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美廣西‧錦繡八桂 ~廣西非物質文化遺產展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三江程陽八寨
「守望精神家園~第八屆兩岸非物質文化遺產月暨美麗中華行」系列活動將於9月9日起在佛光山佛陀紀念館隆重登場。今年以廣西壯族自治區為主題省,展出「壯美廣西‧錦繡八桂~廣西非物質文化遺產展覽」,介紹廣西壯族自治區這個多元民族大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與文化風光的獨特魅力。
廣西壯族自治區位於中國大陸之南,與滇、黔、湘、粵四省相連,別名「八桂」,其由來源自《山海經》:「桂林八樹,在賁禺東」,因當地特產珍貴藥用桂樹,遂有「八桂」美名。廣西的壯美涵蓋著山清水秀、洞奇石美的自然風光;廣西的似錦風華,展現在壯、漢、瑤、苗、侗等十二個世居民族融合聚居。各族人民在這裡繁衍生息,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生活哲學,經過時間的積累後,在八桂大地上孕育出豐富多彩、底蘊深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苗族蘆笙舞
旖旎神韻,八桂傳情。在廣西,可以看到多姿多彩的民族服飾、熱情奔放的舞蹈、悅耳婉轉的傳統音樂、巧藝天工的傳統技藝、色香味美的獨特美食;在廣西,還有獨特的喀斯特地形,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創造力,鑄造出秀甲天下的山水風光。
本次展覽以廣西壯族自治區非物質文化遺產為主軸,並介紹旅遊文化特點,全方位展現當地的民俗、民藝、民風與旅遊風光。展覽分為四大單元主題呈現:從多元民族的服飾特色、節慶風華中展現「霓裳羽衣顯多彩」;透過多民族的音樂、舞蹈與傳統戲劇領略「山風水韻總關情」;由傳承人「妙手巧藝見功底」的作品中看到傳統美術與技藝的精采;最後集結旅遊文化的精華,邀請大家一同感受「文旅魅力在八桂」。
「守望精神家園~第八屆兩岸非物質文化遺產月暨美麗中華行」由中華文化聯誼會、海峽兩岸旅遊交流協會、廣西壯族自治區文化和旅遊廳、財團法人人間文教基金會、社團法人中華翰維文化推廣協會共同攜手推出,除了展出多元絢麗的民族特色風情,更以代表廣西的重要工藝品「壯族繡球」進行體驗工作坊,歡迎觀眾一起參與,共同體驗這場令人驚豔的廣西非物質文化遺產與文化旅遊之美。
展品精選之一:壯族服飾
壯族服飾出現的歷史久遠,經過漫長的演變,形成了包括首服、身服、足服在內的一整套獨特的服飾形制。
其製作必須通過紡織、印染、刺繡等重重手工製作工藝的過程才能完成。首先在紡織部分,壯族人民將產於嶺南地區的葛、麻、棉、蕉、竹、木等原料,通過一定的紡織工藝,紡紗成線,織線成布,做為製作服飾的面料。其次將織出的胚布經過平染、蠟染、紮染和糯米染等方式染色後,才能用於製作服飾。最後以刺繡的方式,利用平繡、挑花、打籽技法、貼布、堆花等技法,為服飾做出風格獨具的裝飾。
展品精選之二:獨弦琴藝術
獨弦琴,因獨有一根弦而得名,屬彈撥類弦鳴樂器,有竹製和木製兩種。獨弦琴在京族民間稱「匏琴」,或稱「獨弦匏琴」,京族語即直呼「旦匏」。獨弦琴藝術主要流布於廣西東興市,通常是為京族先民出海打魚時祈禱平安所奏。
其以絲弦或竹皮細絲(竹篾)為弦,以琴體為共鳴體,以胡蘆瓢的上半節(匏)為擴音器。其一端打一楔子用以固定琴弦,另一端則鑿洞插入厚竹片做搖杆;琴弦只有一根,古時用麻繩或用竹篾代替,弦的一頭固定在琴身的右端,另一頭則繫在琴身左端的搖桿上。演奏時,右手用貝殼或短竹片彈撥琴弦,發出震顫的聲音,左手則同時扶搖竹竿,使聲音嫋嫋顫變以形成旋律。
2011年,入選為大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展品精選之三:壯族繡球製作技藝
根據史料記載,早在明末清初,靖西龍邦一帶的鄉村男女青年成群結隊在山野中對唱山歌、談情說愛時,隨手摘下山間的花草,用藤紮成花球拋給意中人,而後演變為用繡有蓮花、鴛鴦等愛情吉祥物的綢巾包上重物,連上絲繩的球狀物品,最後發展到現在的針繡小球形。現在繡球已從最初做為傳情信物,逐漸成為饋贈禮品、紀念品等,成了廣西著名的文化符號。
展品精選之四:壯族織錦技藝
壯族織錦技藝是中國傳統手工技藝之一,是壯族民間的文化瑰寶。壯族織錦技藝主要包括壯錦、繡球等編織技藝,這種利用棉線或絲線編織而成的精美工藝品,圖案生動,結構嚴謹,色彩斑斕,充滿熱烈、開朗的民族格調,體現了壯族人對美好生活的追求與嚮往。
壯錦的編織技藝一般需要借助裝有支撐系統、傳動裝置、分綜裝置和提花裝置的手工織機,用麻線或棉線染色,以棉紗為經,以各種彩色絲絨為緯,在織機上用通經斷緯的方法進行手工編織。壯錦技藝形成於唐宋時代,明清時期獲得進一步發展,在明代列為貢品。歷經千餘年發展的壯錦有自成體系的三大種類、二十多個品種和五十多種圖案,以結實耐用、技藝精巧、圖案別致、花紋精美著稱,被譽為中國四大名錦之一。
展品精選之五:欽州坭興陶燒製技藝
坭興陶以欽州特有的優質紫紅朱泥原料為主體,經過濕球磨、過篩、沉澱、壓濾、真空練泥等工序,備好可塑胚料,然後通過拉胚成型。
欽州坭興陶最大的特點是不施釉而採用雕刻進行裝飾。裝飾藝術上採用雕、刻、剔的技法,在泥坯上雕、刻、剔出花卉、人物、山水等圖案,並可填入白、赭等色泥抹平。因用料內含豐富三氧化二鐵成份,經燒成還原成氧化鐵、氧化亞鐵顯鐵青色。鐵青色與原料紫紅色混合在一起,依氧化還原程度不同,其顯色亦產生微妙的變化。同時,坭興陶經燒製產生「窯變」,即偶然有極少量的坯體在原來鐵紅色的基礎上隱約呈現出古銅、紫紅、鐵青、金黃、墨綠等多種色澤,以及天斑、虎紋等紋路變化,經高溫燒成後,打磨掉表層氧化物,加以精工琢磨光滑,形成所謂「白器紅花」或「紅器白花」,甚為雅致。
2008年欽州坭興陶燒製技藝入選為大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勵志、激勵人心的正能量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第一區:玄奘大師區 玄奘大師西行取經為中土帶回珍貴的法寶,口述此行過程中旅途上的見聞,由弟子辯機撰筆《大唐西域記》一書,令後世的我們得以一窺玄奘大師取經沿途的歷程。而今在佛館的玄奘大師區,我們再以「佛教植物」來重現玄奘大師取經的點滴,藉由認識佛教植物,跟著玄奘大師一起啟程佛國尋根。 第三區:祇園區
隨著全球生態日益受到污染破壞,有鑑於此,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於2010年提出重要的課題「環保與心保」,呼籲全球共同重視環保,不僅是生態的環保,更要落實「心」的環保,唯有從「心」做起,才能真正拯救地球。
今年大會包含一項海報徵集活動,從世界各地博物館選出193 件海報,由 21 個ICOM 委員會評選。由佛陀紀念館設計並命名為「佛館的力量」海報,被國際教育與文化行動委員會(CECA)選中。 您可以通過以下網站查看所有海報。 See all posters at
佛館平時都在持續推廣給不同族群及海外遊客、司機導遊。以下列舉海內外數家贈書因緣以饗,藉由刊出,希望更多飯店旅館加入於房間擺放《獻給旅行者365日》中英版,造福更多旅人的心靈。
數位藝術學習 創辦人星雲大師一開始在建設佛館,已將數位化的概念結合藝術,落實於佛館每個平台或景點,以不同模式促動學習。
各位讀者,大家吉祥! 人和人初次見面,都會問「貴姓大名」、「仙鄉何處」,意即先問你是哪裡人氏。隨著時代進步,現在有人喊出「地球村」的口號,希望做「地球人」,也就是彼此「無國界」,這實在是一種偉大的心胸,偉大的口號。茲就「無國界」的理念,略述如下:
第一區:玄奘大師區 玄奘大師西行取經為中土帶回珍貴的法寶,口述此行過程中旅途上的見聞,由弟子辯機撰筆《大唐西域記》一書,令後世的我們得以一窺玄奘大師取經沿途的歷程。而今在佛館的玄奘大師區,我們再以「佛教植物」來重現玄奘大師取經的點滴,藉由認識佛教植物,跟著玄奘大師一起啟程佛國尋根。 第三區:祇園區
隨著全球生態日益受到污染破壞,有鑑於此,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於2010年提出重要的課題「環保與心保」,呼籲全球共同重視環保,不僅是生態的環保,更要落實「心」的環保,唯有從「心」做起,才能真正拯救地球。
今年大會包含一項海報徵集活動,從世界各地博物館選出193 件海報,由 21 個ICOM 委員會評選。由佛陀紀念館設計並命名為「佛館的力量」海報,被國際教育與文化行動委員會(CECA)選中。 您可以通過以下網站查看所有海報。 See all posters at
佛館平時都在持續推廣給不同族群及海外遊客、司機導遊。以下列舉海內外數家贈書因緣以饗,藉由刊出,希望更多飯店旅館加入於房間擺放《獻給旅行者365日》中英版,造福更多旅人的心靈。
數位藝術學習 創辦人星雲大師一開始在建設佛館,已將數位化的概念結合藝術,落實於佛館每個平台或景點,以不同模式促動學習。
各位讀者,大家吉祥! 人和人初次見面,都會問「貴姓大名」、「仙鄉何處」,意即先問你是哪裡人氏。隨著時代進步,現在有人喊出「地球村」的口號,希望做「地球人」,也就是彼此「無國界」,這實在是一種偉大的心胸,偉大的口號。茲就「無國界」的理念,略述如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被譽為「台灣LV包」的編織「茄芷袋」,但你知道在苗栗海線的苑裡,還有一項傳承三百餘年的「藺草編織技藝」嗎?由「苑裡三角藺草」編織出的每一頂草帽,不只獨一無二,更有著清新的藺草香,這次傑森就帶大家造訪台灣藺草學會的「臺灣手藺」品牌,認識藺草、體驗藺編文化,串連周邊景點還能輕鬆規劃苑裡景點一日遊
  瓊樓玉宇,雕梁畫棟,巍峨宮殿內,蔓延出一道紅毯。
琉璃閣舞樂狩獵紋奩之『獸』、『繩索』、『搏拊』實為鐘架及樂鐘考 一、手繪奩圖者失真太甚 郭寶鈞(1893~1971)在《山彪鎮與琉璃閣》(科學出版社,1959)提到解放前琉璃閣出土舞樂狩獵紋奩,由銅碎片拼合而成之手繪圖上(如下方附圖)[1],顯示出刻畫有一橫索繫掛兩個囊形器,以為
Thumbnail
說到雲林一日遊,不少人一定會想到西螺、北港、古坑、虎尾等知名鄉鎮,而這次傑森則要帶大家造訪「褒忠鄉」,參與「花鼓文化節」舉辦的「藝遊褒忠小旅行」,走訪IG超夯的廟宇公園秘境,走上摩天大橋、巨型龍船,以及讓長輩勾起回憶的「鄧麗君出生地園區」,同時晚上還能欣賞到一連串的「花鼓表演」,一起感受「花鼓之鄉」
誰知閒憑闌干處,芳草斜暉。水遠煙微   前言 歐陽修有一組<采桑子>是描寫安徽穎州的西湖,(大陸好像有不少地方都有所謂的"西湖",上次去福州玩了幾天,那兒也有一個西湖,而且,印象最深刻的也是西湖,湖面清幽,微風徐徐,尤其所放的音樂是古箏,清清柔柔的、隱隱約約的伴隨著在遊客身旁……),他在中
Thumbnail
滐兒化為紅袖天涯,在阿弦散發竹葉青信息素的內腔翱翔無限,歌詠無絕期。 絕麗之霜與絕利之花串起首音至終音,祂捨不得停下來:這兒是乾淨到祂離不開的調音所在,阿弦是衷情狠絕的至極琴弦。優雅的刀意裹住滐兒,內外觸肢散發粼粼暈光,浸入滐兒的永在音核,細膩摩挲。
Thumbnail
珍珠社區稻草手工藝頗有名氣,可是這項傳統藝術是平埔族的傳統,還是漢人的創意?在這個地方,族群已經融合的嚴絲合縫,很難分出彼此。但是,用稻草編織的面具,倒是透露出一點平埔族的消息,因為這樣的臉譜,不是漢族傳統的模樣,比較像是噶瑪蘭人對祖先的記憶。
Thumbnail
  由雲林縣政府與公視合製的《匠新匠心》(下稱本片)一共5集,每一集皆描述一種傳統工藝與一種不同領域的新興工藝對話,分別為:106年被登錄為雲林縣傳統表演藝術保存者的北管大師─李春生與雲林縣第一個新式擊樂演奏團隊─太日樂集;無師自通的全臺首位手工哨角藝師─魏幼謙與將哨角融入交響樂的─蔦松藝術
Thumbnail
嵯峨野之舞 ——梁寒衣 舞鶴   輕輕擊著嵐山的大鼓,以白綢纏繞的鼓槌。清而遠,而深,而靜的笛聲,將如羽鶴的纖足,渺渺悠悠,自幽蔭的谷底,輕輕拔起,一路繞過窈白的霧嵐,低身投影於你的跟前。   在你的耳畔撣下數羽沾著嵐氣的寒白羽毛。   舞蹈的步子踩著鼓聲,踩著笛音,踩著茫白墜落的鳥羽。翩
Thumbnail
金剛舞是甚深大法,起源於8世紀中葉,金剛舞是在八百年前創立,在藏王 赤松德贊迎請 蓮花生大士入藏,並倡建藏族歷史第一座佛、法、僧齊全的佛教寺院桑耶寺時,受到邪魔鬼神障礙連連。蓮師便修持金剛舞對邪魔鬼神做調伏,以順利建成桑耶寺。​歡迎登記 大黑天金剛舞回遮除障法會「消災除煞祿位」。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被譽為「台灣LV包」的編織「茄芷袋」,但你知道在苗栗海線的苑裡,還有一項傳承三百餘年的「藺草編織技藝」嗎?由「苑裡三角藺草」編織出的每一頂草帽,不只獨一無二,更有著清新的藺草香,這次傑森就帶大家造訪台灣藺草學會的「臺灣手藺」品牌,認識藺草、體驗藺編文化,串連周邊景點還能輕鬆規劃苑裡景點一日遊
  瓊樓玉宇,雕梁畫棟,巍峨宮殿內,蔓延出一道紅毯。
琉璃閣舞樂狩獵紋奩之『獸』、『繩索』、『搏拊』實為鐘架及樂鐘考 一、手繪奩圖者失真太甚 郭寶鈞(1893~1971)在《山彪鎮與琉璃閣》(科學出版社,1959)提到解放前琉璃閣出土舞樂狩獵紋奩,由銅碎片拼合而成之手繪圖上(如下方附圖)[1],顯示出刻畫有一橫索繫掛兩個囊形器,以為
Thumbnail
說到雲林一日遊,不少人一定會想到西螺、北港、古坑、虎尾等知名鄉鎮,而這次傑森則要帶大家造訪「褒忠鄉」,參與「花鼓文化節」舉辦的「藝遊褒忠小旅行」,走訪IG超夯的廟宇公園秘境,走上摩天大橋、巨型龍船,以及讓長輩勾起回憶的「鄧麗君出生地園區」,同時晚上還能欣賞到一連串的「花鼓表演」,一起感受「花鼓之鄉」
誰知閒憑闌干處,芳草斜暉。水遠煙微   前言 歐陽修有一組<采桑子>是描寫安徽穎州的西湖,(大陸好像有不少地方都有所謂的"西湖",上次去福州玩了幾天,那兒也有一個西湖,而且,印象最深刻的也是西湖,湖面清幽,微風徐徐,尤其所放的音樂是古箏,清清柔柔的、隱隱約約的伴隨著在遊客身旁……),他在中
Thumbnail
滐兒化為紅袖天涯,在阿弦散發竹葉青信息素的內腔翱翔無限,歌詠無絕期。 絕麗之霜與絕利之花串起首音至終音,祂捨不得停下來:這兒是乾淨到祂離不開的調音所在,阿弦是衷情狠絕的至極琴弦。優雅的刀意裹住滐兒,內外觸肢散發粼粼暈光,浸入滐兒的永在音核,細膩摩挲。
Thumbnail
珍珠社區稻草手工藝頗有名氣,可是這項傳統藝術是平埔族的傳統,還是漢人的創意?在這個地方,族群已經融合的嚴絲合縫,很難分出彼此。但是,用稻草編織的面具,倒是透露出一點平埔族的消息,因為這樣的臉譜,不是漢族傳統的模樣,比較像是噶瑪蘭人對祖先的記憶。
Thumbnail
  由雲林縣政府與公視合製的《匠新匠心》(下稱本片)一共5集,每一集皆描述一種傳統工藝與一種不同領域的新興工藝對話,分別為:106年被登錄為雲林縣傳統表演藝術保存者的北管大師─李春生與雲林縣第一個新式擊樂演奏團隊─太日樂集;無師自通的全臺首位手工哨角藝師─魏幼謙與將哨角融入交響樂的─蔦松藝術
Thumbnail
嵯峨野之舞 ——梁寒衣 舞鶴   輕輕擊著嵐山的大鼓,以白綢纏繞的鼓槌。清而遠,而深,而靜的笛聲,將如羽鶴的纖足,渺渺悠悠,自幽蔭的谷底,輕輕拔起,一路繞過窈白的霧嵐,低身投影於你的跟前。   在你的耳畔撣下數羽沾著嵐氣的寒白羽毛。   舞蹈的步子踩著鼓聲,踩著笛音,踩著茫白墜落的鳥羽。翩
Thumbnail
金剛舞是甚深大法,起源於8世紀中葉,金剛舞是在八百年前創立,在藏王 赤松德贊迎請 蓮花生大士入藏,並倡建藏族歷史第一座佛、法、僧齊全的佛教寺院桑耶寺時,受到邪魔鬼神障礙連連。蓮師便修持金剛舞對邪魔鬼神做調伏,以順利建成桑耶寺。​歡迎登記 大黑天金剛舞回遮除障法會「消災除煞祿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