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經第24章】企者不立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經文:
王弼本: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其在道也,曰餘食贅行。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
帛書(校):
炊者不立,自視者不章,自見者不明,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長。亓在道也,曰餘食贅行,物或亞之,故有欲者弗居
楚簡:缺。
註:
  1. 帛書寫「炊者不立」,且無「跨者不行」,王本寫「企者不立,跨者不行」,排句使寓意較為清晰。
  2. 帛書最後一句為「故有欲者弗居」,與王本的「有道者不處」不同。
  3. 在帛書的章序排列中,此章排在第22章「曲則全...」之前,所以順序是先說「自視者不章...」,都是餘食贅行,再以自然事實「曲則全...」,來強調「不自視故章...」的重要性與必然性。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
企:踮起腳跟。河上公本作「跂者不立」,「跂」與「企」同義。
跨:跨步行走。
一直踮著腳跟,無法立身,持續跨步邁進,反而失穩,不利於前行。
帛書只寫「炊者不立」,有學者認為「炊」與「企」的古音相近,可能音近通假,可作為「企」解。另有認為「炊」依原本炊飯之意,古時炊飯或拉動風箱,都需低下身子,比喻立身需放下身段。也有認為「炊」同「吹」,比喻自我吹噓無法立命。
帛書此章的編排,與第21章「孔德之容」第23章「希言自然」類似,將本章的核心概念放置章首,直接破題,定下錨點。假如是如此,「炊」字將是題眼,會引導整章的走向與定調。
若藉炊飯的形象以比喻人需謙卑,方能立身立命,此章的意涵會偏向規範,講求規範,便是主觀與主觀的碰撞,就像教導者施教:應該要謙卑,否則會如何,然後受教者產生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的認知,這是由理性的角度切入。
若解為「企」,則說明不以失衡的姿態前行,事不會一直持續在過「度」的狀態,強調中庸,平穩運作,倒不是以謙卑為主要訴求,而是不足需補、過多需減,以身心去感悟,去拿捏自身與外界之間的平衡,理解平衡點,自然而然就會謙卑,且不會過度謙卑。
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其在道也,曰餘食贅行
此段為第22章「不自見故明...」的倒敘。
自見者,只接收眼前所見,所以只在有限的認知中做判斷。
自是者,自以為是,以為所見即真相。
自伐者,自詡有功,靠虛幻的功勞支撐,內心空虛。
自矜者,驕矜自大,因自滿而失根。
以上所述,在「道」中而言,都像是剩餘的食物、無用的行為。
此四句像是內心一連串演變的過程:起初的「眼見」決定了「自以為」,以「自以為」蒐羅自己認為是對的事物,或是因為「自以為」已形成閉環,只會吸引跟自身相近的事物,逐漸導致「自以為是」,因而產生莫名的自信,認為自己的產出具有價值,想獲得匹配的回報,憑藉空虛的報酬,致使自己驕矜自滿。
舉例來說,我們會認為「助人為快樂之本」是理所當然的事,因為我們真的從中獲得過快樂,這種快樂感,會讓我們相信這是真理,因而產生「自以為」,認為只要助人就會快樂,然後不斷助人,想從中獲得更多的快樂感,確實也得到許多滿足,因此更加深這個認知,不知不覺產生期待,如果助人沒有得到快樂,就會失落,然後怪罪對方不知足、不識好歹。
會失落,表示認為自己有功,想獲得獎賞,會怪罪對方,表示自己以高姿態去幫,而不是輔助。
其中的問題是,快樂是因為助人這個行為,還是對方給予回饋,我們接收到回饋而產生的?如果對方沒有因此變好,我們是否還會快樂?顯然是因為我們接收到什麼,才會有相對應的反應。
有人會覺得,看到對方快樂,自己就快樂,也是因為對方散發出快樂的訊息,我們接收到,所以感到快樂。
若以能量來看,對方缺我們給(助人),對方變好將能量回饋給我們,我們得到能量(快樂)。
所以真相是:助人只是我們與外界接觸的一種方式,屬於中性,快樂則關乎於自身的能量足不足,會期待外界的回饋,是因為自己給了,就缺了,如果不缺,就不會在意,而外界回饋能量,是多補足自己,自然是快樂的。
因此,「助人為快樂之本」其內含能量流動,若我們無法感知,便容易成為自見者。想開闊「眼見」,不僅需要理解,更要透過感知得到感悟。
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
物:萬物,即所有人事物。
惡:厭惡或醜惡。
萬物的運作,就像厭惡過「度」一樣,一旦出現反常,便會開始回歸正常,持續保持陰陽平衡,所以行道者不會處於上述的狀態之中。
有道者不處vs有欲者弗居
有道者,心中有道,遵循道的規律,欲與道合。
有欲者,為少私寡欲者,是有道者的縮影。
兩者是重疊的,只是聚焦的事物不一樣。
人並非追求完全無欲,有欲者亦非貪欲者,正如本章章旨:中庸、適度、平衡。過度消耗,會重傷根本,應平穩前行,有進有出,有緩有急,能量才會在一陰一陽中源源不絕,保持活力,自身能量飽滿,便能臨危不亂、處變不驚。
71會員
47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Peace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從希言自然到焉有不信,似乎在說明道與自然包覆一切,而人的意識只停留在自己區劃的領域,難以體會宇宙的包羅萬象,人的生命短暫,但應有其天命與任務,了悟自然之道,或許能活出自我,遂與天合。
放下自我,使意識回歸自然,觀自身存在,循本心之志,理解道的運作,體悟自己身在道中,與萬物無異,同屬於道的一部分。
孔,可解為大,或為空;容,也兩解,一為形象,二為容納,因此「孔德之容,惟道是從」有兩種涵義:一是大德之人,無所不容,循道而作;二是以空為德,乃能動作從道。
「學」的本質是向外接收訊息,訊息虛虛實實、詭譎複雜,如果沒有一套過濾系統,便容易受訊息影響,隨之起伏,如此心就不定,越「學」越憂心,所以「絕學」並非拒絕學習,而是心中須有一把尺,藉以辨清並防止訊息對身、心、靈的各種影響。
前面三種絕棄(聖智、仁義、巧利),是為避免人心紊亂,像是三到閘門,若放開,人心便如大水奔流,往複雜迷亂奔去,但即使設閘,卻也只能防止,難以改變源頭,真正的核心在於心之歸屬,這是比認知想法更早形成的意識意念,人的一切由此開始衍生,所以源頭應為:見素抱樸,少私寡欲。
主角艾迪在天堂遇見曾出現在他一生當中的5個人,有的很重要,有的不曾見過,藉由他們的引導,艾迪逐漸了解人生,並從中獲得解脫。隨著故事的發展,逐漸地引起一些省思。
從希言自然到焉有不信,似乎在說明道與自然包覆一切,而人的意識只停留在自己區劃的領域,難以體會宇宙的包羅萬象,人的生命短暫,但應有其天命與任務,了悟自然之道,或許能活出自我,遂與天合。
放下自我,使意識回歸自然,觀自身存在,循本心之志,理解道的運作,體悟自己身在道中,與萬物無異,同屬於道的一部分。
孔,可解為大,或為空;容,也兩解,一為形象,二為容納,因此「孔德之容,惟道是從」有兩種涵義:一是大德之人,無所不容,循道而作;二是以空為德,乃能動作從道。
「學」的本質是向外接收訊息,訊息虛虛實實、詭譎複雜,如果沒有一套過濾系統,便容易受訊息影響,隨之起伏,如此心就不定,越「學」越憂心,所以「絕學」並非拒絕學習,而是心中須有一把尺,藉以辨清並防止訊息對身、心、靈的各種影響。
前面三種絕棄(聖智、仁義、巧利),是為避免人心紊亂,像是三到閘門,若放開,人心便如大水奔流,往複雜迷亂奔去,但即使設閘,卻也只能防止,難以改變源頭,真正的核心在於心之歸屬,這是比認知想法更早形成的意識意念,人的一切由此開始衍生,所以源頭應為:見素抱樸,少私寡欲。
主角艾迪在天堂遇見曾出現在他一生當中的5個人,有的很重要,有的不曾見過,藉由他們的引導,艾迪逐漸了解人生,並從中獲得解脫。隨著故事的發展,逐漸地引起一些省思。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了解身價的由來以及如何提高身價。
Thumbnail
當人活得其所,在其肉身,不做損毀身體之事,在其心念,不受紛雜訊息污染,身體強健、心靈開闊,一念一動,沉穩內斂、渾厚有力,卻是量力而行、不虛妄,因合度而與道合,即使身死,意識仍在道中。
Thumbnail
《道德經》闡述了道與德的關係,主張柔弱勝剛強和無為而治。該書強調適性發揮、慈愛、節儉、謙虛等修行方法,可幫助我們在現代社會中找到內心的平靜和生活的和諧。
Thumbnail
善用資源而非積聚成山,重視效益形成良性循環。
Thumbnail
從「德畜之」出發,重視個體、私有、自主、創新、治理與服務。
Thumbnail
讓參與者都能成就私心才是大公無私。
Thumbnail
道可為始,亦可以為止,它是一切的起源,也是萬物的歸屬,天下萬物由道所生,從道而知終始,人亦屬萬物之一,卻多於「意識」,阻隔本性與道之連結,所以須「知性」,「知止」,以了正道。
Thumbnail
這段話是《道德經》最末一章,藴涵了三層辯證關係:一是得與失。二是公與私。三是人與己。且聽我道來。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了解身價的由來以及如何提高身價。
Thumbnail
當人活得其所,在其肉身,不做損毀身體之事,在其心念,不受紛雜訊息污染,身體強健、心靈開闊,一念一動,沉穩內斂、渾厚有力,卻是量力而行、不虛妄,因合度而與道合,即使身死,意識仍在道中。
Thumbnail
《道德經》闡述了道與德的關係,主張柔弱勝剛強和無為而治。該書強調適性發揮、慈愛、節儉、謙虛等修行方法,可幫助我們在現代社會中找到內心的平靜和生活的和諧。
Thumbnail
善用資源而非積聚成山,重視效益形成良性循環。
Thumbnail
從「德畜之」出發,重視個體、私有、自主、創新、治理與服務。
Thumbnail
讓參與者都能成就私心才是大公無私。
Thumbnail
道可為始,亦可以為止,它是一切的起源,也是萬物的歸屬,天下萬物由道所生,從道而知終始,人亦屬萬物之一,卻多於「意識」,阻隔本性與道之連結,所以須「知性」,「知止」,以了正道。
Thumbnail
這段話是《道德經》最末一章,藴涵了三層辯證關係:一是得與失。二是公與私。三是人與己。且聽我道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