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冊】人定勝天? 槍炮、病菌與鋼鐵-人類社會的命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賈德‧戴蒙是著名的生物地理學家,著名作家,普立茲獎得主,被譽為「21世紀的達爾文」。這本《槍炮、病菌與鋼鐵》算是他的成名之作,探討人類社會不平等的起源與地理成因,跟他的後續兩本著作《大崩壞》、《昨日世界》合稱「人類大歷史三部曲」。

  會發現這本賈德‧戴蒙(Jared Diamond)於1997年出版的巨作,並不是因為他得獎,也不是因為久仰大名,單純的是因為《全球化的過去與未來:從舊石器時代到數位時代,地理、技術與制度如何改寫人類萬年的歷史》,在書中提到這本書,讓我好奇賈德‧戴蒙這號人物是怎麼看待世界的變化,又是怎麼解釋這一切?

為什麼是白人製造出這麼多貨物,再運來這裡?為什麼我們黑人沒搞出過什麼名堂?

  作者藉由亞力的問題破題,帶出很多人心中的疑問,為什麼我們所處的亞洲會是什麼這樣發展?非洲、美洲又為何變成現在這個模樣?

  作者從疑問開始,帶著讀者一步步的看見生物地理學對世界的影響。我身為歷史系的畢業生,不得不說,一開始真的發現從生物地理學看歷史發展,是很不一樣的觀點,讓我反思自己對歷史脈絡理所當然的思考僵化。

  人類究竟是怎麼走到現在這一步,或許不只是我以為的那樣文明發展、戰爭、跟時勢造英雄,多了更多的是生態上、地理上貌似天注定的限制。這種人無法勝天的劇本,看來並不是人類所喜愛的,畢竟如果文明的發展一切都是因為自然而然,有些事似乎就不是努不努力跟基因優不優良的問題了。

  回頭看看地理上的限制,最容易想到的是氣候,不同的溫度、濕度可以生長的作物自然有所差異,進而影響的就是人類怎麼在這樣的氣候下生存,雖然因地理限制而有不同物資,但事實上萬物演進也是經過揀選,以生物天性而言能平安繁衍是原始的設定,所以在演化時會加強所有有利於生存的功能,透過物競天擇去留下具有競爭力的物種,但是因人類的經濟需求帶起了物競人擇的變化,投其所好的萬物為了生存,原先小而低調的果實被淘汰,進而產生美、大、飽滿的果實。看起來,人在萬物中仍然具有一些影響力。

  然而空有物資也需要利用,人要生存自然需要一些工具。這時,讓我想到書中作者的一段話,一段作者對『需求為發明之母』的反動,或者應該說突破我既定認知的看法。作者在書中提到:『一般認為:要是社會中有一種普遍的需求不能滿足,或是某件技術不如人意,人人盼望改善,就會產生發明。有發明天才的人察覺到社會的需求,受經濟(金錢)或社會文化(聲譽)因素的驅策,就會著手發明創新。』但是,作者是完全另一個視角去看『發明』這件事,作者認為『一旦發明了一件物事,發明家必須做的就是為它找個事做。』所以,只有在新發明【工作】了一段時間之後,消費者才會覺得他們【需要】那件發明。

  白話一點就是,發明常常是根本沒想到怎麼用,也看不出用途,但是為了賦予發明用處,給了發明一些工作的機會,讓大家習慣了這些事,發明就有了被需要的機會,自然就有更新、更上一層樓的機會;相反的,有時候想破頭給了發明工作的機會,但大家並沒有這樣的需求,創造需求失敗也就自然淘汰了這些“發明”。

  所以,通常大家承認的發明家,都在前人既有的基礎上改進,而前人在同樣動機的驅使下,已經完成了設計、製作出原型、甚至生產出受歡迎的產品。歷史上被記住的發明家,往往不是第一個“發明”者,發明常常要在社會有能力利用他們的產品的時候,才是真的做出了適當的貢獻。

  因此作者得出兩個結論:第一,技術的發展是累積式的,而不是英雄憑空創造的;第二,技術發明了之後,才產生用途的問題;而不是先有需求,才刺激了發明。

當地發明與採借兩者的相對重要性主要取決於兩個因素:發明特定技術的難易程度,以及該社會與其他社會的接近程度。
一件用途廣泛的發明一旦問世,通常以兩種方式散布到其他社會,一種方式是:其他社會的人看見了這樣發明,或者聽說了,覺得有用,就採用了。另一種方式是:缺乏該項發明的社會,處於明顯的不利地位:擁有那項發明的社會,有時因此能控制其他社會。

  仔細想想,雖然我們都說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不過新的科技發明是不是我真的需要且必要的東西,似乎也不是那麼肯定,商業創造需求進而習慣,刺激消費的資本主義文化及其經濟價值或許才是現代發明更具競爭力的地方,畢竟現在透過工廠一次可以量產成千上萬個,但以前只能手工做一個,發明要生存也是相當不容易的。

  書中除了地理決定論跟『需求為發明之母』外,作者也寫到複雜社群的形成至少有三個特徵是糧食生產塑造出來的。

一、定期注入勞力。穀物都收割、貯藏之後,中央政府就可令空閒的農民進行公共工程,以彰顯國力,或為農田水利工程效勞以餵飽更多張嘴,或徵召他們攻城掠地,以壯大成更大的政體。
二、農業帶來的餘糧使經濟分工和社群分層。餘糧可以餵養複雜社群所有階層的人:領導人、官僚等統治階級;文書、技匠等不從事糧食生產的專家和徵召投身公共工程暫時不下田的農民。
三、農業得以使人採行定居型態。社群才能累積物品、發展科技和工藝,並從事公共工程。

  雖然糧食生產與農業對文明的影響是熟知的論述,但作者提出的地理決定論,顯示地理在文化與技術傳播過程中無所不在的影響力,更讓歷史演進的原因看似不在人,而在環境。因為環境提供馴化的動物與植物,因為面積、生態限制與人口數量差異,讓有些文化、文明的進展注定發生在某些地方。

  於是這本書看著看著,讓我從感到新鮮,突破僵化思維之外,突然感到有點過於絕對,書中提了相當多地理決定歷史文明進展的例子,可是講著講著似乎到了另一個極端,也就越來越不具說服力了。

  不過,這種史觀的轉移是新鮮的,也讓"人"在歷史中的角色起了變化,不可否認作者的巨作是很有想法的,但畢竟沒有萬用的通則,我還是相信人在這文明演進的過程中扮演一定的角色,只是期勉人類可以更謙虛地去看待生態環境的重要,別讓地理決定論與人定勝天論成為兩個極端,在光譜中取得平衡,勢必對人類未來發展是更有利的。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象寶的沙龍
1會員
27內容數
偶爾想要遠離生活,不論是短期旅行或時長期遠行,踏出那一步,帶給自己的不僅是沿途的風景,更是學習。跟著我出走,看這些留下的足跡~
象寶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02/15
 雖然城市少女的這首歌,從頭到尾我也只會這一句,但「年輕不要留白」、「年輕要充滿色彩」這件事,似乎是大眾對年輕的期待,總是希望能夠豐富生活、體驗多元。
2023/02/15
 雖然城市少女的這首歌,從頭到尾我也只會這一句,但「年輕不要留白」、「年輕要充滿色彩」這件事,似乎是大眾對年輕的期待,總是希望能夠豐富生活、體驗多元。
2022/11/16
科技帶來的方便,讓我得以快速獲得資訊並與人連結,然而透過《在一起孤獨:科技拉近了彼此距離,卻讓我們害怕親密交流?》這本書,讓我反思科技帶給我的人機關係與人我關係的確需要調整,我意識到了我與科技的連結不如預期健康,與人的關係也因此產生變化。
Thumbnail
2022/11/16
科技帶來的方便,讓我得以快速獲得資訊並與人連結,然而透過《在一起孤獨:科技拉近了彼此距離,卻讓我們害怕親密交流?》這本書,讓我反思科技帶給我的人機關係與人我關係的確需要調整,我意識到了我與科技的連結不如預期健康,與人的關係也因此產生變化。
Thumbnail
2022/11/02
  每年九月,是蘋果(APPLE)新品上市的季節,雖然每年蘋果都有推陳出新的科技產品,但身為蘋果生態系的使用者,必須說近年來的產品讓我有種了無新意的感覺。沒有那種“哇!好酷!”的讚嘆,也就沒有那種“哇!好像可以買!”的衝動。   會這麼說,是因為我第一次看到iPhone的時候,可是非常驚訝
Thumbnail
2022/11/02
  每年九月,是蘋果(APPLE)新品上市的季節,雖然每年蘋果都有推陳出新的科技產品,但身為蘋果生態系的使用者,必須說近年來的產品讓我有種了無新意的感覺。沒有那種“哇!好酷!”的讚嘆,也就沒有那種“哇!好像可以買!”的衝動。   會這麼說,是因為我第一次看到iPhone的時候,可是非常驚訝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這篇文章包含: 1.這本書吸引我的原因 2.開場白—歷史的問題 3.環境是原因? 近因與終極因 4.農業與畜牧—成敗的出發點 5.農業發展的差異—環境的重要性
Thumbnail
這篇文章包含: 1.這本書吸引我的原因 2.開場白—歷史的問題 3.環境是原因? 近因與終極因 4.農業與畜牧—成敗的出發點 5.農業發展的差異—環境的重要性
Thumbnail
《槍砲、病菌與鋼鐵》書摘 作者:Jared Diamond 分類:人類地理學(人類學+歷史+地理+生物)
Thumbnail
《槍砲、病菌與鋼鐵》書摘 作者:Jared Diamond 分類:人類地理學(人類學+歷史+地理+生物)
Thumbnail
閱讀時間:2022.8.16 閱讀媒介:實體書 書籍來源:茉莉二手書店 出版社:#時報出版 出版時間:1998.10.20初版 ISBN: 9571327301 #文化人類學 #社會變遷 #文化史 #人種學
Thumbnail
閱讀時間:2022.8.16 閱讀媒介:實體書 書籍來源:茉莉二手書店 出版社:#時報出版 出版時間:1998.10.20初版 ISBN: 9571327301 #文化人類學 #社會變遷 #文化史 #人種學
Thumbnail
過去人們曾建立許多鼎盛壯闊的文明,如馬雅、復活節島的波里尼西亞文化。但它們卻在巔峰後快速殞落,讓人費解。《大崩壞》對這問題給出一個警示的答案:人類破壞環境,最終自食惡果,失去生存利基。
Thumbnail
過去人們曾建立許多鼎盛壯闊的文明,如馬雅、復活節島的波里尼西亞文化。但它們卻在巔峰後快速殞落,讓人費解。《大崩壞》對這問題給出一個警示的答案:人類破壞環境,最終自食惡果,失去生存利基。
Thumbnail
「大崩壞──人類社會的明天?」作者賈德.戴蒙是美國國家科學院的院士,他除了是頂尖的科學家之外,又致力於大眾科學教育的推廣,也是全世界唯一榮獲多次科普書獎項及各種文學獎項的作家,他的文筆生動,資料詳盡完整又嚴謹,讀他的書可以說是心靈饗宴,更是精神上的震憾。 什麼是「大崩壞」?
Thumbnail
「大崩壞──人類社會的明天?」作者賈德.戴蒙是美國國家科學院的院士,他除了是頂尖的科學家之外,又致力於大眾科學教育的推廣,也是全世界唯一榮獲多次科普書獎項及各種文學獎項的作家,他的文筆生動,資料詳盡完整又嚴謹,讀他的書可以說是心靈饗宴,更是精神上的震憾。 什麼是「大崩壞」?
Thumbnail
《槍炮、病菌與鋼鐵》 如果你與我一樣,對於這世界為什麼如此不平停等感到好奇,作者已經寫出這本書作為答案,我推薦這本書給你。
Thumbnail
《槍炮、病菌與鋼鐵》 如果你與我一樣,對於這世界為什麼如此不平停等感到好奇,作者已經寫出這本書作為答案,我推薦這本書給你。
Thumbnail
人之所以強大所以為人,人之所以為小亦所以為人,人類以身為地球智商最高的動物,試圖控制世界,改變軌則,卻在一次次經驗中驗證了自己的弱小與無知,當我們意識到世界正被我們無限浩劫時,已為時已晚,於公,環境正在被不可逆的方式侵害著,於私,我們已習慣既有的生活方式,即便想出一己之力,但當感到忍無可忍時,因然選
Thumbnail
人之所以強大所以為人,人之所以為小亦所以為人,人類以身為地球智商最高的動物,試圖控制世界,改變軌則,卻在一次次經驗中驗證了自己的弱小與無知,當我們意識到世界正被我們無限浩劫時,已為時已晚,於公,環境正在被不可逆的方式侵害著,於私,我們已習慣既有的生活方式,即便想出一己之力,但當感到忍無可忍時,因然選
Thumbnail
槍炮、病菌與鋼鐵:人類社會的命運‧25週年暢銷紀念版Guns, Germs, and Steel: The Fates of Human Societies 作者: 賈德‧戴蒙   原文作者: Jared Diamond 譯者: 王道還, 廖月娟 出版社: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2019/08/13
Thumbnail
槍炮、病菌與鋼鐵:人類社會的命運‧25週年暢銷紀念版Guns, Germs, and Steel: The Fates of Human Societies 作者: 賈德‧戴蒙   原文作者: Jared Diamond 譯者: 王道還, 廖月娟 出版社: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2019/08/13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