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愛,父母還應該給予孩子什麼?

2022/08/09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昨日是八月八日父親節,女兒一大早便爬到老公的身旁對他撒嬌說等放學回來要幫忙槌槌背並說聲:「爸爸辛苦了!」想著女兒的這一番話,我沈澱了一整個早晨,邊閱讀邊思考到底在天上的父親教會了我什麼?他又留給我什麼樣的禮物呢?
父親總是說凡事要學會自己思考判斷,不是課本上教的一定就是正確的,而遇到困難的時候要自己想辦法去解決,先自己嘗試過後再來尋求大人的協助。小時候的我總覺得父親太早訓練我們獨立,甚至有一種被拒於門外的失落感,我誤以為父親只是不想要我們勞煩他,於是說出了這看似有點不近人情的話語,直至長大成人之後,我才慢慢領會父親的用心良苦。
每當我們需要尋求協助的時候,父親總不會立即給予我們解答,反而是先詢問我們不理解的地方在哪裡?接著再加以引導一同討論找出答案,這樣的過程雖然比馬上給答案繁複許多,卻有助於在下一次遇到問題的時候可以獨立思考,而不需要每次都依賴他人尋求解方,倘若真的依舊找不到方法再度求援,父親也不會予以斥責或感到不耐,保有開放的態度允許孩子有思考的權利,是父親在我成長過程中給予我們最大的自由
然而,有思考便能激發出不同的想法,當想法出現分歧的時候,自然也會經歷爭辯的過程,即便彼此不同意對方的觀點,父親也不會因此惱羞成怒或認為我們挑戰他的權威,頂多就是不以為然沈默不語,有時候我們甚至可以感受到他被我們的論述給說服了,只是不願意承認而已。倘若今天的我很善於批判性思考,我想這都是從小經由父親的允許及包容訓練出來的,他讓我們知道威權的可怖,所以也沒有以父親的角色對我們行使高壓教育,反而給予我們思考的機會與表達意見的權利
每個孩子都需要父母的愛,但並不是無條件的包容,有時候在看似完全尊重孩子的表象之下,其實是漠不關心與逃避責任,比如說有人會強調自己從小到大無論想做什麼都不會被父母拒絕,於是把這樣看似尊重的行為自我解讀成愛,事實上父母的責任是應該去協助孩子分析事情的得失利弊,而並非在完全不想了解的狀況下就無條件支持,有時候這種看似「開明」態度的背後代表著「忽略」,因為父母本身不想要去關心與思考,所以讓孩子自行去決定,而決定過後的結果則由孩子自行承擔,這背後也代表著父母「逃避」責任的殘酷事實。
一個人的人格養成有賴於家庭教育,我在當孩子與父母的身份轉變上,我感恩於父母讓我們有勇於表達意見與捍衛自身立場的自由,同時也允諾予自己的孩子有相同的權利。
願全天下的父母都能繼續學習成長,也願所有的孩子都能保有思考與感受愛。
圖片來源:unsplash
165會員
841內容數
射手媽咪婷婷的 Premium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