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件小事都是值得紀念的大事:讀吳鈞堯《台灣小事》

2022/08/28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如果賴香吟的《島》紀錄八、九零年代的政治變遷,吳鈞堯的《台灣小事》便是平民生活的札記。吳鈞堯以金門為基底,三重是人生中繼站,一路擴張到澎湖、香港、澳門等地,用各種小事串起每個篇章,鋪陳五、六年級生的共同回憶。我們每天所遇到的人事物,在未來都會變成值得紀念的大事。
就像男生對於兵役的矛盾感受,從當兵前的種種抗拒,到退伍後不斷重提往事,即使數十年過去都還念念不忘,甚至夢裡都還能重演。此外,曾經的「報告班長」系列讓男生幻想入伍後的風光,但實際卻不是這樣。〈男孩走上成功嶺〉紀錄吳鈞堯從兵役體檢、入伍、懇親、到退伍的過程。兵役從原先的兩、三年,一路縮短到現在的四個月,抽到「金馬獎」似乎已經不是太壞的籤運;近年來由於台灣的戰略地位,時不時便會有人提出延長兵役、全民皆兵等政策,也總會引來不小的討論。雖然常無疾而終,但當兵這件事情仍是大部分男性須經歷的事情。
如果經歷過九零年代台灣(甚至全球)音樂產業的巔峰期,對於火車站附近有許多唱片行的景象一定不陌生。當時我還是個高中生,學校就位在車站旁邊,下課走路到公車站的路上會經過光南、大眾、玫瑰、五大等連鎖唱片行。甚至歌手的簽唱會就選在唱片行外面,舉辦當天的車水馬龍是假日的日常。當時學生也流行書包裡帶個CD隨身聽(甚至還能防震),戴起耳機隔絕通勤噪音。只是隨著盜版猖獗、數位音樂興起,民眾聽音樂的習慣已經轉變,於是唱片行紛紛關門或改賣日常雜貨、路邊簽唱會也少了,火車站附近竟變得無比蕭條。畢業之後我也鮮少經過火車站。
寫作算小事嗎?在媒體或新聞固定報導台灣人很少看書,或書店因為經營不下去而轉型的時代,總有一群人堅持書寫,無論是投稿或出版。市面上也有越來越多不同種類的書寫、文學獎、或文學營等。每年夏季也是文學獎投稿的「旺季」,近年來投稿也流傳著一則笑話:「作家筆下的父親,在宜蘭種水稻、在高雄打獵、一會兒又針對金門的徵文需要,成為一名打鐵師傅。」(頁145)而抄襲事件也時有耳聞,在「起底」如此容易的年代,依舊有人為了名氣甘冒風險。
吳鈞堯的52篇散文,涵蓋台灣人日常生活的瑣事,從颱風、北漂、布袋戲到檳榔西施等,這些我們習以為常的事物,才是烙在台灣人心裡的「大事」。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42會員
186內容數
看完書之後,找不到人對話,那就跟書說說話吧。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