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 | 先自我滿足才能不計較

更新 發佈閱讀 6 分鐘

整個八月~九月中旬,因為沒有找短期打工,大部分都閒置在家,媽媽陪我說了很多話,有時候媽媽綿延不絕的展開話題,我會一邊處理自己的事,一邊打開耳朵,聽到關鍵字,好奇驅使就會探問的更多一些,有時索性放下手機、關上電腦,專心的聽她幾回。

工作、經濟收入充滿許多不確定性,多少引發她的焦慮(我自己也很焦慮),她一方面不希望我離家太遠,一方面又不喜歡我一直宅在家耍廢,同時她又需要有人可以說說話、抒發心中怨氣或訴說生活中的不如意。這些年聽了很多她婚姻生活或是婆媳關係的緊繃,身為不孝女的我,有一半以上的應對都是希望她可以「看開、放下、不要管」,偶爾會同仇敵愾的跟著叨唸咒罵幾句試圖用荒謬的語句逗她笑一下。

慶幸自己沒有結婚,也沒有戀愛的對象需要互相消業障,感情、錢、責任心......都是引發業力的重要媒介,這些人世間才有的產物,當一個人獨自存在時不具有正面、負面的影響力,唯獨人和人之間碰撞牽引出千絲萬縷的恩怨情仇。
(藍色蜘蛛網的音樂請下)

擁有某種關係、擁有某種權力(權利)、擁有某個物品、擁有某種掌控力,當人意識到自己擁有某種有形無形的事物,又當有其他人出現參與這場爭奪、得到與失去的競賽時,很難保有安穩的情緒與心情。

偶爾會想起小時候一台被拾荒阿婆牽走的腳踏車,當時怒氣沖沖的在菜市場指認阿婆偷我腳踏車,找回來之後怕再被偷走,便搬去很遠很遠的菜園倉庫放著,不知何故某天倉庫失火,裡面所有的東西都燒壞了,那次之後我一直思考,與其被燒壞,不如給阿婆用,也許她真的比我更需要那台可以載東西的腳踏車。
(偷車還是不好的行為啦,不鼓勵偷別人的東西喔!)

生命中不計較的時刻,其實是經歷過這樣的失去才興起的想法;但把自己看得「太過虛無」、「空」,就又忽視了自身的需求,人生確實可以活得「不計較」,前提是「務必要先滿足自身的需求呀」。

raw-image

草鴞素描練習參考照片 文章出處

聽、看爸媽的生命歷程,有時候也反思著自己的,透過觀看他者的生命經歷,再去思考為什麼有人可以用「超脫無為的責任心」活得如此自在,有些人卻扛著責任辛苦一生。

我爸一生對於家庭都不太有責任感,但不至於完全沒有貢獻,從小看到大,對他早已沒有期待。過去他讓我媽吃過的虧、償還的債,我相信他本人應該都「不計較、不放心上」。慶幸他沒有像其他社會案件裡的加害者留一屁股債讓兒孫償還。我們這一家的父親和子女的關係略顯淡薄,也沒有太多業力拉扯。

但夫妻關係就不一樣了,我爸讓一個女人的婚姻生活一團糟,表面上這個男人「古意」的個性讓他對於自己造成的許多問題都不多加解釋,但加油添醋的事他也沒少做,偶爾會動動嘴巴加害一下子女,讓我們被鄰居、被親戚誤解,啞巴吃黃蓮,事情都發生了,無從解釋起。

至於近代版的姻親關係導致的埋怨,以小姑的立場看來,相較之下,年輕一輩的我們確實比較「沒責任感、放任自我」。

媽媽的委屈是從上一代婚姻關係延續下來的「似曾相識」,我們常笑稱家裡多了一個「爸爸」。過去我爸做過什麼,現今姻親關係人我兄弟的太太竟也如實的又重演了一遍,有的問題更上一層樓,有的問題顯得小菜一碟。

他們兩個都是外人眼中的「古意人」,轉身之後其實也不真的單純,但又有哪一家的生活瑣事可以說的讓外人都清楚明白?

擺爛、以自我為中心、開口要錢不做事,日子一樣能過,但個性不同真的無法複製貼上。多次勸我媽把這兩個姻親關係人的所作所為「視為一種學習對象」,「不接手做事,專心擺爛」、「以自己的需求為優先」有時是好事,但天生好媽媽,責任心超過一百分的鋼鐵柔(揉)心人,只能讓她去衝撞、去付出到不想再付出為止。旁人唯一能做的只有是陪伴、聆聽、講笑話。

我可以對家庭生活幽默以對、「練痟話liān-siáu-uē」,是拒絕再付出得來的,如果像媽媽一樣抱怨不斷、資源照給,換作我也是業力引爆。

家庭困境比起工作問題更沈重往往卡在沒有能力脫離彼此,責任心較重的一方,通常都有能力可以處理好自己的經濟生活,但無能為力之處在於擔心對方會過得不好、擔心對方辛苦,所以想要協助、想要試著多承擔,然後又期望有一天幼稚的一方可以成熟、有擔當。
同住一個屋簷下很難做到眼不見為淨,確實令人苦惱,無力感又更重,除了轉念好像別無他法。

對於那些只顧好自己的人,真心覺得不用再付出也沒關係,因為對方一定會把自己照顧得很好呀,與其浪費資源在對方身上,還不如對自己好一點。
對方的債務讓對方自己扛,不要接爛攤子,最怕的是下意識想要幫忙還債。
親人之間,相處的機會比外人更多,如果自身覺得有餘裕就當作分享,給予之後不再索討回報,這麼做是讓自己心靈更平靜的一種做法。
如果感覺自身匱乏,就停止給予,專心豐盛自己吧!(自我期許)

願天下所有家庭都可以適時適地的釋放負能量!

*這篇文是九月底就寫好的,但整個十月忙到沒時間再登入方格子潤稿。
當初到底發生什麼事,會想要打這篇,已經想不起來了。哈!

如果喜歡我的生活雜談,歡迎追蹤、贊助、給愛心或是在底下幫我拍拍手,謝謝!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Ibu的小宇宙
12會員
92內容數
夢境圖書館的文章改編自我的真實夢境,這些特殊的夢境在醒來後有及時捕捉記錄下來。現在將當時快速紀錄的文稿重新整理、修改錯字、並增添部分細節描述,期盼讓讀者可以閱讀到更豐富、有趣的夢境故事。
Ibu的小宇宙的其他內容
2024/12/29
願所有善良遇見更多善良
Thumbnail
2024/12/29
願所有善良遇見更多善良
Thumbnail
2024/09/19
最近下班後耽溺在滑手機的疲勞之中。明明累得快睡著,卻不自覺得一直滑手機。
Thumbnail
2024/09/19
最近下班後耽溺在滑手機的疲勞之中。明明累得快睡著,卻不自覺得一直滑手機。
Thumbnail
2024/07/28
只是想要說出來,從工作開始聊到生活,突然切換到宗教,一切都源起於夢
Thumbnail
2024/07/28
只是想要說出來,從工作開始聊到生活,突然切換到宗教,一切都源起於夢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現在開始,是媽媽也要活出自己的時代。這一篇收錄了《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書中的摘錄。
Thumbnail
現在開始,是媽媽也要活出自己的時代。這一篇收錄了《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書中的摘錄。
Thumbnail
時常在腦中產生許多思緒,可是卻沒能很好的整理出來變成文章分享,一部分可能是時間不夠用。 我通常在思緒產生的當下,會用手機記事本App-Google keep或notion紀錄,想說之後再統整好,寫成文章來分享,可是遇到很大的狀況是,其實根本沒有後續的創作,想著想著也覺得很可惜。 突然靈光一閃,或
Thumbnail
時常在腦中產生許多思緒,可是卻沒能很好的整理出來變成文章分享,一部分可能是時間不夠用。 我通常在思緒產生的當下,會用手機記事本App-Google keep或notion紀錄,想說之後再統整好,寫成文章來分享,可是遇到很大的狀況是,其實根本沒有後續的創作,想著想著也覺得很可惜。 突然靈光一閃,或
Thumbnail
這篇文章紀錄了作者在家庭中的情緒與教養困境,分享了對待自己與家人的想法。散發出一種正向的生活態度,強調幸福快樂靠自己給,要對自己好一點,多讓自己健康一些。
Thumbnail
這篇文章紀錄了作者在家庭中的情緒與教養困境,分享了對待自己與家人的想法。散發出一種正向的生活態度,強調幸福快樂靠自己給,要對自己好一點,多讓自己健康一些。
Thumbnail
父母的不易從來是他們自己的選擇,而非你出世的過失。
Thumbnail
父母的不易從來是他們自己的選擇,而非你出世的過失。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