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今天-8月27日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1689/8/27《尼布楚條約》,「中國」是什麼?

  1689年《尼布楚條約》,大清第一次在國際條約中自稱「中國」。說到中國你會想到什麼?熊貓、維尼、還是共匪?ㄏㄏ其實這些都是最近才有的,中國原本不是這個意思。中國這個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戰國,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烽火戲諸侯」?就是一個不作死[1]就不會死、然後蠻族入侵的故事,總之吧,中國就是在那時出現的,用以區分那些「沒文化」的夷狄,是個「相對」的概念;或者拿來稱呼朝廷、首都以及中原地區,因為那一帶的人通常比較有文化。比如赤壁之戰時,諸葛亮就曾經刺激孫權說「中國」(曹操)那麼強,如果打不過,就趕緊投降。所以你發現了嗎?即使不自稱天朝,自稱中國還是有一點瞧不起人的意味。於是老外從來就不用這個詞,要嘛稱作「契丹[2]」,要嘛稱作China,也就是「支那」…。

[1] 匪腔,找死。

[2] 通常是斯拉夫民族。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給忙碌者的世界史的沙龍
14會員
369內容數
這是一部給忙碌者世界史,讓你每過一天,多了解一點歷史。
2023/01/30
1917/1/31一戰:德國重啟無限制潛艇戰
Thumbnail
2023/01/30
1917/1/31一戰:德國重啟無限制潛艇戰
Thumbnail
2023/01/29
1933/1/30「牠」的奮鬥:希特勒就任德國總理
Thumbnail
2023/01/29
1933/1/30「牠」的奮鬥:希特勒就任德國總理
Thumbnail
2023/01/28
1947/1/29美國宣布國共內戰調停失敗
Thumbnail
2023/01/28
1947/1/29美國宣布國共內戰調停失敗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支那」是古代印度梵語對中國的稱呼,詞意代表「遠方之國」或「文物之國」,有專家認為此發音來自於中國史上第一個大一統帝國「秦」的上古音「Chin」,傳入梵語後變成「Cina」,此後隨著佛教傳播,日本、韓國、吐蕃等國也使用「支那」一詞稱呼中國,之後再傳播至歐洲,變成英文的「China」。 如果英文、日
Thumbnail
「支那」是古代印度梵語對中國的稱呼,詞意代表「遠方之國」或「文物之國」,有專家認為此發音來自於中國史上第一個大一統帝國「秦」的上古音「Chin」,傳入梵語後變成「Cina」,此後隨著佛教傳播,日本、韓國、吐蕃等國也使用「支那」一詞稱呼中國,之後再傳播至歐洲,變成英文的「China」。 如果英文、日
Thumbnail
甲午戰後,日本與清廷簽訂《馬關條約》,台灣看著日本與清國因朝鮮問題打起來,結果自己卻變成可割可棄的對象 ─台灣os:「原來小丑是我!?。」 然而,日本這個後進的新帝國主義國家,如何處理這塊肥美但民風剽悍的台灣,成為他們傷透腦經的一事情。 特殊統治時期 日本缺乏經驗 自1868年日本明治維新到1
Thumbnail
甲午戰後,日本與清廷簽訂《馬關條約》,台灣看著日本與清國因朝鮮問題打起來,結果自己卻變成可割可棄的對象 ─台灣os:「原來小丑是我!?。」 然而,日本這個後進的新帝國主義國家,如何處理這塊肥美但民風剽悍的台灣,成為他們傷透腦經的一事情。 特殊統治時期 日本缺乏經驗 自1868年日本明治維新到1
Thumbnail
1689/8/27《尼布楚條約》,「中國」是什麼?
Thumbnail
1689/8/27《尼布楚條約》,「中國」是什麼?
Thumbnail
跟我差不多年紀的六七年級生, 一定都有在高中時背誦清末不平等條約的那段辛苦回憶. 但背來背去, 會不會冒出來一個疑問: 當然還有一次比一次更多的戰爭賠款. 然後, 然後就沒啦? 不是說鴉片戰爭開啟了中國淪落到次殖民地的悲慘地位嗎?這不是很反邏輯嗎? ———————— ————— 在中方的立場,
Thumbnail
跟我差不多年紀的六七年級生, 一定都有在高中時背誦清末不平等條約的那段辛苦回憶. 但背來背去, 會不會冒出來一個疑問: 當然還有一次比一次更多的戰爭賠款. 然後, 然後就沒啦? 不是說鴉片戰爭開啟了中國淪落到次殖民地的悲慘地位嗎?這不是很反邏輯嗎? ———————— ————— 在中方的立場,
Thumbnail
正規戰爭必須有正式宣戰,如同古籍《尚書》之〈湯誓〉以「夏桀」為明確的宣戰討伐之對象,亦即針對違法亂紀的首謀集團發表討伐誓辭,而不是如同「抗日」這樣的字眼可能已將所有日本人都視為敵人了。也就是說,現代的日本文化 (包括「日漢字文化」) 可能還是比自稱為 Chinese 的某些漢字文化圈更明白戰爭意義。
Thumbnail
正規戰爭必須有正式宣戰,如同古籍《尚書》之〈湯誓〉以「夏桀」為明確的宣戰討伐之對象,亦即針對違法亂紀的首謀集團發表討伐誓辭,而不是如同「抗日」這樣的字眼可能已將所有日本人都視為敵人了。也就是說,現代的日本文化 (包括「日漢字文化」) 可能還是比自稱為 Chinese 的某些漢字文化圈更明白戰爭意義。
Thumbnail
「誒你知道你們明天開始放連假三天嗎?」週四放學我隨口講起。 『知道啊!國慶日。』 「噗,那你知道是哪一國的國慶嗎?」 『不知道啊!』小萬回答的理所當然。
Thumbnail
「誒你知道你們明天開始放連假三天嗎?」週四放學我隨口講起。 『知道啊!國慶日。』 「噗,那你知道是哪一國的國慶嗎?」 『不知道啊!』小萬回答的理所當然。
Thumbnail
孫文 (孫中山) 在《建國方略·知行總論》曾經講道「三代以前,人類混混噩噩,不識不知,行之而不知其道。」。然而,個人卻覺得,現代中文漢字文化在孫文等先人急躁的革命意識領導之下,其相關於「中國」一名的政治架構之基本觀念已經完全扭曲偏離了漢字文化一脈相傳的正統概念和正道陳述,......
Thumbnail
孫文 (孫中山) 在《建國方略·知行總論》曾經講道「三代以前,人類混混噩噩,不識不知,行之而不知其道。」。然而,個人卻覺得,現代中文漢字文化在孫文等先人急躁的革命意識領導之下,其相關於「中國」一名的政治架構之基本觀念已經完全扭曲偏離了漢字文化一脈相傳的正統概念和正道陳述,......
Thumbnail
小斯當東是英屬東英度公司派駐在中國的要員,為了引介中國給英國同胞了解,於十九世紀初英譯了一份他認為最能代表中國文明的文獻——然而,這份文獻既不是中國士人引以為豪的論語孟子,也不是科舉考試必考的四書五經。但經由他的翻譯,這份文獻為成為歷史上第一部被翻成英文並出版的中文書,也成為英國認識中國的起始點。
Thumbnail
小斯當東是英屬東英度公司派駐在中國的要員,為了引介中國給英國同胞了解,於十九世紀初英譯了一份他認為最能代表中國文明的文獻——然而,這份文獻既不是中國士人引以為豪的論語孟子,也不是科舉考試必考的四書五經。但經由他的翻譯,這份文獻為成為歷史上第一部被翻成英文並出版的中文書,也成為英國認識中國的起始點。
Thumbnail
嘗試從一個日本學生的角度解讀中三級中史科教案 及 香港新中史學社  15/11/2017 中國人有個很壞的習慣就是對自己的國名太認真了,每天“我地中國人” “我地中國人”這樣的自稱,慢慢就真的以為自己
Thumbnail
嘗試從一個日本學生的角度解讀中三級中史科教案 及 香港新中史學社  15/11/2017 中國人有個很壞的習慣就是對自己的國名太認真了,每天“我地中國人” “我地中國人”這樣的自稱,慢慢就真的以為自己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