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受害者情結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raw-image

這本書不像小說可以一口氣看完,整整花了三天半的時間,好幾次不得不停下來消化吸收,審視和面對內在的自己,原來我也有受害者情結的傾向,雖然症狀不算嚴重,但偶爾會認為自己受了委屈,沒有人了解,想要找個人傾吐。

作者在書中寫到「受害者情結是童年受傷及受苦經驗膠著僵化而成」,這句話整個觸動了我,看了忍不住猛點頭,童年經歷和原生家庭真的會影響我們一生,長年累月積壓糾結,便引起情緒失調和情感障礙。

看完這本《受害者情結》也讓我恍然大悟,原來二十年前認識的L小姐完全符合裡面的症狀,因為工作關係和對方有了交流機會,休假時會約出去喝下午茶,然後聽她哭訴自己在原生家庭中的處境,親生媽媽不愛她,把它當作仇人,不管她怎麼討好關心,總是惡言相向,連帶著其他兄弟姊妹為了討媽媽歡心也跟她保持距離,只有爸爸疼惜關心,L小姐很早就搬出來住,很努力工作賺錢想要買房子接爸爸出來,每次回到老家都會買很多東西,可是媽媽會把東西丟在地上,因此傷透了她的心,不懂自己做錯什麼。

剛開始幾次會因為L小姐的遭遇而不平,不停的安慰她,就算是親生父母也未必就會疼愛自己的孩子,只是剛好那個孩子是妳,就像有些命理老師會說也許妳們前世是仇人,才會相欠債,這輩子要來還債,既然這樣就把重點放在自己身上,多愛自己,可是幾次下來發現她聽不進去,也無法改變心態,只是重複同樣的話,然後哭泣,搞到最後真的害怕接到她的電話,就算一起出去吃飯也不知該說什麼才好,覺得自己幫不了她,有時L小姐會很開心的告訴我跟姊姊的關係改善了,我也替她高興,可是沒過多久也哭著說姊姊叫她別再去她家,就這樣反反覆覆讓我也快瘋了,最後受不了終於慢慢拉開距離,不再跟她有任何接觸。

看到書中寫到「勿落入拯救者角色,與對方產生病態共依存關係」、「不隨對方的情緒起舞,避免擔負對方情緒的責任」,不禁慶幸自己做對了,過了好多年之後又遇到,L小姐的父母都已經過世了,跟手足之間的關係因此變好,不由得衷心祝福。

#蘇絢慧

#好書分享

#每天養成讀書的好習慣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不寫作也梅關係的沙龍
16會員
88內容數
平日愛看的書籍有感以及生活覺察紀錄
2024/05/07
看到書名就很想看,終於在圖書館借到。 看完之後唯一不滿的地方是對於身為主角不破俊太郎的新任事務官美晴這個角色,該說是花瓶,還是跑龍套,其實我並不是在期待有任何粉紅泡泡產生,而是希望這位女配角至少有點用處,不過作者將她塑造的大概也只能從事文書處理,完全沒有一絲分析案情或是有一滴滴的推理能力,只會追著
Thumbnail
2024/05/07
看到書名就很想看,終於在圖書館借到。 看完之後唯一不滿的地方是對於身為主角不破俊太郎的新任事務官美晴這個角色,該說是花瓶,還是跑龍套,其實我並不是在期待有任何粉紅泡泡產生,而是希望這位女配角至少有點用處,不過作者將她塑造的大概也只能從事文書處理,完全沒有一絲分析案情或是有一滴滴的推理能力,只會追著
Thumbnail
2024/04/30
我很喜歡中山七里老師的鋼琴家岬洋介這個系列,因為能夠用文字來表現古典音樂的作品真的不多也很難,會讓人在看書之餘又去把書裡提到的古典音樂找出來搭配著聽,再加上岬洋介這個人物的塑造,外表溫文內斂,其實內心波濤洶湧,他把所受的折磨和苦難內化,看似陽光卻又能依稀窺見陰影的存在,真的很有魅力。 ——以下有雷
Thumbnail
2024/04/30
我很喜歡中山七里老師的鋼琴家岬洋介這個系列,因為能夠用文字來表現古典音樂的作品真的不多也很難,會讓人在看書之餘又去把書裡提到的古典音樂找出來搭配著聽,再加上岬洋介這個人物的塑造,外表溫文內斂,其實內心波濤洶湧,他把所受的折磨和苦難內化,看似陽光卻又能依稀窺見陰影的存在,真的很有魅力。 ——以下有雷
Thumbnail
2023/08/24
剛剛看到獨步文化的貼文要出版續集,這才發現忘了寫這本書的心得,身為宮部美幸老師的書迷,尤其特別喜愛她的時代作品,通常看完都會有滿腔的思緒想要抒發,只是這本讓我有點意外,應該說是小小的失落感,因為北一是個完全不像主角的主角,外表就不說了,不可能個個都像「相思成災」裡的弓之助,既是美少年又聰明擅長推理,
Thumbnail
2023/08/24
剛剛看到獨步文化的貼文要出版續集,這才發現忘了寫這本書的心得,身為宮部美幸老師的書迷,尤其特別喜愛她的時代作品,通常看完都會有滿腔的思緒想要抒發,只是這本讓我有點意外,應該說是小小的失落感,因為北一是個完全不像主角的主角,外表就不說了,不可能個個都像「相思成災」裡的弓之助,既是美少年又聰明擅長推理,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冷暴力】 這麼做更好→已所不欲,勿施於人 在寫「冷暴力」那篇時,原以為已過了許久不會再有情緒波動。可怕的是,一旦烙印上就再也消不掉了。我彷彿又回到過去那個沒有力量做任何改變,只能發著抖接受的自己。
Thumbnail
【冷暴力】 這麼做更好→已所不欲,勿施於人 在寫「冷暴力」那篇時,原以為已過了許久不會再有情緒波動。可怕的是,一旦烙印上就再也消不掉了。我彷彿又回到過去那個沒有力量做任何改變,只能發著抖接受的自己。
Thumbnail
十月的第二週,《如果不能怪罪你,我要如何原諒你?》終於要在我的粉絲專頁【療癒師的癒兒日誌】、每個月一次的〔愛說書〕直播裡進行分享了! 其實,我在七月底的時候,就已經收到這本書了。 但是,在「推薦書」的這件事情上,我總是堅持「先把書看完,然後再分享」;而且,在閱讀這類型書籍的時候,我會跟著作者的思路,
Thumbnail
十月的第二週,《如果不能怪罪你,我要如何原諒你?》終於要在我的粉絲專頁【療癒師的癒兒日誌】、每個月一次的〔愛說書〕直播裡進行分享了! 其實,我在七月底的時候,就已經收到這本書了。 但是,在「推薦書」的這件事情上,我總是堅持「先把書看完,然後再分享」;而且,在閱讀這類型書籍的時候,我會跟著作者的思路,
Thumbnail
這本書不像小說可以一口氣看完,整整花了三天半的時間,好幾次不得不停下來消化吸收,審視和面對內在的自己,原來我也有受害者情結的傾向,雖然症狀不算嚴重,但偶爾會認為自己受了委屈,沒有人了解,想要找個人傾吐。 作者在書中寫到「受害者情結是童年受傷及受苦經驗膠著僵化而成」,這句話整個觸動了我,看了忍不住猛
Thumbnail
這本書不像小說可以一口氣看完,整整花了三天半的時間,好幾次不得不停下來消化吸收,審視和面對內在的自己,原來我也有受害者情結的傾向,雖然症狀不算嚴重,但偶爾會認為自己受了委屈,沒有人了解,想要找個人傾吐。 作者在書中寫到「受害者情結是童年受傷及受苦經驗膠著僵化而成」,這句話整個觸動了我,看了忍不住猛
Thumbnail
長期用情緒來控制他人的,其實內在非常需要被愛被在乎。
Thumbnail
長期用情緒來控制他人的,其實內在非常需要被愛被在乎。
Thumbnail
類似的故事或許還在現實生活中持續上演,如何避免悲劇的發生、面對苦難的應對方式、看見他人受害該抱持什麼樣的態度⋯⋯⋯⋯都是集體社會該去學習與思考的問題,這不會是一個人應該孤單承受的人生,而是社會集體的責任與義務。
Thumbnail
類似的故事或許還在現實生活中持續上演,如何避免悲劇的發生、面對苦難的應對方式、看見他人受害該抱持什麼樣的態度⋯⋯⋯⋯都是集體社會該去學習與思考的問題,這不會是一個人應該孤單承受的人生,而是社會集體的責任與義務。
Thumbnail
從噩夢中醒來的我,意識到自己又帶著期待自傷傷人,心中不免慨嘆:「人這一輩子的功課,始終必須回到自身。」而我,還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深切地希望自己可以做到不批判、不反感、不怨懟
Thumbnail
從噩夢中醒來的我,意識到自己又帶著期待自傷傷人,心中不免慨嘆:「人這一輩子的功課,始終必須回到自身。」而我,還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深切地希望自己可以做到不批判、不反感、不怨懟
Thumbnail
這篇應該算是《母愛的牽絆》這本書的心得,不過這本書比標題更遠與廣。我這一年多持續的處理自己的創傷問題,前幾天被推薦這本書後一天內斷斷續續地看完,夾帶著兩千字的傷痛回憶與兩公升的眼淚。
Thumbnail
這篇應該算是《母愛的牽絆》這本書的心得,不過這本書比標題更遠與廣。我這一年多持續的處理自己的創傷問題,前幾天被推薦這本書後一天內斷斷續續地看完,夾帶著兩千字的傷痛回憶與兩公升的眼淚。
Thumbnail
一位女性個案 在感情上重複著同樣同樣的循環 明明是個勇敢的個性 但碰到對象就會成為無盡的包容 她不知道的是 以為自己總是碰到無法表達、內心封閉的男人 而自己總是一再的想金石為開 明知道關係不順利,仍然無法成為手先放開的那個 她其實也是學習身心靈的 但潛意識這個關卡真的並不容易 不是自己看見
Thumbnail
一位女性個案 在感情上重複著同樣同樣的循環 明明是個勇敢的個性 但碰到對象就會成為無盡的包容 她不知道的是 以為自己總是碰到無法表達、內心封閉的男人 而自己總是一再的想金石為開 明知道關係不順利,仍然無法成為手先放開的那個 她其實也是學習身心靈的 但潛意識這個關卡真的並不容易 不是自己看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