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今天有意圖阻止一個人進行改變的時候,如果你直接說他這樣是錯的、是不好的,反而更容易引發他繼續去做。
因為NLP就提到:任何行為背後都有正向意圖。
你越是打壓、它就越是想為自己的合理性伸張。這就是心理的反彈性。
回到呼應引導的角度來看,直接開口說別人的選擇是垃圾,這絕對討不到便宜、也達不成你的目標。
所以要怎麼做,才能動搖一個人呢?
或是我們換句話說、不要那麼邪惡----別人會用什麼方式,有效的暗示你,讓你放棄自己原先堅持的立場呢?
這裡我們先拋開大概像是普通攻擊等級的「情緒勒索」先不談、那麼他們會用以下三種方式來潛移默化的影響你。
那介紹這三種方法之前,先給各位一個基本假設。
這個前提就是:這三種方法都運用了符合呼應引導的本質。
他都運用了:「我不反對你的改變跟你的意圖,但我反對你真的去做。」
帶著這個前提,我們就可以往下看:
一、套套邏輯法tautology
套套邏輯指的是理則學當中的「恆真句」,代表性的句子就是「鹿的左邊是馬、馬的左邊是鹿」、「在非洲每60秒過去,就過去了一分鐘」
這類看似屁話的內容,在邏輯上的本質就是「把前提當成結論」做成一個循環論證。
這招可怕的地方,就是用你的前提、用你的動機、來打擊你自己的決定。
因為前提是你的、想法是你的,而有心人只要把它往錯誤方向延伸,那不但你難以反駁之外,還凸顯了你的考量不夠縝密。
例如:
「就濟貧人的失業補助金、反而會推動他們不想工作更貧窮。」
「為了改善勞工生活所以提出最低薪資、但增加企業支出、反而減少企業的聘用意願、這樣反而失業率更高。」
「當你因為想認識更多世界而提辭職,離開公司收入變不穩定了,反而缺少更多增進自己知識的機會。」
遇到這類型的人使用這種話術動搖你,破解的方式就是告訴對方,「你舉出的風險都有可能發生,但它是特例、是個案,不能拿來當作我一定在此會失敗的原因。」
二、行動無效法
有心人使用行動無效法的伎倆,就是拿你行動、改變的這個行為單一性,來反映你無法動搖整體環境。
例如:
「教改沒用啦!無法改變階級制度啦!你沒看台灣一樣是M型社會、所以教改無效。」
在這個例子中,教改是一項新提出的方案,它要改變的脈絡是由下而上影響整個社會,是試圖從「部分」通達「整體」的過程。
這個過程一定會延伸出其他的問題,而針對這些延伸問題就要做第二波的改變、行動,來讓整個環境被影響。
這些必然,在行動無效法當中會自動被有心人忽略,因為它就是要拿「現況」來堵你的嘴。
「我當然知道婚姻要經營,我都結婚20年了難道會不懂嗎?但你看,如果這樣改變有用的話,還會有那麼多結婚多年後才分手的例子嗎?」
「你覺得我們夫妻吵架是因為你收入不夠?所以你想創業?你看有多少中年創業失敗的例子?你這樣我們會吵得更嚴重的、創業沒用啦!」
破解的方式:點出行動後可以再修正的可能性、點出有改變發生、過程都要持續修正。的確可以透過小部分的改變,進而影響整體的。
三、雙重束縛法
這個方法光是有雙重束縛在內,就被我歸類為攻擊力最強的阻止法。
有心人使用這種方法的套路一定是這樣:先認同你的理念及價值,再告訴你可是這個理念的行動,會破壞眾人價值觀及政治正確。
然後他把你的想法行動,跟引發的負面結果,對立立場綁定坐實。
製造出一種「若P則Q」、若「選擇這個、必定犧牲那個」的邏輯呈現
例如:
「多學習一技之長當然很好,但有需要為了充實自己、破壞整個家庭的和諧嗎?」
「為了讓業績進步當然很好、但值得你只是一個人的業績提升、去挑戰整間公司的制度嗎?」
「多認識異性對象當然很好、但有必要只是為了搭訕、讓自己成為世人眼中的渣男嗎?」
學習一技之長一定會破壞家庭和諧嗎?
一個人業績的挑戰,一定會挑戰到公司的制度嗎?
搭訕、就一定會變渣男嗎?
過程中有太多的可能性,但在這些例句當中,因為Double Bind的力量作祟,讓你看不到其他可能性。
這就是這些有心人的目的。
你可能會想,好端端地對方幹嘛要用這些五花八門的方式對付我?
問這問題不如反過來問自己:在人生中,你有沒有試著去阻止別人做出改變過?
不管出於什麼樣的立場:也許是你的利益受損、也許是為了保護他,總之「阻止改變、留在舒適圈中」不一定只是當事人的課題。
也是周遭其他的人的課題。
跟你分享上面三種方法,願你的改變突破進化都能成功、也願你的阻止都能生效。
心理學技巧就是一把刀,要助人、要害人?端看持刀者的內心。
也許你會想要認識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