釀影評|《為所應為》:以歡樂焰彩的矛盾故事,致敬警民衝突下的民眾犧牲者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6 分鐘
Images Courtesy of Park Circus/Universal
《為所應為》是 1989 年的一部鄰家少年的種族衝突電影(hood film),由當時年僅 32 歲的史派克.李(Spike Lee)製作、編劇、執導,並且飾演主角。《為所應為》當年獲選為 42 屆坎城影展正式競賽電影,獲得奧斯卡的最佳劇本與男配角提名(Danny Aiello)。因為其開創性的電影文類與諸多社會文化意義,《為所應為》不僅受到美國電影學會評選為 AFI 百年百大電影之一,也獲選為美國國會圖書館的文化重要作品之一,而列入保存名單。
*史派克李與他的電影
倘若你曾經喜歡在 2018 年由史派克.李編劇與導演的《黑色黨徒》(Blackkklansman),肯定也會喜歡《為所應為》。在 1990 年,《為所應為》距離奧斯卡最佳改編劇本僅僅一步之遙,在將近三十年之後的 2019 年,李終於獲得最佳改編劇本獎。
不過,即使李沒有奧斯卡的肯定,作為一位黑人電影創作家,李早已在《為所應為》上映之時,以獨具一格之黑人街頭電影嶄露頭角,並且在至今超過 24 部電影的創作之後,讓李式電影成為一種品牌。光是因為其「文化、歷史與美學的高度」而陳列在美國國會圖書館的保存電影,就有三部劇情片《美夢成箴》(She's Gotta Have It, 1986)、《為所應為》(1989)、《黑潮麥爾坎》(Malcolm X, 1992)與一部歷史紀錄片《四個小女孩》(4 Little Girls, 1997)。
Images Courtesy of Park Circus/Universal
*Hood Film 風潮
《為所應為》是部開創性電影,因為這是部以紐約布魯克林區的 Bed–Stuy 街區(Bedford–Stuyvesant)為場景的故事,主要角色都是鄰家的青少年,主題圍繞在青少年的成長與種族間的衝突,背景音樂則是極具戲劇性的嘻哈樂。《為所應為》細膩呈現 Bed-Study 街區的人際互動,詮釋位於布魯克林城市角落的貧民社會、文化現象與恩怨糾葛。
這類關於城市角落的種族衝突、族裔鬥毆與警民矛盾的電影,通常被歸類在幫派電影(gang film)。不過,《為所應為》這類以青少年族裔問題為主的故事,有其次文類的名稱:hood film。Hood film 的 hood 是 neightborhood 的縮寫,始自 1988 年由西恩潘主演的《彩色響尾蛇》(Colored)與李在 1989 年的《為所應為》。
這些 hood film 的故事圍繞在貧民青年的血氣方剛、陳述警方的不公以及街頭的少年衝突,加上運鏡風格、突兀色彩與嘻哈音樂所營造的衝擊性,創造迥異於黑色幫派電影的另一種形式,也於 90 年代引發一波 hood film 的風潮。其後的經典作品包括《街區男孩》(Boyz n the Hood, 1991)、《直出布魯克林》(Straight Out of Brooklyn, 1991)與《星期五》(Friday, 1995)等。其中,由約翰.辛格頓(John Singleton)執導的《街區男孩》,曾獲譽為史上黑人電影之最。
Images Courtesy of Park Circus/Universal
*Bed-Study 街區的「硬幹,不然去死」
布魯克林的 Bed-Study 街區有個別名稱號「硬幹,不然去死」(Do or Die)。
在 19 世紀末期,Bed-Study 街區多半還是白人中下階級的生活圈,沿街建築則是維多利亞時期的咖啡色砂岩石磚排屋,這些白人多為勞工階級,生活於較為便宜的 Bed-Study 街區,工作則是交通到曼哈頓。
經濟大蕭條的 1933 年之後,貧窮的黑人逐漸移入 Bed-Study 街區,漸漸地,60 年代在 Bed-Study 街區的黑人已經超過 85%。此時,非裔美國人權運動(1954-78)正如火如荼地在美國各地爆發群眾性運動。
1961 年,Bed-Study 街區爆發第一場警民衝突之後,種族矛盾的壓力愈趨嚴重,1980 年代衝突最烈,直至 20 世紀末才逐漸因為人口結構改變而趨緩。這也是為何會有「硬幹,不然去死」的稱號,因為生活在此的黑人,都有隨時要參與種族衝突,與警方硬幹的決心,與其讓白人統治而坐以待斃,不如宛若黑豹英雄般地硬幹而犧牲。
Images Courtesy of Park Circus/Universal
*《為所應為》的貧困街區與社會問題
這就是《為所應為》的時代背景,在一個幾乎都是黑人的貧窮街區,許多失業的年輕人與老人整日無所事事,不是坐在街頭聊天,就是閒晃街頭。有些青少年未婚生子、有些吸毒販毒,所有因為貧窮而衍生的社會問題,充斥在《為所應為》故事中的街區居民身上。每個角色都有個特殊的背景,也有特別的人生故事。這也是《為所應為》的精湛之處,因為故事中的每個角色,都是個真實人生的象徵人物。
就在這超過 80% 都是黑人的街區,有個義大利披薩坊,由一個義大利裔的父親薩爾(Sal,由 Danny Aiello飾演)帶著兩個成年兒子皮諾與維多(John Turturro 與 Richard Edson 飾演)一起經營;而在義大利披薩坊的對面,則是一家由一對韓國新移民夫妻所經營的雜貨店。
黑人鄰居面對薩爾的披薩坊以及韓國雜貨店,於日常生活中總會有些因為文化差異而衍生不少小衝突。而且,不同族裔之間,始終有著明顯的種族界線與歧視鍊:白人(哥哥皮諾)瞧不起黑人,黑人(收音機拉辛)瞧不起黃種人(韓國人)。更糟糕的是,紐約警察幾乎清一色是白人(鮮少黑人),於是一旦在紐約街坊出現族裔爭執,基於種族偏見,紐約警察會先假設肇事者是黑人。
Images Courtesy of Park Circus/Universal
*義大利人的種族融合
薩爾帶著兩個兒子到 Bed-Study 街區經營披薩坊已有二十載,他非常享受於攜手兩個愛子製作披薩的人生,也感動於街區一代的黑人孩子,都是吃著他的披薩長大。雖然偶有與街坊鄰居的衝突,薩爾卻不以為意,因為他已經成功地以一雙手創造一個披薩店,並且以此餵養一個街區,也拉拔兩個兒子成人。
薩爾的大兒子皮諾,非常厭惡黑人,認為黑人根本是不理性的野生動物(典型的種族歧視)。他會直接欺侮口吃但自力更生的黑人史麥力(Smiley, 由 Roger Guenveur Smith 飾演),也一直與父親爭執應該要搬離 Bed-Study 街區,回到義大利裔的生活圈,因為他極為厭倦因為居住區域而被義大利朋友嘲笑。
皮諾暴躁衝動,不僅對黑人出言不遜,也對自己的弟弟動粗,因為弟弟維多與爸爸薩爾一樣,與黑人之間沒有明顯的種族隔閡,對來到店裡消費的黑人友善且信賴,尤其是來打工的主角牧奇(Mookie, Spike Lee 主演)。
Images Courtesy of Park Circus/Universal
*硬是要找碴與平息衝突的黑人鄰居
如同代表白人的薩爾一家,有個硬是要找碴的皮諾,也有個總會默默平息衝突的維多;黑人鄰居中,也有個硬是要找碴的巴金奧(Buggin' Out, Giancarlo Esposito 飾演),與有個總會默默平息所有爭端的市長老爹(Da Mayor, Ossie Davis 飾演)。巴金奧與市長老爹都人如其名,巴金奧果然是個 bugging out(意思就是找碴),不只無業閒晃,還是個衝突製造者。
故事的衝突點,就是始於巴金奧,他到薩爾的披薩坊不是買披薩,而是去挑剔一個義大利披薩店,沒有在名人牆上張貼黑人的名人照片,像是馬丁路德金恩博士(Martin Luther King)或是麥爾肯 X(Malcolm X)。
馬丁路德金恩博士與麥爾肯 X
義大利裔的薩爾,在他的披薩坊張貼義大利裔的名人,此舉理所當然,也理當沒有任何異議。但是巴金奧主張,既然薩爾賺的是黑人的錢,商店開在黑人街區,沒有道理不張貼黑人名人。於是他開始四處拉攏朋友,要杯葛披薩店,讓薩爾的生意蕭條、知難而退。
不過,街坊鄰居全部不贊同巴金奧的提議,一方面薩爾的披薩道地好吃,大家都是吃著他的披薩長大,另一方面大家都知道這是薩爾的商店,薩爾有權決定他的名人牆,那只不過是生活在黑人街區的義大利人,主張自己鄉愁的一面心田。
Images Courtesy of Park Circus/Universal
*市長老爹:「為所應為」
市長老爹迷戀著日日坐在自家窗口的大姨媽(Mother Sister, Ruby Dee 飾演,現實中,市長老爹與大姨媽是夫妻),他每天遊走大街,去看看大姨媽,也順手幫幫街坊鄰居的年輕人與小朋友。市長老爹給年輕人的人生建議,就是「為所應為(Do the right thing)」,這也是他個人的行事原則,例如不顧自己生命安危,拯救一個即將被小貨車衝撞的小男孩。
相對於巴金奧的衝動鬧事,市長老爹則是一股溫和的協調力量。透過市長老爹的「為所應為」主張,電影《為所應為》為我們展示在 80 年代時,非裔人權運動所面臨的問題。
首先,白人警察誤用警力與過度執法,肯定不是為所應為。在 80 年代,有諸多紐約警方在街頭施暴過度,造成無辜黑人青年致死的案例,這也是為何《為所應為》在電影結尾,會列出致敬的青年犧牲者:Eleanor Bumpurs, Michael Griffith, Arthur Miller Jr., Edmund Perry, Yvonne Smallwood, and Michael Stewart,這些都是在 1980 年間,因為種族衝突與警方執法過當而犧牲生命的受害者。
但是,黑人青年在這類衝突事件中,也並非毫無責任。例如,巴金奧不理性地在無辜白人商店鬧事,也不是為所應為。只是,雖然鬧事者是巴金奧,犧牲者卻不是他本人,而是他人的財產與生命──薩爾披薩坊被劫、被毀、被燒,以及更悲傷的是,賠上拉辛(Radio Raheem, Bill Nunn飾演)的生命。
Images Courtesy of Park Circus/Universal
*暴力或不暴力,那是種智慧
站在非裔人權運動的最前線,金恩博士與麥爾肯 X 的主張不全然相同。
金恩博士的人權運動奠基在和平爭取,如同市長老爹所代表的溫和態度。金恩博士提倡停止暴力,因為暴力會惡性循環,無法創造對話,對立會因此加深,更甚則會摧毀族群與街坊。
麥爾肯 X 則是認為,雖然絕大多數的白人都是好人,但是總會有些心態有問題並且掌握權力的白人,面對他們,黑人還是得使用暴力,制止他們對黑人的壓迫。不過,這種對抗不能稱為暴力,而是自我防衛。
這兩種黑人人權主張,目標一致,都是為黑人伸張正義、尋求發聲,但是操作的手法卻大相逕庭,一者否定暴力,一者則是支持部分使用暴力。於是,此間的拿捏便是種智慧,這也是《為所應為》在故事節尾,留給觀眾思考的空間。
Images Courtesy of Park Circus/Universal
*細膩的電影語言技巧
導演李的畫面充滿戲劇性的象徵與意象。
在充滿人情味的 Bed-Study 街坊,鄰居間熱絡地問好,DJ 熱情地播放音樂,披薩坊生意好到一直燒烤披薩,這樣的鄰坊就如同你我生活的小鄉鎮,雖有爭吵不合,但是並不至於發生人命。
但是,李在電影中使用許多象徵語言。例如,在一日之內,有炎熱的夏天,火紅的牆面、到滿身暴汗的路人,從早晨累積火爆的能量到夜晚,直至一發不可收拾。雖然,此間曾經以水、冰調和,像是消防栓水柱冷卻炙熱,還有叫賣的剉冰幫忙消暑,但是那些熊熊燃燒在種族之間的烈火,始終難以消弭,尤其是在熱烈的嘻哈音樂,隨著拉辛的收音機,熱播在街頭的每個角落:Fight the power!
《為所應為》的主題曲,就是 Fight the Power:
透過汗水、顏色、廚房、音樂、以及角色氣惱時的表情特寫,李創造出極度渲染的激昂情緒。再者,當故事愈是走向衝突,電影畫面愈是傾斜,因為李以傾斜的拍攝角度,象徵已經不平衡的人際關係與族裔衝突。
這就是為何《為所應為》會成為一部象徵性的時代電影:
  1. 這是 hood film 的首創之一;
  2. 李沒有在故事結尾,直接提出結論,而是創造出一個充滿矛盾且欲言又止的思考空間,讓觀眾必須拿出自己的理性,思索一個平衡且公正的角度,來面對種族歧視鍊的問題;
  3. 整部電影是個藝術作品,無論是角色的刻畫、情節的創造、以及象徵語言的運用。
*金恩博士與麥爾肯 X 的主張
最後,以下是《為所應為》在結尾處的兩段節錄,金恩博士與麥爾肯 X 的黑人人權運動主張,我們也可以在閱讀之後,自己思索此間的智慧拿捏:
Violence as a way of achieving racial justice is both impractical and immoral. It is impractical because it is a descending spiral ending in destruction for all. The old law of an eye for an eye leaves everybody blind. It is immoral because it seeks to humiliate the opponent rather than win his understanding; it seeks to annihilate rather than to convert. Violence is immoral because it thrives on hatred rather than love. It destroys community and makes brotherhood impossible. It leaves society in monologue rather than dialogue. Violence ends by destroying itself. It creates bitterness in the survivors and brutality in the destroyers. - Martin Luther King, Jr.
I think there are plenty of good people in America, but there are also plenty of bad people in America and the bad ones are the ones who seem to have all the power and be in these positions to block things that you and I need. Because this is the situation, you and I have to preserve the right to do what is necessary to bring an end to that situation, and it doesn't mean that I advocate violence, but at the same time I am not against using violence in self-defense. I don't even call it violence when it's self- defense, I call it intelligence. - Malcolm X
我們知道影癡如你,要的不只是「N 分鐘看完一部電影」。《釀電影》有最精心慢釀的深度電影專題,一解你挑剔的味蕾。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金髮夢露》上線之前可說是萬眾期待,但觀賞後留下的餘味,是一言難盡。我非常佩服女主角安娜.德.哈馬斯的精湛演出,也喜愛攝影、配樂、服裝、妝髮、美術設計等等,但導演安德魯.多明尼克對瑪麗蓮.夢露近乎充滿惡意的詮釋方式,幾乎要抹煞全劇組的心血。
再次重看《天外奇蹟》,總有成千上萬無以名狀的情緒湧上,而使我心裡某部分被滋養。電影裡的卡爾代表著世界上無數懷揣過夢想、家庭、成就的人類所共同享有的集體意識,我們曾經以此為依歸,但可能在中途就因現實而被迫暫放。開頭那被濃縮成十分鐘的生老病死,引領我們一次次敲碎生命裡的零錢罐,那正象徵著種種聚散及無常。
世界的樣子,算是「故事之外」、「家之外」但並非不存在。同樣的故事操作模式,在同樣由東昊影業發行,南尼莫瑞提的《非甜蜜家庭》或許是更好的例子,在此不岔路贅言,然而通過三個家庭、三段時間,所有的變化、批判,都在故事情節之內,世界的樣子,在「故事之外」、「家之外」,但並非不存在。世界就在家旁邊。
總體來看,正是導演的有情觀照,才能發掘及凸顯露宿者的交往情誼。在這種人間有情姿態下,縱是濁水生活,也得見美好一面。全戲寫實之餘,仍能從情感及美學層面提升轉化。就如木仔與妓女的性交易,因事前有足夠鋪墊、場面節制、角色顯得青春美好、不流於於肉慾色情等,均使現實上賣淫可有的齷齪大大淡化了。
在準備及承受墮胎當下,女人的下體不再是神秘、充滿誘惑引人探索的性感象徵,亦非散發母性光輝、作為生命起源的聖潔甬道,而是充滿血水、分泌物和破碎組織的脆弱器官──沒有社會意義,不用承擔母親的責任,不用拿來配合性交之用途,而回歸到最原始的肉體本身。痛覺儘管折磨,卻也是最直接、有效讓我們意識專注於肉身的感受
老實說,動畫版《木偶奇遇記》遠比真人版要大膽、驚悚、暗黑許多。當初看動畫版時,就有在猜「現在的迪士尼作品,應該不敢拍出這麼恐怖的情節吧?」(迪士尼這些年在意識形態的選擇更趨於保守)事實證明,真人版也確實把抽菸的畫面給刪除,使得藍普維克化身為驢的畫面,震撼度削弱許多。
《金髮夢露》上線之前可說是萬眾期待,但觀賞後留下的餘味,是一言難盡。我非常佩服女主角安娜.德.哈馬斯的精湛演出,也喜愛攝影、配樂、服裝、妝髮、美術設計等等,但導演安德魯.多明尼克對瑪麗蓮.夢露近乎充滿惡意的詮釋方式,幾乎要抹煞全劇組的心血。
再次重看《天外奇蹟》,總有成千上萬無以名狀的情緒湧上,而使我心裡某部分被滋養。電影裡的卡爾代表著世界上無數懷揣過夢想、家庭、成就的人類所共同享有的集體意識,我們曾經以此為依歸,但可能在中途就因現實而被迫暫放。開頭那被濃縮成十分鐘的生老病死,引領我們一次次敲碎生命裡的零錢罐,那正象徵著種種聚散及無常。
世界的樣子,算是「故事之外」、「家之外」但並非不存在。同樣的故事操作模式,在同樣由東昊影業發行,南尼莫瑞提的《非甜蜜家庭》或許是更好的例子,在此不岔路贅言,然而通過三個家庭、三段時間,所有的變化、批判,都在故事情節之內,世界的樣子,在「故事之外」、「家之外」,但並非不存在。世界就在家旁邊。
總體來看,正是導演的有情觀照,才能發掘及凸顯露宿者的交往情誼。在這種人間有情姿態下,縱是濁水生活,也得見美好一面。全戲寫實之餘,仍能從情感及美學層面提升轉化。就如木仔與妓女的性交易,因事前有足夠鋪墊、場面節制、角色顯得青春美好、不流於於肉慾色情等,均使現實上賣淫可有的齷齪大大淡化了。
在準備及承受墮胎當下,女人的下體不再是神秘、充滿誘惑引人探索的性感象徵,亦非散發母性光輝、作為生命起源的聖潔甬道,而是充滿血水、分泌物和破碎組織的脆弱器官──沒有社會意義,不用承擔母親的責任,不用拿來配合性交之用途,而回歸到最原始的肉體本身。痛覺儘管折磨,卻也是最直接、有效讓我們意識專注於肉身的感受
老實說,動畫版《木偶奇遇記》遠比真人版要大膽、驚悚、暗黑許多。當初看動畫版時,就有在猜「現在的迪士尼作品,應該不敢拍出這麼恐怖的情節吧?」(迪士尼這些年在意識形態的選擇更趨於保守)事實證明,真人版也確實把抽菸的畫面給刪除,使得藍普維克化身為驢的畫面,震撼度削弱許多。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香港黑幫電影以黑幫江湖恩怨情仇為主線,充滿政治背景和複雜的人際關係,體現了香港特殊的地理和政治環境。古惑仔系列電影表現了香港在回歸中國後的社會變遷,反映了黑社會的與時並進。本文回顧了古惑仔系列電影的經典之作,呈現了香港黑幫世界的地下秩序以及其與政治和時事的關聯。
Thumbnail
導演朱平從短片《粗工阿全》及《降河洄游》便一直將作品的焦點放在底層百姓,這一回聚焦在混黑社會的更生人們。
Thumbnail
今天想來聊一部經典的黑幫電影,不對,應該說是警匪電影,我想從視覺感官的面向切入,來介紹這部電影傑出的視覺美學。
Thumbnail
《樹大招風》是一部值得深思的犯罪電影,它通過真實事件和人物的描寫,展示了90年代香港的社會現實和人性複雜。電影的緊張敘事和深刻的人物刻畫,使其成為一部不僅僅是娛樂觀眾,更是讓人反思的佳作。對於喜愛犯罪片的觀眾來說,這部電影無疑是不可錯過的經典之作。
Thumbnail
關乎「命運和意志」的選擇題,在電影開頭導演大衛溜著滑板採訪街友時,他得到的答案是「命運」。《小鬼當街》被攝者小男主角山依就是其中一個例子,他的經歷受到「命運」左右,男孩母親說過他們一家人也出自匈牙利街頭,如今比較幸運地生活在擁擠狹小的老舊公寓,「我和我生活的人並不髒。」如同他們能自在與老鼠共處。那麼
Thumbnail
《怒火青春》的敘事節奏和配樂輕快,但劇情卻與之相反的沈重。三位主角分別是猶太裔的Vinz、阿拉伯裔的Said和非裔的Hubert。種族歧視、階級主義、警察濫權等議題,貫穿整部電影。他們怒火中的膽怯、無力和絕望,展現出青年在社會邊緣的處境。電影透過這些少年人的命運,反映出社會的墮落和自救。
Thumbnail
  然而,這種平易近人、淺顯易懂,與「其實不怎麼嚇人」,才是整個故事最可怕的地方。它不是一部「有種族議題的驚悚片」,而就是一部「種族議題驚悚片」。而且,它直指種族議題的核心,而不只是討論「非裔美國人在美國史中的處境」。如果你願意相信我的推薦,可以先去看電影,因為接下來馬上會劇透。。
Thumbnail
隨著時代的進步,種族平等有了白紙黑字的明文規定、平等意識也逐漸高漲,然而,歧視等議題仍時不時浮出水面,我們以為我們一直在進步,但深根地固的思維模式總時不時探頭出來作祟。而電影《幕後大亨》故事背景則發生於黑人民權運動尚在進行的60年代美國。 於2020年上映的《幕後大亨》是一部真人真事改編電影,故事
Thumbnail
這本書非常真實,卻也令人悲傷。第一次可以這麼近距離地認識到美國黑人貧民社區和幫派的日常生活以及社會結構,或許我們無法直接幫助到他們,但是至少可以好好反思被我們視為理所當然的生長環境,很多時候是因為我們擁有相對好的生長環境,才讓我們的努力有所價值。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香港黑幫電影以黑幫江湖恩怨情仇為主線,充滿政治背景和複雜的人際關係,體現了香港特殊的地理和政治環境。古惑仔系列電影表現了香港在回歸中國後的社會變遷,反映了黑社會的與時並進。本文回顧了古惑仔系列電影的經典之作,呈現了香港黑幫世界的地下秩序以及其與政治和時事的關聯。
Thumbnail
導演朱平從短片《粗工阿全》及《降河洄游》便一直將作品的焦點放在底層百姓,這一回聚焦在混黑社會的更生人們。
Thumbnail
今天想來聊一部經典的黑幫電影,不對,應該說是警匪電影,我想從視覺感官的面向切入,來介紹這部電影傑出的視覺美學。
Thumbnail
《樹大招風》是一部值得深思的犯罪電影,它通過真實事件和人物的描寫,展示了90年代香港的社會現實和人性複雜。電影的緊張敘事和深刻的人物刻畫,使其成為一部不僅僅是娛樂觀眾,更是讓人反思的佳作。對於喜愛犯罪片的觀眾來說,這部電影無疑是不可錯過的經典之作。
Thumbnail
關乎「命運和意志」的選擇題,在電影開頭導演大衛溜著滑板採訪街友時,他得到的答案是「命運」。《小鬼當街》被攝者小男主角山依就是其中一個例子,他的經歷受到「命運」左右,男孩母親說過他們一家人也出自匈牙利街頭,如今比較幸運地生活在擁擠狹小的老舊公寓,「我和我生活的人並不髒。」如同他們能自在與老鼠共處。那麼
Thumbnail
《怒火青春》的敘事節奏和配樂輕快,但劇情卻與之相反的沈重。三位主角分別是猶太裔的Vinz、阿拉伯裔的Said和非裔的Hubert。種族歧視、階級主義、警察濫權等議題,貫穿整部電影。他們怒火中的膽怯、無力和絕望,展現出青年在社會邊緣的處境。電影透過這些少年人的命運,反映出社會的墮落和自救。
Thumbnail
  然而,這種平易近人、淺顯易懂,與「其實不怎麼嚇人」,才是整個故事最可怕的地方。它不是一部「有種族議題的驚悚片」,而就是一部「種族議題驚悚片」。而且,它直指種族議題的核心,而不只是討論「非裔美國人在美國史中的處境」。如果你願意相信我的推薦,可以先去看電影,因為接下來馬上會劇透。。
Thumbnail
隨著時代的進步,種族平等有了白紙黑字的明文規定、平等意識也逐漸高漲,然而,歧視等議題仍時不時浮出水面,我們以為我們一直在進步,但深根地固的思維模式總時不時探頭出來作祟。而電影《幕後大亨》故事背景則發生於黑人民權運動尚在進行的60年代美國。 於2020年上映的《幕後大亨》是一部真人真事改編電影,故事
Thumbnail
這本書非常真實,卻也令人悲傷。第一次可以這麼近距離地認識到美國黑人貧民社區和幫派的日常生活以及社會結構,或許我們無法直接幫助到他們,但是至少可以好好反思被我們視為理所當然的生長環境,很多時候是因為我們擁有相對好的生長環境,才讓我們的努力有所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