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摧毀他人改變意圖的三種句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當我們今天有意圖阻止一個人進行改變的時候,如果你直接說他這樣是錯的、是不好的,反而更容易引發他繼續去做。

因為NLP就提到:任何行為背後都有正向意圖。

你越是打壓、它就越是想為自己的合理性伸張。這就是心理的反彈性。


回到呼應引導的角度來看,直接開口說別人的選擇是垃圾,這絕對討不到便宜、也達不成你的目標。


所以要怎麼做,才能動搖一個人呢?

或是我們換句話說、不要那麼邪惡----別人會用什麼方式,有效的暗示你,讓你放棄自己原先堅持的立場呢?


這裡我們先拋開大概像是普通攻擊等級的「情緒勒索」先不談、那麼他們會用以下三種方式來潛移默化的影響你。

那介紹這三種方法之前,先給各位一個基本假設。

這個前提就是:這三種方法都運用了符合呼應引導的本質。

他都運用了:「我不反對你的改變跟你的意圖,但我反對你真的去做。」

帶著這個前提,我們就可以往下看:


一、套套邏輯法tautology



套套邏輯指的是理則學當中的「恆真句」,代表性的句子就是「鹿的左邊是馬、馬的左邊是鹿」、「在非洲每60秒過去,就過去了一分鐘」

這類看似屁話的內容,在邏輯上的本質就是「把前提當成結論」做成一個循環論證。

這招可怕的地方,就是用你的前提、用你的動機、來打擊你自己的決定。

因為前提是你的、想法是你的,而有心人只要把它往錯誤方向延伸,那不但你難以反駁之外,還凸顯了你的考量不夠縝密。

例如:

「就濟貧人的失業補助金、反而會推動他們不想工作更貧窮。」

「為了改善勞工生活所以提出最低薪資、但增加企業支出、反而減少企業的聘用意願、這樣反而失業率更高。」

「當你因為想認識更多世界而提辭職,離開公司收入變不穩定了,反而缺少更多增進自己知識的機會。」

遇到這類型的人使用這種話術動搖你,破解的方式就是告訴對方,「你舉出的風險都有可能發生,但它是特例、是個案,不能拿來當作我一定在此會失敗的原因。」

二、行動無效法



有心人使用行動無效法的伎倆,就是拿你行動、改變的這個行為單一性,來反映你無法動搖整體環境。

例如:

「教改沒用啦!無法改變階級制度啦!你沒看台灣一樣是M型社會、所以教改無效。」


在這個例子中,教改是一項新提出的方案,它要改變的脈絡是由下而上影響整個社會,是試圖從「部分」通達「整體」的過程。

這個過程一定會延伸出其他的問題,而針對這些延伸問題就要做第二波的改變、行動,來讓整個環境被影響。

這些必然,在行動無效法當中會自動被有心人忽略,因為它就是要拿「現況」來堵你的嘴。


「我當然知道婚姻要經營,我都結婚20年了難道會不懂嗎?但你看,如果這樣改變有用的話,還會有那麼多結婚多年後才分手的例子嗎?」

「你覺得我們夫妻吵架是因為你收入不夠?所以你想創業?你看有多少中年創業失敗的例子?你這樣我們會吵得更嚴重的、創業沒用啦!」


破解的方式:點出行動後可以再修正的可能性、點出有改變發生、過程都要持續修正。的確可以透過小部分的改變,進而影響整體的。

三、雙重束縛法



這個方法光是有雙重束縛在內,就被我歸類為攻擊力最強的阻止法。

有心人使用這種方法的套路一定是這樣:先認同你的理念及價值,再告訴你可是這個理念的行動,會破壞眾人價值觀及政治正確。

然後他把你的想法行動,跟引發的負面結果,對立立場綁定坐實。

製造出一種「若P則Q」、若「選擇這個、必定犧牲那個」的邏輯呈現

例如:

「多學習一技之長當然很好,但有需要為了充實自己、破壞整個家庭的和諧嗎?」

「為了讓業績進步當然很好、但值得你只是一個人的業績提升、去挑戰整間公司的制度嗎?」

「多認識異性對象當然很好、但有必要只是為了搭訕、讓自己成為世人眼中的渣男嗎?」


學習一技之長一定會破壞家庭和諧嗎?

一個人業績的挑戰,一定會挑戰到公司的制度嗎?

搭訕、就一定會變渣男嗎?


過程中有太多的可能性,但在這些例句當中,因為Double Bind的力量作祟,讓你看不到其他可能性。

這就是這些有心人的目的。


你可能會想,好端端地對方幹嘛要用這些五花八門的方式對付我?

問這問題不如反過來問自己:在人生中,你有沒有試著去阻止別人做出改變過?

不管出於什麼樣的立場:也許是你的利益受損、也許是為了保護他,總之「阻止改變、留在舒適圈中」不一定只是當事人的課題。

也是周遭其他的人的課題。


跟你分享上面三種方法,願你的改變突破進化都能成功、也願你的阻止都能生效。

心理學技巧就是一把刀,要助人、要害人?端看持刀者的內心。



​也許你會想要認識更多:

彭博的IG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心理學|NLP|催眠】 彭博
134會員
80內容數
從NLP、心理學出發 看到生活中 所有瘋狂跟浪漫 都跟大腦的非理性運算有關
2024/01/26
在人生中,我們可以用三種不同的時間視角來看待自己的未來,這種觀點將成為我們的資源和框架。本文將探討如何面對未來的恐懼和不安,並提供了兩種不同的方式來幫助自己找到答案。首先是透過探討未來的自己,從現在的角度去感受未來的的生活,另一個方法則是從過去的記憶中尋找答案。
Thumbnail
2024/01/26
在人生中,我們可以用三種不同的時間視角來看待自己的未來,這種觀點將成為我們的資源和框架。本文將探討如何面對未來的恐懼和不安,並提供了兩種不同的方式來幫助自己找到答案。首先是透過探討未來的自己,從現在的角度去感受未來的的生活,另一個方法則是從過去的記憶中尋找答案。
Thumbnail
2024/01/05
前幾篇文章跟大家用很簡短的方式講了「如何讓自己說話更有邏輯」這件事情。迴響挺好的,真的有解決不少人對於常被評價「說話沒有邏輯」這件事情有更深的見解。 然而,好端端討論心理學、催眠、NLP的專題區、為什麼要討論起邏輯這件事情呢? 因為,正是你有邏輯、所以我才能催眠你
Thumbnail
2024/01/05
前幾篇文章跟大家用很簡短的方式講了「如何讓自己說話更有邏輯」這件事情。迴響挺好的,真的有解決不少人對於常被評價「說話沒有邏輯」這件事情有更深的見解。 然而,好端端討論心理學、催眠、NLP的專題區、為什麼要討論起邏輯這件事情呢? 因為,正是你有邏輯、所以我才能催眠你
Thumbnail
2023/11/24
我作為完全透過網路起家的NLP創業者、許多服務都是先收款、再提供服務的。像是NLP專業執行師課程、催眠療癒啊、身心靈課程啊,通通都是這樣。 錢沒到位、服務不會展開。 我也自然不會延伸出這篇文章的問題---客戶爽約、怎麼辦?
Thumbnail
2023/11/24
我作為完全透過網路起家的NLP創業者、許多服務都是先收款、再提供服務的。像是NLP專業執行師課程、催眠療癒啊、身心靈課程啊,通通都是這樣。 錢沒到位、服務不會展開。 我也自然不會延伸出這篇文章的問題---客戶爽約、怎麼辦?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可以改變別人嗎? 我們應該都有聽過一段話:「不要想改變一個人」。尤其在男女關係上,常常會看到兩性愛情專家會說:「你永遠沒有辦法改變一個人,你越想改變他成為你想要的樣子,越不可能實現,因為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 這句話我以前深信不疑,所以常常遇到想改變別人的想法時,說個幾次對方無動於衷,我
Thumbnail
可以改變別人嗎? 我們應該都有聽過一段話:「不要想改變一個人」。尤其在男女關係上,常常會看到兩性愛情專家會說:「你永遠沒有辦法改變一個人,你越想改變他成為你想要的樣子,越不可能實現,因為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 這句話我以前深信不疑,所以常常遇到想改變別人的想法時,說個幾次對方無動於衷,我
Thumbnail
這本書告訴我們,當你一推再推對方卻文風不動時,就該換方法了! 唯有當事人自己想要改變,你才能達到目的。 想要達到目的,你該扮演的不是推土機,而是催化劑,降低改變門檻
Thumbnail
這本書告訴我們,當你一推再推對方卻文風不動時,就該換方法了! 唯有當事人自己想要改變,你才能達到目的。 想要達到目的,你該扮演的不是推土機,而是催化劑,降低改變門檻
Thumbnail
當我們試著想要改變事情或他人的時候,我們總是將重點擺在自己身上,只關注我們想要看到的結果。我們也總是認為,只要邏輯對、有證據,就能順利說服他人,但事實往往不是這樣。這本書帶我們認識,到底是什麼事物讓人不肯改變,一旦了解,就會明白事情不是我們想的那樣。
Thumbnail
當我們試著想要改變事情或他人的時候,我們總是將重點擺在自己身上,只關注我們想要看到的結果。我們也總是認為,只要邏輯對、有證據,就能順利說服他人,但事實往往不是這樣。這本書帶我們認識,到底是什麼事物讓人不肯改變,一旦了解,就會明白事情不是我們想的那樣。
Thumbnail
《如何改變一個人》書名乍看之下有點聳動,同時又讓人心動。 你覺得人是那麼容易改變的嗎? 有沒有什麼人是你想改變的? 此刻,你想到誰呢? 你會想要改變他(們)嗎?又或者,他(們)想被你改變嗎 ? 人,是沒那麼容易改變的,因為有慣性,不然也就不會有行銷類、行為心理學這類的書籍了,是吧﹗ 常聽到人家說,想
Thumbnail
《如何改變一個人》書名乍看之下有點聳動,同時又讓人心動。 你覺得人是那麼容易改變的嗎? 有沒有什麼人是你想改變的? 此刻,你想到誰呢? 你會想要改變他(們)嗎?又或者,他(們)想被你改變嗎 ? 人,是沒那麼容易改變的,因為有慣性,不然也就不會有行銷類、行為心理學這類的書籍了,是吧﹗ 常聽到人家說,想
Thumbnail
《如何改變一個人》受其書名吸引而閱讀。關於改變別人,說服別人,我們或多或少都有過這樣的經驗。 說服小孩子不要偏食,規勸年輕人戒掉壞習慣,勸服老年人去就醫。 我們往往搬出事實的真相,好處,大量的數據,希望他們能夠改變心意,但是當你越用力去說服,卻越不能說服,為什麼呢?
Thumbnail
《如何改變一個人》受其書名吸引而閱讀。關於改變別人,說服別人,我們或多或少都有過這樣的經驗。 說服小孩子不要偏食,規勸年輕人戒掉壞習慣,勸服老年人去就醫。 我們往往搬出事實的真相,好處,大量的數據,希望他們能夠改變心意,但是當你越用力去說服,卻越不能說服,為什麼呢?
Thumbnail
與生俱來的抗拒心理,讓「勸退」反而造成勸進效果,人類天性需要自由與自主權,主動製造選擇的機會給對方,將讓結果更順利的抵達你想要的終點。
Thumbnail
與生俱來的抗拒心理,讓「勸退」反而造成勸進效果,人類天性需要自由與自主權,主動製造選擇的機會給對方,將讓結果更順利的抵達你想要的終點。
Thumbnail
女孩促發效應:第二次約會的秘密 首先,第一次約會時,要儘量使用「鏡射技巧」-如果她喜歡旅行,你一定也喜歡,你可以說說某次旅行的經歷;如果她喜歡動物,你一定也喜歡,你可以說說去四川看貓熊的經歷;如果她剛好有考試壓力,你一定也曾被考試壓得喘不過氣,你可以說說考試成功或失敗的經歷......「鏡射技巧」的
Thumbnail
女孩促發效應:第二次約會的秘密 首先,第一次約會時,要儘量使用「鏡射技巧」-如果她喜歡旅行,你一定也喜歡,你可以說說某次旅行的經歷;如果她喜歡動物,你一定也喜歡,你可以說說去四川看貓熊的經歷;如果她剛好有考試壓力,你一定也曾被考試壓得喘不過氣,你可以說說考試成功或失敗的經歷......「鏡射技巧」的
Thumbnail
如何有效摧毀一個人改變意圖的三種句型: 一、套套邏輯法tautology 二、行動無效法 三、雙重束縛法 ​也許你會想要認識更多: 彭博的IG
Thumbnail
如何有效摧毀一個人改變意圖的三種句型: 一、套套邏輯法tautology 二、行動無效法 三、雙重束縛法 ​也許你會想要認識更多: 彭博的IG
Thumbnail
「如果你真心想了解一件事,那就試著去改變它。」 ——勒溫|行為學家 就算在同一個家庭成長,卻不會有人擁有100%相同的價值觀。 我們總是很想別人支持自己的想法、想改變別人,然而用錯方式卻一不小心就可能引發爭吵,適得其反。 阻礙改變的5個原因 ❶抗拒心理 人在被逼、被限制時反而會刻意反抗。
Thumbnail
「如果你真心想了解一件事,那就試著去改變它。」 ——勒溫|行為學家 就算在同一個家庭成長,卻不會有人擁有100%相同的價值觀。 我們總是很想別人支持自己的想法、想改變別人,然而用錯方式卻一不小心就可能引發爭吵,適得其反。 阻礙改變的5個原因 ❶抗拒心理 人在被逼、被限制時反而會刻意反抗。
Thumbnail
再過幾小時虎年就開工了,通常開工前兩天FB塗鴉牆會出現很多恐慌文、焦慮文與「收心文」,其中一個常見的收心說法,就是「恢復平常的生活與工作習慣」。 這方法算是很不錯的,因為人本來就是個習慣動物。 好,就算他真的認同你了,但最後他自己的「心服,潛意識不服」,前幾天有改變動力,過幾天又打回習慣的原型。
Thumbnail
再過幾小時虎年就開工了,通常開工前兩天FB塗鴉牆會出現很多恐慌文、焦慮文與「收心文」,其中一個常見的收心說法,就是「恢復平常的生活與工作習慣」。 這方法算是很不錯的,因為人本來就是個習慣動物。 好,就算他真的認同你了,但最後他自己的「心服,潛意識不服」,前幾天有改變動力,過幾天又打回習慣的原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