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斯斯有兩種(自動暴露年紀),連糧食安全都有兩種。
哪兩種呢?food security vs. food safety
只要稍微懂一點英文,就知道security 和safety 是兩種不同的「安全」,但為什麼都譯為「安全」呢?我覺得這與一開始就是字面直譯有關,用到現在,都翻成「安全」也變成正常(acceptable;可接受的)翻譯了。
先來談比較沒有爭議的food safety, safety 是與「危險」相對的安全,意指食物吃下去會是安全、沒有危險、不會造成生病中毒甚至死亡,現在台灣大多稱為「食安」,無論中文或英文,都比較有對應起來,同樣意指沒有危險的那種「安全」。
security就稍微複雜一點,意思比較接近於保障、穩妥,單單這個字也可以意指「保全」,意思就是「保障安全」(的人),換句話說,這句話重點在於保障某個東西的安全,而不是「安全」本身。所謂 food security ,就是保障食物供應無虞,亦即保障食物的來源穩定、沒有斷糧危機。
因此如果是我翻譯,除非那個文章/書/影視作品,通篇都在講其中一種食物「安全」的主題,我才會延續現在大家基本上都已經接受的翻譯。但如果作品本身的主題不明確,或是兩種交替,我就會把food security 翻成食物來源穩定。這樣的話,lack of food security ,我就不會翻成「缺乏食物安全」,而是「食物供應不穩」,ensure food security 也不會翻成「確保食物安全」就會翻成「確保食物供應穩定」,更別說,「食物」本身,有時也可以視上下文或是業主單位的習慣,改翻成「糧食」。
當然,如果某個譯詞已經是大家所公認,但我個人覺得意思不夠精確,或是為了要達到精確程度,可能會多增加幾個字,造成詞彙沒那麼簡潔(例如從4個字的「食物安全」改成6個字的「食物來源穩定」,甚至大家可能沒辦法第一眼就理解的「食源穩定」),就必須跟業主/出版社討論,因為最終要跟讀者交待的還是業主/出版社本人,讓他們理解這樣改的利弊得失,以及可能需要承擔的風險。
翻譯工作者因為工作型態的關係,常會覺得自己是孤獨的,但後來我發現,大多數「客戶」其實都是可以溝通(不過也或許只是我比較幸運),即使對方不願意採納我的建議,起碼彼此都可以知道對方的想法,所以也是可以創造出不孤獨的可能性,找到一種teamworking 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