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有人認為,「大中華民國」是台海兩岸的最大公約數,但為什麼不說「大台灣民國」纔是公約數呢?......因爲「台灣」本來也可能有「自由」的意思。[P.S. Taiwan 一名或語出台灣原住民族 Siraya (己由人族,意通「自由人族」,即 Siraya = S.i.r.aya = 己.由.人.а人A = 己由人.方亻矢 = 己由人.方𠂉矢 = 己由人.族 = 己由人族,現代中文多音譯「西拉雅族」) 的 Taivone 或 Taiwone 之類,本意也可能有「自由漍」的意思,即 Taivone 或 Taiwone = Tai.v 或 w.one = 自由.water.orㄇ一 = 自由.水.或囗 = 自由.氵.國 = 自由.氵國 = 自由.漍 = 自由漍,其中「漍」字即「外圍環繞著水或濱鄰著水的國」之意。]
換句話說,從字面上的意義來看,Taiwan 的古義也可能有「華漍」或「華國」即「自由漍」或「榮國」之意。所以,個人以前在網路上跟別人說,「台灣」其實也可以稱爲「華國」,但是別人竟然不相信,現在從語文的橋接關係精確地推演出來看看,是不是很有可能呢?
但是無論如何,如果要將台灣扯入「大中華民國」的家務事,就好像是大明帝國晚期把當時中原地區之東北方位的外邦金氏王朝 (即「愛新覺羅王朝」) 扯入一樣,也只有改朝換代纔比較可能。但問題是,個人覺得目前的中文漢字文化已經非常混亂,尤其是政治術語完全與歷史脫節,不知所云的情況非常嚴重,此一殘局很難收拾。如果多讀幾本古書文章,而不是聽那些亂黨文宣,就會發現這個重整舊河山的任務不是正常人可以為之也。
在「大清帝國朝廷退位詔書」中,所謂的「大中華民國」就是「大清帝國」的另稱,但是「中華民國」及「中华人民共和国」都沒有根據此一詔書合法繼承「大清帝國」之「大中華民國」的名份,而是亂黨篡政。(P.S. 「大清帝國朝廷退位詔書」即意通「大清帝國中國退位詔書」,而「中國」一詞在大清帝國的公文中是「朝廷」、「天朝」即「天子都」、「平天下之都城」或類似「聯合國總部」之意,而不是國家名稱或地理名稱。)
此外,也許有人覺得民國之亂都是因爲日本侵略所致,但問題似乎沒有那麼單純。其實孫文早年和日本關係還不錯,當時甚至在日本東京成立革命委員會,清末以及民國初年有許多人也前往日本求學取現代科學、政治及軍事之經,甚至漢字「共產黨」此一訛誤的名稱也是來自日文翻譯的引用 (P.S. communist party 的字義其實應是「國民黨」或「公民黨」之類),所以後來日本可能纔有所謂「大東亞共榮圈」的構想,不能將民國之亂完全推給大日本帝國。
基本上應是這樣,大清帝國在末期實質上已由「多民族共和國聯省」的國體轉變爲納入一些「遠人建立的殖民地眾 (states)」的聯邦,包括日本在清地 (China) 的殖民地,所以日本政權也有維護其在清地之殖民地的安全之權利與責任。但是亂黨可不管那麼多,只是基於排外的民族意識,又假借混亂的民族主義及其它只學到皮毛而膚淺的民權、民生主義來奪取政權,無視帝國聯邦大法。(P.S. 古漢字文化的「外人」也可能是指同一個國家的人,只是「外人」是住在城外而已,而大清帝國公文中的「遠人」則是另指「外人」之外的遠方之人。)
也許很多人直到今天還一直以「南京大屠殺」的事件來正當化反日仇日的情緒,但是他們有真正實地去調查那個事件嗎?......個人是不太敢去研究南京大屠殺事件,據說有人研究之後竟然自殺。
戰亂的現場,我們無法親臨調查,所以實際情況是如何呢?......就拿二戰之歐戰來說,也有蘇聯 (USSR) 將屠殺事件嫁禍給德軍的事例。所以,當許多事件被調查屬實之後,蘇聯就只能解散。科技的發展、取証技術的進步,真相總有大白的一天。
所以我們就會問,那為什麼有些被控訴在戰爭期間以槍桿子幹下犯法事件的國家,現在還沒有解散?......可能國際法庭還在調查當中吧!
據說,關於公元 1937 年發生的南京大屠殺事件有足以指控日軍執行違法屠殺的記錄片。所以,這是說當時大日本帝國皇軍在執行非法大屠殺時,還會擺 pose 讓記者拍攝記錄片?有這麼傻的壞蛋嗎?......就算是蘇聯共軍也不會那麼笨啊!據說蘇聯共軍在二戰終局也屠殺了東北滿洲地區的不少日本人,有記錄片嗎?......所以,最後可能還是 U.S.A. 比較負責任,執行日本廣島原爆大屠殺,同時拍攝了原爆記錄片。
記錄片之於軍事行動,有三個意義:一是對軍事行動負責,二是檢討軍事行動的對錯,三是產生一種恫嚇的宣傳效果。因此,戰後第三個意義已無必要,記錄片此時就剩下兩個意義:對軍事行動負責、檢討軍事行動的對錯。所以爭議的部份就是隨軍記者的記錄片和敵方記者或其他人偷拍的記錄片之剪接編輯何者爲真、何者爲假。
漢字文化古代也有隨軍記者,當時是帶有「史」字的職稱,相當於現代的文職憲兵。没有隨軍記者,等於是沒有完整的憲兵,那就是一群非法的軍隊。就像我們設計建築,在實際施工時也最好做一些施工過程的記錄,甚至拍記錄片,這也是一種負責任的心態和工程檢討的工具。
所以,我們看一些好萊塢 (Hollywood) 的二戰戰爭片,往往沒有注意到一個梗,也就是常常會看到美軍有隨軍記者在拍記錄片,即使是現代版的小型特種部隊的戰爭片,軍警人員有時還是會隨身攜帶固定在軍服裝備上的小型攝影機。
因此,公元 2020 年上映的電影「八佰」這部戰爭片,雖然從攝影運鏡、特效、演藝、編導等都算是上乘之作,唯一美中不足的是沒有將漢字文化古代正規軍隊就已經存在的隨軍記者此一非常重要的軍事組織制度表現出來。也許可以頒給它「史詩獎」,但還不算是「史實獎」。
【附圖:圖爲公元 2020 年上映的史詩電影「八佰」的海報之一 / 圖片採自網路 】
從 Wikipedia 的資料來看,日本早期一直資助孫文搞革命,也是推翻中華帝國及袁世凱的主力,後來上海租界之亂以後,日軍似乎是為了從上海驅逐西方勢力纔介入淞滬之戰,於是纔有所謂的四行倉庫之戰,而當時四行倉庫守軍以德式裝備出戰,看起來有可能是為了避免造成中華軍偏坦英、美、法三方原租界者的觀感。
此外,一戰之後,多國聯合理治的上海公共租借區之治安總管是任命給日本人擔任,所以該總管應有維持上海租界地區安全的權利與責任。所以有一個疑問就是,既然上海公共租借區的治安是由日本擔綱,那麼當時中華軍介入四行倉庫之戰的原因何在?......也就可能是為了維護西方列強在該地區的利益。
問題是這樣,如果當時中華軍要介入本來與他們無關的列強共治租借區之爭,應該也是以撤出僑居該區的中華民為目的纔正確,但他們卻去死守四行倉庫,那就很奇怪了,莫非他們是部份西方列強的傭兵,其實不是當時南方版的中華民國政府之正規軍。
舉例來說,如果您是房東,今將一處房產租借給四個房客,四個房客成立管委會,選出其中之一當保全,他們又以二房東的身份分租給您的子民,後來他們四人發生爭吵,保全為了維持秩序,就要把其他三人趕出去,而您身為房東,此時又不是管委會的成員,本來難以介入房客的爭執,但是為了自己的子民安全,也許會立刻要子民撤出該房產,但是您沒有這麼做,反而找人去死守逼近房產邊邊的一個倉庫,是不是很奇怪?
日本直到今天都稱淞滬之戰為「事變」而不是「戰爭」,為什麼?因爲當時那是他們負責治安的轄區。那麼,挑起戰爭的又是那一方呢?不就是一直宣稱「抗戰」、「抗日」、「抗日戰爭」之類的那一方嗎?
自古以來,正規的戰爭必須有正式的宣戰,如同古籍《尚書》中的〈湯誓〉以「夏桀」為明確的宣戰討伐之對象,也就是針對違法亂紀的首謀集團發表討伐誓辭,而不是如同「抗日」這樣的字眼可能已將所有的日本人都視為敵人了。也就是說,現代日本文化 (包括「日漢字文化」) 可能還是比現代自稱為 Chinese 的某些漢字文化圈更明白「戰爭」的意義,所以纔不會輕言「戰爭」一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