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舉內容
惟適之安

2022/07/23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有好一陣子,我想不通「惟適之安」這句話。原因有兩個,都跟胡適有關。​後來才曉得,「惟適之安」出自韓愈〈送李願歸盤谷序〉。初識的因緣,卻繫於嚴復。
有好一陣子,我想不通「惟適之安」這句話。原因有兩個,都跟胡適有關。胡適,字適之,因為對他的事蹟及著作相對熟悉,我總忍不住(即便理性上期期以為不可)將「惟適之安」讀成「惟.適之.安」。好像天底下也就胡適能得平安。​
​除了斷句,字義也讓我疑惑。「胡適」,若不作人名看,可以當成疑問句:「要到哪裡去?」適,就是往的意思。然而,之也可以解作往。「惟適之安」,於是成了「惟往往安」。只有一往向前才能達致平安?越想越覺得勵志,很像大學時代抄起來壓在書桌玻璃墊下的話:「但有進兮不有止。」可惜,終究似通非通。​
​後來才曉得,「惟適之安」出自韓愈〈送李願歸盤谷序〉。初識的因緣,卻繫於嚴復。嚴復親自寫了這四字,指定要刻在與第一位夫人合葬之墓的橫屏。黃克武先生一本談論嚴復的論文集,就題作《惟適之安》。我買了書之後,好幾年沒時間一讀,每次瞄到架上這本書的書名,狐疑之餘以意逆志,仍舊不知所云。讀畢全書,才明白了「惟適之安」在此脈絡下的意涵:「只有不斷地適應環境變遷與外在的挑戰,才能走向太平安定之境。」​
​換上常與嚴復相連繫的一句影響深遠的名譯,也就是:「適者生存。」不過兩者相比較,「適者生存」顯得冷酷,「惟適之安」近於殷殷告誡。可是細思這句告誡,難免惶惑不安。嚴復為後人留下的這盞明燈,乍看照亮了應往的道路,但搖曳的燈火,更突顯四周的狂風,以及為風所吹襲的持燈之人。​
​語氣決然的「惟適之安」隱去了行為的主體,也就隱去了一項難堪的現實,亦即就個別主體而言,「適應環境變遷」的能力根本趕不上「外在的挑戰」。嚴復自己就是最好的例子。余英時先生《中國近代思想史上的胡適》引了一段嚴復在信裡對白話文學提倡者的批評:「須知此事全屬天演。革命時代學說萬千。然而施之人間,優者自存,劣者自敗。雖千陳獨秀、萬胡適、錢玄同豈能劫持其柄?」以後見之明來看,嚴復以當時泰西天演新說來為中原古文助威,才是無能或者不願「適應」時局的舉動。​
​另一項後見之明難以忽視的難堪現實是,「適者生存」其實並非出自嚴復,倒是「物競天擇」才是他所譯的詞語中,極少數在競擇後「生存」下來的「適者」。多數詞彙,用黃克武先生的話,是被「徹底打敗」了。或許,「惟適之安」和胡適也不是全無關係。胡適為自己改名所用的「適」字,本就來自「適者生存」,和「惟適之安」的「適」字用意相同。黃克武先生也說,「惟適之安」暗合「胡適(字適之)時代的興起」。反而嚴復所創譯的「無遮通商」、「常住母財」,現在不曉得都到哪裡去了。​​
民國一百○三年九月二十四日初稿,​
一百一十一年七月二十四日修訂於嘉義鵲枝寫譯樓​
初稿刊於《中華日報》副刊「鵲廬有光」專欄(2014.10.5)
贊助支持創作者,成為他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東海大學外國語文學系學士、成功大學外國語文學系碩士。曾獲梁實秋文學獎譯文首獎、譯詩獎、散文創作獎,以及林榮三文學獎小品文獎等十餘種獎項。譯有《偶然的宇宙》、《大驅離:揭露二十一世紀全球經濟的殘酷真相》、《無知的力量》、「破碎之海」三部曲等。
讀史雜感,兼論古今,初刊於《人間福報.縱橫古今》。
如果要發表留言,請先登入註冊會員
古今縱橫 的其他內容
寧可食無肉,不可無豆腐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有龍有狗,還有豆腐乳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往事如煙依舊殘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麵包及糖水,與鹽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享受沈浸的閱讀體驗
徜徉在不受干擾的簡約介面,瀏覽數百萬篇原創內容。
領取見面禮
只要設定追蹤作者,即可享有 48小時
Premium 閱讀權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