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冊】現實與虛擬中的我和妳-那些《在一起孤獨:科技拉近了彼此距離,卻讓我們害怕親密交流?》教我的事(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科技帶來的方便,讓我得以快速獲得資訊並與人連結,然而透過《在一起孤獨:科技拉近了彼此距離,卻讓我們害怕親密交流?》這本書,讓我反思科技帶給我的人機關係與人我關係的確需要調整,我意識到了我與科技的連結不如預期健康,與人的關係也因此產生變化。

  一切的變化來自於一個自體客體的概念,這個概念跟線上遊戲或是虛擬角色的意思接近,只是我們把自我狀態從一個遊戲世界延伸到一個裝置,不只是透過虛擬角色建立關係,也透過裝置去呈現自我。有點類似投射測驗,我們對著螢幕從投射到投入,然而虛擬空間雖然提供某種連結,卻未必需要付出什麼去維持。

同場加映:【讀影】脫稿玩家-脫稿成為新篇章

他人在扮演自體客體的角色時,會被感受成這個人自我的一部分,因此和脆弱的內在狀態完美融合。自體客體被投射成這個人需要的角色,但在這樣的人際關係裡,失望勢必接踵而至。

  經過這段使用智慧型裝置的旅程,我發現自己漸漸的把原先的“工具”變成一種關係維繫的媒介,甚至變成某種依據。所以,面對螢幕,我投入了很多很多自己的感受與理解,但就算好像有了好多好多刺激,卻不覺得踏實、足夠,就算有再多的文字、貼圖或影音,都不及真實的互動,即使如此,隔著螢幕也沒辦法讓我不投入任何情緒,或者更精確的說“放感情”。所以隨之而來的,是出乎意料的失望,我開始覺得自己在關係中不斷地失落,盤旋在各個社群媒體中失落,到了有點無處可逃的地步。

  老實說,這樣的演變也是始料未及。以前我看到別人交網友修成正果或者是被騙,總有一種局外人的感覺,不覺得這種方式會是交友的可能,也不覺得線上的交流會變成生活的一部分,會成為“關係”的一部分。因此,當我突然發現自己開始依賴手機或社群媒體的互動時,其實蠻意外的。更別提在真實的互動關係中被虛擬世界綁架,我想都沒想過。

  畢竟以前要扮演別人並不容易,模擬的趣味限定在遊戲中,生活中很難不以實體的面貌去呈現,但是現在門檻極低,只要打開iPhone就可以輕易做到。現在每個真實的人,都變成可存取的帳號,可以截取想要的、需要的、喜歡的部分,慢慢的把完整的人解體,也把自己的真實解體。我用著智慧型手機,捲動著螢幕,看著自己和別人的人生在臉書的動態消息、IG的照片中「捲動」,所有的訊息與感受都一閃即過,明明是真真實實的存在,卻像跑馬燈一樣消逝,好像用一個遙遠的視角在看著自己的人生。

「我覺得我是一個龐大東西的一部分,網路與世界在我眼中成了一樣東西,而我是其中的一部分。人也是,我不再把他們視為個體,他們也是這個大東西的一部分。」

  當我跟裝置的界線越來越不清,跟人的界線好像也越來越不清,帳號跟我之間的關係到底誰是真實、誰是虛擬的,是誰扮演著誰。如果沒有覺察到這種虛擬與現實並行的生活型態,因著我使用科技工具的時間比例與依賴程度動態變化,覺察對關係的影響,漸漸把自己或他人物化,那麼我想對我而來說是危險的。

  總而言之,提醒自己,擁抱科技帶來的方便,同時也記得不要依賴,時常保持覺察,我想我和科技還是可以當朋友的。

後記

相信未來變幻莫測,自我千變萬化才有意義;人和資料永恆不滅,千變萬化就失去意義。

  因為這本書帶來的提醒與反思,讓我思考與其說留下大量的線上紀錄,證明曾經存在,不如說真實的去互動,體驗每個當下的真實。

遺忘是有目的的,那提供了「我們是誰」的線索。

  雖然歷史回顧對回憶是有幫助的,偶爾可以緬懷、想念當初的時光,但會記得的事物想必有其意義,相信所有的安排都是好的,離開的、留下的都是我的一部分。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象寶的沙龍
1會員
26內容數
偶爾想要遠離生活,不論是短期旅行或時長期遠行,踏出那一步,帶給自己的不僅是沿途的風景,更是學習。跟著我出走,看這些留下的足跡~
象寶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02/15
 雖然城市少女的這首歌,從頭到尾我也只會這一句,但「年輕不要留白」、「年輕要充滿色彩」這件事,似乎是大眾對年輕的期待,總是希望能夠豐富生活、體驗多元。
2023/02/15
 雖然城市少女的這首歌,從頭到尾我也只會這一句,但「年輕不要留白」、「年輕要充滿色彩」這件事,似乎是大眾對年輕的期待,總是希望能夠豐富生活、體驗多元。
2023/01/18
  賈德‧戴蒙是著名的生物地理學家,著名作家,普立茲獎得主,被譽為「21世紀的達爾文」。這本《槍炮、病菌與鋼鐵》算是他的成名之作,探討人類社會不平等的起源與地理成因,跟他的後續兩本著作《大崩壞》、《昨日世界》合稱「人類大歷史三部曲」。
2023/01/18
  賈德‧戴蒙是著名的生物地理學家,著名作家,普立茲獎得主,被譽為「21世紀的達爾文」。這本《槍炮、病菌與鋼鐵》算是他的成名之作,探討人類社會不平等的起源與地理成因,跟他的後續兩本著作《大崩壞》、《昨日世界》合稱「人類大歷史三部曲」。
2022/11/02
  每年九月,是蘋果(APPLE)新品上市的季節,雖然每年蘋果都有推陳出新的科技產品,但身為蘋果生態系的使用者,必須說近年來的產品讓我有種了無新意的感覺。沒有那種“哇!好酷!”的讚嘆,也就沒有那種“哇!好像可以買!”的衝動。   會這麼說,是因為我第一次看到iPhone的時候,可是非常驚訝
Thumbnail
2022/11/02
  每年九月,是蘋果(APPLE)新品上市的季節,雖然每年蘋果都有推陳出新的科技產品,但身為蘋果生態系的使用者,必須說近年來的產品讓我有種了無新意的感覺。沒有那種“哇!好酷!”的讚嘆,也就沒有那種“哇!好像可以買!”的衝動。   會這麼說,是因為我第一次看到iPhone的時候,可是非常驚訝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科幻題材中恆常出現的母題之一,便是科技逐步轉變為令人悚然的威脅時,人們應該如何重新審視自我和外物之間的關係。比起前二十年動輒槍火爆破、充斥著好萊塢似的實際殺戮,近日AI如chatgpt是另外一種恐怖,屬於令人背脊發涼、隨時都有可能被汰換的不安定感──排擠,的確也是另一種戰爭形式。
Thumbnail
  科幻題材中恆常出現的母題之一,便是科技逐步轉變為令人悚然的威脅時,人們應該如何重新審視自我和外物之間的關係。比起前二十年動輒槍火爆破、充斥著好萊塢似的實際殺戮,近日AI如chatgpt是另外一種恐怖,屬於令人背脊發涼、隨時都有可能被汰換的不安定感──排擠,的確也是另一種戰爭形式。
Thumbnail
科技帶來的方便,讓我得以快速獲得資訊並與人連結,然而透過《在一起孤獨:科技拉近了彼此距離,卻讓我們害怕親密交流?》這本書,讓我反思科技帶給我的人機關係與人我關係的確需要調整,我意識到了我與科技的連結不如預期健康,與人的關係也因此產生變化。
Thumbnail
科技帶來的方便,讓我得以快速獲得資訊並與人連結,然而透過《在一起孤獨:科技拉近了彼此距離,卻讓我們害怕親密交流?》這本書,讓我反思科技帶給我的人機關係與人我關係的確需要調整,我意識到了我與科技的連結不如預期健康,與人的關係也因此產生變化。
Thumbnail
我們或許究其一生都很難回答那個深奧的問題——“我是誰”,但我們或許當下就能夠肯定的是:我不是機器!我也絕不想做機器!
Thumbnail
我們或許究其一生都很難回答那個深奧的問題——“我是誰”,但我們或許當下就能夠肯定的是:我不是機器!我也絕不想做機器!
Thumbnail
我們很會在網路世界「展示」自己,卻不知該如何傾聽、回應對方;我們鮮少對於他人感到好奇,因為更多新鮮有趣的事情在等著我們,主動透過手機、平板、電腦送到面前,而且這一切都在我們掌握、預料之中。
Thumbnail
我們很會在網路世界「展示」自己,卻不知該如何傾聽、回應對方;我們鮮少對於他人感到好奇,因為更多新鮮有趣的事情在等著我們,主動透過手機、平板、電腦送到面前,而且這一切都在我們掌握、預料之中。
Thumbnail
【異形世界】 ◎ 桑德羅・巴希 #書摘 當面目為科技所異化,還有什麼阻止得了成為怪物的我們?_文/吳平稑(漫畫評論人) 一本沒有任何一句對話的繪本,只有鉛筆描繪的黑白畫面,卻餘韻極強。 一列車廂中,各式各樣的人肩並肩,沒有人看彼此一眼,人與人之間再也沒有真實的交流,只有變形的頭...
Thumbnail
【異形世界】 ◎ 桑德羅・巴希 #書摘 當面目為科技所異化,還有什麼阻止得了成為怪物的我們?_文/吳平稑(漫畫評論人) 一本沒有任何一句對話的繪本,只有鉛筆描繪的黑白畫面,卻餘韻極強。 一列車廂中,各式各樣的人肩並肩,沒有人看彼此一眼,人與人之間再也沒有真實的交流,只有變形的頭...
Thumbnail
他選擇在網路之海,做一個「縮小」自己的人。「因為縮小自己,才能讓自己成為一個能思考的最小的獨立單位。」他說。
Thumbnail
他選擇在網路之海,做一個「縮小」自己的人。「因為縮小自己,才能讓自己成為一個能思考的最小的獨立單位。」他說。
Thumbnail
在我們接受網路為大眾所帶來的便利性的同時,卻也模糊了真實及虛擬的界線,當作者雪莉‧特克在本書不斷用故事強調很多「真實」的人類對「虛擬」的科技產物和機器狗投入真感情可能是一場悲劇,但我卻認為,書裡的焦慮是源自我們對過去世界的理解,遠遠跟不上現代科技的快速變化,甚至超出掌控之外
Thumbnail
在我們接受網路為大眾所帶來的便利性的同時,卻也模糊了真實及虛擬的界線,當作者雪莉‧特克在本書不斷用故事強調很多「真實」的人類對「虛擬」的科技產物和機器狗投入真感情可能是一場悲劇,但我卻認為,書裡的焦慮是源自我們對過去世界的理解,遠遠跟不上現代科技的快速變化,甚至超出掌控之外
Thumbnail
《在一起,孤獨》(Alone, Together)一書中,Sherry Turkle闡述她的兩個發現:一是從個人與社會的發展中看到「孤獨中新型親密關係」,另一是從網路社會中觀察到「親密關係中的新型孤獨」
Thumbnail
《在一起,孤獨》(Alone, Together)一書中,Sherry Turkle闡述她的兩個發現:一是從個人與社會的發展中看到「孤獨中新型親密關係」,另一是從網路社會中觀察到「親密關係中的新型孤獨」
Thumbnail
Netflix上有部《智能社會:進退兩難》的記錄片,內容講述近年社交平台為社會帶來的影響,你看過了嗎? 當看到許多人以震驚來形容,建議大家都應該去看這部影片時,我也忍不住好奇找來看了,不知道是否基於已經有預期的因素,我並沒有同樣深感震撼,只覺得原來科技與我認知的稍微不同罷了。
Thumbnail
Netflix上有部《智能社會:進退兩難》的記錄片,內容講述近年社交平台為社會帶來的影響,你看過了嗎? 當看到許多人以震驚來形容,建議大家都應該去看這部影片時,我也忍不住好奇找來看了,不知道是否基於已經有預期的因素,我並沒有同樣深感震撼,只覺得原來科技與我認知的稍微不同罷了。
Thumbnail
你眼前所見的, 並不一定是真實 受惠於網路科技越來越發達, 透過網路就能輕易地認識一個人、知道一件事的時代, 大大減少了時間的花費就能得到我們想知道的事, 但是, 會不會我們輕易所判定的, 不見得是真實? 有幾次, 某個朋友談論起那陣子有些心儀的男生, 因為認識不久, 只能試圖從Instagram
Thumbnail
你眼前所見的, 並不一定是真實 受惠於網路科技越來越發達, 透過網路就能輕易地認識一個人、知道一件事的時代, 大大減少了時間的花費就能得到我們想知道的事, 但是, 會不會我們輕易所判定的, 不見得是真實? 有幾次, 某個朋友談論起那陣子有些心儀的男生, 因為認識不久, 只能試圖從Instagram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