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拉肚子,談邏輯蘊涵的誤用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因果律無論在邏輯上還是哲學上早就不適用了,這裏談的是日常直覺中,將邏輯蘊含誤用為因果規律的例子。
當我們拉肚子時,身邊的人有時會猜測,「肯定是你吃什麼什麼不新鮮了」或者「肯定是你不穿衣服亂跑把肚子涼到了」。但實際上是因為我吃了一盤乾梅子後喝涼水了。
前兩者就是人們經常誤用的:「因為你吃不新鮮,所以拉肚子」的「因為所以」。無論從邏輯蘊涵還是語義蘊涵的角度,本質上都是在誤用「→」這個蘊涵符號。

古典邏輯

modus ponens:A,A→B⊢B,推導過程解讀為:現在有一個A,如果A那麽B,所以B。
代入事件則是,假如我有一位認為「不穿衣服會涼到肚子進而會拉肚子」的家長,但他不知道我吃過乾梅子喝涼水的事實,在見到我不穿衣服且拉肚子的情況下,就會祭出modus ponens推論:看吧,你不穿衣服(A),不穿衣服就會涼到肚子就會拉肚子(A→B),怎麽樣你拉肚子了吧(B)。但事實上,昨天我也沒穿衣服,但也沒拉肚子,這就説明,今天的A和B只是碰巧一起發生,并沒有直接的邏輯關係。

語言學

與古典邏輯形式類似,但表達意義完全不同的A,A→B⊨B,在表達語義蘊涵時,其背後的意義是,如果B為真,則前件均為真(一般表示為集合Γ)。同樣代入上面的事件。在我拉肚子(B)成為事實的情況下,根據語句A,A→B⊨B推導,A和A→B均為事實。A的確是事實,但A在語義上包含B的形式,并不是事實,「不穿衣服」即使在直覺的語義上,也無法包含「拉肚子」的語義。

A→B的誤用

A蘊涵B,一般被解讀為如果A那麽B。但這裏的「如果那麽」并不是表示我們傳統意義上的「前因後果」,而是表示A包含了B、B是A的一部分、B不存在多於A的任何部分。
比如將蘊涵關係誤用為因果關係的語句「如果每天開快車,那麽總有一天會發生車禍」。這話本意是好的,但既然沒法排除「一個人開了兩天快車,第三天因為心臟病死在家裏」這類并不被包含在前面語句中的特殊情況,這種蘊涵關係就無法成立。也就是説,在正常的邏輯下,一個人必須同時滿足一切遭遇那場車禍的所有條件(前面提到的「集合Γ」),才能確定發生那場車禍。而不是單一的原因「每天開快車」必然導致確定的「車禍」結果。

A→B的正確觀念

邏輯推導和憑藉經驗進行的直覺判斷是兩回事,前者是嚴謹論證,後者則是,經驗越豐富,直覺符合事實的概率就越大,但終究只是經驗判斷,沒辦法成為任何複雜推導過程的前提。
比如透過我拉肚子這一事實,在語義上可以蘊涵「我可能肚子涼到了」「可能吃了過期食品」或者「可能吃了乾梅子喝涼水」之類的猜測;也可以由於「如果我不想屙在馬桶以外的地方,就一定要屙在馬桶裏」,進而蘊涵「那麽我會屙在馬桶裏」的這一邏輯結果。
觀念上講,只有當完整的B是A的其中一部分時,才能使用A蘊涵B的形式,比如「現在我的枕頭上睡著一隻活著的貓貓」,那麽「這隻貓貓的心臟一定在跳」,而並不蘊涵「這隻貓貓真賤」,儘管事實是他真的很賤。
avatar-img
14會員
31內容數
微紀事Diario Micro,靈感來源於Umberto Eco的Diario Minimo,會在這個題材下寫一些仿諷體裁的短篇小說或其他體裁的文章。可能每周更新。本系列文章所有情節均係虛構。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野人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基於維特根史坦晚年反駁穆爾懷疑論方法的遺稿,和橫插一腳的「桶中之腦」思想實驗,推論人無法「確定」任何基於自身感觀的存在或不存在。只能「確定」,這些存在或不存在僅僅是基於意識的理念。應該還有不周全的地方,反正是寫著玩的又不是論文,當作激發思辨意識讀著玩就好。
不生小孩既不違法也不違反道德,只違背陳腐的傳統觀念,所以道德衛士們可以先收聲,這是「吃鹽多過年輕人吃飯」的頑固老人該激動的議題。
不知道從什麽時候開始流行的:「柏拉圖説過……」「大哲學家柏拉圖説過……」的句式,後面套著的十有八九是十幾年前的情感網站才會出現的雞湯文。
有一部分人,偶然讀到被人整理過、簡單易懂的古代思想,因為太好懂,就不禁想:「嘁,要是我生在那個年代,我比他強。」這實際上是一種將結果置于原因之前的思想謬誤。
將近十年前寫的文章,拿出來整理一下。每次重考據都在想繼續寫,但是從網上只能找到十幾本材料,這個數量,僅限於讀著玩玩……
Ius primae noctis,直譯為第一晚的權利,法語裏的Droit de cuissage,則直譯為領主的權利,二者都是指地方領主對新結婚的女性行使第一次做愛的權利。先別遐想,這僅是個傳説。
基於維特根史坦晚年反駁穆爾懷疑論方法的遺稿,和橫插一腳的「桶中之腦」思想實驗,推論人無法「確定」任何基於自身感觀的存在或不存在。只能「確定」,這些存在或不存在僅僅是基於意識的理念。應該還有不周全的地方,反正是寫著玩的又不是論文,當作激發思辨意識讀著玩就好。
不生小孩既不違法也不違反道德,只違背陳腐的傳統觀念,所以道德衛士們可以先收聲,這是「吃鹽多過年輕人吃飯」的頑固老人該激動的議題。
不知道從什麽時候開始流行的:「柏拉圖説過……」「大哲學家柏拉圖説過……」的句式,後面套著的十有八九是十幾年前的情感網站才會出現的雞湯文。
有一部分人,偶然讀到被人整理過、簡單易懂的古代思想,因為太好懂,就不禁想:「嘁,要是我生在那個年代,我比他強。」這實際上是一種將結果置于原因之前的思想謬誤。
將近十年前寫的文章,拿出來整理一下。每次重考據都在想繼續寫,但是從網上只能找到十幾本材料,這個數量,僅限於讀著玩玩……
Ius primae noctis,直譯為第一晚的權利,法語裏的Droit de cuissage,則直譯為領主的權利,二者都是指地方領主對新結婚的女性行使第一次做愛的權利。先別遐想,這僅是個傳説。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我很喜歡因果理論。我不知道因果是不是真的,但我是希望他是真的。 只是關於那樣的困惑,偶爾如同起浪時那般一陣一陣的打來 如果因果是真的,如果善惡有報,如果我們已經輪迴無數次, 那我們為何還學不會教訓,同樣的題目考一百次也應該會了 為何我們還會選擇所謂邪惡的想法或行為 如果因果是真的,
  在一些實際的統計裡面我們會更能體會這之中的價值。譬如說:「許多得到肺癌的人都有每天吸菸的習慣」與「許多得到肺癌的人都有每天喝水的習慣」這兩個宣稱有著截然不同的科學價值。而這是我們能透過觀察沒吸菸的人得肺癌的機率與觀察沒得肺癌的人是否也每天喝水來使之愈加清晰。
  然而,如果冰箱中沒有布丁,或者爸爸沒想到冰箱裡的布丁,他還是會在那一刻說出具有相同目標的話,譬如「不乖乖吃飯就不會長高」、「不乖乖吃飯的話會拿不到聖誕禮物」或「不乖乖吃飯的話爸爸會生氣喔」。而當他說出那些話時,女兒的反應也許會不同,或者她會在心中有較多的不樂意。
Thumbnail
直覺與假我,如何分辨? 這些內在感覺或聲音其實是有「先來後到」之別的。 #出於身心本能、直覺的真實,往往「先來」,通常「不是語言文字」,而是眼看、嘴嚐、鼻嗅而得的「不悅」。它不囉唆,轉瞬即逝。 #出於假我的則往往「後到」,是「敘述式」的⋯⋯
因為一個定義問題而有的對話末了,P說因為你天生感性、浪漫,所以邏輯有時候會迷路。這句話讓我生起了感受—感性其實無涉理性邏輯,它們是並存的,對我來說也是無謂高下的。 因為學習本身就需要基本邏輯,不論什麼學科—即使是語言本身,也是有邏輯可尋的,即文法。而過於重視或依賴邏輯本身也是個缺陷,我認為真正
Thumbnail
賽局理論聽起來很困難,日常生活中應該遇不到吧。你這樣想就錯了,日常生活當中,處處隱藏著「賽局理論」的影子,只是我們沒有察覺罷了,作者希望透過老鼠父女的角度,教大家認識日常生活中可見的「賽局理論」,然後幫助大家針對各種煩惱的事做出相對好的決策。
Thumbnail
這一篇文章探討了人生的基本判斷原則,包括認識個人與他人的課題、面對損失的態度,以及生活中的道德與法律規範。同時,也談到了人生智慧的三個層次:選擇、前行、與世界博弈。透過深入的思考和學習,希望能夠提供讀者新的視角和啟發。
Thumbnail
本章說明瞭在學習過程中,必須要兼聽不同理論,並且具有自我反駁的能力。同時提到了每個理論都有其前提,重要性也是不可忽視的。
Thumbnail
大多數人總覺得「事出必有因」,這種直覺式的「因果」觀念對我們來說,是一種常見的「慣行思想」。每當遇到難以解釋的事情時,如果存在一種理由,心理便會覺得舒坦一些。一件事情沒有答案,會讓人覺得很困擾。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我很喜歡因果理論。我不知道因果是不是真的,但我是希望他是真的。 只是關於那樣的困惑,偶爾如同起浪時那般一陣一陣的打來 如果因果是真的,如果善惡有報,如果我們已經輪迴無數次, 那我們為何還學不會教訓,同樣的題目考一百次也應該會了 為何我們還會選擇所謂邪惡的想法或行為 如果因果是真的,
  在一些實際的統計裡面我們會更能體會這之中的價值。譬如說:「許多得到肺癌的人都有每天吸菸的習慣」與「許多得到肺癌的人都有每天喝水的習慣」這兩個宣稱有著截然不同的科學價值。而這是我們能透過觀察沒吸菸的人得肺癌的機率與觀察沒得肺癌的人是否也每天喝水來使之愈加清晰。
  然而,如果冰箱中沒有布丁,或者爸爸沒想到冰箱裡的布丁,他還是會在那一刻說出具有相同目標的話,譬如「不乖乖吃飯就不會長高」、「不乖乖吃飯的話會拿不到聖誕禮物」或「不乖乖吃飯的話爸爸會生氣喔」。而當他說出那些話時,女兒的反應也許會不同,或者她會在心中有較多的不樂意。
Thumbnail
直覺與假我,如何分辨? 這些內在感覺或聲音其實是有「先來後到」之別的。 #出於身心本能、直覺的真實,往往「先來」,通常「不是語言文字」,而是眼看、嘴嚐、鼻嗅而得的「不悅」。它不囉唆,轉瞬即逝。 #出於假我的則往往「後到」,是「敘述式」的⋯⋯
因為一個定義問題而有的對話末了,P說因為你天生感性、浪漫,所以邏輯有時候會迷路。這句話讓我生起了感受—感性其實無涉理性邏輯,它們是並存的,對我來說也是無謂高下的。 因為學習本身就需要基本邏輯,不論什麼學科—即使是語言本身,也是有邏輯可尋的,即文法。而過於重視或依賴邏輯本身也是個缺陷,我認為真正
Thumbnail
賽局理論聽起來很困難,日常生活中應該遇不到吧。你這樣想就錯了,日常生活當中,處處隱藏著「賽局理論」的影子,只是我們沒有察覺罷了,作者希望透過老鼠父女的角度,教大家認識日常生活中可見的「賽局理論」,然後幫助大家針對各種煩惱的事做出相對好的決策。
Thumbnail
這一篇文章探討了人生的基本判斷原則,包括認識個人與他人的課題、面對損失的態度,以及生活中的道德與法律規範。同時,也談到了人生智慧的三個層次:選擇、前行、與世界博弈。透過深入的思考和學習,希望能夠提供讀者新的視角和啟發。
Thumbnail
本章說明瞭在學習過程中,必須要兼聽不同理論,並且具有自我反駁的能力。同時提到了每個理論都有其前提,重要性也是不可忽視的。
Thumbnail
大多數人總覺得「事出必有因」,這種直覺式的「因果」觀念對我們來說,是一種常見的「慣行思想」。每當遇到難以解釋的事情時,如果存在一種理由,心理便會覺得舒坦一些。一件事情沒有答案,會讓人覺得很困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