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方的遙遠迷霧是一牆殘葉、一灣溪流、一堵青山、抑或一處不知彼岸深淺的湖海呢

2022/10/02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H鄰居在群組問我房子裝潢好了沒?他貼了一則連結,說:我們社區的實價登錄從3年前一坪2X萬,交屋後現在一坪快4X萬了!
我心想,趕快找2個可愛貼圖,跟大家一起接龍回覆訊息。
其實,我的心情另有一種複雜的感受,不過,想到辛棄疾的「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所以,也就將這種歡樂氣氛先分享到另一個群組了。
我買的第一間房子是500萬的老透天,當時自備款100萬,5年後增貸時,銀行說鑑價約680萬。再經過2年,我的第二間房子是自地自建,買地的自備款500萬,前前後後的總花費約1200萬,再揹負上這樣的殼,差不多就是我們家的極限運動了。
因為女兒的升學考量,我才注意到,台中市這10年來新蓋房子的速度和範圍,可以用接踵比肩推擠到肩背相望來形容了,房價不間斷的上漲,新聞也常常出現那種拍案驚奇的都市傳說,這時如果用自備款500萬買權狀50坪的空房子(扣除公設比,實際使用坪數約50坪*0.7),總共要付出的房貸比我們當初沉重太多了,幾乎達到2倍。
但奇怪的是,我手機還常看見這種訊息:「XX案依預約單排順位,需等通知,預計M/D開始預約下訂,每組僅限10分鐘…。」
現在讓人買一間房子的決定時間只有10分鐘而已嗎?!我們當初買一塊什麼都沒有的空地,都還要不論風雨晨昏的看了幾10遍,難道我現在是「身在山中無歲月、寒盡不知年」般的迂腐又不合時宜的生活著嗎?
2011年,我和老婆都是30幾歲,因為大女兒出生,如果買下符合我們條件的房子,付出的頭期款再加上後續傢俱及家電的費用,就會花光我們所有的積蓄,所以,我們決定評估看看自地自建這一條路。
我用1年的時間找到一塊約50坪的建地,請仲介跟屋主談價幾次後成交,這個小鎮裡的建築師事務所就幾間而已,我和老婆常在下班後,去褓母家接小孩之前,先衝去建築師事務所討論繪圖,最後大約以一坪7萬元的預算,「想像的期待」著要如何蓋出80坪的獨棟透天。
舊台中縣的一些鄉鎮,或是中彰投郊區,目前仍可以買到一坪20萬以下的建地,如果有跟我們相似的家庭結構關係、相似的工作屬性要求,雖然再親近的人也無法複製相同的生活方式,但我建議一方面可以被動等待房價是否回落?其他方面同時將「想像的期待」化為多元並存的方案,也可以繼續累積各種家庭資源的彈性與平衡,有興趣的人可以思考規劃一番,當初我們在10年前的換屋方式:自地自建。
有一句台灣俗語說:「起厝按半料」,傳統年代建造一間新房子的材料很難正確估算,蓋到越後面的階段才發現當初準備的材料只有一半而已,不曉得是否如此,所以建商大老闆們最近常在鏡頭前面說:「原物料全面上漲,土地漲1成,營建成本漲2成,預售賣越好,建商越苦惱…。」
幸好,我當時並沒有聽過「起厝按半料」這句話,總共500多萬的預算,我們用土地申請了銀行的土建融280萬,加上老婆的存款300萬,似乎剛剛好的可行,我們還有一些備用金,如果僅裝潢廚房、浴室及2間臥室的支應還夠用,要不然,只蓋2層樓就好也可以,不管哪一種結果,都能足夠一家人的生活需求了,所以我們就此決定走上自地自建這一條陌生的路。
後來我發現,那種「按半料」的另一半50%自信,就是來自於家人們的支持力量,因此我們沒有遇到太多的障礙,大家不會直接說這件事情是個錯誤,會說哪裡做的好、以及哪裡可能還不夠好...,所以,我常提醒自己,給予下一代的同理心必須超過給予自己的。
2015年因工作組織的人事傾軋,我放棄晉升主管職的機會,一方面因外在環境變動影響深遠,期望成就感日益降低,同時也感受到內部變革逐漸失去一致的目標,所以我才終於想要好好的,找出自己還能有什麼「想像的期待」?簡單來說,我以前擁有理念,現在則失去理念!
這幾年,我和老婆花了很多心思安排女兒們的學習活動,因為對未來的無知,人們有時候的選擇(這個)其實也是放棄(那個)的意思,但確實驚覺我們真的難以去抵達她們的未來世界了,我的拮据眼光僅是短促的涉及:前方的遙遠迷霧是一牆殘葉、一灣溪流、一堵青山、抑或一處不知彼岸深淺的湖海呢?
為了找出我還有什麼「想像的期待」?我開始了心路歷程的挖掘,一路從幼年成長時期、再到青春求學階段、之後成家立業再繼續挖掘…,其實,自掘墳墓也沒什麼不好,至少腳踏實地的,不會草草了事,一旁有人看見,可能覺得好奇,我也就不是完全的孤獨了。
(待續)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看貓無點
    看貓無點
    我想留下一個禮物。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