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療癒師的讀書筆記《如果不能怪罪你,我要如何原諒你?》可不可以不要再談那件事了?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十月的第二週,《如果不能怪罪你,我要如何原諒你?》終於要在我的粉絲專頁【療癒師的癒兒日誌】、每個月一次的〔愛說書〕直播裡進行分享了!
其實,我在七月底的時候,就已經收到這本書了。
但是,在「推薦書」的這件事情上,我總是堅持「先把書看完,然後再分享」;而且,在閱讀這類型書籍的時候,我會跟著作者的思路,加重一直有在持續向內療癒的力道⋯⋯於是,在閱讀此書的時候,步調也隨著吸收的程度,走走停停。
排程,也就一路延宕至今。

其中,最讓我震撼且心有戚戚焉的一段話,在第二章的開頭就已經出現。
「你什麼時候才要停止哭訴你的童年?」、「你不認為現在是該放過父母的時候了嗎?」、「你為什麼不讓過去成為過去,好好過日子呢?」、「你知道你的問題是什麼嗎?你就是無法原諒!」⋯⋯許多人,在這些令人內疚的說詞下,被迫選擇了不成熟且空洞的原諒。—摘自《如果不能怪罪你,我要如何原諒你?》的第五十二頁。

「可以不要再談那件事了嗎?」—看著這些文字,我的耳邊響起的這句話。

這個提問,一開始,來自於外在。

第一個說這句話的人,是我的母親
身為生理女性,我在八、九歲的時候,發生了〈父親咬了我的胸口和大腿內側〉的事情;母親,即使是專門防治家庭暴力的社工,仍然只有口頭告誡父親⋯⋯在那之後,我的身體雖然長大了,但是心理卻一直被這道巨大的陰影籠罩著。
直到二十九歲那年,我遇見了療癒;在引導之下,我與真實的內在感受重新連上線。同時,也從綑綁了二十年的「熟人性侵未遂受害者」鎖鏈裡掙脫,轉變成有力量的「倖存者」。
然而,在以「和好」為前提的情況下,我主動與母親談及此事的時候,也第一次聽到「不要再談這件事情了!」。我才發現:我的母親,一直身體力行地在執行這句話;她從來沒有主動和我聊過這件事,更遑論問及我在事件過後的情緒和感受、對她和父親的觀感⋯⋯等等,全都沒有。
或許,母親一樣深受其害;但那樣的迴避,對我來說卻是扎實的忽視。
第二個說這句話的人,是我唯一的姐姐。
長我三歲的姐姐,大約是在大學的時候,得知此事的;在那之後,我搬離開家、在姐姐婚後不願單獨和父母吃飯⋯⋯,姐姐都相當包容。直到近幾年,因為療癒那道創傷之後,我的內在逐漸長大,也因著越來越深入地探索和修復母親帶來的傷害,大幅減少與原生家庭的互動。
這樣的變化,讓姐姐的態度也慢慢轉向。我猜想,原因有二個:一是母親的身體漸走下坡,二是母親將沒有順利租出去的、要留給外孫(姐姐的兒子)的房子,讓我有期限地無償居住;而母親在今年年初的突然離世,讓許久未見的姐姐,對我說出「可以不要再講這件事情了嗎?」。
「可以不要再談這件事情了嗎?」是一句提問,看似是在尋求「我」的同意;但是,這句話實際提出的卻是「要求」,不僅要我聽懂語氣,更要我自願於閉嘴。幸運的是,聽到這些話的時候,我的內在已經相對有力量,可以在差點被折彎的時候,再度捍衛自己。

直到⋯⋯這個提問,來自於我的內在。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2431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內在小孩轉大人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內在小孩轉大人」將書寫在生活中和內在小孩扯上邊的事,可能是我自己的事,發生在我和太座之間、或是與孩子之間;也可能是孩子的事,發生在和我們之間或與同儕之間。總之,包羅萬象因為「從生活中所發生的事,抽絲剝繭之後找到引發不舒服感受的源頭」的這檔事,真的太好玩了!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非常律師禹英禑》的完結篇,讓我大噴淚。特別是「女主角要說服『從未扶養過自己的母親』讓同母異父的弟弟按照自己的意願去面對錯誤」的那一段。 「請別辜負一個孩子「相信自己的媽媽是好人」的信念⋯⋯因為那種傷口會非常疼痛,而且久久無法痊癒。」禹英禑律師說的這段話,直接戳中我的淚腺! 。
最近,讀了一本很有趣的書:《兒子使用說明書》。 作者,工作是將腦科學應用於人工智慧(AI)的開發,身份則是養育男孩長大成人的母親,她將自己的研究成果:男性大腦與女性大腦,二者的「瞬間的使用方式」不同,轉為數本暢銷書的基礎。 而我就是擁有男性腦的生理女性! 母親一直有「我能與父親和好」的期待。
《擁抱你的內在家庭》用華人視角完美地詮釋了〔內在家庭〕系統。用較為大眾化的語言很好地轉譯了專業術語,照顧到了理性的左腦;也用實際的案例來進行應用和剖析了不同的部分,在觸動到讀者的情感時,也照料了感性的右腦。 這是一本好讀的書,也是一個值得學習和應用的系統,我很推薦!
這幾天,大女兒拍攝的紀錄片《人生的十字路》開放點閱了! 在這部紀錄片中,大女兒以「女兒」的視角,以「媽媽,妳當初為什麼會選擇離婚?」為開頭,紀錄了「媽媽,在被爸爸第三次提出離婚時,選擇了離婚」,直到「二年之後,重新將女兒們的監護權爭取回來」的心路歷程。 在片中,我破天荒地說了重話!
從原生家庭裡蔓延出來、使人窒息的社交痛苦,就像看不見盡頭的隧道,黑暗且令人忐忑,甚至是舉步維艱。 但在一次又一次的〔療癒〕裡,我踏踏實實地、一步一腳印地辨識、修復創傷,讓自己的心智肌肉在過程中變得更加強壯,更有力量地讓自己離開原生家庭的黑洞⋯⋯於是可以和太太、女兒們攜手打造一個家。
《非常律師禹英禑》的完結篇,讓我大噴淚。特別是「女主角要說服『從未扶養過自己的母親』讓同母異父的弟弟按照自己的意願去面對錯誤」的那一段。 「請別辜負一個孩子「相信自己的媽媽是好人」的信念⋯⋯因為那種傷口會非常疼痛,而且久久無法痊癒。」禹英禑律師說的這段話,直接戳中我的淚腺! 。
最近,讀了一本很有趣的書:《兒子使用說明書》。 作者,工作是將腦科學應用於人工智慧(AI)的開發,身份則是養育男孩長大成人的母親,她將自己的研究成果:男性大腦與女性大腦,二者的「瞬間的使用方式」不同,轉為數本暢銷書的基礎。 而我就是擁有男性腦的生理女性! 母親一直有「我能與父親和好」的期待。
《擁抱你的內在家庭》用華人視角完美地詮釋了〔內在家庭〕系統。用較為大眾化的語言很好地轉譯了專業術語,照顧到了理性的左腦;也用實際的案例來進行應用和剖析了不同的部分,在觸動到讀者的情感時,也照料了感性的右腦。 這是一本好讀的書,也是一個值得學習和應用的系統,我很推薦!
這幾天,大女兒拍攝的紀錄片《人生的十字路》開放點閱了! 在這部紀錄片中,大女兒以「女兒」的視角,以「媽媽,妳當初為什麼會選擇離婚?」為開頭,紀錄了「媽媽,在被爸爸第三次提出離婚時,選擇了離婚」,直到「二年之後,重新將女兒們的監護權爭取回來」的心路歷程。 在片中,我破天荒地說了重話!
從原生家庭裡蔓延出來、使人窒息的社交痛苦,就像看不見盡頭的隧道,黑暗且令人忐忑,甚至是舉步維艱。 但在一次又一次的〔療癒〕裡,我踏踏實實地、一步一腳印地辨識、修復創傷,讓自己的心智肌肉在過程中變得更加強壯,更有力量地讓自己離開原生家庭的黑洞⋯⋯於是可以和太太、女兒們攜手打造一個家。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在人生低谷中尋求幫助是重要的,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的初次諮商經驗,面對原生家庭、創傷事件等問題,作者經由諮商學會正視內心情緒,慢慢走出低潮,這是一個充滿感恩和成長的經歷。
Thumbnail
父母的不易從來是他們自己的選擇,而非你出世的過失。
今天跟一個朋友吃飯,談論著情緒勒索的一事, 她說著想跟父親一起過生日,但不願與會情緒勒索的母親一起, 沒想到父親說:「如果不一起那就不要吃了。」 這一二年來,偶爾的相遇,會聽到她提起父母的狀況, 講述她母親對於父親的權控,講述父親對她抱怨母親的行為, 換門鎖、砸車、一天24小時的緊密相
Thumbnail
我知道所有被視為斬釘截鐵的,必定得略去千瘡百孔的襯裡,我也相信最暖的擁抱與最利的刀鋒都來自家庭,而人最難面對的永遠是自己。 讀田威寧的《彼岸》 從未想過和缺席生命中三十多年的母親再見面:「明明早就結束了,卻缺乏真正的句號。」 我想起平路《坦露的心》,同樣在某一刻突然發現了瘡疤底下的秘密,像
Thumbnail
來自母親的辱罵和厭惡造成了內心的痛苦和孤獨感,導致了自傷和精神創傷。這篇文章探討了受到家庭暴力所引發的精神疾病與心靈創傷,描述了對於成長過程中所受到的心靈創傷以及精神疾病的影響和困境。文章中描述了作者如何嘗試努力改變自己的處境,但無法獲得理解和幫助,希望引起社會的重視和關注。
Thumbnail
「養兒一百歲,長憂九十九」這句諺語應該是多數華人父母的心態,那麼其他族裔呢?他們難道真的在孩子成長後就會放手不管嗎? 本來沒有打算寫這個熱門話題,每年母親節前後,網上有關文章很多,自己不想再來湊熱鬧,可是當我今天早上讀到「殲悔錄」* 第五卷的時候,奧古斯丁在書中描述怎樣欺騙母親的一段回憶⋯⋯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當我們療癒好自己,家人也會跟著好起來。」 上禮拜我媽主動跟我道歉,她小時候對我不好的事情,媽媽跟我說: 「我覺得我在你小時候,我真的對你很不好,我終於能理解,為什麼你小時候會那麼恨我,我真的知道自己做錯了!我希望在媽媽還活著的時候,你可以原諒我。」 我想我可以真正釋懷了!
Thumbnail
自我有記憶以來,母親就是一個無論遇到什麼困難都可以快速翻篇的人。即使青春期的我叛逆又不容世俗,總是衝撞權威又經不起評判,卡在自己的迴圈動彈不得。但母親從沒有放棄與我溝通,在夜深人靜、獨自啜泣的陽台角落,他總在與我爭執後默默伸出手,理性的分析他生氣的原由,教我做人處事
Thumbnail
2020.12.30 原來自我療癒,靈魂對議題的順序與進程有自己的安排,我們要做的只是有願意療癒、願意面對自己的心。 在第一次清理家族業力時,雖然在老師的冥想帶領下,有進入、並看見爸媽各自身後所揹負的業力與框架,當時只是”看見”,並無法真心原諒與接納。 之後各種想趕快清理自己,好讓自己輕盈舒服
前陣子整理東西,翻到一張幾年前隨筆記下當時的心情,看筆跡,大概是以相對平靜的心態在敘述著那時發生的不愉快,因為與媽媽的摩擦而產生的不愉快。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在人生低谷中尋求幫助是重要的,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的初次諮商經驗,面對原生家庭、創傷事件等問題,作者經由諮商學會正視內心情緒,慢慢走出低潮,這是一個充滿感恩和成長的經歷。
Thumbnail
父母的不易從來是他們自己的選擇,而非你出世的過失。
今天跟一個朋友吃飯,談論著情緒勒索的一事, 她說著想跟父親一起過生日,但不願與會情緒勒索的母親一起, 沒想到父親說:「如果不一起那就不要吃了。」 這一二年來,偶爾的相遇,會聽到她提起父母的狀況, 講述她母親對於父親的權控,講述父親對她抱怨母親的行為, 換門鎖、砸車、一天24小時的緊密相
Thumbnail
我知道所有被視為斬釘截鐵的,必定得略去千瘡百孔的襯裡,我也相信最暖的擁抱與最利的刀鋒都來自家庭,而人最難面對的永遠是自己。 讀田威寧的《彼岸》 從未想過和缺席生命中三十多年的母親再見面:「明明早就結束了,卻缺乏真正的句號。」 我想起平路《坦露的心》,同樣在某一刻突然發現了瘡疤底下的秘密,像
Thumbnail
來自母親的辱罵和厭惡造成了內心的痛苦和孤獨感,導致了自傷和精神創傷。這篇文章探討了受到家庭暴力所引發的精神疾病與心靈創傷,描述了對於成長過程中所受到的心靈創傷以及精神疾病的影響和困境。文章中描述了作者如何嘗試努力改變自己的處境,但無法獲得理解和幫助,希望引起社會的重視和關注。
Thumbnail
「養兒一百歲,長憂九十九」這句諺語應該是多數華人父母的心態,那麼其他族裔呢?他們難道真的在孩子成長後就會放手不管嗎? 本來沒有打算寫這個熱門話題,每年母親節前後,網上有關文章很多,自己不想再來湊熱鬧,可是當我今天早上讀到「殲悔錄」* 第五卷的時候,奧古斯丁在書中描述怎樣欺騙母親的一段回憶⋯⋯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當我們療癒好自己,家人也會跟著好起來。」 上禮拜我媽主動跟我道歉,她小時候對我不好的事情,媽媽跟我說: 「我覺得我在你小時候,我真的對你很不好,我終於能理解,為什麼你小時候會那麼恨我,我真的知道自己做錯了!我希望在媽媽還活著的時候,你可以原諒我。」 我想我可以真正釋懷了!
Thumbnail
自我有記憶以來,母親就是一個無論遇到什麼困難都可以快速翻篇的人。即使青春期的我叛逆又不容世俗,總是衝撞權威又經不起評判,卡在自己的迴圈動彈不得。但母親從沒有放棄與我溝通,在夜深人靜、獨自啜泣的陽台角落,他總在與我爭執後默默伸出手,理性的分析他生氣的原由,教我做人處事
Thumbnail
2020.12.30 原來自我療癒,靈魂對議題的順序與進程有自己的安排,我們要做的只是有願意療癒、願意面對自己的心。 在第一次清理家族業力時,雖然在老師的冥想帶領下,有進入、並看見爸媽各自身後所揹負的業力與框架,當時只是”看見”,並無法真心原諒與接納。 之後各種想趕快清理自己,好讓自己輕盈舒服
前陣子整理東西,翻到一張幾年前隨筆記下當時的心情,看筆跡,大概是以相對平靜的心態在敘述著那時發生的不愉快,因為與媽媽的摩擦而產生的不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