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東坡教如何面對疫情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有一陣子網上流傳一句話,說是:「人生若有不快活,只是未讀蘇東坡」,這句話說得真好,我默默把它記下來,總覺得如果哪天不快活,就要把蘇東坡拿出來讀一讀,為此還買了很多蘇東坡的書,當作存糧。

疫情之後,網路和媒體比真實世界還要紛擾,不就正是讀東坡的時候?但是如果只讀〈定風坡〉的「誰怕?」好像又不太夠,不如把《蘇沈良方》拿出來翻一下。

向蘇東坡學習如何面對疫情下的世界

向蘇東坡學習如何面對疫情下的世界


沈蘇良方

即使讀過〈記承天寺夜遊〉和〈定風波〉的人,也不見得會知道,原來蘇軾還寫過一本和中醫養生有關的書。 他被貶官到黃州、嶺南、海南島時,致力於搜集中醫方劑與養生方法,輯錄而成《蘇學士方》,與後來沈括的《良方》合編成為《沈蘇良方》。

題外話一下,沈括是那位數學名冠一時、歷史老師講到科學史一定會講到的沈括嗎?這兩個人都寫了跟養生有關的書,還合編在一起?他們不會是醫生吧?

還真的不是,但是古代醫學思想最能體現一個人的生活哲學,蘇軾主張良方就應該公諸世人,以救濟百姓,而非大賺一筆,並且他更身體力行,才會把這些醫學資料都收集起來。

裡面除了方子,也有東坡自己養生的一些體悟。 在〈問養生〉卷中,開篇就說他請教了一個叫吳子的人:「要怎麼養生?」吳子說:「就兩個字『安』、『和』。」

什麼是安、和呢?

安與和,意思是客觀環境一直在變,人要能夠禁得起風吹浪打,祕訣是「莫與之爭,而聽其所為」。頭腦冷靜,隨外境而調整,自然能適應客觀環境的變化。這樣「安則物之感我者輕,和則我之應物者順。外輕內順,而生理備矣。」意思是,如果能安,外界的衝擊就輕;能和,自己就能順應外界的變化。外輕內順,那就是養生之道了。

這段話放在今天這個情境,仍然是可用、好用、應當用的。外境的疫情讓世界好像平靜的海面突然起大浪,是要隨之焦慮、憤怒、對抗,乃至於喪失「安」、「和」嗎?這對健康毫無益處。

「莫與之爭,而聽其所為」,是做當做的事情,而知道「舉凡病我者,舉非物也」。真正讓我們生病的,是自己的不「安」、「和」。 接下來幾句對於現在居家的人來說,就更實用了:「已飢方食,未飽先止」,意思是餓了再吃,還沒飽就該停筷子,真是不容易呀。尤其現在很難做到「散步逍遙,務令腹空」,就應該吃得更少一點,更少去市場群聚,更少叫外賣製造大量一次性垃圾。

做得到的人,養生所至,便是東坡風範。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艾莉絲通信
17會員
51內容數
浮光掠影,或有啟發?
艾莉絲通信的其他內容
2025/03/03
箱型時間=待辦清單in行事曆格子裡,但請別把時間都花在「管理時間」 2025年前三年我歷經了人生很多嘗試,有的計劃被無限推遲,有的事情因為趕鴨子上架也得到很多體驗。 重新盤點這些沒做到的、有做到的事情,有時候會覺得很可怕。因為有些事一耽誤,可能不是幾天而是幾年。 接受時間的限制 如果
2025/03/03
箱型時間=待辦清單in行事曆格子裡,但請別把時間都花在「管理時間」 2025年前三年我歷經了人生很多嘗試,有的計劃被無限推遲,有的事情因為趕鴨子上架也得到很多體驗。 重新盤點這些沒做到的、有做到的事情,有時候會覺得很可怕。因為有些事一耽誤,可能不是幾天而是幾年。 接受時間的限制 如果
2025/03/03
長久待在內容產業中,總是會常常聽見誰自律神經失調、誰晚上睡不好、誰壓力太大直接離開這個圈子。 真的很累,不管是編輯、企劃、行銷、品牌經營等,哪個角色都一樣,要關注的事情真的是大大小小、飛天鑽地。 新進的人一進來,如果突然發現自己要升級十幾個方向的技能,那就太震驚了。很多人會因為這樣陣亡。
Thumbnail
2025/03/03
長久待在內容產業中,總是會常常聽見誰自律神經失調、誰晚上睡不好、誰壓力太大直接離開這個圈子。 真的很累,不管是編輯、企劃、行銷、品牌經營等,哪個角色都一樣,要關注的事情真的是大大小小、飛天鑽地。 新進的人一進來,如果突然發現自己要升級十幾個方向的技能,那就太震驚了。很多人會因為這樣陣亡。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人生難免遭遇挫折,如何調適心情,繼續生活,迎接又一個明天,這是人人都要學習的人生哲學。對此,北宋文豪蘇軾的作為,當可為後人帶來深刻的啟示。 蘇軾因「烏台詩案」貶居湖北黃州,築室於東坡,自號東坡居士。元豐五年,其〈定風波〉詞云:「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Thumbnail
人生難免遭遇挫折,如何調適心情,繼續生活,迎接又一個明天,這是人人都要學習的人生哲學。對此,北宋文豪蘇軾的作為,當可為後人帶來深刻的啟示。 蘇軾因「烏台詩案」貶居湖北黃州,築室於東坡,自號東坡居士。元豐五年,其〈定風波〉詞云:「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Thumbnail
《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是我(蘇東坡:腦補版),被貶黃州期間所作,處於逆境,心境卻超然物外,對人生淡然,對困境達觀。 看我的灑脫淡然,在人生風雨中堅韌不拔、積極進取,你是否看到我無窮的精神力量? 本人不是認知心理學達人,誰還是達人?
Thumbnail
《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是我(蘇東坡:腦補版),被貶黃州期間所作,處於逆境,心境卻超然物外,對人生淡然,對困境達觀。 看我的灑脫淡然,在人生風雨中堅韌不拔、積極進取,你是否看到我無窮的精神力量? 本人不是認知心理學達人,誰還是達人?
Thumbnail
探討了蘇東坡的生平和品格,強調精神導師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引用了一段話指出各種品格需要平衡,例如清高需寬容、強大需敬畏等。通過蘇東坡的故事,反思如果他少些銳氣或許能成為宰相,但文化成就可能不及。最後文章強調我們不應複製精神導師的人生,而是讓他們成為我們的精神幕僚,從中汲取智慧與啟示。這也是讀書之樂。
Thumbnail
探討了蘇東坡的生平和品格,強調精神導師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引用了一段話指出各種品格需要平衡,例如清高需寬容、強大需敬畏等。通過蘇東坡的故事,反思如果他少些銳氣或許能成為宰相,但文化成就可能不及。最後文章強調我們不應複製精神導師的人生,而是讓他們成為我們的精神幕僚,從中汲取智慧與啟示。這也是讀書之樂。
Thumbnail
這一個多星期在讓眼睛休息,常聽蔣勳老師的《美的沉思》,蔣老師的咬字清楚,聲音醇厚,聽來很舒服。 聽了他講李白、蘇東坡,也聽他講張愛玲、沈從文,也聽他講西洋美術史,也聽他講莊子。 雖然聽了好幾支影片,但其實記不住太多。 我記得他講蘇東坡,是說蘇軾直到成了東坡居士後,內在有了更深的感悟
Thumbnail
這一個多星期在讓眼睛休息,常聽蔣勳老師的《美的沉思》,蔣老師的咬字清楚,聲音醇厚,聽來很舒服。 聽了他講李白、蘇東坡,也聽他講張愛玲、沈從文,也聽他講西洋美術史,也聽他講莊子。 雖然聽了好幾支影片,但其實記不住太多。 我記得他講蘇東坡,是說蘇軾直到成了東坡居士後,內在有了更深的感悟
Thumbnail
阿崴閱讀-人生迷惘時,就問老子 不是以道德經內的各個篇章去研讀與應用。而是作者透過他自己的人生不同階段的歷程,困頓與突破,結合了道德經中的些許段落有的人生思考。所以非常容易閱讀,也不經發現竟然是由日本人來著作的書籍,讀來也無違和,同時印證了古老的智慧的確有它歷久不衰的價值。
Thumbnail
阿崴閱讀-人生迷惘時,就問老子 不是以道德經內的各個篇章去研讀與應用。而是作者透過他自己的人生不同階段的歷程,困頓與突破,結合了道德經中的些許段落有的人生思考。所以非常容易閱讀,也不經發現竟然是由日本人來著作的書籍,讀來也無違和,同時印證了古老的智慧的確有它歷久不衰的價值。
Thumbnail
歐陽脩認為有三立:立德、立功、立言,對我而言,讀書人一定要先立言,立言先立本,立本再立德,我一直認為歐陽修是一帆風順,結果並非如此,人都是舔著傷口過的呀!真悲傷呀!以琴寄志固然極好,但總有些隱晦,我不喜如此。但,人如何在墨潑過以後,依然期待潔白如昔?如非如此,就要被這無情的波濤給淹沒,問題在於:潑墨
Thumbnail
歐陽脩認為有三立:立德、立功、立言,對我而言,讀書人一定要先立言,立言先立本,立本再立德,我一直認為歐陽修是一帆風順,結果並非如此,人都是舔著傷口過的呀!真悲傷呀!以琴寄志固然極好,但總有些隱晦,我不喜如此。但,人如何在墨潑過以後,依然期待潔白如昔?如非如此,就要被這無情的波濤給淹沒,問題在於:潑墨
Thumbnail
#V大生活禪 #人生 #體悟 #豁達 一個前半生都活在掌聲與喝彩的曠世才子,因為烏台詩案一下子跌落深谷成為甚至連朋友都怕被牽連的階下死囚,在經歷了人生從巔峰的雲端到一無所有的巨大轉折,蘇軾當時內心的衝擊與磨難是一般人很難想象的。 #不遭人妒是庸才 如果喜歡這類型的文章,請幫我按讚、追蹤我的粉專。
Thumbnail
#V大生活禪 #人生 #體悟 #豁達 一個前半生都活在掌聲與喝彩的曠世才子,因為烏台詩案一下子跌落深谷成為甚至連朋友都怕被牽連的階下死囚,在經歷了人生從巔峰的雲端到一無所有的巨大轉折,蘇軾當時內心的衝擊與磨難是一般人很難想象的。 #不遭人妒是庸才 如果喜歡這類型的文章,請幫我按讚、追蹤我的粉專。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