能夠看到什麼內在的畫面, 有沒有看見,都無所謂。 只是讓心維持靜止不動,僅僅如此而已。 但越是不抱期待,往往越能滿足所有。 修行靜坐就是這樣不一般。 不期待拥有,却能得到所有 静坐时,不期待能够看到什么内在的画面, 有没有看见,都无所谓。
    注意力無法放在腹部,亦可放在其他部位 如果無法將注意力放在腹部,也可以放在其他的部位。 放在額頭、頭部、髮際⋯⋯哪裡都行,好像將眼睛往上看那樣也行。 心的行進路線共有七個定心點,都是可以選擇的, 將能夠感覺到:修定並不困難,每個人都可以做到。 很輕鬆容易的。 注意力无法放在腹部,亦可放在其他部位
    在此所謂的「輕鬆舒服」 這裡所謂的「輕鬆舒服」是初期階段,也就是佛教中所謂的「不苦不樂受」, 亦即「說不上是苦,也談不上是樂」的感受,是一種既寧靜又平淡的狀態。 再以清涼不焦慮的心,將這樣的輕鬆舒服狀態延續下去。 讓心穩定在一個輕鬆舒服、寬廣開闊的位置上,並感到滿意。 在此所谓的“轻松舒服”
    黑暗一片,就以舒服的心看著黑暗 練習靜坐時,以舒服喜悅的心和內在所看到的黑暗在一起, 且不要想著:這麼暗,何時才會出現亮光? 以寧靜的心和所看到的黑漆漆同在, 讓自己先適應這樣的黑暗狀況。 別一下子就抱怨道: 靜坐根本沒什麼收穫!根本沒看到什麼光亮! 不要這樣按耐不住。 别一下子就抱怨道:
    將中心點擴大,心才不必擔憂 閉上雙眼,感覺哪裡舒服就把注意力放在哪裡。 就像是身體中心點擴大出去了,大到涵蓋現在所在位置的法身堂那樣大。 整個身體都像是進入到身體中心點那樣,感覺或許還在眼球上, 但那也沒關係,注意力在哪裡感覺舒服,就放在哪裡。 就像我們整個人都坐在身體中心點上,
    先任憑內在經驗,而後便能任憑我們 有時內在的亮光會短暫出現在眼角,有時在眼頭,有時在眼前,有時在頭上。 我們依然保持靜止,不必去把亮光拉回到身體中央。 無論內在的亮光出現在哪個位置,先任憑它便是。 不久後,它便會任憑我們,我們只要一直保持靜止不動。 只要持續保持輕盈舒適、放鬆舒服即可。
    不期待擁有,卻能得到所有 靜坐時,不期待能夠看到什麼內在的畫面, 有沒有看見,都無所謂。 只是讓心維持靜止不動,僅僅如此而已。 但越是不抱期待,往往越能滿足所有。 修行靜坐就是這樣不一般。 不期待拥有,却能得到所有 静坐时,不期待能够看到什么内在的画面, 有没有看见,都无所谓。
    注意力無法放在腹部,亦可放在其他部位 如果無法將注意力放在腹部,也可以放在其他的部位。 放在額頭、頭部、髮際⋯⋯哪裡都行,好像將眼睛往上看那樣也行。 心的行進路線共有七個定心點,都是可以選擇的, 將能夠感覺到:修定並不困難,每個人都可以做到。 很輕鬆容易的。 注意力无法放在腹部,亦可放在其他部位
    在此所謂的「輕鬆舒服」 這裡所謂的「輕鬆舒服」是初期階段,也就是佛教中所謂的「不苦不樂受」, 亦即「說不上是苦,也談不上是樂」的感受,是一種既寧靜又平淡的狀態。 再以清涼不焦慮的心,將這樣的輕鬆舒服狀態延續下去。 讓心穩定在一個輕鬆舒服、寬廣開闊的位置上,並感到滿意。 在此所谓的“轻松舒服”
    黑暗一片,就以舒服的心看著黑暗 練習靜坐時,以舒服喜悅的心和內在所看到的黑暗在一起, 且不要想著:這麼暗,何時才會出現亮光? 以寧靜的心和所看到的黑漆漆同在, 讓自己先適應這樣的黑暗狀況。 別一下子就抱怨道: 靜坐根本沒什麼收穫!根本沒看到什麼光亮! 不要這樣按耐不住。 别一下子就抱怨道: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所以我們面對妄想的態度應該是不迎不拒。我不去迎合它,不像一般人一樣跟著妄想跑,想想想……想一大堆,我不迎。同時我也不拒,不抗拒。不拒不是說我要隨順它,而是說我也不要去壓它,它來就來了,很自然很正常,不管它,放它走,它自然而然就消失掉。
    Thumbnail
    阿彌陀佛大圓鏡 無量壽光體相用 我在光中念彌陀 字字光明從口出 光化甘露灌我頂 隨聲遍透諸毛孔 一一毛孔又放光 身心融現光明幢 光明即是如來藏 圓周法界含萬象 一真無妄絕名言 只以此光宣妙法 是法即是此光明 不離是光說此法 無邊無礙無等光 智慧常照清淨光 歡喜解脫安隱光 超日月光難思光
    "心平何勞持戒,行直何用修禪。" 這句古話出自《五燈會元》,意在說明真正的修行並非依賴外在的戒律和形式,而是內心的寧靜和平衡。佛教經典中常提到,心靜自然天地寬,一個人內心真正的平靜和清明,便無需刻意持戒,因為他們的行為自然合乎道德和正直。 從這一角度看,人其實並不需要刻意到道場去修持。道場的作用更
    Thumbnail
    念佛要法 。 只有一念真誠 。 勿間斷勿分別而已 。未來勿將迎 。 已過勿留滯 。 專顧現前一句 。字字分明 。病中自修六度 。以慈悲歡喜為布施 。 以嚴淨三業為持戒 。以隨緣順受為忍辱 。 以調伏習氣為精進 。以不忘正念為禪定 。 以方便覺察為智慧 。
    Thumbnail
    1.情緒隨個人慾望而起舞,唯有嚴持淨戒能使令平和。 Emotions arise in tune with each person's desire,only with strict observation of pure can make one peaceful. 2.心一散亂,魔即趁入。
    止語,是上等智慧; 止心,是上等修行, 人生的修行就是不斷調整自己。 心若浮躁,浮生皆亂; 心若菩提,舉世皆安。 靜,不是耳邊無聲,而是內心無爭。 人生在世,學會沉默是一種高級的智慧, 讓心平靜下來是一種高級的修行, 人生其實就是一個不斷地調整自己的心態和行為的過程
    Thumbnail
    證得清淨的自性,禪宗講「明心見性」。「明心」如何?明心本淨,明白自己心的實相,知道心本來是清淨無染著的。「見性」如何?見性本空,親見自己的自性,知道它與佛性無二,裡面是空性,空性而具證見,雖然是真空但含藏一切妙有。所以,不管修什麼法門,著重在慈善、禪修、苦行、繞塔經行、誦經......著
    Thumbnail
    智諭法師:【什麼是念佛中的聞而不聞】  念佛的人,心要注意到「平」。所謂心平,就是心清淨,心清淨,就是心無所住,樂的時候,心要平,不忘念佛;苦的時候,心要平,不忘念佛。大家要注意到。  樂的時候,要不忘一個「捨」字;苦的時候,要不忘記一個「忍」字。苦樂是平常的事,凡聖都要遭受到的。不要說是凡夫,
    Thumbnail
    以前,靜坐是修行者的事,是宗教性的聯想。 現在,靜心冥想,不拘泥於外在形式,不受限於地點姿勢。 這是ㄧ種生活,ㄧ種態度。 讓生命質量提升,利己利人的美好習慣。 世界的混亂與吵雜,來到ㄧ個世紀天花板,同時正繼續在穿透這個天花板… 為了圖ㄧ個安歇片刻、求ㄧ份喘息生存,貪ㄧ時開心歡樂,聰明的人類
    Thumbnail
    一切法門。以明心為要。一切行門。以淨心為要。然則明心之要。無如念佛。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不假方便。自得心開。如此。念佛非明心之要乎。復次淨心之要。亦無如念佛。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清珠下於濁水。濁水不得不清。佛號投於亂心。亂心不得不佛。如此。念佛非淨心之要乎。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所以我們面對妄想的態度應該是不迎不拒。我不去迎合它,不像一般人一樣跟著妄想跑,想想想……想一大堆,我不迎。同時我也不拒,不抗拒。不拒不是說我要隨順它,而是說我也不要去壓它,它來就來了,很自然很正常,不管它,放它走,它自然而然就消失掉。
    Thumbnail
    阿彌陀佛大圓鏡 無量壽光體相用 我在光中念彌陀 字字光明從口出 光化甘露灌我頂 隨聲遍透諸毛孔 一一毛孔又放光 身心融現光明幢 光明即是如來藏 圓周法界含萬象 一真無妄絕名言 只以此光宣妙法 是法即是此光明 不離是光說此法 無邊無礙無等光 智慧常照清淨光 歡喜解脫安隱光 超日月光難思光
    "心平何勞持戒,行直何用修禪。" 這句古話出自《五燈會元》,意在說明真正的修行並非依賴外在的戒律和形式,而是內心的寧靜和平衡。佛教經典中常提到,心靜自然天地寬,一個人內心真正的平靜和清明,便無需刻意持戒,因為他們的行為自然合乎道德和正直。 從這一角度看,人其實並不需要刻意到道場去修持。道場的作用更
    Thumbnail
    念佛要法 。 只有一念真誠 。 勿間斷勿分別而已 。未來勿將迎 。 已過勿留滯 。 專顧現前一句 。字字分明 。病中自修六度 。以慈悲歡喜為布施 。 以嚴淨三業為持戒 。以隨緣順受為忍辱 。 以調伏習氣為精進 。以不忘正念為禪定 。 以方便覺察為智慧 。
    Thumbnail
    1.情緒隨個人慾望而起舞,唯有嚴持淨戒能使令平和。 Emotions arise in tune with each person's desire,only with strict observation of pure can make one peaceful. 2.心一散亂,魔即趁入。
    止語,是上等智慧; 止心,是上等修行, 人生的修行就是不斷調整自己。 心若浮躁,浮生皆亂; 心若菩提,舉世皆安。 靜,不是耳邊無聲,而是內心無爭。 人生在世,學會沉默是一種高級的智慧, 讓心平靜下來是一種高級的修行, 人生其實就是一個不斷地調整自己的心態和行為的過程
    Thumbnail
    證得清淨的自性,禪宗講「明心見性」。「明心」如何?明心本淨,明白自己心的實相,知道心本來是清淨無染著的。「見性」如何?見性本空,親見自己的自性,知道它與佛性無二,裡面是空性,空性而具證見,雖然是真空但含藏一切妙有。所以,不管修什麼法門,著重在慈善、禪修、苦行、繞塔經行、誦經......著
    Thumbnail
    智諭法師:【什麼是念佛中的聞而不聞】  念佛的人,心要注意到「平」。所謂心平,就是心清淨,心清淨,就是心無所住,樂的時候,心要平,不忘念佛;苦的時候,心要平,不忘念佛。大家要注意到。  樂的時候,要不忘一個「捨」字;苦的時候,要不忘記一個「忍」字。苦樂是平常的事,凡聖都要遭受到的。不要說是凡夫,
    Thumbnail
    以前,靜坐是修行者的事,是宗教性的聯想。 現在,靜心冥想,不拘泥於外在形式,不受限於地點姿勢。 這是ㄧ種生活,ㄧ種態度。 讓生命質量提升,利己利人的美好習慣。 世界的混亂與吵雜,來到ㄧ個世紀天花板,同時正繼續在穿透這個天花板… 為了圖ㄧ個安歇片刻、求ㄧ份喘息生存,貪ㄧ時開心歡樂,聰明的人類
    Thumbnail
    一切法門。以明心為要。一切行門。以淨心為要。然則明心之要。無如念佛。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不假方便。自得心開。如此。念佛非明心之要乎。復次淨心之要。亦無如念佛。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清珠下於濁水。濁水不得不清。佛號投於亂心。亂心不得不佛。如此。念佛非淨心之要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