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傷痛的療癒

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你曾發生過什麼事?

前言

和球友對打時,他突然停了下來,指著背著背包走出球場的某球友說:「今天我一直注意他,他一直孤坐在那裡,偶而走動一下,沒人理他,沒人和他說話,沒人找他打球,只有在被他喊到時無奈陪打,…你知道他嗎?」上次和另一名球友打球時,那名球友也是特別停下來,評論他,旁邊球友聽到了,還加入此話題,大大的議論一番。原因呢?該球友喜歡參加協會辦的友誼賽,跟他同隊是大家最痛苦的事,因為搭配雙打時,輸球一定是你錯,贏球一定是他強;你沒打好他的說詞一定是:那麼好的球還打成這樣(那個聲音,那個講話的形貌…);他沒打好則是:我明明可以打過去的(只是運氣不好,絕非球技不佳)…;平時跟他對打,他打了一個好球,一定是大聲嚷嚷的,對不起,對不起,竟然打進了;打了一個壞球,一定是小聲唉唉的,怎麼會這樣,竟然失手了…球桌在一起,打的球會跑到鄰桌,他絕不幫忙撿球;他的球跑到鄰桌,鄰桌有時也學他那樣不幫忙撿,他就很認命的去撿;如果鄰桌幫忙撿,他誇張的感謝貌,又令人感到不舒服…熟人都不想找他打球,生人跟他打,打太差,還會被他嫌(你應該這樣打,怎麼會站這樣?球拍怎麼會這樣拿?…)所以呢?沒人願意理他。我還聽說習慣在邊桌雙打的球友,自然而然的把他封殺。他走到旁邊說要play,沒人能反對,只是賽完後,理應輪到他時,大家有志一同的說有點累了,要休息一下,他找不到人成隊;他在旁等了一會,好像沒人想動,只好走了;等他走了,那批人又上場雙打了…他喜歡講自己的轟功偉業,那個縣內有名的球友,有次跟他對打時,他怎樣怎樣神勇,最後竟然"很幸運"的贏了那個球友一局…他不是邊打邊講,而是停下來慎重其事的告訴你…而且著名的球員他都認識,什麼時候在什麼場合說過什麼話,什麼時候在什麼場合打過一場球,他都記得清清楚楚,說得仔仔細細…
他每天都很早到球場,哼著歌,一幅自得其樂的樣子,背包放下後,慎重其事的換好服裝,然後呢?長時的張望、等待,熟人都不會理他,所以等的是生人…問題是生人也只會是打一次,再來就是各種理由的閃避了,…但到得較早、且最勤的就是他,…
有位球友針對此的評語是:「球場二、三十人,一兩個人不喜歡你,那很正常;只有一兩個人願意理你,那一定是你有問題…」

你發生過什麼事?

我上面說了那麼多,只是想要告訴你<你發生過什麼>那本書所說的,你之所以如此,乃因你「曾經發生過什麼」,你之所以如此,在當時一定沒錯,一定是為了因應或解決當時的情況,所以乃會出此策略和行為,只是時過境遷了,是你當時的反應卻依然沒變,換言之,你沒有顧及現況,而把當時的反應複製到此了。可能的原因是重複次數太多,習慣做此反應了;亦或當時印象太深,刺激太強,使得你一碰到類似情境,就自然而然的做此反應了。你之所以有此反應,很簡單,一定是為了因應當時所需,這也是為什麼我們要問「你發生過什麼」的原因。省思,檢討發生過什麼,乃得以了解此反應的源頭,從而因為能追本溯源,從而理解該員為何有何反應,從而對之有所體諒。只是追本溯源並沒有解決該員此時的反應。年青時有句廣告曾引起軒然大波,「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道學之士,齊集而攻之。可是獨居一室,在不影響他人的情況下,本來就是<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但可以與否的判斷依據是:有沒有或者會不會影響到他人?會或有的話,對不起,有時候是:你喜歡,就是不可以!
以該球員為例,人際互動或者與人相處,設身處地或者替人設想是基本要件。不是你喜歡就可以了,而是別人喜歡更為重要。否則的話,就可能出現該球員的狀況,大家對他避之唯恐不及。對的,他所做的反應有其需要如此做的時機和事件,只是已經時過境遷了,當時的對,變成了此時的錯,也造成了該球員的痛!

情感傷痛的處理

首要是察覺

那怎麼辦呢?第一件也是最重要的當然是:察覺。了解自己做了什麼,使得別人見你只想閃躲?只是當事者通常會合理化自己的行為,並且錯誤解讀別人的反應,而將之歸因於:我沒錯,是別人不懂我…然後呢?此事在當事者眼中不是事,因而不足一提,然後呢?別人的閃躲乃是必然的反應,此事無解…必得當事者察覺到此事有問題,需要解決,然後開始了解決的動作…沒有察覺,就無從解決起…
註:我在這兒所說的問題不止是指該球員而已,而是所有別人認為好像有問題,或者自己認為有問題的人,例如一直換工作,一直換情侶,錢守不住,總是討好別人,表面樂觀私底下悲觀,很難專注,莫名其妙的難過,毫無道理的大發脾氣…這個名單開不完,而且此種情感受傷者的人數出乎意料之外的多,幾個人就有一個,也許你也是其中之一…
察覺的可能途徑,一是自我省思,檢討;其二是別人提醒;其三是受到打擊。以當事者為例,已退休數年,除非是可信的朋友,否則別人不會想自找麻煩的去提醒別人有些需要注意甚至改進的言行,因此自我省思檢討(即自我察覺)就變得很重要了。(別人看不過去的話也許會點你一下,因此敏於察覺別人的意思也就相對重要了。)

如何處理

但重點不在察覺,而在如何處理?金庸在拜火教的誓詞中有句話把人講透了:「…憐我世人,憂患實多。」是的,世人的憂患實多,也許過去的遭遇深深的影響著我們,過去的已經過去了,只是我們仍深陷其中,仍深受當時反應的制約爬拔不出來,好在大腦具有可塑性,我們是可以透過認知、情感、行為的改變,而重塑新的反應的。這中間,有許多人可能會想要尋求外力的協助和支援,例如求神問卜,找人諮商輔導等等,只要你認為有幫助,都是可行的,都是值得鼓勵的。但是我要強調:外力都只能是協助和支援,重要的還是你自己。只有自己增強免疫力,加強自癒力,才有可能斬斷根源,從而跳脫泥沼。

說出來;寫出來;演出來;畫出來

你相信:「每件事之所以發生,都是必然的,都是應該的,都不會是意外的,突然的嗎?」《靈魂轉生的奧秘》一書認為人之所以再度出生為人,乃因前世的修行還不合格,有待加強,也就是之前的修行尚未完成…換言之,事件的發生乃為助益修行,不管你相不相信,發生過的事已經無可挽回了,重要的把負面影響降低甚至消除才是現在的重點。那要怎麼做呢?昨天騎腳踏車聽音頻時,剛好聽到瓦基講解《當下的釋放》一書,其中就提到如何釋放負面或消極情緒?怎麼做呢?講出來,找一個幽靜無人干擾的地方,然後跟自己對話,把自己感受到的,想到的,認為的,應該的…輕輕的講給自己聽…說出來之後,傷痛攤開了,說開了,它就不再幽隱藏匿起來,就開始了癒合之路,當然不會一次就痊癒,然而透過一次次的說,傷口也就一點點的癒…直接面對傷痛、傷口…高!而,如果說有用的話,那麼寫,演,畫…應該也都有用…(你可以閱讀《當下的釋放一書》,看看其中意見和建議。)

靜心冥想

今早看《靜心冥想的練習》,靜心冥想沒有任何條件限制,人人都可以做,只要持之以恆,人生或許就此改觀。有興趣或認為有需要者,網路上一堆相關視頻和資料。

說給信得過的人聽,得到慰藉和支持

你發生過什麼事》一書的第九章提到:所有創傷傳統療法的核心元素,都有著同樣的東西,毛利人稱之為whanaungatanga,這個詞的意思是有來有往的人際關係,親屬關係,家庭連結的情感,藉由分享經驗,面對挑戰而產生的一種歸屬感。許多療癒的操作與儀,都牽涉到「恢復連結」。換言之,經由各種層級的人際關係的經驗分享和情感連結,我們乃得以逐步的恢復。恢復乃是瞬間快速的刺激和影響。網路互動,以及看戲追劇時劇情的情緒投射或許也有幫助…。

結論

「…憐我世人,憂患實多」,只要是人,就有諸多的問題和困擾,碰到了,覺得不服,不甘,不忿,不順,不適,不安…透過說、寫、演、畫透過靜心冥想透過人際互動交流,或許有助於減輕傷痛,浴火重生。

後記:

  • 看完《你發生過什麼事》後深有感觸,因此花了一些時間和精力,把自己的想法整理成文。我們深受過往經歷的影響,這個影響也許是長期的,痛楚的,身心的折磨和煎熬,也許是臨時的,突如其來的身心的打擊和凌辱,能夠舉出的例子太多了,家庭失能-含寵溺、疏忽、虐待、岐視(重男輕女);社會充滿的各種岐視:含種族,階級,宗教,貧富,性別…霸凌-職場,校園,軍隊…突如其來的橫禍:車禍,戰場,強暴,強刼…我們一直強調民主,自由,公平,從需要強調反推回去,這個世界充滿了各種不民主,不自由,不公平的現象,所以才需要一直且特別的強調。所以「…憐我世人,憂患實多」才會如此引人矚目。只是,影響我們的從來都不是那件事,那個人,而是我們對那件事或那個人的解讀和看法。我們無法控制那件事的發生,那個人的對待,但我們卻可以控制我們的反應。以前我們可能不知道,我們的反應往往是過往反應的重複,過往的反應沒錯,例如你曾受過霸凌或虐待,因此對事畏首畏尾,對人察言觀色,不敢出頭,沒有自信…你的反應都是對的,都是必要的,只是時過境遷,當時對的,必要的反應,今日看來只覺古怪,這不是你的錯,只是你沒有察覺或知覺到時已過境已遷而已;雖然當時造成的制式反應因為時間長久,次數眾多的關係,改變不易,但因大腦具有可塑性,因此最少可以試著讓痛苦少一些,悲傷少一點;快樂多一些,希望多一點。
  • 人際互動的要訣是:不止想到自己。這點和教學很像,教學的良劣,從來就不在老師多認真多盡責,而在學生學得多快、多多、多好。兩人互動不在強調自己多強,多會或多無辜,而在對方的話有聽到,心聲有被看到…
  • 《你發生過什麼事》提醒我們:我們可能受到過往經驗和因之而來的重複反應的影響,可是發生過的已經發生了,因此我認為更重要的應該是如何重塑大腦程式,然而該書只強調過往傳統部落對此的儀式和全部落彼此熟稔的重要,人際互動的重要性當然不容忽視,然而現代社會相互提防和淡漠已經是趨勢,靠人不如靠己,我也不認為療癒只發生於求神問卜之時,或諮商輔導之時,書中提及療癒應該是隨時且瞬間發生的,且不會一次痊癒,而是多次的,慢慢的淡化,淡化,最後是偶或想起,卻已恍如隔世。
  • 我推介嘗試《當下的釋放》、《靜心冥想的練習》中的做法;我不反對諮商輔導,但從其多種派別來看,感情受傷的療癒從來就沒有一招半式就可以遍走江湖的情事,只要有效,就是對的,就是好的。又,我是半串子,因此請半信半疑即可。重要的是你自己相信什麼?認同什麼?
  • <終於,總算,完成了,給自己一個讚。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我的隨思與雜想空間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發生過什麼事?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從影片看男女的差異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生活瑣記(2022.8.13)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你可能也想看
    上頭儀式的心靈療癒:傳統儀式中的心理支持與情感紓解上頭儀式,是華人婚禮中的重要環節,標誌著新娘從少女轉變為人妻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上頭儀式不僅僅是形式上的傳統,更是對新娘心理和情感上的支持和療癒。本文將深入探討上頭儀式中的心理支持和情感紓解,並提供實際案例和建議,幫助現代新娘更好地體驗和理解這一傳統儀式。   心靈療癒的傳統意涵 儀式的象徵
    Thumbnail
    avatar
    Nvidaiaka
    2024-06-06
    《在愛中成為自己》允許情感的流動,眼淚的釋放,真實聆聽內在的聲音,真實說出心底的渴望每個人經歷的困境與自我掙扎都不同,所謂在愛中成為自己,並不是要去祈求別人的愛與關懷,最重要的愛一直以來都是來自於自己,唯有深入的了解、察覺自己,讓自己身、心、靈合一,打從心底認同自己,你才會懂得如何去愛自己,讓生命求得完整,進而拿到幸福的門票,擁有真正愛人與被愛的能力
    Thumbnail
    avatar
    茱莉亞
    2023-12-26
    【潛水:深海的記憶】傷痕不是被抹去遺忘,而是透過時間的變遷與情感的積累,習得直視這些傷痛時不再疼痛的方法【潛水:深海的記憶】 ◎ 丹陽 #書摘 傷痕不是被抹去遺忘,而是透過時間的變遷與情感的積累,習得直視這些傷痛時不再疼痛的方法。 這是一個為了活下去,選擇面對過去的療傷故事。 ▍愛 死 機器人 被父母以愛之名,死後藉機器人身體重生的少女,一次維修後醒來竟已是2
    Thumbnail
    avatar
    默默
    2023-10-17
    【劇評】2023陸劇《白日夢我》校霸沈倦與學霸林語驚,相互治癒彼此傷痛,離別與重逢的宿命情感,只因你在白日夢盡頭等我。桀驁不馴社會哥,實為隱藏學霸倦爺—沈倦,亦是清河銀飾老闆,與學霸小林老師—林語驚成為同桌,在雨裡的第一次相遇與離別後的重逢,宿命感在歌曲〈白日夢我〉的催化下,治癒彼此傷痛的深刻,縈繞耳際。兩人外表清冷,彼此的偏愛喚醒對世界的溫柔,陪伴彼此面對傷痛、迷茫、困境,信任與支持對方夢想,攜手邁向白日夢盡頭。
    Thumbnail
    avatar
    H2O
    2023-09-19
    書評|《童年》:割裂的情感,用書寫緩解傷痛和渴望我不會說那是血淋淋地曝光——年幼的托芙是那樣坦然看待世界,希望能了卻內心的憂傷和渴望。但在《童年》一書中,卻寫實的寫出了處再父權社會的壓抑、媽媽變化無疑的情緒、哥哥從前和現在的不同、朋友靠近又疏離的疼痛感,童年的渴望卻又一去不復返....
    Thumbnail
    avatar
    夜半の故事備忘錄
    2023-07-28
    日本電影 | 《在車上》—凝視內心的傷痛才能找到出口,踏上自我療癒之旅《在車上》是改編自村上春樹小說《沒有女人的男人們》,由備受矚目的日本新一代導演—濱口龍介執導,實力派演員西島秀俊、三浦透子、岡田將生等人演出。電影融入文學性,並在充滿靜謐的氛圍,講述兩個受傷、孤單的靈魂,在充滿與前妻回憶的車上,開啟了自我療癒之路。
    Thumbnail
    avatar
    Akari
    2022-04-13
    【心靈原力】(有雷)《蜘蛛人:無家日》:讓傷痛成為療癒他人、救贖自己的光嗨,我是Arosli阿洛思理。昨天剛看完了《蜘蛛人:無家日》。一個35歲男子,在電影院,挾著不同滋味的淚水,享受了從興奮到狂喜,從狂喜到感觸、從感觸到感謝的「回家」旅程。今天的【心靈原力】,想從角色層面切入,分享我的感想。 (是的,爆雷注意!本篇有劇透,請斟酌閱讀)
    Thumbnail
    avatar
    Arosli 阿洛思理
    2021-12-18
    書籍推薦|療癒,從感受情緒開始:傷痛沒有特效藥,勇於面對情緒浪潮,就是最好的處方箋● 書名: 療癒,從感受情緒開始:傷痛沒有特效藥,勇於面對情緒浪潮,就是最好的處方箋 ● 作者:留佩萱 ● 出版社:遠流 ● 陳揚的小小介紹:     本書是由我最愛的作者「留佩萱」所著,我喜歡她的原因是,她的文字總是能很貼近讀者的感受,那種深度與厚度是難以用言語比擬的。有些書就是這樣,它可以很靠
    Thumbnail
    avatar
    陳揚 諮商心理師
    2021-06-28
    電影《心靈小屋The Shack》 療癒傷痛的心靈旅程神(PaPa)說:「你被創造出來,是要來被愛的。」。„ 無條件的愛就是讓愛進入生命的每一道裂縫,接納那些導致痛苦的麻木,讓愛來取代它。當你在難解的時刻,請記得你不是孤單一人。
    Thumbnail
    avatar
    Talia療心畫愛
    2021-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