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真的比古人聰明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當代的人在閱讀許多歷史故事時,看到古人許多行為如祈雨抑或是求子而準備各式各樣奇怪的祭品求神,以及中世紀乃至近代歐洲很多人花錢買贖罪劵,冀求自己往生後即便不能上天堂也不要下地獄,就認為古人愚昧又迷信,精確點說就是認為古人就是空閒時間一堆才會搞出這些有的沒的,那事實真是如此嗎?

古人真實的生活條件

要討論這個問題之前,各位讀者知道在古代,無論是東方還是西方,人類是如何過活的嗎?其實在古代,也就是前工商業社會,人類主要靠種田、放牧以及狩獵採集為生,想當然爾這些所謂的第一級產業(謀生手段)受到大自然的影響一定非常大,想想看假如今年滴雨未下,農作物得不到水分就枯死收獲也跟著差,反之雨下太多則作物容易泡爛。
放牧與狩獵也差不多,同樣的雨水變化也會影響牧草與植被的生長,而這些植物又是動物的食物,連帶最終獵戶與放牧戶也會受影響。
而各位讀者也必須瞭解,所謂的天氣預報科技是在十九世紀中後期才出現的,而且衛星雲圖及雷達等全面性觀測也是近四五十年來才出現的,即便如此當今天氣預報還是不時會有報不準的狀況發生,超過七天十天以上的預測都只是供參考用,至於下個月的氣候狀況根本就無法預測。
古代對天氣氣候的判斷就可想而知只能從經驗中觀天象(雲狀)來大概預測,然而這種方式的信賴度真的高嗎?也因此古人許多的祈禱與拜神很多時候就是在球氣候風調雨順,讓作物與動物得以順利生長並獲得良好的收成,因為一旦歉收甚至絕收,在古代絕對是個人乃至於帝國的生死存亡問題。
然後在前工業社會裡人類主要也是使用生質燃料,有些讀者聽到生質燃料就覺得很環保。且慢,上面所說的生質燃料說穿了就是牲畜排泄物、乾草以及木柴,這些燃料與工業革命後的化石燃料相比,雖然是可再生能源,但能源密度低且取得燃料與生火都不易,在這種條件下,古代人當然就沒辦法如同現代人建立生產線來大量製造物品,就只能靠手工去做啦。
而各位如果有買過手工物品,一定都知道純手工的物品製作既耗時又花錢(因為無法靠大量製造產生規模經濟壓低價格),現代社會我們還有價格實惠的工業產品可選擇,但在古代你就只有手工製品可買,包括書籍、廚具、農具都是如此,也因此古代除非是王公貴族、富商與大地主,一般人家裏面除了桌椅雨必需生活用具外,家裡基本上都空空如也。

古代念書是一種特權

在上一段所講的這些古代的生活條件限制下,一般人民光是養活自己就費盡體力與心力了,也因此無論東方西方,在那種時代只有大地主、巨商富賈以及統治階級的子弟才有受書本知識教育的機會。(西歐中世紀時基本上只有神職人員識字,其他人包括國王貴族識字的非常少)
而在這種受教育機會極其有限的環境裡,普羅大眾絕大多數人都是到了十歲左右就成為社會勞動力的一員(其實不用到古代,二戰結束前的歐美國家與台灣早期很多人小學一畢業就去工廠或工地裡當學徒了),根本就與書本知識無緣,更不用說許多現代奉為圭臬的科普知識也是在工業革命後才出現的,普及的話也是二戰後的事了。
綜上所述,其實古人所謂的愚昧與迷信,很多時候是因為古代各種生活條件的限制,讓古人難以找到更好的路,學到更精確的知識與方法,只能依循過往的經驗來處理問題,在此也希望包括筆者在內的每一個現代人好好思考我們真的有比古人聰明嗎?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43會員
166內容數
透過經濟、科學、歷史發展的相互結合 ,以新角度詮釋人類社會從古至今發生事情的真正原因,因為傳統的學科分科有其限制在,但真實的世界卻是相互影響且混雜的,全方位的看事情才能了解全貌而不失偏頗。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William Liou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進入二十一世紀,世界主流的產業論點就是將高汙染、高投資、高勞力成本的製造業外移至勞力及環保成本低廉的開發中國家,能發展金融業、服務業與觀光業是最棒的選擇,尤其是觀光業,被視為「無煙囪工業」,汙染低的同時又可創造大量的就業機會,簡直是世界各國夢寐以求的目標。 然而從2019年底從武漢開始逐漸擴散至全球
上次談到台灣可分為主要的四大族群,而扣除掉原住民與外省人,其他所謂的非原住民的台灣漢人究竟從何而來,以及荷蘭殖民時代至清嶺初期活躍於西部平原的平埔族如今安在,以下從歷史文獻與資料方面探討。 史料上的記載 參考資料 地圖會說話: 臺灣的母系社會遺緒、維基百科
上週我們談到台灣的發現時以及被納入清廷版圖的經過,當時清廷其實是為了防止台灣淪為海盜巢穴甚至是殖民地,進而影響中國東南沿海的安全而將其納入版圖,那這週要來談一個比較敏感的議題,扣除原住民以外,台灣人到底是不是清朝時渡海來台的呢?接下來我們來談台灣主要的四大族群。 台灣的四大族群 原住民族 臺灣原住民
最近中國對台軍事動作頻頻,而中國法理上要併吞台灣的政治說詞為台灣自古為中國的一部分,且兩岸血濃於水,台灣人理所當然是中華民族的一份子。但實際上我們都瞭解所謂的政治說詞到頭來都只是藉口,真實理由仍脫離不了中美爭霸的背景,以下就從各方面談論這些議題。 中國自古以來與台灣的關係 臺灣與古中國的政治聯繫情況
前兩篇文章談到戰爭的成因以及軍隊的組成及其成員來源,其實不外乎就是很多生活難以為繼的人為求生存而進入軍隊,累積到最後就是以戰爭解決。而近來以美國為首的陣營一改之前全球化時代對中俄相對友善的態度,逐漸轉為提防對立,令人不禁想起一戰二戰前的國際局勢,其實不只這一百多年,古今中外的和平似乎都無法永久持續,
進入二十一世紀,世界主流的產業論點就是將高汙染、高投資、高勞力成本的製造業外移至勞力及環保成本低廉的開發中國家,能發展金融業、服務業與觀光業是最棒的選擇,尤其是觀光業,被視為「無煙囪工業」,汙染低的同時又可創造大量的就業機會,簡直是世界各國夢寐以求的目標。 然而從2019年底從武漢開始逐漸擴散至全球
上次談到台灣可分為主要的四大族群,而扣除掉原住民與外省人,其他所謂的非原住民的台灣漢人究竟從何而來,以及荷蘭殖民時代至清嶺初期活躍於西部平原的平埔族如今安在,以下從歷史文獻與資料方面探討。 史料上的記載 參考資料 地圖會說話: 臺灣的母系社會遺緒、維基百科
上週我們談到台灣的發現時以及被納入清廷版圖的經過,當時清廷其實是為了防止台灣淪為海盜巢穴甚至是殖民地,進而影響中國東南沿海的安全而將其納入版圖,那這週要來談一個比較敏感的議題,扣除原住民以外,台灣人到底是不是清朝時渡海來台的呢?接下來我們來談台灣主要的四大族群。 台灣的四大族群 原住民族 臺灣原住民
最近中國對台軍事動作頻頻,而中國法理上要併吞台灣的政治說詞為台灣自古為中國的一部分,且兩岸血濃於水,台灣人理所當然是中華民族的一份子。但實際上我們都瞭解所謂的政治說詞到頭來都只是藉口,真實理由仍脫離不了中美爭霸的背景,以下就從各方面談論這些議題。 中國自古以來與台灣的關係 臺灣與古中國的政治聯繫情況
前兩篇文章談到戰爭的成因以及軍隊的組成及其成員來源,其實不外乎就是很多生活難以為繼的人為求生存而進入軍隊,累積到最後就是以戰爭解決。而近來以美國為首的陣營一改之前全球化時代對中俄相對友善的態度,逐漸轉為提防對立,令人不禁想起一戰二戰前的國際局勢,其實不只這一百多年,古今中外的和平似乎都無法永久持續,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本書最棒的地方就在於作者以淺顯易懂的筆法,將國中小的課本裡談到的甲骨文,補充了更多當時的社會背景、文化脈絡與文字的發展。社會課本裡教我們的甲骨文,是一種雕刻在龜甲、獸骨上的文字,而且多是紀錄商朝時有關占卜術的結果。我也是閱讀完書籍之後才知道,原來要篆刻甲骨文文字還得靠如此龐大的人力物力、階層體制。
Thumbnail
人類文明的發展受到氣候變化的影響,明朝的興衰一直是歷史爭論的焦點。缺乏準確控制氣候的力量使農業生產難以穩定,而大氣波動引發的災難,終結了明朝。氣候變遷對於人類文明而言是一個極為重要的課題。
理財是現代生活的必須,但理財的另一面—課以環境的負擔卻少有人提。就像眼睛需要光線才得以看見,光線照不到的地方就容易被人眼忽視。這也不是人眼的錯,就只是它的設計侷限。 人類的生活方式從採集、狩獵到農耕、遊牧,商業文明也從以物易物隨之進化到錢幣發明有利交易、銀行出現便於儲蓄、再有股市能向陌生人募集
Thumbnail
歷史教會了我們甚麼?   為甚麼人越來越不快樂? 工時越來越長?   有一個共通點就是現在的生活比起以前更現代更進步 但人卻沒有因此更幸福更滿足 多還要更多 好還要更好   過往的工時所製造的產出 肯定無法來得及填補現在及未來無止盡的慾望   因此 當人類想要的越多 就
Thumbnail
歷史是記錄時間的學問,地理決定了世界的文化與歷史。本文探討了地理如何形塑了不同地區的歷史和文化,以及地理因素對於人類生活、貿易、宗教和藝術的影響。
Thumbnail
人類文明的演進與軌跡 在人類文明的發展過程中,最初是由打獵和採集開始。隨著人群的聚集,人們逐漸開始「定居」,建立部落。社會學在日本稱為「群學」。人類文化的傳承主要來自於文字的發明和書寫的開始。在歐洲,城邦逐漸興起。隨後,隨著人類資源的有限性,大航海時代開啟了第二次文明的高峰期。這主要歸因於國際貿易
Thumbnail
很早以前,我們的祖先在與大自然的交流互動中,就領悟出了自然的法則。 他們了解四季的更迭,天體的運行,世間萬物的生滅,都有一個他們無以名狀的規則在其中作用,因此各地的人類創生出各種形式不同的工具,欲藉此在某種程度上預測未來的事件。
Thumbnail
所以講了兩個月,這問題該怎麼解? 坦白說不是沒有,只是不管你走偏左還是偏右的作法,都必定建立在犧牲特定一群人身上。被犧牲的人當然抵死不願意,這也是極端政治的土壤。 說了跟沒說一樣,到底怎麼做?
Thumbnail
雖然秧不是我育的也不是我插的,但一邊吃悟饕便當一邊看插秧機跑來跑去、綠色秧苗一排又一排的當下,我完全可以理解古早時那些威脅沒把飯粒吃乾淨的人會得到報應的詛咒,都是其來有自。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本書最棒的地方就在於作者以淺顯易懂的筆法,將國中小的課本裡談到的甲骨文,補充了更多當時的社會背景、文化脈絡與文字的發展。社會課本裡教我們的甲骨文,是一種雕刻在龜甲、獸骨上的文字,而且多是紀錄商朝時有關占卜術的結果。我也是閱讀完書籍之後才知道,原來要篆刻甲骨文文字還得靠如此龐大的人力物力、階層體制。
Thumbnail
人類文明的發展受到氣候變化的影響,明朝的興衰一直是歷史爭論的焦點。缺乏準確控制氣候的力量使農業生產難以穩定,而大氣波動引發的災難,終結了明朝。氣候變遷對於人類文明而言是一個極為重要的課題。
理財是現代生活的必須,但理財的另一面—課以環境的負擔卻少有人提。就像眼睛需要光線才得以看見,光線照不到的地方就容易被人眼忽視。這也不是人眼的錯,就只是它的設計侷限。 人類的生活方式從採集、狩獵到農耕、遊牧,商業文明也從以物易物隨之進化到錢幣發明有利交易、銀行出現便於儲蓄、再有股市能向陌生人募集
Thumbnail
歷史教會了我們甚麼?   為甚麼人越來越不快樂? 工時越來越長?   有一個共通點就是現在的生活比起以前更現代更進步 但人卻沒有因此更幸福更滿足 多還要更多 好還要更好   過往的工時所製造的產出 肯定無法來得及填補現在及未來無止盡的慾望   因此 當人類想要的越多 就
Thumbnail
歷史是記錄時間的學問,地理決定了世界的文化與歷史。本文探討了地理如何形塑了不同地區的歷史和文化,以及地理因素對於人類生活、貿易、宗教和藝術的影響。
Thumbnail
人類文明的演進與軌跡 在人類文明的發展過程中,最初是由打獵和採集開始。隨著人群的聚集,人們逐漸開始「定居」,建立部落。社會學在日本稱為「群學」。人類文化的傳承主要來自於文字的發明和書寫的開始。在歐洲,城邦逐漸興起。隨後,隨著人類資源的有限性,大航海時代開啟了第二次文明的高峰期。這主要歸因於國際貿易
Thumbnail
很早以前,我們的祖先在與大自然的交流互動中,就領悟出了自然的法則。 他們了解四季的更迭,天體的運行,世間萬物的生滅,都有一個他們無以名狀的規則在其中作用,因此各地的人類創生出各種形式不同的工具,欲藉此在某種程度上預測未來的事件。
Thumbnail
所以講了兩個月,這問題該怎麼解? 坦白說不是沒有,只是不管你走偏左還是偏右的作法,都必定建立在犧牲特定一群人身上。被犧牲的人當然抵死不願意,這也是極端政治的土壤。 說了跟沒說一樣,到底怎麼做?
Thumbnail
雖然秧不是我育的也不是我插的,但一邊吃悟饕便當一邊看插秧機跑來跑去、綠色秧苗一排又一排的當下,我完全可以理解古早時那些威脅沒把飯粒吃乾淨的人會得到報應的詛咒,都是其來有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