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念佛陀的九種德行–阿羅漢-應供01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原創 善戒法師(Sayalay Susila) 《朝向幸福快樂之道》 2021-11-24
(Arahaṃ)佛陀的第一個德行是阿羅漢,根據《清淨道論》,阿羅漢有五個含義:
殺賊(煩惱敵)
阿羅漢在巴厘語中是Arahaṃ。 以已殺煩惱敵所以稱為Arahaṃ阿羅漢。 阿羅漢即是殺賊的意思。
因此這裡的敵人不是外在的怨敵,而是內在的敵人——貪、瞋、癡、妒忌、吝嗇、追悔、慢、疑、邪見、昏沉、妄念、無慚、無愧等諸煩惱。 稱這些不善心所為“煩惱”(kilesa),是因為它們折磨心,使心受污染而墮落,所以不善心是我們真正的敵人。
佛陀在證得阿羅漢道時,已殺掉所有污染自己及危害他人的煩惱賊。 阿羅漢是清凈無染,不與煩惱為伍的聖者; 凡夫則相反,他們是製造煩惱之人。 凡夫的巴厘語是puthujjana, puthu kilese janentāti, puthujjano,即“製造很多煩惱的人”。 如何解釋此說? 當煩惱未斷,色、聲、香、味、觸、法六所緣撞擊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時,凡夫因為不能如理作意 (yoniso manasikāra),不能如實知見因緣生滅之法的無常、苦、無我及不淨的真相,就會生起以下現象:
對可愛可喜的目標,即刻產生貪愛、執著及邪見;對不可愛不可喜的或不順意的目標,即刻排斥或起嗔恨;對自己沒有辦法得到而別人擁有的東西,即刻生起妒忌或想破壞的心等;對貪、嗔、我慢、妒忌不善心的生起,不感到慚愧與羞恥。
因此,凡夫常與煩惱為伍,成為製造煩惱之人。 煩惱不但使自己今世與下世沉淪,也損害了他人的福利。 在煩惱的作祟下,凡夫做出你爭我奪、欺詐、背叛、甚至殺人、販賣人口、放火等惡行。 所造的惡業一旦成熟,他們就得承受惡果,墮落到充滿痛苦、無快樂可言的四惡道,即地獄、畜生、餓鬼及阿修羅道。 所以說「諸煩惱賊,常伺人」,危害我們這一世及未來世的幸福快樂。
瞭解到自身的煩惱是毀壞自己的敵人,我們應該發奮圖強,精進努力,調禦自己,殺掉自身的煩惱賊。 佛陀如此說道:
在戰場上戰勝百萬雄獅的人,不如克己者,才是最尊貴的勝利者。
──《法句經》第103偈
灌溉者引水,箭匠矯直弓箭,木匠處理木材,而智者調禦自己。
──《法句經》第80偈
佛陀在伽耶(Gayā)的一棵菩提樹下禪坐,以入流、一來、不來及阿羅漢道的智慧之劍殺盡了損害自己與損害他人的一切煩惱賊,所以稱為“殺賊”,又稱“阿羅漢”。煩惱是輪迴的根本,煩惱一旦被根除,生死輪迴就不再相續。 阿羅漢因殺盡了所有的煩惱賊,擺脫了生死輪迴的束縛,所以他是完全自由的。 至於他的行為,也不再有業的動力,因此不再受後有之報。阿羅漢六根清淨,正念現前,他們無憂無慮、遠離一切塵垢、安穩自在,不因生活的變化、生命的起落而心起波動。
完成生死路,無憂盡解脫,斷除一切縛,無有煩惱者。
──《法句經》第90偈
於村落林間,平地或山陵,何處有阿羅漢,彼地即快樂。
──《法句經》第98偈
因此阿羅漢是值得眾生尊敬的聖者。許多佛陀的弟子如舍利弗尊者、大迦葉尊者等也是擺脫輪迴的阿羅漢,這些弟子與佛陀所證的阿羅漢道果有什麼不同? 其實殺賊是一樣的,只是佛陀的弟子還有過去生帶來和今生留下來的餕習(vāsanā)(習氣不是煩惱); 佛陀則是圓滿、沒有任何習氣的阿羅漢。
如何解釋?有一個叫畢陵伽婆蹉的阿羅漢,因為在過去的五百世輪迴中,都出生於婆羅門家族,所以使用輕慢的字眼成為他的習氣。
他習慣稱呼居士為「下等人」(vasala)。 不過卻不帶有任何瞋恨或我慢(因為阿羅漢已斷除所有瞋恨及我慢)。但在公眾社交場合裡,他的行為卻被視為無禮的。一般的阿羅漢如裝滿酒精的瓶子,即使把酒精倒掉了,酒瓶還有酒味。佛陀所證得的阿羅漢,則如同一個裝有清水的瓶子,當水一倒掉,瓶子不留下任何味道。
所以佛陀證得的阿羅漢道果,與弟子有所不同,但就解脫煩惱來說,彼此是一樣的。當菩薩成為阿羅漢,他同時也是正自覺者,擁有一切知智與大悲心。這是他的阿羅漢弟子所沒有的品質。佛陀曾對弟子們清楚說明,他與弟子阿羅漢之間的區別:
眾弟子,如來是阿羅漢時,已是無上正自覺者,是他宣佈證得之道,他是道之知者(maggaññū)、道之解者(maggavidū)、道之悟者(maggakovido)。 現在,他的弟子趕路人,步其足跡走。 眾弟子,此即是區別。 如來為阿羅漢,是無上正自覺者,區別於由智慧得解脫之弟子。
——《相應部》22相應58經
善戒尼師 | 個人簡介
👉 點擊查看:善戒尼師簡介
善戒尼師 | 書籍
👉 點擊查看:書籍結緣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75會員
641內容數
內含照因老和尚略傳及甘露法語上、下兩冊 由四眾弟子們編輯整理,緬懷老人家往日行儀,俾令見聞者普潤法雨。祈願老和尚早日倒駕慈航,廣度群品。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什麼是阿羅漢? 阿羅漢,祂是出家人的果,出家人的前因是比丘、沙門。比丘又叫做「破惡」。你有很多不好不清淨的汙濁,都要破除。因是破惡,果是殺賊。這比丘跟阿羅漢的因果,是相對應的。 阿羅漢的因是乞士,比丘就是乞食托缽,但他最主要是上乞佛法,向佛祈求,乞得佛法的滋潤。所以因是乞士,果是應供。 本
Thumbnail
阿羅漢意思|阿羅漢會輪迴嗎|阿羅漢境界|龍德上師:阿羅漢的殊勝|當阿羅漢遇到象王|十六阿羅漢| 觀音山 本師 釋迦牟尼佛與十六羅漢禮讚廣供法會 「阿羅漢」其意義: 一、殺賊。 二、無生。 三、應供。
世間的眾生因為都有生老病死,有的眾生是心也苦,身也苦,又加上他不知道修行,不瞭解無常,不知死賊時常在旁伺察。因此,菩薩或知道修行的人,就不要再加苦給眾生,所以不應該瞋彼,應當修忍辱。
Thumbnail
菩薩有一法能斷一切諸惡道苦。謂於晝夜常念思惟觀察善法,令諸善法念念增長,不容毫分不善間雜,是即能令諸惡永斷,善法圓滿,常得親近諸佛菩薩及餘聖眾。言善法者,謂人天身聲聞菩提獨覺菩提無上菩提,皆依此法以為根本而得成就,此法即是十善業道。謂能永離殺生、偷盜、邪行、妄語、兩舌、惡口、綺語、貪欲、瞋恚、邪見。
Thumbnail
觀音山 4月17日《佛說觀無量壽佛經》超渡法會,可為先亡祖先、冤親債主、無緣水兒、地基主等登記「超薦蓮位」,於佛前接受佛法加持,對於轉生善趣或解脫六道有極大的幫助。
羅雲師兄 煩惱有很多種別名,其中一個就是「漏」,「漏」就是煩惱。阿羅漢漏盡,是貪、瞋、癡等永盡。當我們有煩惱,要隨時斷除,不然功德水漏失了,什麼時候才能功德圓滿呢? 我們人都不希望受苦,可是很奇怪,我們卻很喜歡去造作、積集苦的原因。而這苦的原因,其實就是煩惱與業。
Thumbnail
※經文: 「須菩提!於意云何?阿羅漢能作是念:『我得阿羅漢道』不?」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實無有法名阿羅漢。世尊!若阿羅漢作是念:『我得阿羅漢道』,即為著我、人、眾生、壽者。世尊!佛說我得無諍三昧,人中最為第一,是第一離欲阿羅漢。世尊!我不作是念:『我是離欲阿羅漢。』世尊!我若作是念:『
Thumbnail
《佛子行三十七頌》:「遠離惡友佛子行。」要親近善知識、善護助。《楞嚴經》中記載,阿難尊者被摩登伽女用外道的咒術所攝。那時,佛陀應國王供養,其他的菩薩、阿羅漢也不在,阿難尊者自己一個人出去托缽,遇到摩登伽女。尊者有跟摩登伽女有什麼不好的互動嗎?要怎麼去界定什麼是好、什麼是不好?
Thumbnail
「殺害比丘與沙彌、汙尼、毀像塔寺等,發露懺悔近無間。」有犯這一些五無間罪,五大類的無間地獄的罪業,近似無間地獄的罪,是相當重的。犯過這一些的,要深切地向 阿彌陀佛、諸佛菩薩求懺悔,將來才有得生西方淨土的因緣和機會。你對他製造違緣,「違緣」就是讓他修行困難,打擊他的信心,找他的麻煩,這就叫「違緣」
Thumbnail
……回想起自小所受的教育總是在教導我們建立分別心,告訴我們人類為尊,動物畜生為卑;教我們區分什麼是害蟲、什麼是益蟲,而害蟲會傷害我們的安全利益,一定要將牠撲殺消滅。因此,以前的我,蚊子叮我也打,螞蟻咬我也殺,看到蟑螂絕不放過,自私的只為維護保障自身的安全利益,殘忍的不顧眾生痛苦與安危。……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什麼是阿羅漢? 阿羅漢,祂是出家人的果,出家人的前因是比丘、沙門。比丘又叫做「破惡」。你有很多不好不清淨的汙濁,都要破除。因是破惡,果是殺賊。這比丘跟阿羅漢的因果,是相對應的。 阿羅漢的因是乞士,比丘就是乞食托缽,但他最主要是上乞佛法,向佛祈求,乞得佛法的滋潤。所以因是乞士,果是應供。 本
Thumbnail
阿羅漢意思|阿羅漢會輪迴嗎|阿羅漢境界|龍德上師:阿羅漢的殊勝|當阿羅漢遇到象王|十六阿羅漢| 觀音山 本師 釋迦牟尼佛與十六羅漢禮讚廣供法會 「阿羅漢」其意義: 一、殺賊。 二、無生。 三、應供。
世間的眾生因為都有生老病死,有的眾生是心也苦,身也苦,又加上他不知道修行,不瞭解無常,不知死賊時常在旁伺察。因此,菩薩或知道修行的人,就不要再加苦給眾生,所以不應該瞋彼,應當修忍辱。
Thumbnail
菩薩有一法能斷一切諸惡道苦。謂於晝夜常念思惟觀察善法,令諸善法念念增長,不容毫分不善間雜,是即能令諸惡永斷,善法圓滿,常得親近諸佛菩薩及餘聖眾。言善法者,謂人天身聲聞菩提獨覺菩提無上菩提,皆依此法以為根本而得成就,此法即是十善業道。謂能永離殺生、偷盜、邪行、妄語、兩舌、惡口、綺語、貪欲、瞋恚、邪見。
Thumbnail
觀音山 4月17日《佛說觀無量壽佛經》超渡法會,可為先亡祖先、冤親債主、無緣水兒、地基主等登記「超薦蓮位」,於佛前接受佛法加持,對於轉生善趣或解脫六道有極大的幫助。
羅雲師兄 煩惱有很多種別名,其中一個就是「漏」,「漏」就是煩惱。阿羅漢漏盡,是貪、瞋、癡等永盡。當我們有煩惱,要隨時斷除,不然功德水漏失了,什麼時候才能功德圓滿呢? 我們人都不希望受苦,可是很奇怪,我們卻很喜歡去造作、積集苦的原因。而這苦的原因,其實就是煩惱與業。
Thumbnail
※經文: 「須菩提!於意云何?阿羅漢能作是念:『我得阿羅漢道』不?」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實無有法名阿羅漢。世尊!若阿羅漢作是念:『我得阿羅漢道』,即為著我、人、眾生、壽者。世尊!佛說我得無諍三昧,人中最為第一,是第一離欲阿羅漢。世尊!我不作是念:『我是離欲阿羅漢。』世尊!我若作是念:『
Thumbnail
《佛子行三十七頌》:「遠離惡友佛子行。」要親近善知識、善護助。《楞嚴經》中記載,阿難尊者被摩登伽女用外道的咒術所攝。那時,佛陀應國王供養,其他的菩薩、阿羅漢也不在,阿難尊者自己一個人出去托缽,遇到摩登伽女。尊者有跟摩登伽女有什麼不好的互動嗎?要怎麼去界定什麼是好、什麼是不好?
Thumbnail
「殺害比丘與沙彌、汙尼、毀像塔寺等,發露懺悔近無間。」有犯這一些五無間罪,五大類的無間地獄的罪業,近似無間地獄的罪,是相當重的。犯過這一些的,要深切地向 阿彌陀佛、諸佛菩薩求懺悔,將來才有得生西方淨土的因緣和機會。你對他製造違緣,「違緣」就是讓他修行困難,打擊他的信心,找他的麻煩,這就叫「違緣」
Thumbnail
……回想起自小所受的教育總是在教導我們建立分別心,告訴我們人類為尊,動物畜生為卑;教我們區分什麼是害蟲、什麼是益蟲,而害蟲會傷害我們的安全利益,一定要將牠撲殺消滅。因此,以前的我,蚊子叮我也打,螞蟻咬我也殺,看到蟑螂絕不放過,自私的只為維護保障自身的安全利益,殘忍的不顧眾生痛苦與安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