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獻給世上所有女兒、母親、女性的自我修復心理學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圖片來源:博客來

「小孩會脾氣這麼差,肯定就是被妳影響的。」
「妳難道不知道小孩會被媽媽影響情緒嗎?為什麼妳還繼續這樣?」

上面兩句指責的話語,相信所有身為母親的妳都不會陌生,曾經因為這些話語而傷透了心,卻也無法真正替自己辯駁,因為當下的自己實在是身心俱疲,即便知道不應該把情緒發洩在孩子身上,卻還是做了傷害孩子的事情。倘若妳身為一個女兒,仍舊對母親過往的教養產生了極大的怨恨與陰影,也請好好了解母親之所以把自己推開的理由,並且試著透過認清創傷的過程來擁抱自己最真實的模樣。

母親的樣貌有很多面向,但可以確定的是每一個母親都會從自己的女兒身上看到自己,那個自己可能是曾經渴求卻不可得的理想模樣,也可能是母親沒有獲得滿足的內在小孩,於是女兒之於母親其實是一種複雜的存在,除了守護照顧的責任之外,還有更多情感上的投射與糾葛。

母親的掌控慾

比如許多的母親認為必須要掌控孩子的一切,於是過於嚴厲地監控反而讓孩子感到窒息,ˊ於是孩子便將母親想像成一個具有威脅性的角色,雖然渴望與母親貼近,卻又在互動中生出畏懼,基於此也會衍生出攻擊性的言行。為什麼母親會對孩子有如此強烈的控制慾呢?其實一切都是因為母親內心的不安所造成,回想自己第一次離家上大學的時候,母親確實給了我很大的心理壓力,事後回想是基於一個母親的擔憂所導致種種掌控的行為,同時也是一位母親面對頓失依賴的表現,而這樣的狀況在弟弟妹妹上大學的時候便消失了,我想是因為母親已經有了第一位孩子離家的經驗,發現孩子出門在外並不如想像中的可怖,於是自然也逐漸放下心中的大石,坦然面對孩子離家後的心情轉變。

母親的話語

書中提到母親的話語特別重要,當一位母親流露出焦慮不安的情緒,勢必也會影響到孩子的情緒,尤其作者表示要有適當的規範、挫折與界限,反而能使孩子感到安心,而並非讓孩子過度貼近母親的情緒。針對這個論點我深表贊同,身為高敏感兒的母親,我可以感受到孩子能清楚從我臉上的表情、聲調、情緒來判斷我當下的心情,尤其是產生負面情緒的時候會特別在意,並且會透過言語不斷詢問來確認我當下的感受,所以身為母親的我必須要盡可能穩住自己的心情,讓孩子知道這並不是什麼大件事,用言語及肢體動作來給予她安定的力量,否則孩子會持續感到不安而影響日常生活。

母親的慾望

母親的慾望時常會加諸在女兒的身上,比如小時候沒有錢學鋼琴,所以打從女兒一出生便自作主張要讓她學鋼琴;小時候沒有實現的夢幻公主夢,就把女兒裝扮成可愛的公主模樣,等女兒再長大一些,便開始有更多的期待與要求,一旦女兒想要反抗就會遭到阻撓,女兒不被允許走出跟母親不同的人生,也在潛意識中受到母親思想的控制與混肴,於是容易陷入嚴重的矛盾之中。類似這樣的例子屢見不鮮,在我周遭就有母親無所不用其極地要女兒完成自己設定的目標,而女兒雖然不情願但終究完成了母親的夢想,但我相信在她的內心是有份缺憾的,因為她無法尋求自己的慾望,只因為不想要打壞母女關係而犧牲了自己的理想人生,其實會如此順從的女兒都是因為母親的聲音已經深植心中,母親的支配力量強大到足以使她產生罪惡感,於是便一直在母親的保護傘下無法脫離。

母愛的毒性

母親與女兒的關係是很微妙的,由於是同性的緣故,也很有可能產生嫉妒的情緒,比如自己所沒有擁有過的,潛意識也不希望女兒擁有,看到女兒比自己優秀而使自己感到價值低落,無形中與女兒產生一種互相較勁的意味,甚至也不希望女兒找到優秀理想的另一半,因為那會使自己聯想到不完美的婚姻,此時已不是以一個母親的身份來思考,而是把女兒當成另外一個女人來比較,甚至女兒在感情生活遇到困難的時候還會用不以為然的態度告訴女兒她該知足,而完全忽略了女兒的心情需要安撫。我發現通常這種狀況都源自於母親本身對愛的渴望與匱乏,因為自己沒有得到滿足,於是看到女兒擁有的時候便無法真心給予祝福,反而湧起又嫉妒又羨慕的複雜情緒。

母親的怨念

身為一位女性在進入家庭之後,養兒育女勢必會遭遇到許多的磨難,而與丈夫的感情也很容易在其中消磨殆盡,於是母親便很容易把對丈夫的怨念傳遞給女兒,也因此影響了女兒對男人的印象,所以我們很常看到倘若夫妻感情不好,孩子通常會說不相信愛情與婚姻,也很難相信這世界上會有人真正對自己好,即便優秀的對象站在眼前仍舊會試圖去找尋對方的缺點來映證自己的論述,想當然耳就越難得到美好的姻緣,也更加坐實了母親強加的刻板印象。

母親的關愛

作者提到跟孩子保持距離是維持關愛的一種技巧,乍聽之下有些不解,但作者進一步表示越是靠近女兒,就越能看見數百種令自己不滿的地方,我看了真的會心一笑,也終於明白為什麼從小就容易被母親挑惕,無論是做任何決定、穿著、一舉一動似乎都很難令母親滿意,幾乎是做什麼被挑惕什麼,也養成了只要被挑惕便反射性替自己辯駁的習性,雖然不至於感到受挫,但確實是感到非常無奈與厭煩的,從作者的文字中我理解到原來身為母親的挑惕是源自於自身的不安與慾望,只要母親能有覺察讓彼此拉開一點距離,便能看見女兒的可愛之處。事實上我認為母親過度的關愛也與前述所提到的控制慾相關聯,一旦母親的控制慾消失,自然也不會看女兒哪裡都不順眼,因為母親的目光所及已經轉移到其他地方而不只是專注於女兒身上了!所以身為母親都需要保有自己對生活的熱情與興趣,別把自己的生活重心全部放在孩子身上,以愛之名的控制與挑惕只會把孩子推得更遠。

身為一位女性,我從年幼無知的小女孩蛻變為女人再成為人母,當中的身份轉變都不斷地提醒著我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也告訴自己不要刻意讓孩子感到匱乏,比如許多人會認為盡可能不要給孩子買東西,擔心孩子會因此不惜福,而這樣的觀念有很大的原因在於父母小時候並沒有得到滿足,所以也認為自己的孩子不能過得太舒適,其實無形中會讓孩子對父母的愛產生質疑與不信任,而回到父母的身上,也該學會好好善待自己,當父母本身都對自己苛刻,便很難付出愛給孩子。

每個女兒都在母親的身上找尋自己長大的形象,若是女兒看到的是全然犧牲奉獻的母親,長大便很有可能也以此為標準而無法真正為自己而活,所以我總是會告訴女兒關於自己的興趣與熱情所在,讓她知道母親的生活除了照顧她之外還能保有對其他事物的好奇與熱情,當母親不再有內心的匱乏與不平,才可能建立良好的母女關係與健全女兒的人格養成。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2556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射手媽咪婷婷的書房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射手媽咪婷婷的沙龍
210會員
1.2K內容數
射手媽咪婷婷的 Premium
2025/04/29
當你做不完堆積如山的工作,你會採取什麼樣的行動? 我猜測多數人會選擇花更多時間來處理,於是工作超時所導致的後續問題讓我們的生活品質及身體健康出現危機。 如果可以,我們都希望可以少花點時間工作,而《慢速工作力》便是告訴我們其實並不需要瘋狂忙碌,也能讓我們的工作既有意義又同時具有價值
Thumbnail
2025/04/29
當你做不完堆積如山的工作,你會採取什麼樣的行動? 我猜測多數人會選擇花更多時間來處理,於是工作超時所導致的後續問題讓我們的生活品質及身體健康出現危機。 如果可以,我們都希望可以少花點時間工作,而《慢速工作力》便是告訴我們其實並不需要瘋狂忙碌,也能讓我們的工作既有意義又同時具有價值
Thumbnail
2025/04/26
相信許多人聽過「男兒有淚不輕彈」這句話,代表的是男性就必須要展現剛強的氣概,不能被人發現軟弱的一面。 也因為如此,養育男孩的標準注定與女孩不同,比如男孩不能喜歡粉紅色,或是玩娃娃會被取笑,都是對於男性有著既定的框架,也使得許多氣質較為不同的男性感到痛苦,甚至在成長的過程飽受霸凌。
Thumbnail
2025/04/26
相信許多人聽過「男兒有淚不輕彈」這句話,代表的是男性就必須要展現剛強的氣概,不能被人發現軟弱的一面。 也因為如此,養育男孩的標準注定與女孩不同,比如男孩不能喜歡粉紅色,或是玩娃娃會被取笑,都是對於男性有著既定的框架,也使得許多氣質較為不同的男性感到痛苦,甚至在成長的過程飽受霸凌。
Thumbnail
2025/04/25
身為快小姐,我實在對於動作慢吞吞的人感到沒有耐性,但有些人就是怎麼樣都快不起來,猶如樹懶一樣是天性使然,而非故意放慢速度。 《慢先生快小姐》講的就是兩位個性截然不同的男女相遇,總覺得兩個人的步調不一致,在相處上也有所困難,那到底該怎麼辦呢?還是乾脆換一個人相處看看呢? 繪本中的兩
Thumbnail
2025/04/25
身為快小姐,我實在對於動作慢吞吞的人感到沒有耐性,但有些人就是怎麼樣都快不起來,猶如樹懶一樣是天性使然,而非故意放慢速度。 《慢先生快小姐》講的就是兩位個性截然不同的男女相遇,總覺得兩個人的步調不一致,在相處上也有所困難,那到底該怎麼辦呢?還是乾脆換一個人相處看看呢? 繪本中的兩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每當我感到又忙又累而忍不住抱怨碎念的時候,女兒偶爾會從口中吐出一句話:「誰叫妳要生小孩!」 這讓我回想起從小到大,當我的母親也抱怨相同事情的時候,我們身為子女的也會跟她說:「沒有人叫妳做這些,是妳自己要做的,妳也可以選擇不做啊!」 上面的這些話語,直白地令人難以反駁,也幸好我們這三代的女性都
Thumbnail
每當我感到又忙又累而忍不住抱怨碎念的時候,女兒偶爾會從口中吐出一句話:「誰叫妳要生小孩!」 這讓我回想起從小到大,當我的母親也抱怨相同事情的時候,我們身為子女的也會跟她說:「沒有人叫妳做這些,是妳自己要做的,妳也可以選擇不做啊!」 上面的這些話語,直白地令人難以反駁,也幸好我們這三代的女性都
Thumbnail
「母親將女兒視為自己的延伸,而兒子跟丈夫則是以他人的身份存在,女兒之於母親並非獨立的身份,而是與母親本人相同的角色」在書裡面或多或少應該可以找到一些社會大眾很常見的狀況,要是願意把自己丟進去在其中的話、也可以藉此看看自己的狀況,說不定有些事情可以在書裡面找到新的答案跟感覺。
Thumbnail
「母親將女兒視為自己的延伸,而兒子跟丈夫則是以他人的身份存在,女兒之於母親並非獨立的身份,而是與母親本人相同的角色」在書裡面或多或少應該可以找到一些社會大眾很常見的狀況,要是願意把自己丟進去在其中的話、也可以藉此看看自己的狀況,說不定有些事情可以在書裡面找到新的答案跟感覺。
Thumbnail
「媽媽有交代要照顧弟弟,還有弟弟的小孩也要一併照顧。」女兒說。 「什麼?為什麼姊姊就要照顧弟弟?弟弟難道不能自己獨立嗎?」主持人訝異問道。 「因為從小媽媽這樣教我們,這也是一種孝順吧!」女兒面露微笑地說著。 在談話性節目中,媽媽解釋說因為兒子個性較為內向也不擅長人際關係,姊姊天性聰穎也較會賺錢,所以
Thumbnail
「媽媽有交代要照顧弟弟,還有弟弟的小孩也要一併照顧。」女兒說。 「什麼?為什麼姊姊就要照顧弟弟?弟弟難道不能自己獨立嗎?」主持人訝異問道。 「因為從小媽媽這樣教我們,這也是一種孝順吧!」女兒面露微笑地說著。 在談話性節目中,媽媽解釋說因為兒子個性較為內向也不擅長人際關係,姊姊天性聰穎也較會賺錢,所以
Thumbnail
《因為我是女性》本書提及七〇、八〇年代,在重男輕女、男尊女卑觀念的文化傳承之下,我們的母親如何生存?在這一代又一代之間,又是如何影響我們對女性身份的認識? 女性在家庭裡主要的身分,即女兒、母親、妻子和自己。女兒常常被要求孝順聽話,母親需要奉獻付出,妻子應當賢淑持家。
Thumbnail
《因為我是女性》本書提及七〇、八〇年代,在重男輕女、男尊女卑觀念的文化傳承之下,我們的母親如何生存?在這一代又一代之間,又是如何影響我們對女性身份的認識? 女性在家庭裡主要的身分,即女兒、母親、妻子和自己。女兒常常被要求孝順聽話,母親需要奉獻付出,妻子應當賢淑持家。
Thumbnail
「小孩會脾氣這麼差,肯定就是被妳影響的。」 「妳難道不知道小孩會被媽媽影響情緒嗎?為什麼妳還繼續這樣?」 母親的掌控慾 母親的話語 母親的慾望 母愛的毒性 母親的怨念 母親的關愛
Thumbnail
「小孩會脾氣這麼差,肯定就是被妳影響的。」 「妳難道不知道小孩會被媽媽影響情緒嗎?為什麼妳還繼續這樣?」 母親的掌控慾 母親的話語 母親的慾望 母愛的毒性 母親的怨念 母親的關愛
Thumbnail
母愛,是與生俱來的嗎? “所有的母親,都會用生命愛著自己的孩子,不是嗎?”
Thumbnail
母愛,是與生俱來的嗎? “所有的母親,都會用生命愛著自己的孩子,不是嗎?”
Thumbnail
最後,如果你也曾對母親或女兒有一種,沒來由無法言語的感覺、很像尷尬,又像不會癒合且一直化膿的傷,請勇敢的翻閱這本書,可以解開許多「母女」之間很微妙的拉扯與情感混雜。 因為你更明白這樣「真實」的情緒了,所以即便關係或感受仍是彆扭的,起碼都可以更加接受並擁抱它與她。分享給大家。
Thumbnail
最後,如果你也曾對母親或女兒有一種,沒來由無法言語的感覺、很像尷尬,又像不會癒合且一直化膿的傷,請勇敢的翻閱這本書,可以解開許多「母女」之間很微妙的拉扯與情感混雜。 因為你更明白這樣「真實」的情緒了,所以即便關係或感受仍是彆扭的,起碼都可以更加接受並擁抱它與她。分享給大家。
Thumbnail
這是「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書封,道盡一個媽媽可能的恐懼。沒有感受到的愛,怎麼給?就像看著嗷嗷待哺的女兒哭鬧討奶,但是媽媽還沒泌乳一樣,擔心無法滿足女兒的焦慮,與自己滿身的疲累,情緒的張力,通通在這個沒有辦法,卻一定要想到辦法的媽媽身上。 這本書的閱讀契機,來自於一個需要幫忙的邀請,我試著從旁
Thumbnail
這是「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書封,道盡一個媽媽可能的恐懼。沒有感受到的愛,怎麼給?就像看著嗷嗷待哺的女兒哭鬧討奶,但是媽媽還沒泌乳一樣,擔心無法滿足女兒的焦慮,與自己滿身的疲累,情緒的張力,通通在這個沒有辦法,卻一定要想到辦法的媽媽身上。 這本書的閱讀契機,來自於一個需要幫忙的邀請,我試著從旁
Thumbnail
這世上怎麼可能有母親會嫉妒自己的女兒?不要懷疑,這種例子還真的不少,這就是心理學上所謂的「嫉妒型母親」。 這樣的母親會有什麼樣的心理及行為?又會對女兒造成什麼樣的影響呢?
Thumbnail
這世上怎麼可能有母親會嫉妒自己的女兒?不要懷疑,這種例子還真的不少,這就是心理學上所謂的「嫉妒型母親」。 這樣的母親會有什麼樣的心理及行為?又會對女兒造成什麼樣的影響呢?
Thumbnail
了解原生家庭的影響力,有助於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遭遇到外在情境上的變動和挑戰而引發內在的困擾時,可以回頭看看自己的成長經驗,明白自己是如何被形塑、如何受影響的,自問:「我是從哪裡學來的?」,當我們多了這樣的領悟時,將會因而感覺到放鬆、柔軟,內在也會感覺到完整、有力量,將會更容易做出適當的回應或是改變。
Thumbnail
了解原生家庭的影響力,有助於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遭遇到外在情境上的變動和挑戰而引發內在的困擾時,可以回頭看看自己的成長經驗,明白自己是如何被形塑、如何受影響的,自問:「我是從哪裡學來的?」,當我們多了這樣的領悟時,將會因而感覺到放鬆、柔軟,內在也會感覺到完整、有力量,將會更容易做出適當的回應或是改變。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