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美國 加拿大 兩個中年婦女的對話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二零二二年十月五日,星期三。天氣:晴。
昨天晚上正要看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的電視情境喜劇《老爸老媽浪漫史》,「叮!」的一聲,Messenger收到在矽谷某大國際公司工作的大學同學維維安的問候:
「一切都好嗎? 只想看看妳最近如何,希望一切安好。我還是老樣子,十六年被上下欺壓忙碌的工程師。」
上次我和維維安倆人簡單交換訊息都是四個半月前了,這次我想跟她好好說說話。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1926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加拿大鐵女手札 I 台灣移民生活思聞錄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你的見面禮 Premium 閱讀權限 只剩下0 小時 0
avatar-img
129會員
186內容數
用昔日台灣記者之眼,以華人女性的角度,透過中文分享加拿大生活的挑戰與厚度,面向涵蓋文化、風土、社會、民情、語言、經濟、職場、工作、家庭、情感、政治、旅遊等經歷、觀察與思考,真人真事分的故事享日常的酸甜苦辣,耙梳平凡人的永續生存法則,拼湊新的庶民哲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佩格澀思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二零二二年九月二十四日,星期六。天氣:晴。 克蕾兒是我以前在火車上工作的同事,化妝起來很漂亮,像電影《阿拉丁》的女主角。我不討厭她,但很難喜歡她;她像一個結,我理不開。
二零二二年九月二十三日,星期五。天氣:晴。 在加拿大幾個稍為有點交情的女性朋友裡,我最心疼台灣來的珍妮。說直點,她根本是被拐到這裡生小孩的工具。聽來很糟糕,而情況照她跟我說的也真的不怎麼好。 珍妮很清瘦,頭髮烏黑,身高接近一百六,厚厚的眼鏡下一對眼睛圓圓的,說話慢條斯理而且聲音很甜很輕柔……
二零二二年九月二十一日,星期三。天氣:晴。 麗迪亞這個名字我提過,她是我在伊頓購物中心席爾思百貨附設的加拿大觀光紀念品店打工的同事。店裡感覺有種不成文規定,周一到周五早上十點到下午兩點的班全歸麗迪亞,沒有人會跟她這個總是笑咪咪的寡母爭,大家都知道她得趕搭捷運回「中城」去接兩個上小學的孩子下課。 麗迪
二零二二年九月二十日,星期二。天氣:晴。 我要講的這個努兒,就住在我們社區的隔壁。認識她還要等到小丹五歲上公立幼稚園時。 起初,我們見到努兒總是接送她的小兒子上下學,不一會兒就知道她是另一班同學的家長。後來,我們開始打招呼,不約而同時乾脆兩家一起走,於是我對開朗的努兒認識也漸漸多一些。
二零二二年九月十七日,星期六。天氣:晴。 「蘋果──,蘋果──;再說一次:蘋果──」 幼幼班老師認真地教著小小孩說中文,聲音透過麥克風從我背後長長的走道盡頭右轉處的教室裡傳來,字字清晰有力。稍早,她還教了「早安」和「我是──」,希望每個幼兒能用中文向人問好跟介紹自己。 不僅是老師們,在這個周末學校裡
二零二二年九月十四日,星期三。天氣:晴時多雲。 應該是十四年前的九月十四日晚上九點半左右,我跟前夫搭乘日航從大阪轉機直飛多倫多的班機扺達目地的。我在低空中透過小小的窗子,看見黑夜裡許多路燈在地面上整齊地排著,把街道像棋格子般的劃開。路上行車看起來比同時間的台北少太多,或許因為那麼一點的冷清……
二零二二年九月二十四日,星期六。天氣:晴。 克蕾兒是我以前在火車上工作的同事,化妝起來很漂亮,像電影《阿拉丁》的女主角。我不討厭她,但很難喜歡她;她像一個結,我理不開。
二零二二年九月二十三日,星期五。天氣:晴。 在加拿大幾個稍為有點交情的女性朋友裡,我最心疼台灣來的珍妮。說直點,她根本是被拐到這裡生小孩的工具。聽來很糟糕,而情況照她跟我說的也真的不怎麼好。 珍妮很清瘦,頭髮烏黑,身高接近一百六,厚厚的眼鏡下一對眼睛圓圓的,說話慢條斯理而且聲音很甜很輕柔……
二零二二年九月二十一日,星期三。天氣:晴。 麗迪亞這個名字我提過,她是我在伊頓購物中心席爾思百貨附設的加拿大觀光紀念品店打工的同事。店裡感覺有種不成文規定,周一到周五早上十點到下午兩點的班全歸麗迪亞,沒有人會跟她這個總是笑咪咪的寡母爭,大家都知道她得趕搭捷運回「中城」去接兩個上小學的孩子下課。 麗迪
二零二二年九月二十日,星期二。天氣:晴。 我要講的這個努兒,就住在我們社區的隔壁。認識她還要等到小丹五歲上公立幼稚園時。 起初,我們見到努兒總是接送她的小兒子上下學,不一會兒就知道她是另一班同學的家長。後來,我們開始打招呼,不約而同時乾脆兩家一起走,於是我對開朗的努兒認識也漸漸多一些。
二零二二年九月十七日,星期六。天氣:晴。 「蘋果──,蘋果──;再說一次:蘋果──」 幼幼班老師認真地教著小小孩說中文,聲音透過麥克風從我背後長長的走道盡頭右轉處的教室裡傳來,字字清晰有力。稍早,她還教了「早安」和「我是──」,希望每個幼兒能用中文向人問好跟介紹自己。 不僅是老師們,在這個周末學校裡
二零二二年九月十四日,星期三。天氣:晴時多雲。 應該是十四年前的九月十四日晚上九點半左右,我跟前夫搭乘日航從大阪轉機直飛多倫多的班機扺達目地的。我在低空中透過小小的窗子,看見黑夜裡許多路燈在地面上整齊地排著,把街道像棋格子般的劃開。路上行車看起來比同時間的台北少太多,或許因為那麼一點的冷清……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中東地區的家庭也有包餃子活動?長得像餃子,吃起來像鬆餅,裡面卻又包起司?有些人叫它黃金起司餃,香甜的餅皮包入滿滿起司,炸得酥脆之後泡到糖漿裡,最後在撒些開心果碎,真的不愧被稱作中東的少女夢幻逸品,吃一口就難忘。但你知道嗎,即將結束的不只是齋戒月,有些食物竟然也會跟著從店家的櫥窗消失,只能明年再見。
心理學博班申請心得分享的文章數量相當少(申請英國博士班的又更少)。我很幸運處在一個資源豐沛又支持的環境當中,我有機會第一手認識與詢問曾經走過這一遭的人們,但或許不是每個人都有這樣的好運。我希望將自己的經歷寫下來,並將我在這一路上搜尋到的資源做一個統整,讓之後相關領域的申請者有更多參考案例。
這幾年在日本,媒體上時常會出現「小朋友食堂(子ども食堂)」的介紹,特別是在疫情期間,小朋友食堂成為不少人尋求溫飽的重要場所。但你知道嗎?小朋友並不是只限「小朋友」才能參加,小朋友食堂也不是公機關或是連鎖店,各地方的有志之士都可以自己開辦小朋友食堂,到底這個小朋友食堂是什麼?
走進店內感覺像來到了昭和時代一般,媽媽桑跟客人不用說...年紀絕對是昭和(其中一個阿嬤說她84),日本鄉下還保存了上個時代的遺產,而這天我們又踏足了其中一處。
搭著火車,穿進又長又黑的隧道,無止盡的黑暗,突然被隧道盡頭的山洞光線劃破。火車穿出隧道,相模灣的海景突然如卷軸一般展開在眼前...,這是我第一次真切的感受到「自己的存在」。這是杉本博司小的時候,從熱海到小田原的途中,對於搭火車所看到的回憶,也是他內心的原鄉。
在瑞士弗萊堡州的Plaffeien小鎮有一個台灣車輪餅小攤,賺零用錢也兼做國民外交。飄著中華民國國旗的小攤,賣著台灣食譜、瑞士本土原料的車輪餅。瑞士客人和台灣鄉親都喜歡,堅持健康的台灣美味,人情味和小費不斷小車的老闆娘享受著小小的成就感。了解更多瑞士創業的故事,來看瑞士台灣車輪餅。
中東地區的家庭也有包餃子活動?長得像餃子,吃起來像鬆餅,裡面卻又包起司?有些人叫它黃金起司餃,香甜的餅皮包入滿滿起司,炸得酥脆之後泡到糖漿裡,最後在撒些開心果碎,真的不愧被稱作中東的少女夢幻逸品,吃一口就難忘。但你知道嗎,即將結束的不只是齋戒月,有些食物竟然也會跟著從店家的櫥窗消失,只能明年再見。
心理學博班申請心得分享的文章數量相當少(申請英國博士班的又更少)。我很幸運處在一個資源豐沛又支持的環境當中,我有機會第一手認識與詢問曾經走過這一遭的人們,但或許不是每個人都有這樣的好運。我希望將自己的經歷寫下來,並將我在這一路上搜尋到的資源做一個統整,讓之後相關領域的申請者有更多參考案例。
這幾年在日本,媒體上時常會出現「小朋友食堂(子ども食堂)」的介紹,特別是在疫情期間,小朋友食堂成為不少人尋求溫飽的重要場所。但你知道嗎?小朋友並不是只限「小朋友」才能參加,小朋友食堂也不是公機關或是連鎖店,各地方的有志之士都可以自己開辦小朋友食堂,到底這個小朋友食堂是什麼?
走進店內感覺像來到了昭和時代一般,媽媽桑跟客人不用說...年紀絕對是昭和(其中一個阿嬤說她84),日本鄉下還保存了上個時代的遺產,而這天我們又踏足了其中一處。
搭著火車,穿進又長又黑的隧道,無止盡的黑暗,突然被隧道盡頭的山洞光線劃破。火車穿出隧道,相模灣的海景突然如卷軸一般展開在眼前...,這是我第一次真切的感受到「自己的存在」。這是杉本博司小的時候,從熱海到小田原的途中,對於搭火車所看到的回憶,也是他內心的原鄉。
在瑞士弗萊堡州的Plaffeien小鎮有一個台灣車輪餅小攤,賺零用錢也兼做國民外交。飄著中華民國國旗的小攤,賣著台灣食譜、瑞士本土原料的車輪餅。瑞士客人和台灣鄉親都喜歡,堅持健康的台灣美味,人情味和小費不斷小車的老闆娘享受著小小的成就感。了解更多瑞士創業的故事,來看瑞士台灣車輪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遠見雜誌有篇評論,說印度裔將在美國登上高峰,因為,民主黨總統候選人賀錦麗與共和黨副總統候選人范斯的妻子都是印度裔。事實上,加州人一直以為賀錦麗是印度裔,因她早年在加州想吸取亞裔票總強調自己是印度人,所以川普說的沒錯,「以前不知道她是黑人。」
很多人都知道紐約市是一個移民城市,不少居民來自移民的家庭,問問這裏的居民都總能夠連繫上父母或祖父母在什麼時候移居到這裏,在我認識的華人社群中,很多都是第二代,想不到去到斐濟這個大洋洲的小國,也有一個華人圈子,除了有一些從中國移民到這裏經商的華裔居民外,在我們的教會中竟然也有幾位年輕的華裔斐濟人⋯⋯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了一位臺灣女生疲憊生活的壓力,於是選擇到加拿大尋找全新的開始。文章描述了她在加拿大的適應過程和新生活的體驗。
近年來,許多黃種人在西方國家遭受攻擊。這與大量中國人和香港人移民導致當地工作機會減少和房價上升有關。此外,新冠疫情期間的陰謀論也加劇了對黃種人的敵意。
Thumbnail
維平一家子在美國也待了二十多年了,當初他來美國留學,認識了當年的同學美馨,兩人共譜戀曲,畢業後沒多久就踏上紅毯。夫妻兩人都是高材生,在西岸矽谷都謀得一份不錯的工作,自然也就跟許多留學生一樣,打算定居在這裡了,唯一的顧慮就是在台灣的父親。   維平的父親原來在大學任教,妻子因病走得早,他全副心力都
聽見隔壁鄰居夫妻或情侶吵架,越吵越激動,最後甚至上演全武行,您認為那是別人的家務事,不宜干涉嗎? 家庭暴力新聞層出不窮,年初北加州矽谷才發生一起華裔工程師殺妻事件,沒隔多久又傳出另一件駭聞,一位印度裔軟體工程師在家中槍殺妻子,涉嫌謀殺一對雙胞胎兒子,隨後自盡身亡。這兩起震驚人們的家庭暴力案件
一直喜歡多元文化的工作環境,可以打開視野和學習他人好的部分。 在我的職場哩,這本來是很平常的多元,舊同事來自各國,一般相處還算平和。但是現今隨著國際政經的變化,如今我的同事幾乎都是印度人和菲律賓人,我常有身處印度村或菲律賓村的錯覺,因為他們在一起就說著家鄉話,把剩下非同種的同事隔離在外,這其實已經
Thumbnail
台灣之旅回來後,還沒打算找工作的我住在阿姨家,偶爾把履歷表投到香港和新加坡。
多年以前曾經認識一位越南來的華僑女士,她說話溫柔斯文但多是埋怨負面又哀傷。 她是上一個世紀出逃的難民,因是華僑所以家底不錯,全家一路艱險分批到了澳美加;她工作了幾年後因老闆退休,自此失業,短期打工都不如她的意,而她又有所堅持,不做藍領工作,白領薪水如不合她意也看不上眼,日復一日總是靠著家人和政府救
Thumbnail
美國財經媒體《彭博社》(Bloomberg News)率先引用印度官員說法,稱台印即將簽署勞務合作備忘錄(MOU) ,最多將開放10萬印度移工來台。此消息經台灣媒體翻譯,瞬間點燃網路輿論,與印度移工相關的文章連日登上社群媒體「Dcard」討論排行榜。   在Dcard及短影音平台TikTok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遠見雜誌有篇評論,說印度裔將在美國登上高峰,因為,民主黨總統候選人賀錦麗與共和黨副總統候選人范斯的妻子都是印度裔。事實上,加州人一直以為賀錦麗是印度裔,因她早年在加州想吸取亞裔票總強調自己是印度人,所以川普說的沒錯,「以前不知道她是黑人。」
很多人都知道紐約市是一個移民城市,不少居民來自移民的家庭,問問這裏的居民都總能夠連繫上父母或祖父母在什麼時候移居到這裏,在我認識的華人社群中,很多都是第二代,想不到去到斐濟這個大洋洲的小國,也有一個華人圈子,除了有一些從中國移民到這裏經商的華裔居民外,在我們的教會中竟然也有幾位年輕的華裔斐濟人⋯⋯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了一位臺灣女生疲憊生活的壓力,於是選擇到加拿大尋找全新的開始。文章描述了她在加拿大的適應過程和新生活的體驗。
近年來,許多黃種人在西方國家遭受攻擊。這與大量中國人和香港人移民導致當地工作機會減少和房價上升有關。此外,新冠疫情期間的陰謀論也加劇了對黃種人的敵意。
Thumbnail
維平一家子在美國也待了二十多年了,當初他來美國留學,認識了當年的同學美馨,兩人共譜戀曲,畢業後沒多久就踏上紅毯。夫妻兩人都是高材生,在西岸矽谷都謀得一份不錯的工作,自然也就跟許多留學生一樣,打算定居在這裡了,唯一的顧慮就是在台灣的父親。   維平的父親原來在大學任教,妻子因病走得早,他全副心力都
聽見隔壁鄰居夫妻或情侶吵架,越吵越激動,最後甚至上演全武行,您認為那是別人的家務事,不宜干涉嗎? 家庭暴力新聞層出不窮,年初北加州矽谷才發生一起華裔工程師殺妻事件,沒隔多久又傳出另一件駭聞,一位印度裔軟體工程師在家中槍殺妻子,涉嫌謀殺一對雙胞胎兒子,隨後自盡身亡。這兩起震驚人們的家庭暴力案件
一直喜歡多元文化的工作環境,可以打開視野和學習他人好的部分。 在我的職場哩,這本來是很平常的多元,舊同事來自各國,一般相處還算平和。但是現今隨著國際政經的變化,如今我的同事幾乎都是印度人和菲律賓人,我常有身處印度村或菲律賓村的錯覺,因為他們在一起就說著家鄉話,把剩下非同種的同事隔離在外,這其實已經
Thumbnail
台灣之旅回來後,還沒打算找工作的我住在阿姨家,偶爾把履歷表投到香港和新加坡。
多年以前曾經認識一位越南來的華僑女士,她說話溫柔斯文但多是埋怨負面又哀傷。 她是上一個世紀出逃的難民,因是華僑所以家底不錯,全家一路艱險分批到了澳美加;她工作了幾年後因老闆退休,自此失業,短期打工都不如她的意,而她又有所堅持,不做藍領工作,白領薪水如不合她意也看不上眼,日復一日總是靠著家人和政府救
Thumbnail
美國財經媒體《彭博社》(Bloomberg News)率先引用印度官員說法,稱台印即將簽署勞務合作備忘錄(MOU) ,最多將開放10萬印度移工來台。此消息經台灣媒體翻譯,瞬間點燃網路輿論,與印度移工相關的文章連日登上社群媒體「Dcard」討論排行榜。   在Dcard及短影音平台TikT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