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林寶訓》卷一 051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2014.8.2 良因法師 隨筆

raw-image

晦堂曰:

「聖人之道,如天地育萬物,無有不備於道者。

眾人之道,如江河淮濟,山川陵穀,草木昆蟲,各盡其量而已。

不知其外,無有不備者。

夫道豈二耶,由得之深淺,成有大小耶。」

《答張無盡書》


【演蓮法師譯文】

晦堂禪師說:

「聖人所證悟的妙道至深至廣,如天地覆載萬物,無不具備在妙道之中。

至於平常人所證得的道,隨其自力深淺,各自受用不同,譬如江河淮濟、山川陵穀、草木昆蟲等一切有情無情,雖靈蠢不同,而所存之理,各盡其量罷了,

竟不知自己所知所見之外,尚有一個無所不包,無不具備的大境界在。

然而,大道並沒有二樣,只是各人所修的工夫有深淺,所以成就的境界便有大有小。」

raw-image

良因贊曰:

如蕅益大師所說:

「世間學問,義理淺,頭緒多,故似易反難。

出世學問,義理深,線索一,故雖難仍易。

線索非他,現前一念心性而已。」

故所謂「備於道者」,即是了知萬法,不離這一念清淨心所顯。

掌握並安住於此線索,即可照萬法如鏡,內心清涼自在;

迷失此者,任何境界皆可動人心念,而惶惑不安。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鋼骨佛心的沙龍
77會員
641內容數
內含照因老和尚略傳及甘露法語上、下兩冊 由四眾弟子們編輯整理,緬懷老人家往日行儀,俾令見聞者普潤法雨。祈願老和尚早日倒駕慈航,廣度群品。
鋼骨佛心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2/10/19
良因法師 著 廣欽老和尚語錄: 老和尚開示:「那些隨順自己自由意識生活的人,往往會失敗;不會作卻裝會的,也會失敗。」 「自以為是,從文字般若上去學佛而不躬行的人,終為文字所縛,心不得解脫。」 「念佛,念到心中只單純一念,無其它雜思想,便能預知時至。若還有其它思想,妄念障住,雖念佛也無法預知時至。」
Thumbnail
2022/10/19
良因法師 著 廣欽老和尚語錄: 老和尚開示:「那些隨順自己自由意識生活的人,往往會失敗;不會作卻裝會的,也會失敗。」 「自以為是,從文字般若上去學佛而不躬行的人,終為文字所縛,心不得解脫。」 「念佛,念到心中只單純一念,無其它雜思想,便能預知時至。若還有其它思想,妄念障住,雖念佛也無法預知時至。」
Thumbnail
2022/09/26
良因法師 著 廣欽老和尚語錄: 老和尚對某某師開示:「學佛要具足信、願、行,僅有信還不夠,還須要有成佛度眾生的願力,這樣遇到業障逆境時,才有辦法以這個願力來堅定自己, 不致退心。 只有信念而無願力的人,遇到逆境很容易就退失道心的。遇到逆境時要以念佛來克服它。」 老和尚對信徒開示:「用齋時默念:『願斷
Thumbnail
2022/09/26
良因法師 著 廣欽老和尚語錄: 老和尚對某某師開示:「學佛要具足信、願、行,僅有信還不夠,還須要有成佛度眾生的願力,這樣遇到業障逆境時,才有辦法以這個願力來堅定自己, 不致退心。 只有信念而無願力的人,遇到逆境很容易就退失道心的。遇到逆境時要以念佛來克服它。」 老和尚對信徒開示:「用齋時默念:『願斷
Thumbnail
2022/09/26
良因法師 著 廣欽老和尚語錄: 苦行 「念佛是最簡便的,不像持咒還須費腦筋, 無論做什麼事,心內默念佛號, 有念像沒念似的,恒常如此,才能有成就, 念佛是最基本的,密宗也要念佛。」 寺裡某某師到客堂來,吐訴一些人事煩惱,人去後,老和尚便對某某師開示說:「一個人對事情不論是好是壞、是對是錯,嘴裡不要亂
Thumbnail
2022/09/26
良因法師 著 廣欽老和尚語錄: 苦行 「念佛是最簡便的,不像持咒還須費腦筋, 無論做什麼事,心內默念佛號, 有念像沒念似的,恒常如此,才能有成就, 念佛是最基本的,密宗也要念佛。」 寺裡某某師到客堂來,吐訴一些人事煩惱,人去後,老和尚便對某某師開示說:「一個人對事情不論是好是壞、是對是錯,嘴裡不要亂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2017.7.12良因法師 筆記 蓮池大師: 予在家時,於友人錢啟東家,一道者因予語及出家,渠云:「不在出家,祇貴得明師耳。」予時未以為然。 又一道者云:「玄門①文字,須看上古聖賢所作;近代者多出臆見,不足信。」予時亦未以為然。
Thumbnail
2017.7.12良因法師 筆記 蓮池大師: 予在家時,於友人錢啟東家,一道者因予語及出家,渠云:「不在出家,祇貴得明師耳。」予時未以為然。 又一道者云:「玄門①文字,須看上古聖賢所作;近代者多出臆見,不足信。」予時亦未以為然。
Thumbnail
2015.11.28 良因法師 隨筆 雪堂曰: 「金隄千里,潰於蟻壤;白璧之美,離於瑕玷。 況無上妙道,非特金隄白璧也;而貪慾瞋恚,非特蟻壤瑕玷也。 要在志之端謹,行之精進,守之堅確,修之完美,然後可以自利而利他也。」 《與王十朋書》 【演蓮法師譯文】 雪堂道行禪師說: 良因贊曰:
Thumbnail
2015.11.28 良因法師 隨筆 雪堂曰: 「金隄千里,潰於蟻壤;白璧之美,離於瑕玷。 況無上妙道,非特金隄白璧也;而貪慾瞋恚,非特蟻壤瑕玷也。 要在志之端謹,行之精進,守之堅確,修之完美,然後可以自利而利他也。」 《與王十朋書》 【演蓮法師譯文】 雪堂道行禪師說: 良因贊曰:
Thumbnail
2015.6.6 良因法師 隨筆 佛鑒曰: 「為道不憂,則操心不遠。處身常逸,則用志不大。 古人歷艱難,嘗險阻,然後享終身之安。 蓋事難則志銳,刻苦則慮深,遂能轉禍為福,轉物為道。 多見學者,逐物而忘道,背明而投暗。 於是飾己之不能,而欺人以為智。強人之不逮,而侮人以為高。 《與秀紫芝書》
Thumbnail
2015.6.6 良因法師 隨筆 佛鑒曰: 「為道不憂,則操心不遠。處身常逸,則用志不大。 古人歷艱難,嘗險阻,然後享終身之安。 蓋事難則志銳,刻苦則慮深,遂能轉禍為福,轉物為道。 多見學者,逐物而忘道,背明而投暗。 於是飾己之不能,而欺人以為智。強人之不逮,而侮人以為高。 《與秀紫芝書》
Thumbnail
2015.4.11 良因法師 隨筆 圓悟曰: 「住持以眾智為智,眾心為心。 恒恐一物不盡其情,一事不得其理。孜孜訪納,惟善是求。 當問理之是非,詎論事之大小。若理之是,雖靡費大,而作之何傷。若事之非,雖用度小,而除之何害。 蓋小者大之漸,微者著之萌,故賢者慎初,聖人存戒。 《與佛智書》 良因贊曰:
Thumbnail
2015.4.11 良因法師 隨筆 圓悟曰: 「住持以眾智為智,眾心為心。 恒恐一物不盡其情,一事不得其理。孜孜訪納,惟善是求。 當問理之是非,詎論事之大小。若理之是,雖靡費大,而作之何傷。若事之非,雖用度小,而除之何害。 蓋小者大之漸,微者著之萌,故賢者慎初,聖人存戒。 《與佛智書》 良因贊曰:
Thumbnail
2014.12.18 良因法師 隨筆 靈源謂圓悟①曰: 「衲子雖有見道之資。若不深蓄厚養,發用必峻暴。 非特無補教門,將恐有招禍辱。」 《與文主簿》 【注釋】 【演蓮法師譯文】 靈源惟清禪師對圓悟克勤禪師說: 良因贊曰: 現代社事事講求效率,希望能快,又省力多發。 何況修道是為求解脫,不在熱鬧場。
Thumbnail
2014.12.18 良因法師 隨筆 靈源謂圓悟①曰: 「衲子雖有見道之資。若不深蓄厚養,發用必峻暴。 非特無補教門,將恐有招禍辱。」 《與文主簿》 【注釋】 【演蓮法師譯文】 靈源惟清禪師對圓悟克勤禪師說: 良因贊曰: 現代社事事講求效率,希望能快,又省力多發。 何況修道是為求解脫,不在熱鬧場。
Thumbnail
《禪林寶訓》 2014.10.29 良因法師 隨筆 湛堂準和尚,初參真淨。常炙燈帳中看讀。 真淨呵曰:「所謂學者,求治心也。學雖多而心不治,縱學而奚益? 而況百家異學,如山之高,海之深,子若為盡之? 今棄本逐末,如賤使貴,恐妨道業。 直須杜絕諸緣,當求妙悟。 他日觀之,如推門入臼,故不難矣。」 【演
Thumbnail
《禪林寶訓》 2014.10.29 良因法師 隨筆 湛堂準和尚,初參真淨。常炙燈帳中看讀。 真淨呵曰:「所謂學者,求治心也。學雖多而心不治,縱學而奚益? 而況百家異學,如山之高,海之深,子若為盡之? 今棄本逐末,如賤使貴,恐妨道業。 直須杜絕諸緣,當求妙悟。 他日觀之,如推門入臼,故不難矣。」 【演
Thumbnail
《禪林寶訓》 2014.10.5 良因法師 隨筆 黃龍曰: 「古之天地日月,猶今之天地日月,古之萬物性情,猶今之萬物性情。 天地日月固無易也;萬物性情固無變也。道何為而獨變乎? 嗟其未至者,厭故悅新,捨此取彼,猶適越者, 不之南而之北,誠可謂異於人矣。 然徒勞其心、苦其身,其志愈勤,其道愈遠矣。」
Thumbnail
《禪林寶訓》 2014.10.5 良因法師 隨筆 黃龍曰: 「古之天地日月,猶今之天地日月,古之萬物性情,猶今之萬物性情。 天地日月固無易也;萬物性情固無變也。道何為而獨變乎? 嗟其未至者,厭故悅新,捨此取彼,猶適越者, 不之南而之北,誠可謂異於人矣。 然徒勞其心、苦其身,其志愈勤,其道愈遠矣。」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