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死者說話時》跟著德國資深法醫克拉斯·布許曼剖析在他生涯中最印象深刻的幾樁真實案件

2022/08/15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如果你喜歡看真實案件的犯罪小說,抑或是對法醫的工作感興趣的話,那麼這本小說將會十分的適合你。
在受害者的屍體上,總會留下一些蛛絲馬跡,彷彿死者正向著人們接露事情的真相,而身為一名法醫的作者,要做的事情就是收集這些證據,將真相暴露於陽光之下,找出加害者,並還給死者一個公道。
作者的敘述方式非常平易近人,用字遣詞不但淺顯易懂,還幽默風趣,讓讀者閱讀起來很輕鬆暢快、沒有負擔,尤其是對醫學術語的部分,解說得讓沒有醫療背景的人都可以清楚地知道他想要表達的內容。
作者的敘事風格樸實不浮誇,對於案件的描述,非常地精簡明要,同一時間加入了作者自己的個人想法,與思考過程,讓讀者有種跟著作者一同抽絲剝繭、推敲犯罪過程的感受。作者會描述死者屍體的檢驗結果,作為推理的證據,例如遭受拳頭相向的受害者,手臂上常會有典型的「防衛性傷口」,還有身上的刀傷的模樣,可以知道受害者當時是否有掙扎的情形。
在閱讀的同時,我不時會感到訝異,為什麼有人能夠做出如此的惡行?就算有著深仇大恨,又為什麼能夠下得了手呢?即便是身為資深法醫的作者,在面對遭受殘忍暴行後面目的屍體,也有些難以忍受,尤其是小孩子的屍體,因為他有家庭、小小孩的關係,所以特別難接受。
不過我覺得有些可惜的部分是,在某些章節的開頭,作者會以小說情節的模式「想像」出犯罪當時的情景,我認為這直接破了誰是犯罪者的梗,破壞了喜歡思考跟猜測誰是犯人的讀者的興致,所以喜歡在閱讀時去猜測犯人是誰的讀者來說,這本書並不是很推薦。
除了案件之外,作者還談論了一些其他的事情。
像是關於自殺的議題,其實他所接到的案子當中,自殺占了很大一個比例,反倒是一些駭人聽聞的謀殺案件對他們來說是比較少見的。讀到這個部份的時候,我突然想起,之前我在看怪醫黑傑克時,看到的某一句台詞「想死的人之所以想死,並不是因為想死,而是因為活不下去。」再現在這個自殺率年年攀升的年代,每個人都被現實壓得喘不過氣,如果每個人都能被這個世界溫柔以待,那麼想要尋死的人,是否就有活下去的勇氣呢?
除了案件的本身,我覺得作者的工作內容,也是本書的一大看點。在家中度過悠閒的休閒時光之際,接到一通同事打來的電話,就立馬飛奔到現場的這件事情,對坐者來說可說是家常便飯。但並不是所有的案件都會需要法醫的鑑定,大多的案件會由警方做初步判斷,如果死亡原因太過明確,就會直接由警方定奪接下來的事情,當然,有些事情的真相說不定並不是這麼一回事。
到法庭作證,述說屍檢的結果,也是工作之一。在書中的某一個案件,作者到法庭上從屍檢報告中,以口頭的方式重現當時受害者遇害的情形,那是一名年輕女性遭受多次的刀傷失血而死的案件,可以從傷口的狀況知道受害者在死之前痛苦地掙扎了許久。但是在法挺解散後,作者受到一名在法庭內聆聽的男性詢問「我女兒在死之前,有痛苦很久嗎?」這時作者才發現自己剛剛在這名父親面前,以平淡的口氣敘述他的女兒所遭受的殘酷的暴行。
我想,身為一名法醫,必須有心理準備去面對這些事情,雖然這些都是他們工作的一部分,但是他們也是有血有肉的人類,還是會感到難過、感到痛苦,但是只能儘量避免讓自己受到影響,並儘可能的發揮自己的專業完成工作。我認為作者應該花了很多的時間是適應這樣的事情,不然就不可能離開救護人員的工作,轉向法醫這方面發展,畢竟他們遇見的人已經逝去生命,而非命懸一線。
老實說,我是一個內心沒有那麼堅強的人,看到有人遇到難受的事情,我自己也很容易受到影響,所以我特別敬佩從事救護與醫療業的人,即便自己可能會遭遇莫大的精神壓力,還是義無反顧的完成自己的工作,尤其是在閱讀完這本書之後,我的感觸就更多了。
如果你希望在閒暇的時光,以輕鬆的方式閱讀一本略帶懸疑的小說,那麼部訪考慮看看這本《當死者說話時》。
可恩
可恩
嗨,我是可恩,我喜歡在閒暇之時看書與追劇,並且分享自己的感受給其他人。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