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面目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不思善,不思惡,正與麼時,那個是明上座本來面目?
前言
球友林姐提及有一次打球時,球沒打好,跑到正在雙打的鄰桌,而且影響到該桌關鍵的一球,結果鄰桌球友張姐因而竟然叫他們到別桌去打(意思是不要在隔壁桌影響他們),她氣不過來直接反嗆回去:你們怎麼不去別桌打!林姐在描述時仍然義憤填膺,說得義正詞嚴…都已經是一年多以前的事了,竟然還受當時事件的影響,也許張姐只是一時心急,然後叫過之後也就忘了,可是林姐完全沒忘,記憶猶新,甚至加了許多的細節以凸顯自己如何英勇的維護自己的權益,目的似乎在顯示自已是完全不受辱的…這還不打緊,但接著又提及張姐平常是如何的惹人怨,討人嫌,並且詳細具體的列舉了好幾個事例做為佐證…我盛讚她某球打得精彩高明,把她的心思扳回到打球上面來。
林姐如此氣惱的主要原因是:沒受到尊重。對方講話的語氣姿態,讓她我覺得自己的權益受損,自己的人格被辱,不頂回去,不嗆回去怎麼甘心?可頂回去了,嗆回去了,時過境遷那麼久了自己仍然記憶猶新,仍然深覺不甘。

"我"其實是虛幻的身份認同

剛好看到《一個新世界》一書,書中認為"我"其實是虛幻的身份認同。曾看過一個小實驗,要人<描述一下你是誰>,你也許會說你叫張育升(舉例),但,去除掉名字後你是誰(名字可以是任意的,當初取名時如果不是這個名字,那這三個字就不是你,所以名字不是你)?你也許會說我是張恭平的兒子,但去除掉誰的兒女後,你是誰?你也許是說你是台灣人,但去除掉台灣人後,你是誰?你也許會說你是信佛的女強人,但把你的宗教和女強人去掉後,你是誰?(宗教與你無關,女強人很多,所以那都不是你,因為你是獨一無二的存活,你是無可取代的…)換句話說:把你的性別,種族,宗教,學歷,專長,興趣,職位…等所有外加的稱謂都去除之後,你是誰?再多舉些例吧,例如你會說你是個博士,你是個教授,你專精航太,你是個佛教徒,你喜歡釣魚,但這些都是外加的,都不等於你,所以呢?去除了這些之後,你到底是誰?
我們一般的看法不是這樣的,我們一般直覺的認為那些外加的頭銜身份地位等等就是我們自己,例如我是博士,我是工程師,我是總經理…。以我是總經理來說好了,就因為我是總經理,所以呢?別人就應該以我的這個身份和地位來對待我,我也要以這個身份和地位應有的態度來對待別人…然而,退休了,離職了,總經理這個身份和地位沒了,可是,你還是你啊,你還在啊,可,你是誰呢?這個"你還是你"的你,"你還在"的這個你,到底是誰呢?反推回去,總經理這個職銜的身份和地位,其實只是外加的,它不是真的你,可是我們習以為常的,甚至沒問想過要如何<描述一下你是誰>?

我們用概念上的身分認同在互動

我們再以林姐的例子來做說明,林姐記憶猶新的是自己的權益受損,自己的人格受辱,問題是這個自己到底是誰?是林姐嗎?我們重新來釐清上面的說詞:林姐覺得自己的權益受損,所以呢?有一個對權益受損有察覺的林姐,以及一個權益受損的林姐,對嗎?那林姐是一個呢?還是兩個呢?那一個才是林姐呢?
你可能還會發現:林姐在跟你描述時,跟她在向別人-例如賣肉的王哥,或者銀行的吳經理-描述時的說話方式,描述用詞等是不一樣的,為什麼?因為她都是在扮演一個既定的社會角色,這個角色告訴她在與什麼人互動時,應該要有什麼樣的言行才適合。換句話說,她其實不是在和你(或王哥或吳經理)來往,而是她心目中的自己,在和她心目中的你(或王哥或吳經理)來往。而你(或王哥或吳經理)在和她互動時,可能也在做同樣的事。兩人互動時,實際上是四個概念上的身分認同在互動,而這些身份認同其實都是幻相,最終也都是幻相。

角色呈現方式

就因為身份認同,就因為角色,為了顯示及證明其重要性,所以呢?我們通常會透過兩種方式來呈現,其一是吹噓,自己認識多少多少名人,自己知道多少多少別人不知道的事,自已做過多少多少別人不敢幹或不想做的好事。問題是這些吹噓有時而窮,因此更常見的方式是憶苦,自己是多麼的委屈,自己有多麼不堪的往事,自己有多麼悲慘的遭遇等等,原來只是一件小事,可是在吹噓或憶苦的過程中,又添加了許多的故事和情節,結果呢?連自己都被自己的故事所吸引了,自己都相信了自己的遭遇和悲慘了。這個過程不止發生於個人,團體和國家也都是類似的情節。例如俄烏戰爭,美中貿易戰等等,都相類似,當事者往往把自己描述得多麼的偉大、神聖,而對方則是如何的卑鄙、惡劣。目的呢?博取同情,贏得認同…人也是如此。

負面情緒

身份認同最常見的主角是"我",最常見的情節是"負面情緒"。人的大腦不由自主的一直在活動,活動的方式是思想。我們的腦袋裡經常出聲,這個聲音如果重複嘀咕久了,最後可能會發展出自己的生命,大部分人都受制於那個聲音,他們被自己的思想占有,而自己的思想又常被過去制約,因而人會自然的不斷的重複過去的演出。黃大米因為來自重男輕女的家庭,所以一直覺得不甘不服,她的故事很悲苦她被過去制約了;可是不止是她,我們所接觸的絕大多數人,他們在訴說往事時,大概的狀況都是在說"負面情緒"。這些情緒都源自於他們對事件的解讀和詮釋,都不是事件的本身。而且都是無法放下的過去。你可以看看最前面林姐的例子,時間已經過去那麼久了,可是她還記得那不斷被反芻的陳年情緒…你再看看黃大米的例子,她堅強的站起來了,可是還是深受被制約的角色所束縛。什麼"天下無不是的父母","什麼子不言父過"…兒女就是該奉養,該孝順…也因此她一直糾結在明知父母有不是,卻又想討好,想盡孝,不說出來放不下,說出來又有點內疚有點惶惑的心結中…

生命史的"如果"論述

為了塑造生命史,以加強身份認同,所以我們經常是以如果做為論述結構,如果我那時如何如何的話,例如如果那時娶到誰的話,或者如果那時考上的話,如果那時買下那塊地的話…,現在絕非如此狀況;或者如果不是如何如何的話,例如如果不是出身在這種家庭的話,如果不是父母偏心的話,如果不是懷才不遇的話,如果不是沒有背景的話,現在絕非如此狀況…然後呢?你愈想愈認為如此,愈想愈信以為真,愈想愈深陷其中,無法自拔…問題是這些都是假相,沒有所謂的如果,如果有所謂的"如果"的話,那也已經是過去式了,你再怎麼追尋,再怎麼不甘,也都無可如何了,你所能掌握的只有現在,只有此時/此地。當然你可以繼續去"如果",但也可以做出一些不同。

怎樣解脫

那怎麼才能脫離這種負面循環呢?把想法和情緒分開來,把事實和看法分開來。你會愈想愈氣,因為你把事實加上了自己的看法,然後編造出一個故事,以致引發了、也提升了情緒,然後你就糾結到愈想愈氣的故事裡面去了,沒法出來了。所以呢?試著退後一點點,察覺到,觀看到正在氣頭上的自己。然後呢?給自己的這個情緒取個名字,例如悲傷,悽慘,憤怒,不甘,哀怨…
沒有了不快樂的故事,你要如何不快樂?
取個名字好像很容易,其實沒那麼容易,以黃大米為例,可能上述的情緒都有,對嗎?沒關係,直覺出現的那個就可以了。然後呢?不排斥,例如黃大米的情緒是「憤怒」,可是想一想,父母也不容易,他們那麼辛苦的…所以我不應該「憤怒」…不批判,為人子女怎麼可以對父母憤怒?他們不是該承歡膝下嗎?過去的已經過去了,我還要耿耿於懷嗎?…不閃躲,我的情緒應該不是憤怒,我不需要也沒有憤怒的理由…直面這個情緒,靜默的接納,並試著和這個情緒同在…你和情緒同在,思想和情緒間就有了破口,沒有了不快樂的故事,你要如何不快樂?不是說問題就這樣解決了,而是問題有了解決的空間和機會了…心傷或者情感受傷的解決往往費時甚長,費力其多,但,總算有了一個希望一個可能了…
那如果是別人糾結在負面情緒的故事中呢?可能的做法是:你不必確認他的故事是不是真的,你不必去餵養他的想法,你也不必去餵養他的情緒,你只須允許他去訴說和感受,你不必干涉也無須作為,只需陪伴和聆聽。你不排斥,不批判,不閃躲,就是最好的因應了。
有段期間瘋玩寶可夢,別人再怎麼質疑,再怎麼不解,再怎麼勸戒都沒用,不管刮風下雨,有獸出現,只要還剩幾分鐘,趕也要趕過去;有道館,再怎麼遠,也要趕過去…然後呢?給自己找了許多的理由,用這個遊戲來顯示自己跟得上時代,好像高人一等似的。整個心思,整個重心,整個情緒都在其中…有天突然質疑:為什麼?值得嗎?然後,馬上所有的勁頭都沒了,從此再沒一顧…

結論

我們的言行會在無意中透露出我們是否受到過去事件的影響?而我們的反應往往會受到過往反應的制約?覺察到這個受影響的言行,覺察到這個制約-通常會引發相當激烈的情緒,裡面有著一個案主反芻過多次的故事-試著將情緒和故事分開來,試著接納這個情緒,給它個名字,與它同在…然後呢?這就開啟了處理的破口…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我的隨思與雜想空間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前言: 看漫畫版《六祖大師惠能的故事》,看到「佛法是不二之法」部份,上面是這麼說的: 《六祖壇經》…宗復問曰:「黃梅付囑,如何指授?」 惠能曰:「指授即無,惟論見性,不論禪定解脫。」 宗曰:「何不論禪定解脫?」 惠能曰:「為是二法,不是佛法,佛法是不二之法。」 三種解釋:
你曾發生過什麼事? 前言 他每天都很早到球場,哼著歌,一幅自得其樂的樣子,背包放下後,慎重其事的換好服裝,然後呢?長時的張望、等待,熟人都不會理他,所以等的是生人…問題是生人也只會是打一次,再來就是各種理由的閃避了,…但到得較早、且最勤的就是他,… 你發生過什麼事? 情感傷痛的處理 首要是察覺
球場悶熱,特地漫步到公園歇息,獨坐椅上,藍天,白雲,樹梢光影,垂鬚輕搖,微風輕拂,遠近鳥鳴…今日何日?只覺歲月靜好…不亦快哉。
神前合手,竟不知要求什麼?心中只有感恩,不亦快哉。
前言 雜憶 少棒風行台灣也在那時,記得有次是深夜兩三點起來到員山街上看少棒,許金木,世界冠軍,鞭炮聲四方轟響,如此瘋狂的原因呢?原本大家對自己國家沒什麼信心,因為少棒而凝聚了民心,而對自己的國家有了信心… 想起父親 靈堂佈置 鳥人的水準… 一個人的老後 結語 嗯,大哉問, 繼續想吧…
前言:影片劇情 妻子再追問:「那你為什麼把它包裝成那樣?害我在同事面前拆封,結果竟然是一塊排骨…,排骨用塑膠袋裝就可以了,你耍什麼儀式感?」老公的回答仍然是:「那是你說的。」妻子一想,前幾天是說過情人節的禮物總要有些包裝,總要有一些儀式感。 感觸: 男女的不同 那應該怎麼辦才好呢? 結論: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前言: 看漫畫版《六祖大師惠能的故事》,看到「佛法是不二之法」部份,上面是這麼說的: 《六祖壇經》…宗復問曰:「黃梅付囑,如何指授?」 惠能曰:「指授即無,惟論見性,不論禪定解脫。」 宗曰:「何不論禪定解脫?」 惠能曰:「為是二法,不是佛法,佛法是不二之法。」 三種解釋:
你曾發生過什麼事? 前言 他每天都很早到球場,哼著歌,一幅自得其樂的樣子,背包放下後,慎重其事的換好服裝,然後呢?長時的張望、等待,熟人都不會理他,所以等的是生人…問題是生人也只會是打一次,再來就是各種理由的閃避了,…但到得較早、且最勤的就是他,… 你發生過什麼事? 情感傷痛的處理 首要是察覺
球場悶熱,特地漫步到公園歇息,獨坐椅上,藍天,白雲,樹梢光影,垂鬚輕搖,微風輕拂,遠近鳥鳴…今日何日?只覺歲月靜好…不亦快哉。
神前合手,竟不知要求什麼?心中只有感恩,不亦快哉。
前言 雜憶 少棒風行台灣也在那時,記得有次是深夜兩三點起來到員山街上看少棒,許金木,世界冠軍,鞭炮聲四方轟響,如此瘋狂的原因呢?原本大家對自己國家沒什麼信心,因為少棒而凝聚了民心,而對自己的國家有了信心… 想起父親 靈堂佈置 鳥人的水準… 一個人的老後 結語 嗯,大哉問, 繼續想吧…
前言:影片劇情 妻子再追問:「那你為什麼把它包裝成那樣?害我在同事面前拆封,結果竟然是一塊排骨…,排骨用塑膠袋裝就可以了,你耍什麼儀式感?」老公的回答仍然是:「那是你說的。」妻子一想,前幾天是說過情人節的禮物總要有些包裝,總要有一些儀式感。 感觸: 男女的不同 那應該怎麼辦才好呢? 結論: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最近我們的拳擊金牌林郁婷因為賽前性別風波聲名大噪,終於以實力與堅強的心理素質在冠軍賽一舉發揮,我們也看得熱淚盈眶,或許我們都在她的身上看到一部分的我們自己,她就代表了我們,不只是因為她是我們國家的選手,也代表了被誤解、被莫須有的罪名汙衊、被取消、或是因為太突出而被妒忌的我們,以及不能擁有名字和認同的
Thumbnail
在網路世界或現實世界,眼見不一定為憑!那我們要如何產生自己的判斷呢? 所以我常常會問為什麼?找出可能的原因,並在自己的過往經驗中找出類似事件,最後形成自己的判斷,這樣的判斷可以避免人云亦云的窘境。 我說的窘境就是錯把馮京當馬涼,最後答案揭曉,峰迴路轉,完全顛覆想像,不是怪被媒體唬弄,不然就是怪自
本文探討臺灣社會中的容貌焦慮,藉由林郁婷與黃秋生之間的奇妙聯繫,分析他們因外貌遭受的誤解與偏見。文章提到,外表的相似異同造成人際關係的困擾與挑戰,並強調真正的魅力來自誠懇的態度和有趣的靈魂,而非僅僅依賴外貌。討論了社會對於女性與男性在容貌上的不同標準,以及如何接納自我是克服焦慮的關鍵。
Thumbnail
面對小時候的家暴,長大後面對抹黑,有的人會崩潰懷疑自己,郁婷卻完美示範什麼是化阻力為助力,拿到了奧運金牌,為世界高舉善良,告訴世界善良也可以走出自己的人生。   這場比賽社群上的抹黑可謂是腥風血
Thumbnail
原文: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衿者不長。其在道也,曰餘食贅形,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   這一段是說踮著腳走路不穩,跨越腳步無法快步,自執己見,自以為是,自誇者,輕浮的人,這些行為的人都無法長久下去,就像剩菜剩飯一樣讓人討厭。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遇見
Thumbnail
《信念崩潰、勇於面對》 一人做事一人當。習慣獨來獨往,奠定林立蓮韌性。自己碰到難題都自己想,娘家兄弟誰也不能說。因為在家是獨生女,況且事關自己的面子,也要顧及史密斯的自尊。雖然各據一方,他們倆也多不敢造次。這個家幾乎都是林立蓮說了算。人一旦處於劣勢,無辜是最好的盾牌。 台灣一路走來,不管是
Thumbnail
覺得自己為何要被人這樣對待? 很委屈、很生氣、很傷心難過,對與錯和前因後果都不是那麼重要, 畢竟有理說不清..是因為各站各的理, 我無法控制別人,只能全心全意的放在我自己上, 因為這個人根本不值得占據我的心理、影響到我本來的心境。
“你說歸說,你能別總是提隋心嗎?她又不是你媽,你那麼關心她的芳心是要鬧哪樣……” 林躍隨口一回。 “你說什麼?” 鍾秋捏拳,發怒道:“林躍,你有本事就真刀真槍跟我拼,別總是逞嘴上功夫!” “我跟你拼什麼?我爲啥要跟你拼……你當我我傻嗎,她都已經是我的人了,還跟你拼什麼。” 林躍輕聲一笑,一
Thumbnail
從替身到女角,從有限度的步伐到從容轉頭,這是一本關於女演員、女人、你、我,不論性別的每個人,在人生舞台上曾經的自我懷疑、不安、失去、抉擇、受傷,成長的路途也許顛簸難行,但終於擁有屬於自己被記住的角色的故事。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最近我們的拳擊金牌林郁婷因為賽前性別風波聲名大噪,終於以實力與堅強的心理素質在冠軍賽一舉發揮,我們也看得熱淚盈眶,或許我們都在她的身上看到一部分的我們自己,她就代表了我們,不只是因為她是我們國家的選手,也代表了被誤解、被莫須有的罪名汙衊、被取消、或是因為太突出而被妒忌的我們,以及不能擁有名字和認同的
Thumbnail
在網路世界或現實世界,眼見不一定為憑!那我們要如何產生自己的判斷呢? 所以我常常會問為什麼?找出可能的原因,並在自己的過往經驗中找出類似事件,最後形成自己的判斷,這樣的判斷可以避免人云亦云的窘境。 我說的窘境就是錯把馮京當馬涼,最後答案揭曉,峰迴路轉,完全顛覆想像,不是怪被媒體唬弄,不然就是怪自
本文探討臺灣社會中的容貌焦慮,藉由林郁婷與黃秋生之間的奇妙聯繫,分析他們因外貌遭受的誤解與偏見。文章提到,外表的相似異同造成人際關係的困擾與挑戰,並強調真正的魅力來自誠懇的態度和有趣的靈魂,而非僅僅依賴外貌。討論了社會對於女性與男性在容貌上的不同標準,以及如何接納自我是克服焦慮的關鍵。
Thumbnail
面對小時候的家暴,長大後面對抹黑,有的人會崩潰懷疑自己,郁婷卻完美示範什麼是化阻力為助力,拿到了奧運金牌,為世界高舉善良,告訴世界善良也可以走出自己的人生。   這場比賽社群上的抹黑可謂是腥風血
Thumbnail
原文: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衿者不長。其在道也,曰餘食贅形,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   這一段是說踮著腳走路不穩,跨越腳步無法快步,自執己見,自以為是,自誇者,輕浮的人,這些行為的人都無法長久下去,就像剩菜剩飯一樣讓人討厭。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遇見
Thumbnail
《信念崩潰、勇於面對》 一人做事一人當。習慣獨來獨往,奠定林立蓮韌性。自己碰到難題都自己想,娘家兄弟誰也不能說。因為在家是獨生女,況且事關自己的面子,也要顧及史密斯的自尊。雖然各據一方,他們倆也多不敢造次。這個家幾乎都是林立蓮說了算。人一旦處於劣勢,無辜是最好的盾牌。 台灣一路走來,不管是
Thumbnail
覺得自己為何要被人這樣對待? 很委屈、很生氣、很傷心難過,對與錯和前因後果都不是那麼重要, 畢竟有理說不清..是因為各站各的理, 我無法控制別人,只能全心全意的放在我自己上, 因為這個人根本不值得占據我的心理、影響到我本來的心境。
“你說歸說,你能別總是提隋心嗎?她又不是你媽,你那麼關心她的芳心是要鬧哪樣……” 林躍隨口一回。 “你說什麼?” 鍾秋捏拳,發怒道:“林躍,你有本事就真刀真槍跟我拼,別總是逞嘴上功夫!” “我跟你拼什麼?我爲啥要跟你拼……你當我我傻嗎,她都已經是我的人了,還跟你拼什麼。” 林躍輕聲一笑,一
Thumbnail
從替身到女角,從有限度的步伐到從容轉頭,這是一本關於女演員、女人、你、我,不論性別的每個人,在人生舞台上曾經的自我懷疑、不安、失去、抉擇、受傷,成長的路途也許顛簸難行,但終於擁有屬於自己被記住的角色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