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摧毀他人改變意圖的三種句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當我們今天有意圖阻止一個人進行改變的時候,如果你直接說他這樣是錯的、是不好的,反而更容易引發他繼續去做。

因為NLP就提到:任何行為背後都有正向意圖。

你越是打壓、它就越是想為自己的合理性伸張。這就是心理的反彈性。


回到呼應引導的角度來看,直接開口說別人的選擇是垃圾,這絕對討不到便宜、也達不成你的目標。


所以要怎麼做,才能動搖一個人呢?

或是我們換句話說、不要那麼邪惡----別人會用什麼方式,有效的暗示你,讓你放棄自己原先堅持的立場呢?


這裡我們先拋開大概像是普通攻擊等級的「情緒勒索」先不談、那麼他們會用以下三種方式來潛移默化的影響你。

那介紹這三種方法之前,先給各位一個基本假設。

這個前提就是:這三種方法都運用了符合呼應引導的本質。

他都運用了:「我不反對你的改變跟你的意圖,但我反對你真的去做。」

帶著這個前提,我們就可以往下看:


一、套套邏輯法tautology



套套邏輯指的是理則學當中的「恆真句」,代表性的句子就是「鹿的左邊是馬、馬的左邊是鹿」、「在非洲每60秒過去,就過去了一分鐘」

這類看似屁話的內容,在邏輯上的本質就是「把前提當成結論」做成一個循環論證。

這招可怕的地方,就是用你的前提、用你的動機、來打擊你自己的決定。

因為前提是你的、想法是你的,而有心人只要把它往錯誤方向延伸,那不但你難以反駁之外,還凸顯了你的考量不夠縝密。

例如:

「就濟貧人的失業補助金、反而會推動他們不想工作更貧窮。」

「為了改善勞工生活所以提出最低薪資、但增加企業支出、反而減少企業的聘用意願、這樣反而失業率更高。」

「當你因為想認識更多世界而提辭職,離開公司收入變不穩定了,反而缺少更多增進自己知識的機會。」


遇到這類型的人使用這種話術動搖你,破解的方式就是告訴對方,「你舉出的風險都有可能發生,但它是特例、是個案,不能拿來當作我一定在此會失敗的原因。」

二、行動無效法



有心人使用行動無效法的伎倆,就是拿你行動、改變的這個行為單一性,來反映你無法動搖整體環境。

例如:

「教改沒用啦!無法改變階級制度啦!你沒看台灣一樣是M型社會、所以教改無效。」


在這個例子中,教改是一項新提出的方案,它要改變的脈絡是由下而上影響整個社會,是試圖從「部分」通達「整體」的過程。

這個過程一定會延伸出其他的問題,而針對這些延伸問題就要做第二波的改變、行動,來讓整個環境被影響。

這些必然,在行動無效法當中會自動被有心人忽略,因為它就是要拿「現況」來堵你的嘴。


「我當然知道婚姻要經營,我都結婚20年了難道會不懂嗎?但你看,如果這樣改變有用的話,還會有那麼多結婚多年後才分手的例子嗎?」

「你覺得我們夫妻吵架是因為你收入不夠?所以你想創業?你看有多少中年創業失敗的例子?你這樣我們會吵得更嚴重的、創業沒用啦!」


破解的方式:點出行動後可以再修正的可能性、點出有改變發生、過程都要持續修正。的確可以透過小部分的改變,進而影響整體的。

三、雙重束縛法



這個方法光是有雙重束縛在內,就被我歸類為攻擊力最強的阻止法。

有心人使用這種方法的套路一定是這樣:先認同你的理念及價值,再告訴你可是這個理念的行動,會破壞眾人價值觀及政治正確。

然後他把你的想法行動,跟引發的負面結果,對立立場綁定坐實。

製造出一種「若P則Q」、若「選擇這個、必定犧牲那個」的邏輯呈現

例如:

「多學習一技之長當然很好,但有需要為了充實自己、破壞整個家庭的和諧嗎?」

「為了讓業績進步當然很好、但值得你只是一個人的業績提升、去挑戰整間公司的制度嗎?」

「多認識異性對象當然很好、但有必要只是為了搭訕、讓自己成為世人眼中的渣男嗎?」

學習一技之長一定會破壞家庭和諧嗎?

一個人業績的挑戰,一定會挑戰到公司的制度嗎?

搭訕、就一定會變渣男嗎?


過程中有太多的可能性,但在這些例句當中,因為Double Bind的力量作祟,讓你看不到其他可能性。

這就是這些有心人的目的。


你可能會想,好端端地對方幹嘛要用這些五花八門的方式對付我?

問這問題不如反過來問自己:在人生中,你有沒有試著去阻止別人做出改變過?

不管出於什麼樣的立場:也許是你的利益受損、也許是為了保護他,總之「阻止改變、留在舒適圈中」不一定只是當事人的課題。

也是周遭其他的人的課題。


跟你分享上面三種方法,願你的改變突破進化都能成功、也願你的阻止都能生效。

心理學技巧就是一把刀,要助人、要害人?端看持刀者的內心。

​也許你會想要認識更多: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從NLP、心理學出發 看到生活中 所有瘋狂跟浪漫 都跟大腦的非理性運算有關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雖然說相聚相愛,是非常浪漫的一件事情,不過再怎麼說終究是兩個個體。​ ​你想喔,生我們、養我們的父母啊、親生的兄弟姊妹啊,都難免會大吵了,何況是沒有血脈、生長背景完全不同才再一起的另一半呢?​ ​ ​那麼,也許交往前覺得對方很棒,相處後才發現---糟糕!內容物與包裝不符!那怎麼辦?​ ​ ​ ​
戴姿穎在上個禮拜的泰國賽,幹掉了陳雨菲。​ 「送啦!」我振臂疾呼。​ 感謝小戴幫我報了當年看奧運轉播、氣到打翻泡麵的仇。​ 那如果小戴是你我現實生活中的好友,我們會替她感到高興呢?還是會忌妒他? 又是什麼、在決定我們形成哪一種情緒呢? ​ ​ ​ ​ ​ ​ ​
身處在這個空間的這個時空端點,我們的煩惱彷彿無遠弗屆。​ ​在上班時刻、我們腦中計畫假日去哪玩。思緒飛到電視上現在正夯的墾丁嗨浪魔幻秀。​ ​而在看似悠哉的休假,我們卻心心念念那還沒完成的專案、還擔憂著下禮拜不知道如何面對的談判。​ ​ ​太不契合了。時間與心理、完全是不同的產物
前幾天我跟一位老闆,還有幾個他公司內部的重要人員---算一算總共4個臭男人一起去泡溫泉。​ ​ 池子裡面白煙嬝嬝、大家坦誠相見。在極度舒爽及害羞的多重感官刺激下,我們聊到了「每個老闆都很想要知道的事情。」​ ​ ​ 那就是「該如何留住手上的人才。」​ ​ ​
很多人看完咒之後生活出現一堆問題,搞不清楚到底是詛咒了還是太恐懼所致。這在我上一篇文章中,有揭露「咒」這部電影的催眠手法。 而催眠、與詛咒間只有一線之隔,類似的事件在我身上也曾發生過。 而當時的我,就運用了心理學的力量、來調整了一般人眼中中邪的事情。
這部電影駭人的點不在於鬼、不在於劇情、而是在於整個搞不清楚到底是在交代劇情、還是在對觀眾施以催眠的敘事手法。 如果導演沒有學習過催眠術,就能把這部片拍成這樣,那我會覺得相當驚艷。因為這種敘事手法確實打造出了恐怖片的新天花板。 但,要是導演是學習過催眠術的.....那....筆者會覺得有點害怕了.
雖然說相聚相愛,是非常浪漫的一件事情,不過再怎麼說終究是兩個個體。​ ​你想喔,生我們、養我們的父母啊、親生的兄弟姊妹啊,都難免會大吵了,何況是沒有血脈、生長背景完全不同才再一起的另一半呢?​ ​ ​那麼,也許交往前覺得對方很棒,相處後才發現---糟糕!內容物與包裝不符!那怎麼辦?​ ​ ​ ​
戴姿穎在上個禮拜的泰國賽,幹掉了陳雨菲。​ 「送啦!」我振臂疾呼。​ 感謝小戴幫我報了當年看奧運轉播、氣到打翻泡麵的仇。​ 那如果小戴是你我現實生活中的好友,我們會替她感到高興呢?還是會忌妒他? 又是什麼、在決定我們形成哪一種情緒呢? ​ ​ ​ ​ ​ ​ ​
身處在這個空間的這個時空端點,我們的煩惱彷彿無遠弗屆。​ ​在上班時刻、我們腦中計畫假日去哪玩。思緒飛到電視上現在正夯的墾丁嗨浪魔幻秀。​ ​而在看似悠哉的休假,我們卻心心念念那還沒完成的專案、還擔憂著下禮拜不知道如何面對的談判。​ ​ ​太不契合了。時間與心理、完全是不同的產物
前幾天我跟一位老闆,還有幾個他公司內部的重要人員---算一算總共4個臭男人一起去泡溫泉。​ ​ 池子裡面白煙嬝嬝、大家坦誠相見。在極度舒爽及害羞的多重感官刺激下,我們聊到了「每個老闆都很想要知道的事情。」​ ​ ​ 那就是「該如何留住手上的人才。」​ ​ ​
很多人看完咒之後生活出現一堆問題,搞不清楚到底是詛咒了還是太恐懼所致。這在我上一篇文章中,有揭露「咒」這部電影的催眠手法。 而催眠、與詛咒間只有一線之隔,類似的事件在我身上也曾發生過。 而當時的我,就運用了心理學的力量、來調整了一般人眼中中邪的事情。
這部電影駭人的點不在於鬼、不在於劇情、而是在於整個搞不清楚到底是在交代劇情、還是在對觀眾施以催眠的敘事手法。 如果導演沒有學習過催眠術,就能把這部片拍成這樣,那我會覺得相當驚艷。因為這種敘事手法確實打造出了恐怖片的新天花板。 但,要是導演是學習過催眠術的.....那....筆者會覺得有點害怕了.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該斷就要立即斷,四正勤也說:「已經惡速令斷,未生惡令不生。」這可不是單純只自己的惡;還包括別人對你的惡心惡意。而且,通常這些下套的人,有時候還會以為他自己的貪念增長是在行善呢!還有更扯的,如果你遠離他,他就會到處去說你是怎樣辜負他;要你回頭繼續讓他有操弄你的機會。
Thumbnail
通往改變的旅程 我們都渴望改變,無論是自身的不良習慣,還是希望身邊的人能朝著更好的方向發展,例如孩子、配偶或同事。我們渴望蛻變,渴望進步,這份渴望驅使著我們不斷探索行為改變的有效方法。本文將分享一項引人入勝的研究,揭示了人們行為改變背後的關鍵因素,並挑戰傳統的威脅恐嚇策略,引領我們走向更
Thumbnail
「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情緒勒索的要求你將心比心一般都出自一些非常「本位主義」的人口中,他們會不斷的要求你「將心比心」。 但根據筆者的經驗,這些人他們只會要求你單方面的付出,他們字典裡沒有「將心比心」,因為他們根本沒有心。 真的會「將心比心」的人會設身處地的為你著想,根本不會開口。
Thumbnail
現代人大多是自由的,然而自由的人並不總是能輕易發展出自己的想法。 看似自由實則失去了自己的聲音,成為單向度的人。 最近看馬庫色《單向度的人》、以及心理學「辯證行為治療(Dialectical Behavior Therapy)」都提到了辯證法這個偶爾出現、總是不知道在說什麼的東西,今天來聊聊它。
Thumbnail
「順民」改變自己的方法,先從「說不」、「表達否定」開始!
學習如何使用讀心術,以影響孩子的思想和行為。這篇文章介紹了《心控》一書中的三個技巧,包括把否定詞換成共鳴詞、壓低期待值以獲得好印象、引導對方說出「對呀」的會話術。
Thumbnail
我為什要去答應一個不合理的要求? 難道我必須犧牲自己, 去討好他人、迎合他人, 去尋求他人的喜愛認同,我必須以他人為主,我不能有自己的意願? 這是過去的劇本,我拿回自己的力量和主導權! 什麼可以幫?什麼無法幫? 不合理的要求,我無法幫,我應該是分得清楚的! 若我被迫要幫她=我必須犧牲自
Thumbnail
情緒勒索這個詞,從2017年開始在台灣火紅之後似乎就一直沒有停下過,我第一本說書就是在探討情緒勒索的主題,欸...等等...真的別回去看了...我不是做效果,拜託黑歷史就別回頭了。通常面對情緒勒索,大部分的書籍都是建議撕票或者溝通,但多數環境其實是不允許我們這麼做的,畢竟還是有人情壓力債對吧。
Thumbnail
逆思維並不是真的做反向的角度去思考同一個問題、同一個情況。書裡看到很多的內容,是關於如何用理性但不咄咄逼人的角度,去處理事情、去處理跟人之間的互動相處。作者提到人們總是會有幾項緊握不放的工具「假設、直覺、習慣」通常讓自己困住的,是不是主要為這三個東西?如果是的話,那麼不妨開始慢慢的去捨棄掉它們吧。
Thumbnail
當你要求別人「千萬不要怎麼做。。。」通常很難成功,反而會導致更多人想拚命跟你唱反調! 為什麼呢? 因為人們喜歡自由與自主權,不喜歡受人擺佈。傳統的要求別人照我的想法進行的方法包括哄騙、說服、鼓勵、推、再推、更用力推,但這些老套路,基本很難改變一個人!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該斷就要立即斷,四正勤也說:「已經惡速令斷,未生惡令不生。」這可不是單純只自己的惡;還包括別人對你的惡心惡意。而且,通常這些下套的人,有時候還會以為他自己的貪念增長是在行善呢!還有更扯的,如果你遠離他,他就會到處去說你是怎樣辜負他;要你回頭繼續讓他有操弄你的機會。
Thumbnail
通往改變的旅程 我們都渴望改變,無論是自身的不良習慣,還是希望身邊的人能朝著更好的方向發展,例如孩子、配偶或同事。我們渴望蛻變,渴望進步,這份渴望驅使著我們不斷探索行為改變的有效方法。本文將分享一項引人入勝的研究,揭示了人們行為改變背後的關鍵因素,並挑戰傳統的威脅恐嚇策略,引領我們走向更
Thumbnail
「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情緒勒索的要求你將心比心一般都出自一些非常「本位主義」的人口中,他們會不斷的要求你「將心比心」。 但根據筆者的經驗,這些人他們只會要求你單方面的付出,他們字典裡沒有「將心比心」,因為他們根本沒有心。 真的會「將心比心」的人會設身處地的為你著想,根本不會開口。
Thumbnail
現代人大多是自由的,然而自由的人並不總是能輕易發展出自己的想法。 看似自由實則失去了自己的聲音,成為單向度的人。 最近看馬庫色《單向度的人》、以及心理學「辯證行為治療(Dialectical Behavior Therapy)」都提到了辯證法這個偶爾出現、總是不知道在說什麼的東西,今天來聊聊它。
Thumbnail
「順民」改變自己的方法,先從「說不」、「表達否定」開始!
學習如何使用讀心術,以影響孩子的思想和行為。這篇文章介紹了《心控》一書中的三個技巧,包括把否定詞換成共鳴詞、壓低期待值以獲得好印象、引導對方說出「對呀」的會話術。
Thumbnail
我為什要去答應一個不合理的要求? 難道我必須犧牲自己, 去討好他人、迎合他人, 去尋求他人的喜愛認同,我必須以他人為主,我不能有自己的意願? 這是過去的劇本,我拿回自己的力量和主導權! 什麼可以幫?什麼無法幫? 不合理的要求,我無法幫,我應該是分得清楚的! 若我被迫要幫她=我必須犧牲自
Thumbnail
情緒勒索這個詞,從2017年開始在台灣火紅之後似乎就一直沒有停下過,我第一本說書就是在探討情緒勒索的主題,欸...等等...真的別回去看了...我不是做效果,拜託黑歷史就別回頭了。通常面對情緒勒索,大部分的書籍都是建議撕票或者溝通,但多數環境其實是不允許我們這麼做的,畢竟還是有人情壓力債對吧。
Thumbnail
逆思維並不是真的做反向的角度去思考同一個問題、同一個情況。書裡看到很多的內容,是關於如何用理性但不咄咄逼人的角度,去處理事情、去處理跟人之間的互動相處。作者提到人們總是會有幾項緊握不放的工具「假設、直覺、習慣」通常讓自己困住的,是不是主要為這三個東西?如果是的話,那麼不妨開始慢慢的去捨棄掉它們吧。
Thumbnail
當你要求別人「千萬不要怎麼做。。。」通常很難成功,反而會導致更多人想拚命跟你唱反調! 為什麼呢? 因為人們喜歡自由與自主權,不喜歡受人擺佈。傳統的要求別人照我的想法進行的方法包括哄騙、說服、鼓勵、推、再推、更用力推,但這些老套路,基本很難改變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