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傷痛的療癒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你曾發生過什麼事?

前言

和球友對打時,他突然停了下來,指著背著背包走出球場的某球友說:「今天我一直注意他,他一直孤坐在那裡,偶而走動一下,沒人理他,沒人和他說話,沒人找他打球,只有在被他喊到時無奈陪打,…你知道他嗎?」上次和另一名球友打球時,那名球友也是特別停下來,評論他,旁邊球友聽到了,還加入此話題,大大的議論一番。原因呢?該球友喜歡參加協會辦的友誼賽,跟他同隊是大家最痛苦的事,因為搭配雙打時,輸球一定是你錯,贏球一定是他強;你沒打好他的說詞一定是:那麼好的球還打成這樣(那個聲音,那個講話的形貌…);他沒打好則是:我明明可以打過去的(只是運氣不好,絕非球技不佳)…;平時跟他對打,他打了一個好球,一定是大聲嚷嚷的,對不起,對不起,竟然打進了;打了一個壞球,一定是小聲唉唉的,怎麼會這樣,竟然失手了…球桌在一起,打的球會跑到鄰桌,他絕不幫忙撿球;他的球跑到鄰桌,鄰桌有時也學他那樣不幫忙撿,他就很認命的去撿;如果鄰桌幫忙撿,他誇張的感謝貌,又令人感到不舒服…熟人都不想找他打球,生人跟他打,打太差,還會被他嫌(你應該這樣打,怎麼會站這樣?球拍怎麼會這樣拿?…)所以呢?沒人願意理他。我還聽說習慣在邊桌雙打的球友,自然而然的把他封殺。他走到旁邊說要play,沒人能反對,只是賽完後,理應輪到他時,大家有志一同的說有點累了,要休息一下,他找不到人成隊;他在旁等了一會,好像沒人想動,只好走了;等他走了,那批人又上場雙打了…他喜歡講自己的轟功偉業,那個縣內有名的球友,有次跟他對打時,他怎樣怎樣神勇,最後竟然"很幸運"的贏了那個球友一局…他不是邊打邊講,而是停下來慎重其事的告訴你…而且著名的球員他都認識,什麼時候在什麼場合說過什麼話,什麼時候在什麼場合打過一場球,他都記得清清楚楚,說得仔仔細細…
他每天都很早到球場,哼著歌,一幅自得其樂的樣子,背包放下後,慎重其事的換好服裝,然後呢?長時的張望、等待,熟人都不會理他,所以等的是生人…問題是生人也只會是打一次,再來就是各種理由的閃避了,…但到得較早、且最勤的就是他,…
有位球友針對此的評語是:「球場二、三十人,一兩個人不喜歡你,那很正常;只有一兩個人願意理你,那一定是你有問題…」

你發生過什麼事?

我上面說了那麼多,只是想要告訴你<你發生過什麼>那本書所說的,你之所以如此,乃因你「曾經發生過什麼」,你之所以如此,在當時一定沒錯,一定是為了因應或解決當時的情況,所以乃會出此策略和行為,只是時過境遷了,是你當時的反應卻依然沒變,換言之,你沒有顧及現況,而把當時的反應複製到此了。可能的原因是重複次數太多,習慣做此反應了;亦或當時印象太深,刺激太強,使得你一碰到類似情境,就自然而然的做此反應了。你之所以有此反應,很簡單,一定是為了因應當時所需,這也是為什麼我們要問「你發生過什麼」的原因。省思,檢討發生過什麼,乃得以了解此反應的源頭,從而因為能追本溯源,從而理解該員為何有何反應,從而對之有所體諒。只是追本溯源並沒有解決該員此時的反應。年青時有句廣告曾引起軒然大波,「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道學之士,齊集而攻之。可是獨居一室,在不影響他人的情況下,本來就是<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但可以與否的判斷依據是:有沒有或者會不會影響到他人?會或有的話,對不起,有時候是:你喜歡,就是不可以!
以該球員為例,人際互動或者與人相處,設身處地或者替人設想是基本要件。不是你喜歡就可以了,而是別人喜歡更為重要。否則的話,就可能出現該球員的狀況,大家對他避之唯恐不及。對的,他所做的反應有其需要如此做的時機和事件,只是已經時過境遷了,當時的對,變成了此時的錯,也造成了該球員的痛!

情感傷痛的處理

首要是察覺

那怎麼辦呢?第一件也是最重要的當然是:察覺。了解自己做了什麼,使得別人見你只想閃躲?只是當事者通常會合理化自己的行為,並且錯誤解讀別人的反應,而將之歸因於:我沒錯,是別人不懂我…然後呢?此事在當事者眼中不是事,因而不足一提,然後呢?別人的閃躲乃是必然的反應,此事無解…必得當事者察覺到此事有問題,需要解決,然後開始了解決的動作…沒有察覺,就無從解決起…
註:我在這兒所說的問題不止是指該球員而已,而是所有別人認為好像有問題,或者自己認為有問題的人,例如一直換工作,一直換情侶,錢守不住,總是討好別人,表面樂觀私底下悲觀,很難專注,莫名其妙的難過,毫無道理的大發脾氣…這個名單開不完,而且此種情感受傷者的人數出乎意料之外的多,幾個人就有一個,也許你也是其中之一…
察覺的可能途徑,一是自我省思,檢討;其二是別人提醒;其三是受到打擊。以當事者為例,已退休數年,除非是可信的朋友,否則別人不會想自找麻煩的去提醒別人有些需要注意甚至改進的言行,因此自我省思檢討(即自我察覺)就變得很重要了。(別人看不過去的話也許會點你一下,因此敏於察覺別人的意思也就相對重要了。)

如何處理

但重點不在察覺,而在如何處理?金庸在拜火教的誓詞中有句話把人講透了:「…憐我世人,憂患實多。」是的,世人的憂患實多,也許過去的遭遇深深的影響著我們,過去的已經過去了,只是我們仍深陷其中,仍深受當時反應的制約爬拔不出來,好在大腦具有可塑性,我們是可以透過認知、情感、行為的改變,而重塑新的反應的。這中間,有許多人可能會想要尋求外力的協助和支援,例如求神問卜,找人諮商輔導等等,只要你認為有幫助,都是可行的,都是值得鼓勵的。但是我要強調:外力都只能是協助和支援,重要的還是你自己。只有自己增強免疫力,加強自癒力,才有可能斬斷根源,從而跳脫泥沼。

說出來;寫出來;演出來;畫出來

你相信:「每件事之所以發生,都是必然的,都是應該的,都不會是意外的,突然的嗎?」《靈魂轉生的奧秘》一書認為人之所以再度出生為人,乃因前世的修行還不合格,有待加強,也就是之前的修行尚未完成…換言之,事件的發生乃為助益修行,不管你相不相信,發生過的事已經無可挽回了,重要的把負面影響降低甚至消除才是現在的重點。那要怎麼做呢?昨天騎腳踏車聽音頻時,剛好聽到瓦基講解《當下的釋放》一書,其中就提到如何釋放負面或消極情緒?怎麼做呢?講出來,找一個幽靜無人干擾的地方,然後跟自己對話,把自己感受到的,想到的,認為的,應該的…輕輕的講給自己聽…說出來之後,傷痛攤開了,說開了,它就不再幽隱藏匿起來,就開始了癒合之路,當然不會一次就痊癒,然而透過一次次的說,傷口也就一點點的癒…直接面對傷痛、傷口…高!而,如果說有用的話,那麼寫,演,畫…應該也都有用…(你可以閱讀《當下的釋放一書》,看看其中意見和建議。)

靜心冥想

今早看《靜心冥想的練習》,靜心冥想沒有任何條件限制,人人都可以做,只要持之以恆,人生或許就此改觀。有興趣或認為有需要者,網路上一堆相關視頻和資料。

說給信得過的人聽,得到慰藉和支持

你發生過什麼事》一書的第九章提到:所有創傷傳統療法的核心元素,都有著同樣的東西,毛利人稱之為whanaungatanga,這個詞的意思是有來有往的人際關係,親屬關係,家庭連結的情感,藉由分享經驗,面對挑戰而產生的一種歸屬感。許多療癒的操作與儀,都牽涉到「恢復連結」。換言之,經由各種層級的人際關係的經驗分享和情感連結,我們乃得以逐步的恢復。恢復乃是瞬間快速的刺激和影響。網路互動,以及看戲追劇時劇情的情緒投射或許也有幫助…。

結論

「…憐我世人,憂患實多」,只要是人,就有諸多的問題和困擾,碰到了,覺得不服,不甘,不忿,不順,不適,不安…透過說、寫、演、畫透過靜心冥想透過人際互動交流,或許有助於減輕傷痛,浴火重生。

後記:

  • 看完《你發生過什麼事》後深有感觸,因此花了一些時間和精力,把自己的想法整理成文。我們深受過往經歷的影響,這個影響也許是長期的,痛楚的,身心的折磨和煎熬,也許是臨時的,突如其來的身心的打擊和凌辱,能夠舉出的例子太多了,家庭失能-含寵溺、疏忽、虐待、岐視(重男輕女);社會充滿的各種岐視:含種族,階級,宗教,貧富,性別…霸凌-職場,校園,軍隊…突如其來的橫禍:車禍,戰場,強暴,強刼…我們一直強調民主,自由,公平,從需要強調反推回去,這個世界充滿了各種不民主,不自由,不公平的現象,所以才需要一直且特別的強調。所以「…憐我世人,憂患實多」才會如此引人矚目。只是,影響我們的從來都不是那件事,那個人,而是我們對那件事或那個人的解讀和看法。我們無法控制那件事的發生,那個人的對待,但我們卻可以控制我們的反應。以前我們可能不知道,我們的反應往往是過往反應的重複,過往的反應沒錯,例如你曾受過霸凌或虐待,因此對事畏首畏尾,對人察言觀色,不敢出頭,沒有自信…你的反應都是對的,都是必要的,只是時過境遷,當時對的,必要的反應,今日看來只覺古怪,這不是你的錯,只是你沒有察覺或知覺到時已過境已遷而已;雖然當時造成的制式反應因為時間長久,次數眾多的關係,改變不易,但因大腦具有可塑性,因此最少可以試著讓痛苦少一些,悲傷少一點;快樂多一些,希望多一點。
  • 人際互動的要訣是:不止想到自己。這點和教學很像,教學的良劣,從來就不在老師多認真多盡責,而在學生學得多快、多多、多好。兩人互動不在強調自己多強,多會或多無辜,而在對方的話有聽到,心聲有被看到…
  • 《你發生過什麼事》提醒我們:我們可能受到過往經驗和因之而來的重複反應的影響,可是發生過的已經發生了,因此我認為更重要的應該是如何重塑大腦程式,然而該書只強調過往傳統部落對此的儀式和全部落彼此熟稔的重要,人際互動的重要性當然不容忽視,然而現代社會相互提防和淡漠已經是趨勢,靠人不如靠己,我也不認為療癒只發生於求神問卜之時,或諮商輔導之時,書中提及療癒應該是隨時且瞬間發生的,且不會一次痊癒,而是多次的,慢慢的淡化,淡化,最後是偶或想起,卻已恍如隔世。
  • 我推介嘗試《當下的釋放》、《靜心冥想的練習》中的做法;我不反對諮商輔導,但從其多種派別來看,感情受傷的療癒從來就沒有一招半式就可以遍走江湖的情事,只要有效,就是對的,就是好的。又,我是半串子,因此請半信半疑即可。重要的是你自己相信什麼?認同什麼?
  • <終於,總算,完成了,給自己一個讚。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我的隨思與雜想空間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球場悶熱,特地漫步到公園歇息,獨坐椅上,藍天,白雲,樹梢光影,垂鬚輕搖,微風輕拂,遠近鳥鳴…今日何日?只覺歲月靜好…不亦快哉。
神前合手,竟不知要求什麼?心中只有感恩,不亦快哉。
前言 雜憶 少棒風行台灣也在那時,記得有次是深夜兩三點起來到員山街上看少棒,許金木,世界冠軍,鞭炮聲四方轟響,如此瘋狂的原因呢?原本大家對自己國家沒什麼信心,因為少棒而凝聚了民心,而對自己的國家有了信心… 想起父親 靈堂佈置 鳥人的水準… 一個人的老後 結語 嗯,大哉問, 繼續想吧…
前言:影片劇情 妻子再追問:「那你為什麼把它包裝成那樣?害我在同事面前拆封,結果竟然是一塊排骨…,排骨用塑膠袋裝就可以了,你耍什麼儀式感?」老公的回答仍然是:「那是你說的。」妻子一想,前幾天是說過情人節的禮物總要有些包裝,總要有一些儀式感。 感觸: 男女的不同 那應該怎麼辦才好呢? 結論:
看雙重標準的政治學者被痛擊,不亦快哉。 股票竟然賺了兩萬元,這下可以打好次牙祭了,不亦快哉。 聞知病友痊癒,不亦快哉。 聞知長期病痛的病友終於脫苦離痛,不亦快哉。 惱人的蚊蟲,驅之不去,拿起電蚊拍,啪一聲,不亦快哉。 自行車終然會換檔了,不亦快哉。 終於會使用line的分享了,不亦快哉。
前言: 內容簡介 trauma(創傷) resilience(心理彈性) (英語:Psychological resilience)是指人們在心理或情感上受到創傷或震撼後,卻能在此種危機和混亂中保持冷靜,不受過去經驗所制約,在事件後繼續前進,不會因創傷而受到長期的負面影響。 綜合起來: 結語
球場悶熱,特地漫步到公園歇息,獨坐椅上,藍天,白雲,樹梢光影,垂鬚輕搖,微風輕拂,遠近鳥鳴…今日何日?只覺歲月靜好…不亦快哉。
神前合手,竟不知要求什麼?心中只有感恩,不亦快哉。
前言 雜憶 少棒風行台灣也在那時,記得有次是深夜兩三點起來到員山街上看少棒,許金木,世界冠軍,鞭炮聲四方轟響,如此瘋狂的原因呢?原本大家對自己國家沒什麼信心,因為少棒而凝聚了民心,而對自己的國家有了信心… 想起父親 靈堂佈置 鳥人的水準… 一個人的老後 結語 嗯,大哉問, 繼續想吧…
前言:影片劇情 妻子再追問:「那你為什麼把它包裝成那樣?害我在同事面前拆封,結果竟然是一塊排骨…,排骨用塑膠袋裝就可以了,你耍什麼儀式感?」老公的回答仍然是:「那是你說的。」妻子一想,前幾天是說過情人節的禮物總要有些包裝,總要有一些儀式感。 感觸: 男女的不同 那應該怎麼辦才好呢? 結論:
看雙重標準的政治學者被痛擊,不亦快哉。 股票竟然賺了兩萬元,這下可以打好次牙祭了,不亦快哉。 聞知病友痊癒,不亦快哉。 聞知長期病痛的病友終於脫苦離痛,不亦快哉。 惱人的蚊蟲,驅之不去,拿起電蚊拍,啪一聲,不亦快哉。 自行車終然會換檔了,不亦快哉。 終於會使用line的分享了,不亦快哉。
前言: 內容簡介 trauma(創傷) resilience(心理彈性) (英語:Psychological resilience)是指人們在心理或情感上受到創傷或震撼後,卻能在此種危機和混亂中保持冷靜,不受過去經驗所制約,在事件後繼續前進,不會因創傷而受到長期的負面影響。 綜合起來: 結語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本篇文章探討瞭如何在孩子抱怨無聊時,作為家長的我們應如何應對。透過覺察自己的情緒並實行六元素的練習,能有效改善親子之間的溝通及情緒反應。透過對話,家長可以幫助孩子認識自己的情緒渴望,並引導他們找到更健康的表達方式,促進彼此的理解和連結。
Thumbnail
原文: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衿者不長。其在道也,曰餘食贅形,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   這一段是說踮著腳走路不穩,跨越腳步無法快步,自執己見,自以為是,自誇者,輕浮的人,這些行為的人都無法長久下去,就像剩菜剩飯一樣讓人討厭。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遇見
Thumbnail
本文討論了運動選手受傷後的心理、壓力和情緒轉變。從選手日常生活、同儕壓力、教練壓力、自身壓力、選手性格以及悲傷五階段等方面進行深入探討。此外,作者也提到防護員需要除了照顧選手的傷後恢復進度外,也要關心選手的心理復原狀況。
要做到平等地覺知各種正負面情感,其中一個方法可以是在主要的注意力放在身體的同時順便感知自己的頭腦和內心。在感到正面時,我們依然可以先聚焦於自己當下的身體和外界的原始訊息,而還是可以在這些正面情感下更真實地活在當下,執着於這份好心情可能反而是本末倒置,放下這種執着或許能感到更美妙的平靜與安寧。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重新開始打籃球的狀況,以及過去和現在在籃球生涯中的體悟。作者曾經因為過度使用膝蓋和腰而導致傷害,因此重拾籃球後已不再竭力拼搏,而是追求健康和樂趣。除了籃球外,作者也抱持相同的心態於其他興趣嗜好,細緻描述了自己的這種心態。
Thumbnail
相信自己那是多難的一件事,從運動場到人生,有時會膨脹的覺得自己狀態很好、想法很對,有時會慌張的亂了手腳,停止思考。
躲避球哲學:面對問題,不再躲避。 任職國小以來,發現國小小朋友幾乎沒有不愛打躲避球的。打躲避球時可以看到幾個特殊現象,是我最愛拿來跟小朋友討論的。有一種人是盲目的在場內跑來跑去或者乾脆繞圈圈,跑累了就躲在角落休息。這種人常有一種下場,就是當球不小心滾到場邊時,會被幾乎不可能打到人的球打到。因為
Thumbnail
他的眼光…從只看到球…開始擴大到其他球員&跟球場上發生的事情. 他開始仔細地觀察一切,他看到別人的需要,隨時支援, 他甚至上到二樓,去看清楚到底一場比賽中…正在發生哪些事? 他從眼裡只有球…開始綜觀全場…去處理球場上多得不得了的資訊. 於是…他開始可以預測球往哪裡去…而他就會~出現在那個位置!
Thumbnail
偶爾成績真的打得太差,會有想要更改成績的衝動,把成績往上提高。但前輩對球道簡直是瞭若指掌,根本就不要想騙他。被識破一兩次就不會再想要更改成績了,因為那是多餘的。如果前輩在場,那練習的情況會更慘。 「你到底在打什麼鬼啊?再去櫃檯給我加6局,說記在我帳上。」前輩對著我大吼。 「可是……」
Thumbnail
《排球少年》心得感想:我發現作者在多個橋段,花了很多時間,在處理團體運動裡的「內部競合」上。包括上場時間、得分效率、領導能力等等。超過10小時的內容,大概有7成都在講團隊,跟《強風吹拂》一樣,成長、受挫、氣餒、放棄、重啟、面對….等等。我覺得...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本篇文章探討瞭如何在孩子抱怨無聊時,作為家長的我們應如何應對。透過覺察自己的情緒並實行六元素的練習,能有效改善親子之間的溝通及情緒反應。透過對話,家長可以幫助孩子認識自己的情緒渴望,並引導他們找到更健康的表達方式,促進彼此的理解和連結。
Thumbnail
原文: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衿者不長。其在道也,曰餘食贅形,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   這一段是說踮著腳走路不穩,跨越腳步無法快步,自執己見,自以為是,自誇者,輕浮的人,這些行為的人都無法長久下去,就像剩菜剩飯一樣讓人討厭。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遇見
Thumbnail
本文討論了運動選手受傷後的心理、壓力和情緒轉變。從選手日常生活、同儕壓力、教練壓力、自身壓力、選手性格以及悲傷五階段等方面進行深入探討。此外,作者也提到防護員需要除了照顧選手的傷後恢復進度外,也要關心選手的心理復原狀況。
要做到平等地覺知各種正負面情感,其中一個方法可以是在主要的注意力放在身體的同時順便感知自己的頭腦和內心。在感到正面時,我們依然可以先聚焦於自己當下的身體和外界的原始訊息,而還是可以在這些正面情感下更真實地活在當下,執着於這份好心情可能反而是本末倒置,放下這種執着或許能感到更美妙的平靜與安寧。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重新開始打籃球的狀況,以及過去和現在在籃球生涯中的體悟。作者曾經因為過度使用膝蓋和腰而導致傷害,因此重拾籃球後已不再竭力拼搏,而是追求健康和樂趣。除了籃球外,作者也抱持相同的心態於其他興趣嗜好,細緻描述了自己的這種心態。
Thumbnail
相信自己那是多難的一件事,從運動場到人生,有時會膨脹的覺得自己狀態很好、想法很對,有時會慌張的亂了手腳,停止思考。
躲避球哲學:面對問題,不再躲避。 任職國小以來,發現國小小朋友幾乎沒有不愛打躲避球的。打躲避球時可以看到幾個特殊現象,是我最愛拿來跟小朋友討論的。有一種人是盲目的在場內跑來跑去或者乾脆繞圈圈,跑累了就躲在角落休息。這種人常有一種下場,就是當球不小心滾到場邊時,會被幾乎不可能打到人的球打到。因為
Thumbnail
他的眼光…從只看到球…開始擴大到其他球員&跟球場上發生的事情. 他開始仔細地觀察一切,他看到別人的需要,隨時支援, 他甚至上到二樓,去看清楚到底一場比賽中…正在發生哪些事? 他從眼裡只有球…開始綜觀全場…去處理球場上多得不得了的資訊. 於是…他開始可以預測球往哪裡去…而他就會~出現在那個位置!
Thumbnail
偶爾成績真的打得太差,會有想要更改成績的衝動,把成績往上提高。但前輩對球道簡直是瞭若指掌,根本就不要想騙他。被識破一兩次就不會再想要更改成績了,因為那是多餘的。如果前輩在場,那練習的情況會更慘。 「你到底在打什麼鬼啊?再去櫃檯給我加6局,說記在我帳上。」前輩對著我大吼。 「可是……」
Thumbnail
《排球少年》心得感想:我發現作者在多個橋段,花了很多時間,在處理團體運動裡的「內部競合」上。包括上場時間、得分效率、領導能力等等。超過10小時的內容,大概有7成都在講團隊,跟《強風吹拂》一樣,成長、受挫、氣餒、放棄、重啟、面對….等等。我覺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