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林寶訓》卷三 155

《禪林寶訓》卷三 155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2015.12.8 良因法師 隨筆

raw-image

雪堂謂晦菴光和尚①曰:

「予弱冠之年②,見獨居士③言:

『中無主不立,外不正不行。此語宜終身踐之,聖賢事業備矣。』

予佩其語,在家修身,出家學道,

以至率身臨眾,如衡石之定重輕,規矩之成方圓。

捨此,則事事失準矣。」

《廣錄》

【注釋】

① 晦菴光和尚:宋朝信州龜峰・晦菴惠光禪師,建寧人。俗姓。嗣雪堂道行禪師

②弱冠之年:古代男子二十歲行冠禮,故男子二十歲左右的年齡,稱為弱冠之年。

③獨居士:即雪堂道行禪師之父。


【演蓮法師譯文】

雪堂道行禪師晦菴惠光禪師說:

「我二十歲左右時,先父獨居士曾對我說:『心中沒有主宰的事決定不能立,外面不端正的事決定不要行。這兩句話你能終身奉行,則成就聖賢的事業自然具備了。』

此後我把這話一直銘記於心,無論在家修身,出家學道,乃至於擔任住持做大眾的表率、領眾修行,總是以這兩句格言作為準則。

猶如用秤來稱量輕重,用規矩來畫方圓,無不精確標準。如果放棄了這兩句格言,則事事都失去了準則。」

raw-image

良因贊曰:

「心中沒有主宰的事決定不能立,外面不端正的事決定不要行。」

心中常常惶惑不安者,宜深思此言。

古德說:「高高山頂立,深深海底行」;

除了高瞻遠矚之外,更要注意腳下。


avatar-img
鋼骨佛心的沙龍
77會員
641內容數
內含照因老和尚略傳及甘露法語上、下兩冊 由四眾弟子們編輯整理,緬懷老人家往日行儀,俾令見聞者普潤法雨。祈願老和尚早日倒駕慈航,廣度群品。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鋼骨佛心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2015.12.5 良因法師 隨筆 雪堂曰: 「予在龍門時,昺鐵面住太平。 有言:『昺行腳離鄉未久,聞受業一夕遺火,悉為煨燼。』 昺得書擲之於地,乃曰:『徒亂人意耳。』」 《東湖集》 【演蓮法師譯文】 雪堂道行禪師說: 「我以前在龍門時,鐵面智昺禪師住在太平。 良因贊曰:
2015.11.28 良因法師 隨筆 雪堂曰: 「金隄千里,潰於蟻壤;白璧之美,離於瑕玷。 況無上妙道,非特金隄白璧也;而貪慾瞋恚,非特蟻壤瑕玷也。 要在志之端謹,行之精進,守之堅確,修之完美,然後可以自利而利他也。」 《與王十朋書》 【演蓮法師譯文】 雪堂道行禪師說: 良因贊曰:
2015.11.20 良因法師 隨筆 雪堂行和尚①住薦福。一日問暫到僧:「甚處來?」 僧云:「福州來。」 雪堂曰:「沿路見好長老麼?」 僧云:「近過信州,博山住持本和尚②,雖不曾拜識,好長老也。」 雪堂曰:「安得知其為好?」 僧云:「入寺路徑開闢,廊廡③修整,殿堂香燈不絕,晨昏鐘鼓分明,二時粥飯
2015.11.19 良因法師 隨筆 浙翁琰和尚①云: 「此書真閻老子殿前一本赦書也。今之諸方道眼,不知若何? 果能受持此書,則他日大有得力處。」浙翁每以此舉似於人。 璨隱山②亦云:「常住金穀,除供眾之外,幾如鴆毒。 住持人與司其出入者,纔霑著則通身潰爛,律部載之詳矣。 《拈崖漫錄》 【注釋】
2015.11.18 良因法師 隨筆 東山空和尚①答余才茂借脚夫書云: 「向辱枉顧②,荷愛之厚。別後又承惠書,益自感愧。 某本巖穴間人,與世漠然,才茂似知之。 今雖作長老居方丈,只是前日空上座。 常住有無,一付主事,出入支籍,並不經眼。 才茂既以道舊見稱,故當相忘於道④。 《語錄》 【注釋】
2015.11.17 良因法師 隨筆 圓極岑和尚①跋云: 「佛世之遠,正宗淡薄,澆漓風行,無所不至。 前輩凋謝,後生無聞,叢林典刑,幾至掃地。 縱有扶救之者,返以為王蠻子②也。 今觀疎山本禪師辯佞,詞遠而意廣,深切著明,極能箴其病。 第妄庸輩,智識暗短,醉心於邪佞之域,必以醍醐③為毒藥也。」
2015.12.5 良因法師 隨筆 雪堂曰: 「予在龍門時,昺鐵面住太平。 有言:『昺行腳離鄉未久,聞受業一夕遺火,悉為煨燼。』 昺得書擲之於地,乃曰:『徒亂人意耳。』」 《東湖集》 【演蓮法師譯文】 雪堂道行禪師說: 「我以前在龍門時,鐵面智昺禪師住在太平。 良因贊曰:
2015.11.28 良因法師 隨筆 雪堂曰: 「金隄千里,潰於蟻壤;白璧之美,離於瑕玷。 況無上妙道,非特金隄白璧也;而貪慾瞋恚,非特蟻壤瑕玷也。 要在志之端謹,行之精進,守之堅確,修之完美,然後可以自利而利他也。」 《與王十朋書》 【演蓮法師譯文】 雪堂道行禪師說: 良因贊曰:
2015.11.20 良因法師 隨筆 雪堂行和尚①住薦福。一日問暫到僧:「甚處來?」 僧云:「福州來。」 雪堂曰:「沿路見好長老麼?」 僧云:「近過信州,博山住持本和尚②,雖不曾拜識,好長老也。」 雪堂曰:「安得知其為好?」 僧云:「入寺路徑開闢,廊廡③修整,殿堂香燈不絕,晨昏鐘鼓分明,二時粥飯
2015.11.19 良因法師 隨筆 浙翁琰和尚①云: 「此書真閻老子殿前一本赦書也。今之諸方道眼,不知若何? 果能受持此書,則他日大有得力處。」浙翁每以此舉似於人。 璨隱山②亦云:「常住金穀,除供眾之外,幾如鴆毒。 住持人與司其出入者,纔霑著則通身潰爛,律部載之詳矣。 《拈崖漫錄》 【注釋】
2015.11.18 良因法師 隨筆 東山空和尚①答余才茂借脚夫書云: 「向辱枉顧②,荷愛之厚。別後又承惠書,益自感愧。 某本巖穴間人,與世漠然,才茂似知之。 今雖作長老居方丈,只是前日空上座。 常住有無,一付主事,出入支籍,並不經眼。 才茂既以道舊見稱,故當相忘於道④。 《語錄》 【注釋】
2015.11.17 良因法師 隨筆 圓極岑和尚①跋云: 「佛世之遠,正宗淡薄,澆漓風行,無所不至。 前輩凋謝,後生無聞,叢林典刑,幾至掃地。 縱有扶救之者,返以為王蠻子②也。 今觀疎山本禪師辯佞,詞遠而意廣,深切著明,極能箴其病。 第妄庸輩,智識暗短,醉心於邪佞之域,必以醍醐③為毒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