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特狀告馬斯克(二之1)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推特作為原告方,它希望向法院傳遞下列印象:

「馬斯克是推特的天字第一號使用者。他為了急著買下推特全部股權,開了很高的價格,面對我們推特管理階層推出的毒藥丸,在很短的時間之內,接受了我們作為賣方開出來的條件,合併協議對賣方(也就是推特公司)是很有利的。但是股票市場跟景氣開始轉壞,馬斯克其實想反悔不買,但是找不到可以退場不買的理由,於是藉故不斷跟我們要推特的使用者資料,而且愈要愈多,他們要的這些資料都遠遠超過合併協議裡約定的範圍。我們已經盡力配合了,但馬斯克居然嫌棄我們給的資料不夠多不夠好,因此他要終止合併協議。我們認為這是錯的,馬斯克應該履行合併協議才對。」

合併協議對賣方是否有利?按照推特方面的主張,「對賣方有利」的條款,主要反映在下列三方面:

1. 交割先決條件(closing conditions)

合併協議裡,交割先決條件並不多。首先是必須通過推特未來將要舉行的臨時股東會;其次,是交割正式發生時,推特沒有所謂的「公司重大不利事件」(Company Material Adverse Effect)的存在;第三,推特在合併聲明中做了一系列的聲明與保證,包括推特在2022年1月1日以後向證券主管機關申報的公開資訊均屬正確完整、財務報告依照美國一般通用會計原則編製,足以允當表達推特的營運狀況;但如果推特的「聲明與保證」不實,並未構成「公司重大不利事件」的話,則雙方仍然有履行合併協議的義務。

合併協議第5.4條的結尾並且清楚載明,馬斯克方面是否取得必要的債務融資,不是交割的先決條件。

推特並且主張,馬斯克是否有做盡職調查,也不是交割的先決條件,理由是在合併協議第5.11條裡面,馬斯克方面的聲明是,已經對於推特的財務、業務、營運、資產等,進行了獨立的審查與分析,並且是信賴己方對於推特做出的聲明與保證的審閱結果。

而在「公司重大不利事件」的定義中,也明確排除「簽約日以前,已經在向證券主管機關申報的公開資訊中揭露的事件」,但這項排除不包括公開資訊中列為「風險事項」(Risk Factors) 和「前瞻陳述」(Forward-Looking Statements)這兩個標題下的陳述。市場上一般性質的情勢變動(包括股價與產業前景)、以及馬斯克本人對本交易案的公開發言,也都排除在「公司重大不利事件」之外。

2. 買賣雙方在簽約後的資訊交換

馬斯克有義務向推特提供關於取得債務融資的相關進度,而推特有義務用「在商業上合理」的最佳努力,向馬斯克方面提供協助取得債務融資的相關資訊,但這些資訊的範圍是有限的,推特不用額外生出新的財務報告,也不提供任何需要推特投入大量不對等費用的資訊。

根據合併協議第6.4條,簽約後,推特有義務讓馬斯克方面的顧問,就推特的「業務、資產及人事問題」合理提出的要求,提供相關的資訊。但這些必須是出於「合理的商業目的、與合併協議規範的交易內容有關」(“. . . reasonable business purpose related to the consummation of the transactions contemplated by this Agreement. . .”)的資訊。如果推特認為提供這些資訊可能違法或造成推特公司的重大傷害,推特可以拒絕提供。

3. 推特應當維持正常營運(ordinary course of business)

雖然推特在合併協議簽署後,仍然需要維持正常營運,但推特主張,相關條文並未要求推特的營運「必須與過去的實務一致」,推特董事會與馬斯克談判時,「推特雇用新員工/開除舊員工必須取得馬斯克方面的書面同意」也從合併協議的稿本中移除。

推特認為,2022年四月底美國科技股開始下跌以後,馬斯克感受到自己的資金壓力、又覺得給推特的估值太高,因此找尋各種理由讓自己可以不用履行合併的義務,而馬斯克用的第一個理由就是推特的用戶數。推特主張,它在公開資訊中使用的mDAU,是推特自行採用的用戶數定義,與會計準則無關,而且揭露mDAU時,對於它的性質與估計方式的描述,加上非常多的保留與前提。馬斯克在簽約時,當然是知道推特關於mDAU的估計與其估計方式的說明與前提,也知道mDAU的數字會包括一部份的假帳號/垃圾帳號。同時,推特也指出,在簽約時,馬斯克並未要求推特就使用者人數、或者mDAU的數量,做出特定的聲明與保證。

結果5月13日雙方再度會面前,馬斯克發出了那條石破天驚的「Twitter deal temporarily on hold pending details supporting calculation that spam/fake accounts do indeed represent less than 5% of users」的推文。可想而知,推特極其不滿,但仍然按照原訂時程舉行會議,會議中推特揭露了自己估計假帳號/垃圾帳號的方法:每日進行取樣,每一季有9,000個樣本會交由人工審閱。然而馬斯克開完會後,轉身就在自己的推特帳號上爆料:推特內部評估假帳號/垃圾帳號的樣本大小是「100個」帳號,推特認為馬斯克的爆料是誤導視聽。

雖然推特的執行長Parag Agrawal出面在推特平臺上澄清,馬斯克在其他公開場合仍然不斷質疑推特真實使用者數字的比例,甚至主張推特平臺上的假帳號/垃圾帳號比例可能遠高於20%。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Chiaheng Seetoo的沙龍
242會員
43內容數
這份電子報的初衷是帶領讀者看懂重大財經新聞背後的法律議題,以北美地區為主,但不局限於一般人愛看的高科技巨頭或新舊獨角獸,以深入(但不一定淺出)的方式,解釋重大交易案中出現的各種縮寫,從SPAC、Going Private到毒藥丸。作者偶爾也會寫一些與企業併購無關,但絕對與商業模式有關的新聞分析。
2024/10/11
契約中的承諾事項(covenant),包括正面承諾與負面承諾。在企業併購的案例中,承諾事項的設置對雙方當事人的權利與義務具有重要影響。以換股方式進行的「新新併」,承諾事項竟然不是雙向而是單向,差異何在?
Thumbnail
2024/10/11
契約中的承諾事項(covenant),包括正面承諾與負面承諾。在企業併購的案例中,承諾事項的設置對雙方當事人的權利與義務具有重要影響。以換股方式進行的「新新併」,承諾事項竟然不是雙向而是單向,差異何在?
Thumbnail
2024/10/01
本文探討2024年迪士尼的委託書徵求戰爭,這場事件涉及迪士尼與外部投資者之間的激烈競爭,尤其是老牌行動派投資人Nelson Peltz的介入,對迪士尼未來的經營方向及股東會決策造成影響。文章分析了委託書的法律背景、各方力量的博弈以及未來的展望,並指出美國與臺灣在委託書徵求程序及資訊揭露上的差異。
Thumbnail
2024/10/01
本文探討2024年迪士尼的委託書徵求戰爭,這場事件涉及迪士尼與外部投資者之間的激烈競爭,尤其是老牌行動派投資人Nelson Peltz的介入,對迪士尼未來的經營方向及股東會決策造成影響。文章分析了委託書的法律背景、各方力量的博弈以及未來的展望,並指出美國與臺灣在委託書徵求程序及資訊揭露上的差異。
Thumbnail
2024/09/20
台新金控與新光金控的合併傳言,在2024年八月終於看到了確實的結果。中信金控開出更高價格,以「公開收購」方式進行的敵意併購,其實是台灣法制對於「併購交易中董事會的義務」規範不明的結果。
Thumbnail
2024/09/20
台新金控與新光金控的合併傳言,在2024年八月終於看到了確實的結果。中信金控開出更高價格,以「公開收購」方式進行的敵意併購,其實是台灣法制對於「併購交易中董事會的義務」規範不明的結果。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上個月發生的事情,一位買方在簽約完成之後,突然反悔說不買了。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對於一般事務所,不熟悉的人仍然存有很多疑問,但說不知道事務所不能隔間可以當成解約的正當理由?
Thumbnail
上個月發生的事情,一位買方在簽約完成之後,突然反悔說不買了。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對於一般事務所,不熟悉的人仍然存有很多疑問,但說不知道事務所不能隔間可以當成解約的正當理由?
Thumbnail
想透過『加盟』擴大你的事業版圖,必須先有一份完整的『加盟契約書』! 如果在網路上隨意下載,看似簡單也順利簽約,很有可能半年後就收到被告通知。 完整的加盟契約書要有哪些內容?我來告訴你!
Thumbnail
想透過『加盟』擴大你的事業版圖,必須先有一份完整的『加盟契約書』! 如果在網路上隨意下載,看似簡單也順利簽約,很有可能半年後就收到被告通知。 完整的加盟契約書要有哪些內容?我來告訴你!
Thumbnail
A公司的董事長甲,眼見公司經營權將要易主,自己董事長地位將要不保,於是在自己下台前,未經過董事會開會決議,將A公司的商標賣給B公司,A公司能否主張這個交易行為無效呢?
Thumbnail
A公司的董事長甲,眼見公司經營權將要易主,自己董事長地位將要不保,於是在自己下台前,未經過董事會開會決議,將A公司的商標賣給B公司,A公司能否主張這個交易行為無效呢?
Thumbnail
故事是這樣的,有一家A公司跟B公司有著生意上的往來,而B公司跟C公司有業務上的往來,所以A公司就請B公司去跟C公司下訂單,因為可以拿到優惠價格。原本一切都沒有問題,但因為A公司業務部門重組,而想要取消這次的合作,所以就請B公司去跟C公司說要取消。 問題就來了,由於C公司是看在B公司的面子上,才促成這
Thumbnail
故事是這樣的,有一家A公司跟B公司有著生意上的往來,而B公司跟C公司有業務上的往來,所以A公司就請B公司去跟C公司下訂單,因為可以拿到優惠價格。原本一切都沒有問題,但因為A公司業務部門重組,而想要取消這次的合作,所以就請B公司去跟C公司說要取消。 問題就來了,由於C公司是看在B公司的面子上,才促成這
Thumbnail
推特作為原告方,它希望向法院傳遞下列印象:馬斯克其實想反悔不買,但是找不到可以退場不買的理由,於是藉故不斷索取推特的使用者資料,而且愈要愈多,都遠遠超過合併協議裡約定的範圍,而馬斯克居然嫌棄推特給的資料不夠多不夠好不夠及時,因此他要終止合併協議。
Thumbnail
推特作為原告方,它希望向法院傳遞下列印象:馬斯克其實想反悔不買,但是找不到可以退場不買的理由,於是藉故不斷索取推特的使用者資料,而且愈要愈多,都遠遠超過合併協議裡約定的範圍,而馬斯克居然嫌棄推特給的資料不夠多不夠好不夠及時,因此他要終止合併協議。
Thumbnail
第三章 絕地大反攻 祂必按各人所為的報應人,使各人照所行的得報。。。。 之三 但這個想法不但被對方拒絕,還被總經理罵個臭頭。「光榮,我對你很失望。你現在這個proposal就是要讓併購破局。」律明兇巴巴的對光榮說。
Thumbnail
第三章 絕地大反攻 祂必按各人所為的報應人,使各人照所行的得報。。。。 之三 但這個想法不但被對方拒絕,還被總經理罵個臭頭。「光榮,我對你很失望。你現在這個proposal就是要讓併購破局。」律明兇巴巴的對光榮說。
Thumbnail
狂人馬斯克(Elon Musk)又有驚人之舉,以「推特的假帳號太多」為由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提交13D表格,代表終止收購推特。白紙黑字的協議書也能如此輕易毀約?準備提告的推特可能成功?而如果只是口頭約定,是否就能輕易爽約,當作一切從沒發生?
Thumbnail
狂人馬斯克(Elon Musk)又有驚人之舉,以「推特的假帳號太多」為由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提交13D表格,代表終止收購推特。白紙黑字的協議書也能如此輕易毀約?準備提告的推特可能成功?而如果只是口頭約定,是否就能輕易爽約,當作一切從沒發生?
Thumbnail
馬斯克大動作的發言,也引來許多質疑。 第一,馬斯克在簽約以前,並未做盡職調查,在向主管機關的申報文件中,也明確表示「不以盡職調查完成」為先決條件,現在怎可出爾反爾?
Thumbnail
馬斯克大動作的發言,也引來許多質疑。 第一,馬斯克在簽約以前,並未做盡職調查,在向主管機關的申報文件中,也明確表示「不以盡職調查完成」為先決條件,現在怎可出爾反爾?
Thumbnail
就在本周,Boasberg 法官,判准在資料補足後,FTC 的訴訟可以繼續。簡單來說,未來我們將可以看到 FTC 與 Meta 雙方,在法院上針對 Meta 到底有沒有壟斷與反競爭,進行攻防,而最終將會由法院裁定。
Thumbnail
就在本周,Boasberg 法官,判准在資料補足後,FTC 的訴訟可以繼續。簡單來說,未來我們將可以看到 FTC 與 Meta 雙方,在法院上針對 Meta 到底有沒有壟斷與反競爭,進行攻防,而最終將會由法院裁定。
Thumbnail
抵制團體與臉書執行長祖克柏團隊在周二(7日)舉行線上視訊會議,試圖和談此次抵制活動,但抵制團體表示,臉書團隊對内部提出的10點訴求皆以官腔回應且毫無誠意,會程僅一個多小時便草草結束,和談結果破局。
Thumbnail
抵制團體與臉書執行長祖克柏團隊在周二(7日)舉行線上視訊會議,試圖和談此次抵制活動,但抵制團體表示,臉書團隊對内部提出的10點訴求皆以官腔回應且毫無誠意,會程僅一個多小時便草草結束,和談結果破局。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