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林寶訓》卷一 067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2014.10.8 良因法師 隨筆

raw-image

英邵武每見學者,恣肆不懼因果。

嘆息久之曰:「勞生如旅泊,住則隨緣,去則亡矣。彼所得能幾何?

爾輩不識廉恥,干犯名分,污瀆宗教,乃至如是。

大丈夫志在恢弘祖道,誘掖後來,不應私擅己慾,無所避忌,謀一身之禍,造萬劫之殃。

三途地獄受苦者,未是苦也;向袈裟下失却人身,實為苦也」。

《壁記》


【演蓮法師譯文】

邵武洪英禪師曾見一些學者,肆無忌憚,不畏因果,心中感慨不已。

他說:「人生在世,勞勞碌碌過一輩子,猶如旅客住在旅館,舟船停泊在岸邊,只是暫時寄住,何必做長久的打算。人活著的時候,凡生活所需由你隨緣受用,離開人世後什麼也帶不走,一生昧心貪求,究竟能得到什麼?你們怎麼可以這樣不識廉恥,竟然干犯名分的禮法,玷污祖守的教化以至於此。

如果是個大丈夫的話,就應當立志弘揚佛祖之道,接引後學。不應該只顧滿足自己的欲望,無所避忌。如此貪得無厭,必將鑄成一身之禍,造就萬劫之殃。要知道,世間無知的人造作罪業,受三途地獄苦報,那還不叫做是苦;身為佛門中的出家人,原可以籍此報身,修成法身,如今卻在如此莊嚴的袈裟之下失去了人身,不知何時再得出頭,那才是真苦啊!」

raw-image

良因贊曰:

人生苦短,但是眾人卻做久長之計,

因此不斷地謀求規劃,甚至爾虞我詐,無所不用其極。

但是今生享樂之時短,未來地獄之苦報時長;

有智慧之人,絕不如此。

如德玉禪師所說:

「父母所生此身,見不超色,聞不超聲。

日日營營,不得自在。何其勞也!」

為其入三途實在不值,還是開拓心量,多行自他二利之事吧!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鋼骨佛心的沙龍
77會員
641內容數
內含照因老和尚略傳及甘露法語上、下兩冊 由四眾弟子們編輯整理,緬懷老人家往日行儀,俾令見聞者普潤法雨。祈願老和尚早日倒駕慈航,廣度群品。
鋼骨佛心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2/10/19
良因法師 著 廣欽老和尚語錄: 老和尚開示:「那些隨順自己自由意識生活的人,往往會失敗;不會作卻裝會的,也會失敗。」 「自以為是,從文字般若上去學佛而不躬行的人,終為文字所縛,心不得解脫。」 「念佛,念到心中只單純一念,無其它雜思想,便能預知時至。若還有其它思想,妄念障住,雖念佛也無法預知時至。」
Thumbnail
2022/10/19
良因法師 著 廣欽老和尚語錄: 老和尚開示:「那些隨順自己自由意識生活的人,往往會失敗;不會作卻裝會的,也會失敗。」 「自以為是,從文字般若上去學佛而不躬行的人,終為文字所縛,心不得解脫。」 「念佛,念到心中只單純一念,無其它雜思想,便能預知時至。若還有其它思想,妄念障住,雖念佛也無法預知時至。」
Thumbnail
2022/09/26
良因法師 著 廣欽老和尚語錄: 老和尚對某某師開示:「學佛要具足信、願、行,僅有信還不夠,還須要有成佛度眾生的願力,這樣遇到業障逆境時,才有辦法以這個願力來堅定自己, 不致退心。 只有信念而無願力的人,遇到逆境很容易就退失道心的。遇到逆境時要以念佛來克服它。」 老和尚對信徒開示:「用齋時默念:『願斷
Thumbnail
2022/09/26
良因法師 著 廣欽老和尚語錄: 老和尚對某某師開示:「學佛要具足信、願、行,僅有信還不夠,還須要有成佛度眾生的願力,這樣遇到業障逆境時,才有辦法以這個願力來堅定自己, 不致退心。 只有信念而無願力的人,遇到逆境很容易就退失道心的。遇到逆境時要以念佛來克服它。」 老和尚對信徒開示:「用齋時默念:『願斷
Thumbnail
2022/09/26
良因法師 著 廣欽老和尚語錄: 苦行 「念佛是最簡便的,不像持咒還須費腦筋, 無論做什麼事,心內默念佛號, 有念像沒念似的,恒常如此,才能有成就, 念佛是最基本的,密宗也要念佛。」 寺裡某某師到客堂來,吐訴一些人事煩惱,人去後,老和尚便對某某師開示說:「一個人對事情不論是好是壞、是對是錯,嘴裡不要亂
Thumbnail
2022/09/26
良因法師 著 廣欽老和尚語錄: 苦行 「念佛是最簡便的,不像持咒還須費腦筋, 無論做什麼事,心內默念佛號, 有念像沒念似的,恒常如此,才能有成就, 念佛是最基本的,密宗也要念佛。」 寺裡某某師到客堂來,吐訴一些人事煩惱,人去後,老和尚便對某某師開示說:「一個人對事情不論是好是壞、是對是錯,嘴裡不要亂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2013/3/26 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袁了凡: 「人之過惡深重者,亦有效驗。 或心神昏塞,轉頭即忘,或無事而常煩惱, 或見君子而赧然消沮,或聞正論而不樂,或施惠而人反怨, 或夜夢顛倒,甚則妄言失志,皆作孽之相也。 苟一類此,即須奮發,舍舊圖新,幸勿自誤!」 良因曰: 相信這些都是大家的熟境界,
Thumbnail
2013/3/26 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袁了凡: 「人之過惡深重者,亦有效驗。 或心神昏塞,轉頭即忘,或無事而常煩惱, 或見君子而赧然消沮,或聞正論而不樂,或施惠而人反怨, 或夜夢顛倒,甚則妄言失志,皆作孽之相也。 苟一類此,即須奮發,舍舊圖新,幸勿自誤!」 良因曰: 相信這些都是大家的熟境界,
Thumbnail
2014.12.9 良因法師 隨筆 靈源曰: 近世作長老,涉二種緣。多見智識不明,為二風所觸,喪於法體。 一應逆緣,多觸衰風。二應順緣,多觸利風。 既為二風所觸,則喜怒之氣交於心,鬱勃之色浮於面。 是致取辱法門,譏誚賢達。 惟智者善能轉為攝化之方,美導後來。 如琅琊和尚①,往蘇州看范希文②。
Thumbnail
2014.12.9 良因法師 隨筆 靈源曰: 近世作長老,涉二種緣。多見智識不明,為二風所觸,喪於法體。 一應逆緣,多觸衰風。二應順緣,多觸利風。 既為二風所觸,則喜怒之氣交於心,鬱勃之色浮於面。 是致取辱法門,譏誚賢達。 惟智者善能轉為攝化之方,美導後來。 如琅琊和尚①,往蘇州看范希文②。
Thumbnail
2014.12.4 良因法師 隨筆 靈源曰: 學者舉措不可不審,言行不可不稽。 寡言者未必愚,利口者未必智。鄙樸者未必悖,承順者未必忠。 故善知識不以辭盡人情,不以意選學者。 夫湖海衲子,誰不欲求道。於中悟明見理者,千百無一。 其間修身勵行,聚學樹德,非三十年而不能致。 物既如此,人亦宜然。
Thumbnail
2014.12.4 良因法師 隨筆 靈源曰: 學者舉措不可不審,言行不可不稽。 寡言者未必愚,利口者未必智。鄙樸者未必悖,承順者未必忠。 故善知識不以辭盡人情,不以意選學者。 夫湖海衲子,誰不欲求道。於中悟明見理者,千百無一。 其間修身勵行,聚學樹德,非三十年而不能致。 物既如此,人亦宜然。
Thumbnail
2014.12.2 良因法師 隨筆 靈源聞覺範①貶竄嶺海②,歎曰: 蘭植中塗,必無經時之翠;桂生幽壑,終抱彌年之丹。 古今才智喪身,讒謗罹禍者多,求其與世浮沉,能保其身者少。 故聖人言,當世聰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議人者也。 博辯宏大而危其身者,好發人之惡也。 在覺範有之矣。 《章江集》 【注釋】
Thumbnail
2014.12.2 良因法師 隨筆 靈源聞覺範①貶竄嶺海②,歎曰: 蘭植中塗,必無經時之翠;桂生幽壑,終抱彌年之丹。 古今才智喪身,讒謗罹禍者多,求其與世浮沉,能保其身者少。 故聖人言,當世聰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議人者也。 博辯宏大而危其身者,好發人之惡也。 在覺範有之矣。 《章江集》 【注釋】
Thumbnail
2013/3/21 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蓮池大師: 「榮名厚利,世所同競。 了萬境之如空,而成敗利鈍,興味蕭然矣。」 良因曰: 當追逐名利時,除了為滿足個人私欲外, 都還會有個人必須追求的理由。 或者為了家庭、社會,乃至國家、世界。 但是當了解一切都是眾生共業所感, 實際上都只是被業繩所牽時,
Thumbnail
2013/3/21 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蓮池大師: 「榮名厚利,世所同競。 了萬境之如空,而成敗利鈍,興味蕭然矣。」 良因曰: 當追逐名利時,除了為滿足個人私欲外, 都還會有個人必須追求的理由。 或者為了家庭、社會,乃至國家、世界。 但是當了解一切都是眾生共業所感, 實際上都只是被業繩所牽時,
Thumbnail
2014.11.26 良因法師 隨筆 靈源謂伊川先生①曰: 禍能生福,福能生禍。 禍生於福者,緣處災危之際,切于思安,深於求理。 遂能祗畏敬謹,故福之生也宜矣。 福生於禍者,緣居安泰之時,縱其奢欲,肆其驕怠, 尤多輕忽侮慢,故禍之生也宜矣。 聖人云,多難成其志,無難喪其身。得乃喪之端,喪乃得之理。
Thumbnail
2014.11.26 良因法師 隨筆 靈源謂伊川先生①曰: 禍能生福,福能生禍。 禍生於福者,緣處災危之際,切于思安,深於求理。 遂能祗畏敬謹,故福之生也宜矣。 福生於禍者,緣居安泰之時,縱其奢欲,肆其驕怠, 尤多輕忽侮慢,故禍之生也宜矣。 聖人云,多難成其志,無難喪其身。得乃喪之端,喪乃得之理。
Thumbnail
《禪林寶訓》 2014.10.8 良因法師 隨筆 英邵武每見學者,恣肆不懼因果。 嘆息久之曰:「勞生如旅泊,住則隨緣,去則亡矣。彼所得能幾何? 爾輩不識廉恥,干犯名分,污瀆宗教,乃至如是。 大丈夫志在恢弘祖道,誘掖後來,不應私擅己慾,無所避忌,謀一身之禍,造萬劫之殃。 《壁記》 【演蓮法師譯文】 良
Thumbnail
《禪林寶訓》 2014.10.8 良因法師 隨筆 英邵武每見學者,恣肆不懼因果。 嘆息久之曰:「勞生如旅泊,住則隨緣,去則亡矣。彼所得能幾何? 爾輩不識廉恥,干犯名分,污瀆宗教,乃至如是。 大丈夫志在恢弘祖道,誘掖後來,不應私擅己慾,無所避忌,謀一身之禍,造萬劫之殃。 《壁記》 【演蓮法師譯文】 良
Thumbnail
禪林寶訓 2014.6.14 良因法師 隨筆 遠公曰: 「智愚賢不肖,如水火不同器,寒暑不同時,蓋素分也。 賢智之士,醇懿端厚,以道德仁義是謀。 發言行事,惟恐不合人情,不通物理。 不肖之者,姦險詐佞,矜己逞能,嗜慾苟利,一切不顧。 故禪林得賢者,道德修,綱紀立,遂成法席。 《惠力芳和尚書》 良因贊
Thumbnail
禪林寶訓 2014.6.14 良因法師 隨筆 遠公曰: 「智愚賢不肖,如水火不同器,寒暑不同時,蓋素分也。 賢智之士,醇懿端厚,以道德仁義是謀。 發言行事,惟恐不合人情,不通物理。 不肖之者,姦險詐佞,矜己逞能,嗜慾苟利,一切不顧。 故禪林得賢者,道德修,綱紀立,遂成法席。 《惠力芳和尚書》 良因贊
Thumbnail
《禪林寶訓》 2014.5.30 良因法師 隨筆 大覺曰: 「前輩有聰明之資,無安危之慮。 如石門聰、棲賢舜二人者,可為戒矣。 然則人生定業,固難明辯, 細詳其原,安得不知其為忽慢不思之過歟。 故曰:禍患藏於隱微,發於人之所忽, 用是觀之,尤宜謹畏。」 《九峯集》
Thumbnail
《禪林寶訓》 2014.5.30 良因法師 隨筆 大覺曰: 「前輩有聰明之資,無安危之慮。 如石門聰、棲賢舜二人者,可為戒矣。 然則人生定業,固難明辯, 細詳其原,安得不知其為忽慢不思之過歟。 故曰:禍患藏於隱微,發於人之所忽, 用是觀之,尤宜謹畏。」 《九峯集》
Thumbnail
《禪林寶訓》 2014.5.9 良因法師 隨筆 圓通訥和尚曰: 「躄者命在杖,失杖則顛。 渡者命在舟,失舟則溺。 凡林下人,自無所守,挾外勢以為重者, 一旦失其所挾,皆不能免顛溺之患。」 《廬山野錄》 【演蓮法師譯文】 圓通居訥和尚說: 「跛腳的人,他的行動全靠枴杖支撐著,一旦失去枴杖的支撐就會摔倒
Thumbnail
《禪林寶訓》 2014.5.9 良因法師 隨筆 圓通訥和尚曰: 「躄者命在杖,失杖則顛。 渡者命在舟,失舟則溺。 凡林下人,自無所守,挾外勢以為重者, 一旦失其所挾,皆不能免顛溺之患。」 《廬山野錄》 【演蓮法師譯文】 圓通居訥和尚說: 「跛腳的人,他的行動全靠枴杖支撐著,一旦失去枴杖的支撐就會摔倒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