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林寶訓》卷三 177 漏洞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2016.8.17 良因法師 隨筆

raw-image

草堂清和尚曰:

「燎原之火,生於熒熒①;壞山之水,漏於涓涓②。

夫水之微也,捧土可塞;及其盛也,漂木石,沒丘陵。

火之微也,勺水可滅,及其盛也,焦都邑,燔山林。

與夫愛溺之水,瞋恚之火,曷常異乎。

古人之治其心也,防其念之未生,情之未起,所以用力甚微,收功甚大。

及其情性相亂,愛惡相攻,自則傷其生,他則傷其人。

殆乎危矣,不可救也。」

《與韓子蒼書》

【注釋】

①熒熒:形容微弱的火星。

②涓涓:細小的流水。


【演蓮法師譯文】

草堂善清禪師說:

「譬如燒遍原野的大火,起因只不過是一點小小的火苗。衝垮山丘的洪水,起因也不過是堤壩漏出的小小滴水。

當發現這小小的漏洞在滴水時,原可以捧一把土就能塞住,但到了漏洞的水越流越急,一旦堤壩崩潰,就足以漂走大木巨石,淹沒丘陵,造成洪水氾濫的災情,這時想堵也來不及了。

一點小小的火星,原可以取一勺水就能熄滅,但到了火勢熾盛的時候,就足以將整個都市聚落、山林村莊一併化為焦土。所謂水火無情,所造成的危害是難於估量的。

然而,當人們心中充滿著貪愛的洪水時,或者燃起瞋恚的怒火時,所造成的危害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所以古時學道的人治心,如同防止水火之樣,在一念未生之前就要防止令其不生,識情未起之前防止令其不起,這樣用力不多而收功極大。

若是任其心念識情不斷滋生,以至於情迷性亂,愛恨交加的時候,不但自傷其身,也將傷害他人,到了這樣危險的地步,那就不可救治了。」

raw-image

良因贊曰:

當我們習慣了與煩惱共居,若稍清淨則不習慣,自然而然想再回去。

就像糞坑裡頭的蛆蟲,習慣了臭穢之氣,強將之清水處,也很不自在。

所以為何我們總覺得煩惱熾盛,難以調伏;

就只是因為習慣,所以離開了就不自在。

只有以四念處觀察,真正感受到世間不淨、苦、無常、無我;

才能漸漸從幻樂之境跳脫,回復我們的自性清淨心。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鋼骨佛心的沙龍
77會員
641內容數
內含照因老和尚略傳及甘露法語上、下兩冊 由四眾弟子們編輯整理,緬懷老人家往日行儀,俾令見聞者普潤法雨。祈願老和尚早日倒駕慈航,廣度群品。
鋼骨佛心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2/10/19
良因法師 著 廣欽老和尚語錄: 老和尚開示:「那些隨順自己自由意識生活的人,往往會失敗;不會作卻裝會的,也會失敗。」 「自以為是,從文字般若上去學佛而不躬行的人,終為文字所縛,心不得解脫。」 「念佛,念到心中只單純一念,無其它雜思想,便能預知時至。若還有其它思想,妄念障住,雖念佛也無法預知時至。」
Thumbnail
2022/10/19
良因法師 著 廣欽老和尚語錄: 老和尚開示:「那些隨順自己自由意識生活的人,往往會失敗;不會作卻裝會的,也會失敗。」 「自以為是,從文字般若上去學佛而不躬行的人,終為文字所縛,心不得解脫。」 「念佛,念到心中只單純一念,無其它雜思想,便能預知時至。若還有其它思想,妄念障住,雖念佛也無法預知時至。」
Thumbnail
2022/09/26
良因法師 著 廣欽老和尚語錄: 老和尚對某某師開示:「學佛要具足信、願、行,僅有信還不夠,還須要有成佛度眾生的願力,這樣遇到業障逆境時,才有辦法以這個願力來堅定自己, 不致退心。 只有信念而無願力的人,遇到逆境很容易就退失道心的。遇到逆境時要以念佛來克服它。」 老和尚對信徒開示:「用齋時默念:『願斷
Thumbnail
2022/09/26
良因法師 著 廣欽老和尚語錄: 老和尚對某某師開示:「學佛要具足信、願、行,僅有信還不夠,還須要有成佛度眾生的願力,這樣遇到業障逆境時,才有辦法以這個願力來堅定自己, 不致退心。 只有信念而無願力的人,遇到逆境很容易就退失道心的。遇到逆境時要以念佛來克服它。」 老和尚對信徒開示:「用齋時默念:『願斷
Thumbnail
2022/09/26
良因法師 著 廣欽老和尚語錄: 苦行 「念佛是最簡便的,不像持咒還須費腦筋, 無論做什麼事,心內默念佛號, 有念像沒念似的,恒常如此,才能有成就, 念佛是最基本的,密宗也要念佛。」 寺裡某某師到客堂來,吐訴一些人事煩惱,人去後,老和尚便對某某師開示說:「一個人對事情不論是好是壞、是對是錯,嘴裡不要亂
Thumbnail
2022/09/26
良因法師 著 廣欽老和尚語錄: 苦行 「念佛是最簡便的,不像持咒還須費腦筋, 無論做什麼事,心內默念佛號, 有念像沒念似的,恒常如此,才能有成就, 念佛是最基本的,密宗也要念佛。」 寺裡某某師到客堂來,吐訴一些人事煩惱,人去後,老和尚便對某某師開示說:「一個人對事情不論是好是壞、是對是錯,嘴裡不要亂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雙星斷事是風水長廣用的方法之一,懂得斷事並不是看風水的功效。看風水的目的是趨吉避凶。所以必須懂得化煞的方法。玄空飛星風水化煞之道,全在五行生克。
Thumbnail
雙星斷事是風水長廣用的方法之一,懂得斷事並不是看風水的功效。看風水的目的是趨吉避凶。所以必須懂得化煞的方法。玄空飛星風水化煞之道,全在五行生克。
Thumbnail
2016.8.17 良因法師 隨筆 草堂清和尚曰: 「燎原之火,生於熒熒①;壞山之水,漏於涓涓②。 夫水之微也,捧土可塞;及其盛也,漂木石,沒丘陵。 火之微也,勺水可滅,及其盛也,焦都邑,燔山林。 與夫愛溺之水,瞋恚之火,曷常異乎。 古人之治其心也,防其念之未生,情之未起,所以用力甚微,收功甚大。
Thumbnail
2016.8.17 良因法師 隨筆 草堂清和尚曰: 「燎原之火,生於熒熒①;壞山之水,漏於涓涓②。 夫水之微也,捧土可塞;及其盛也,漂木石,沒丘陵。 火之微也,勺水可滅,及其盛也,焦都邑,燔山林。 與夫愛溺之水,瞋恚之火,曷常異乎。 古人之治其心也,防其念之未生,情之未起,所以用力甚微,收功甚大。
Thumbnail
2015.12.5 良因法師 隨筆 雪堂曰: 「予在龍門時,昺鐵面住太平。 有言:『昺行腳離鄉未久,聞受業一夕遺火,悉為煨燼。』 昺得書擲之於地,乃曰:『徒亂人意耳。』」 《東湖集》 【演蓮法師譯文】 雪堂道行禪師說: 「我以前在龍門時,鐵面智昺禪師住在太平。 良因贊曰:
Thumbnail
2015.12.5 良因法師 隨筆 雪堂曰: 「予在龍門時,昺鐵面住太平。 有言:『昺行腳離鄉未久,聞受業一夕遺火,悉為煨燼。』 昺得書擲之於地,乃曰:『徒亂人意耳。』」 《東湖集》 【演蓮法師譯文】 雪堂道行禪師說: 「我以前在龍門時,鐵面智昺禪師住在太平。 良因贊曰:
Thumbnail
2015.11.28 良因法師 隨筆 雪堂曰: 「金隄千里,潰於蟻壤;白璧之美,離於瑕玷。 況無上妙道,非特金隄白璧也;而貪慾瞋恚,非特蟻壤瑕玷也。 要在志之端謹,行之精進,守之堅確,修之完美,然後可以自利而利他也。」 《與王十朋書》 【演蓮法師譯文】 雪堂道行禪師說: 良因贊曰:
Thumbnail
2015.11.28 良因法師 隨筆 雪堂曰: 「金隄千里,潰於蟻壤;白璧之美,離於瑕玷。 況無上妙道,非特金隄白璧也;而貪慾瞋恚,非特蟻壤瑕玷也。 要在志之端謹,行之精進,守之堅確,修之完美,然後可以自利而利他也。」 《與王十朋書》 【演蓮法師譯文】 雪堂道行禪師說: 良因贊曰:
Thumbnail
2015.4.11 良因法師 隨筆 圓悟曰: 「住持以眾智為智,眾心為心。 恒恐一物不盡其情,一事不得其理。孜孜訪納,惟善是求。 當問理之是非,詎論事之大小。若理之是,雖靡費大,而作之何傷。若事之非,雖用度小,而除之何害。 蓋小者大之漸,微者著之萌,故賢者慎初,聖人存戒。 《與佛智書》 良因贊曰:
Thumbnail
2015.4.11 良因法師 隨筆 圓悟曰: 「住持以眾智為智,眾心為心。 恒恐一物不盡其情,一事不得其理。孜孜訪納,惟善是求。 當問理之是非,詎論事之大小。若理之是,雖靡費大,而作之何傷。若事之非,雖用度小,而除之何害。 蓋小者大之漸,微者著之萌,故賢者慎初,聖人存戒。 《與佛智書》 良因贊曰:
Thumbnail
《禪林寶訓》 2014.8.2 良因法師 隨筆 晦堂曰: 「聖人之道,如天地育萬物,無有不備於道者。 眾人之道,如江河淮濟,山川陵穀,草木昆蟲,各盡其量而已。 不知其外,無有不備者。 夫道豈二耶,由得之深淺,成有大小耶。」 《答張無盡書》 【演蓮法師譯文】 晦堂禪師說: 良因贊曰: 如蕅益大師所說:
Thumbnail
《禪林寶訓》 2014.8.2 良因法師 隨筆 晦堂曰: 「聖人之道,如天地育萬物,無有不備於道者。 眾人之道,如江河淮濟,山川陵穀,草木昆蟲,各盡其量而已。 不知其外,無有不備者。 夫道豈二耶,由得之深淺,成有大小耶。」 《答張無盡書》 【演蓮法師譯文】 晦堂禪師說: 良因贊曰: 如蕅益大師所說:
Thumbnail
禪林寶訓 2014.6.27 良因法師 隨筆 演祖曰: 所謂叢林者,陶鑄聖凡,養育才器之地,教化之所從出。 雖群居類聚,率而齊之,各有師承。 今諸方不務守先聖法度,好惡偏情,多以己是革物,使後輩當何取法。 【演蓮法師譯文】 法演禪師說: 良因贊曰: 如同一雨所洽,花草樹木各得其潤; 則如《遺教經》所
Thumbnail
禪林寶訓 2014.6.27 良因法師 隨筆 演祖曰: 所謂叢林者,陶鑄聖凡,養育才器之地,教化之所從出。 雖群居類聚,率而齊之,各有師承。 今諸方不務守先聖法度,好惡偏情,多以己是革物,使後輩當何取法。 【演蓮法師譯文】 法演禪師說: 良因贊曰: 如同一雨所洽,花草樹木各得其潤; 則如《遺教經》所
Thumbnail
禪林寶訓 2014.6.14 良因法師 隨筆 遠公曰: 「智愚賢不肖,如水火不同器,寒暑不同時,蓋素分也。 賢智之士,醇懿端厚,以道德仁義是謀。 發言行事,惟恐不合人情,不通物理。 不肖之者,姦險詐佞,矜己逞能,嗜慾苟利,一切不顧。 故禪林得賢者,道德修,綱紀立,遂成法席。 《惠力芳和尚書》 良因贊
Thumbnail
禪林寶訓 2014.6.14 良因法師 隨筆 遠公曰: 「智愚賢不肖,如水火不同器,寒暑不同時,蓋素分也。 賢智之士,醇懿端厚,以道德仁義是謀。 發言行事,惟恐不合人情,不通物理。 不肖之者,姦險詐佞,矜己逞能,嗜慾苟利,一切不顧。 故禪林得賢者,道德修,綱紀立,遂成法席。 《惠力芳和尚書》 良因贊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