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前說「會照顧我一輩子」,怎麼都慢慢跳票了?
還記得結婚前心想:「就是這個男人了!」
千挑萬選終於找一個可以託付終身的人,兩個人一起有個夢、有個家、有孩子、有許多對於未來的想法,一起規劃生活藍圖,為彼此的人生添加色彩,整個世界都安心立體起來,這是多麼棒的一件事!
結婚同居後似乎和預期不太一樣,這個男人懶懶散散的,家事也不做,東西愛亂丟,生活起居常常都要我來弄,「說好的照顧我一輩子呢?」算了!這也不算是跳票,至少一起有個家算是穩定負責。
而當孩子出生之後,我原本愛的「那個男人」怎麼消失了?帶孩子幾小時就嫌累,回到家只想躺在沙發上躺在床上,跟我嚷嚷:「上班很辛苦、經濟壓力很大、帶孩子很累、一家之主很不容易…」
我的天啊,我也有在上班阿!或是全職家庭主婦也沒比較輕鬆!孩子也都我在帶阿?你不過就偶爾陪孩子玩一下或幫忙做個家事而已,好像多偉大多新好男人?我可是幾乎24小時盯著孩子,還要打理家裡的一切!還要關心你累不累辛不辛苦!那誰來體諒我的心情呢?
「欸…說好的照顧我一輩子呢?」每個女人都曾覺得丈夫像孩子,在一起越久,越看越氣。
為母則強!當女人強過男人時,男人會想逃走!
女人「產後失夫」的失落,在心理治療上很常見,常常會覺得先生跟當年想像的不一樣,承諾會照顧自己一輩子,但現實生活往往是變成自己在「為他家」把屎把尿,尤其如果有婆媳問題更讓人一肚子火大,我到底是不是嫁給媽寶?為什麼都沒人體諒我呢?為了孩子不得不堅強,慢慢成為一位被先生嫌棄不再溫柔漂亮的「黃臉婆」,我都委屈成這樣子了,還要被檢討不如以前漂亮,我哪有時間化妝打扮保養阿?氣上加氣!
為什麼有小孩後,丈夫都變成大孩子,讓人越看越氣呢?除了照顧孩子等生活瑣事帶來的疲勞渴望被神隊友幫忙外,心靈更是轉折。在榮格心理學的觀點來看,不一定是丈夫不中用,而是心靈上的自我發展出更多的「自我男性」,讓自己相對更完整而不再需要依賴男人。
榮格提到「阿尼瑪斯(animus)」概念,簡述來說是指女性心中的男性特質,女人心中潛在著男人的特質,也因為這個男性特質開始發展,而使生活與心靈都提升更多能力,相對也不再那麼需要依靠他人。
比方說,在女孩、少女、女人時期可能需要男人來照顧自己,好好當一個女人就好,讓女人的溫柔婉約、明媚動人、撒嬌可愛的特質能好好展現如同小公主般被好好呵護,不僅讓男人覺得有面子,自己也能過得好。
而生下孩子那個一刻隨著哭聲,心靈上就從「女人」變成「母親」,與孩子的人生黏在一起了,為母的天性會讓女性開始成為「萬能」,不僅本來的日常家務要繼續做,還增加哺乳、包尿布、哄孩子睡,24小時全年無休的看著孩子,發展出強大的照顧者能力,融合男人的堅毅與女人的慈愛。
這樣的成長劇烈得讓男人跟不上自己,連帶生活也很明顯看到男人的手足無措,像是連泡牛奶、換尿布、哄孩子都讓人難放心,乾脆不如自己來比較快又做得好,但身體總是會累,隨著疲勞讓壓力開始累積,男人又沒辦法幫上忙還要顧及他的顏面與需求,自然就越看越氣!
久而久之,女人的全能強悍讓男人沒有舞台,潛意識享受著全能的快感,掌握權力並體會價值感帶來的滿足,開始主導家裡的一切成為地下老大;而男人不知道自己該怎麼辦慌張而自卑,好像除了拿錢回來自己什麼都不會,只能躲起來捍衛自己的尊嚴。
也因為這樣相處氣氛的改變,回到日常生活,每當女人要求男人分擔壓力或協助家務照顧小孩時,男人可能做得沒女人順手或是擔心自己派不上用途,就可能退化為成小孩,用情緒或是抱怨來回應女人,說自己也很累很辛苦而無法幫忙,躲回自己的高塔裡休息,留下女人自己顧小孩繼續完成家務,氣噗噗覺得「丈夫根本是另一個大孩子」,女人越是生氣,男人越是逃避,雙方進入一個你追我逃的關係循環。
要男人不逃走,「相信男人能做好」是最難的第一步
該怎麼辦才能鬆綁這種緊張的負面循環呢?榮格認為,男人心中也有如同女人般的特質,稱之為阿尼瑪(anima),在父權社會下男人的女性面常常被壓抑,鼓勵男人要全然的陽剛威猛,不能有纖弱的一面才能讓女人欣賞,被社會肯定。
因此要男人短時間內長出這份女人的柔軟相對不容易,需要更多耐心讓男人練習,學習接納自己也能擁有女性特質的一面,並轉化到生活中來照顧家庭與孩子。
比方說在大前提正確安全的狀態,讓男人試試看用自己的方式去幫孩子洗澡換尿布、泡牛奶與幫忙家務,自己可以信任先生能搞定這些事情,如果無法快速學會,能提供求助管道,不用直接去指導對方該怎麼做,太多的指導與規定會讓先生覺得自己做不好而感到挫折,面子上也會掛不住。
媽媽在產後最大的難題就是「放不下心」,不論是對孩子、對先生、對家務、對工作、對未來生活等都容易充滿焦慮,而這份「放不下心」也是讓雙方難好好合作持家的關鍵。
若雙方能達成一起成長的共識,讓男人有機會在這同時女人能更加省力,男人也有辦法成長來幫忙女人,兩人在合作過程中能感受到彼此的成長,也降低在關係中權力的隱性競爭。
不求神隊友「只期待少一個大孩子」
女人在產後直接變身為「媽媽」,在心態上與「爸爸」不同,女人與孩子更多了一層「生產與哺乳」的親密,有更多時間理解孩子的需要與感受;而現代生活不如古代,古代男人以打獵來提供資源,就如同現代去工作賺錢一樣,女人也能在現代打獵,但男人則無法哺乳與生育,因此在能力上就不如女人能做的事情多,自然也常常會不知道怎麼幫忙。
神隊友可遇不可求,而豬隊友往往是忍受不住「做不好」而培養出來的,女人想要輕鬆一點少一個「大孩子」,能試著去相信大孩子也能帶孩子,給自己一點喘息的同時,大孩子也能學習當一個真正的爸爸。
圖:蔡博堯 心理師
文:蔡博堯 心理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