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制退休金請求權時效一定都是5年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本文可以了解以下各種情境

  1. 沒有5年請求權時效限制的規定。
  2. 會因10年間不行使而消滅的情況。
  3. 消滅時效,請求權何時起算?
  4. 雇主按月溢扣薪資充作勞工退休提繳金,勞工請求權應如何主張?
  5. 勞退提撥短少之部分,勞工離職後5年內均得行使該損害賠償請求權,與消滅時效之問題。
  6. 勞基法/勞退條例得行使退休金請求權的起算點。
https://www.pexels.com/

https://www.pexels.com/


勞工退休金條例

第 24 條

勞工年滿六十歲,得依下列規定之方式請領退休金:

一、工作年資滿十五年以上者,選擇請領月退休金或一次退休金。

二、工作年資未滿十五年者,請領一次退休金。

年滿60歲勞工請領新制退休金並無5年請求權時效限。

第 26 條

勞工於請領退休金前死亡者,應由其遺屬或指定請領人請領一次退休金。

第 28 條

勞工或其遺屬或指定請領人請領退休金時,應填具申請書,並檢附相關文件向勞保局請領;相關文件之內容及請領程序,由勞保局定之。

第一項勞工之遺屬或指定請領人退休金請求權,自得請領之日起,因十年間不行使而消滅

103年5月16日(含該日)以前者,基於法律不溯及既往原則,退休金請求權已因5年間不行使而當然消滅。

第 31 條

雇主未依本條例之規定按月提繳或足額提繳勞工退休金,致勞工受有損害者,勞工得向雇主請求損害賠償。

前項請求權,自勞工離職時起,因五年間不行使而消滅。

民法第126條

利息、紅利、租金、贍養費、退職金及其他一年或不及一年之定期給付債權,其各期給付請求權,因五年間不行使而消滅。

法院見解說明

  1. 每月薪資債權,屬於民法第126 條規定不及1年之定期給付債權,其各期給付請求權,因5年間不行使而消滅。
  2. 消滅時效,自請求權可行使時起算;時效完成後,債務人得拒絕給付,民法第128 條前段、民法第144 條第1 項各定有明文。
  3. 所謂「可行使時」,係指請求權人行使其請求權,客觀上無法律上之障礙而言,要與請求權人主觀上何時知悉其可行使無關。
  4. 倘請求權人因疾病、權利人不在、權利存在之不知或其他事實上障礙,不能行使請求權者,則時效之進行不因此而受影響(最高法院101 年度台上字第1030號民事裁定 要旨參照)

相關議題 法院判決 1

裁判字號: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110 年度勞簡上字第 15 號民事判決

裁判日期:民國 110 年 11 月 17 日

裁判案由:請求給付工資等

本案上訴人(勞工)自104 年2 月起至108 年1 月止之任職期間月薪,均經被上訴人按月溢扣薪資2,292 元充作應勞工退休提繳金,總金額為110,016 元,應如何主張?

主張不當得利嗎

勞退條例第6條立法理由:

  • 雇主應依規定之提繳率,按月為勞工提繳個人退休金,專戶存儲。

勞退條例第26條立法理由:

  • 勞工退休金具有強制儲蓄之性質等容,同條例第23條第2 項亦明定提繳之勞工退休金運用收益,不得低於當地銀行2 年定期存款利率;如有不足由國庫補足之。
所以雇主應負擔提繳之百分之六勞退金,係以保護勞工安定生活為目的,而強制課予雇主之義務,本質上具有社會性與強制性,自不容許私人間透過契約加以變更,更不容許雇主將其義務轉嫁予弱勢之勞工負擔,如雇主將其應負擔勞工退休提繳金轉嫁由勞工負擔,縱經勞工同意,亦違反勞動基準法第22條第2 項「工資應全額直接給付勞工」之規定(臺灣高等法院105 年度勞上字第112 號判決意旨參照)。
  1. 無法律上之原因而受利益,致他人受損害者,應返還其利益。雖有法律上之原因,而其後已不存在者,亦同。民法第179 條定有明文。
  2. 不當得利依其類型可區分為「給付型之不當得利」與「非給付型不當得利」,
  3. 「給付型之不當得利」係基於受損人有目的及有意識之給付而發生之不當得利,
  4. 「非給付型不當得利」乃由於給付以外之行為(受損人、受益人、第三人之行為)或法律規定所 成立之不當得利。
  5. 所謂非給付型之不當得利,依權益歸屬說之理論,其構成要件為因侵害他人權益而受到利益,致他人受有損害及無法律上原因,亦即倘受益人侵害應歸屬他人之權益範疇而受有利益,致他人受有損害,欠缺正當性,應構成無法律上之原因。
不當得利之制度首要在於「利益」不當移動之處理,而非損害之填補,因此,對於財產價值有不當之移動始有適用不當得利制度予以調整之必要。
本件情形,被上訴人溢扣上訴人薪資6 %之行為,固堪認定,然事實上該6 %金錢所有權本屬被上訴人所有,未曾移轉,易言之,上訴人自始未曾取得該筆薪資之所有權,被上訴人即無侵害上訴人金錢所有權而受有利益的可能。
又若從被上訴人損害上訴人之薪資請求權而言,其所謂之損害,本質上當屬債務不履行,而債務不履行之損害賠償與不當得利間,通常亦不生競合問題,蓋於債務人不履行其債務時,即認債務人侵害債權人之請求權,而可逕依不當得利規定予以請求,不啻紊亂請求權之基礎,並使債務不履行制度無適用空間,
況縱認被上訴人侵害上訴人之債權,兩造間仍未發生被上訴人受益,致上訴人受損害之財產變動關係,仍與上開不當得利制度欲調整雙方利益不當移動之目的不符。
至上訴人認被上訴人所為,係於給付薪資關係外,另以代理繳納名義違法扣除上訴人薪資,屬薪資給付外行為,而與不當得利要件相符云云。然被上訴人溢扣薪資行為其實質上乃其債務給付內容的計算,難認有何給付外行為,是上訴人以本件應援用不當得利法律關係請求被上訴人返還歷年溢扣之6%薪資云云,仍屬無據,上訴人應僅得依兩造間之勞動契約為請求。
被上訴人將其雇主應提繳之法定義務轉嫁與上訴人負擔,於法不合,自應補給上訴人此部分之工資差額。

相關議題 法院判決 2

裁判字號: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109 年度勞訴字第 123 號民事判決

裁判日期:民國 110 年 01 月 06 日

裁判案由:請求給付退休金等

  • 勞工退休金條例第11條第2項規定,選擇保留舊制年資並適用勞退新制之勞工,其保留之舊制年資應於勞動契約終止時,按其年資,於符合勞基法所定請領資遣費或退休金之規定時,勞工才能向雇主行使退休金或資遣費請求權
  • 非指於勞工退休金條例實施後,雇主即應依勞基法所定之給與標準結清舊制之年資,或謂勞工即得行使退休金或資遣費請求權。
  1. 被告公司既未依法結清原告舊制年資,依勞工退休金條例第11條第1項規定發生保留年資之效果,而原告於109年3月31日退休時才得行使退休金請求權,被告於該日起才應依勞基法所定之給與標準給付退休金
  2. 原告之舊制退休金請求權,應依勞基法第58條第1項規定,自退休之次月起算五年。兩造於109年3月31日終止勞動契約,迄今未逾1年,自無被告所稱請求權罹於時效之問題。

第 15 條 第3項 (屬形成權之性質,並無除斥期間之規定)

雇主為第七條第一項所定勞工申報月提繳工資不實或未依前項規定調整月提繳工資者,勞保局查證後得逕行更正或調整之,並通知雇主,且溯自提繳日或應調整之次月一日起生效。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鄒靜修的沙龍
176會員
500內容數
別人總是晴空萬里,為什麼您卻是屋漏偏逢連夜雨?一切從情境式管理開始吧。
鄒靜修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20
一、日變形:先調移確定例假日、休息日及國定假日。 1.1調移均為”完整的日數”。 假設5月1日勞動節經調移後,就是完整的工作日。不可以當天又出現補休。 《勞動條 1字第 1040130697 號函》 勞資雙方雖得協商約定將國定假日調移至其他「工作日」實施,仍應確明前開所調移國定假日之休假日期
Thumbnail
2025/04/20
一、日變形:先調移確定例假日、休息日及國定假日。 1.1調移均為”完整的日數”。 假設5月1日勞動節經調移後,就是完整的工作日。不可以當天又出現補休。 《勞動條 1字第 1040130697 號函》 勞資雙方雖得協商約定將國定假日調移至其他「工作日」實施,仍應確明前開所調移國定假日之休假日期
Thumbnail
2025/02/21
勞動部官網:                             聘僱移工,依規定應簽訂書面的定期勞動契約,也就是說勞動契約應約定起迄期日,並由勞雇雙方合意簽署。 勞動契約約定的期間長度,應依就業服務法第52條規定,移工聘僱期間一次最長為3年進行約定。 法院對相關法條見解 《臺灣高等法
Thumbnail
2025/02/21
勞動部官網:                             聘僱移工,依規定應簽訂書面的定期勞動契約,也就是說勞動契約應約定起迄期日,並由勞雇雙方合意簽署。 勞動契約約定的期間長度,應依就業服務法第52條規定,移工聘僱期間一次最長為3年進行約定。 法院對相關法條見解 《臺灣高等法
Thumbnail
2025/02/12
出勤記錄很重要!有多重要? 《勞基法第30條第5項》 雇主應置備勞工出勤紀錄,並保存五年。 應置備的意思是,勞檢來檢查就是一定要有喔。 沒有會怎樣呢? 《勞基法第79條第2項》 處新臺幣九萬元以上四十五萬元以下罰鍰。 出勤記錄怎麼記載呢? 《勞基法第30條第6項》 前項出勤紀錄,
Thumbnail
2025/02/12
出勤記錄很重要!有多重要? 《勞基法第30條第5項》 雇主應置備勞工出勤紀錄,並保存五年。 應置備的意思是,勞檢來檢查就是一定要有喔。 沒有會怎樣呢? 《勞基法第79條第2項》 處新臺幣九萬元以上四十五萬元以下罰鍰。 出勤記錄怎麼記載呢? 《勞基法第30條第6項》 前項出勤紀錄,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圖片來源:freepik.com/ 撰文:高雄律師,王瀚誼律師事務所。 大家好,我們今天要來向大家討論,關於「橫越新舊勞退制度的退休金,應該如何計算結清呢?」的問題,針對工作年資數十年的員工,退休金給付橫越新舊勞退制度,此時,退休金應該如何計算才會合法,進而避免相關勞資爭議呢?以下我們將用實際的案
Thumbnail
/圖片來源:freepik.com/ 撰文:高雄律師,王瀚誼律師事務所。 大家好,我們今天要來向大家討論,關於「橫越新舊勞退制度的退休金,應該如何計算結清呢?」的問題,針對工作年資數十年的員工,退休金給付橫越新舊勞退制度,此時,退休金應該如何計算才會合法,進而避免相關勞資爭議呢?以下我們將用實際的案
Thumbnail
本文可以了解各種情境 沒有5年請求權時效限制。 因十年間不行使而消滅。 消滅時效,自請求權可行使時起算。 雇主按月溢扣薪資充作應勞工退休提繳金,勞工請求權應如何主張? 勞退提撥短少之部分,勞工離職後5年內均得行使該損害賠償請求權,與消滅時效之問題。 勞基法/勞退條件得行使退休金請求權的起算點。 勞工
Thumbnail
本文可以了解各種情境 沒有5年請求權時效限制。 因十年間不行使而消滅。 消滅時效,自請求權可行使時起算。 雇主按月溢扣薪資充作應勞工退休提繳金,勞工請求權應如何主張? 勞退提撥短少之部分,勞工離職後5年內均得行使該損害賠償請求權,與消滅時效之問題。 勞基法/勞退條件得行使退休金請求權的起算點。 勞工
Thumbnail
適用勞動基準法前之退休金給與,如當時無法令可資適用 ,且事業單位無自訂規定或勞雇雙方協議者,事業單位即無給付退休金之義務。 勞工工作年資自受僱之日起算,適用勞基法前之工作年資,其退休金給與標準,依其當時應適用之法令規定計算;當時無法令可資適用者,依各該事業單位自訂之規定或勞雇雙方之協商計算之,則如勞
Thumbnail
適用勞動基準法前之退休金給與,如當時無法令可資適用 ,且事業單位無自訂規定或勞雇雙方協議者,事業單位即無給付退休金之義務。 勞工工作年資自受僱之日起算,適用勞基法前之工作年資,其退休金給與標準,依其當時應適用之法令規定計算;當時無法令可資適用者,依各該事業單位自訂之規定或勞雇雙方之協商計算之,則如勞
Thumbnail
員工自願離職,薪水要當天結清嗎? 還是依照原本的發薪日發放? ■原則 終止勞動契約時,雇主應即結清工資給付勞工。 ■例外 依勞動契約雙方合意給付之日期(包括:補休與特休未休結算)發給。 《勞基法》第 23 條:除當事人有特別約定,指依據《勞基法施行細則》 第 7 條 勞動契約約定: 三、工資之議定、
Thumbnail
員工自願離職,薪水要當天結清嗎? 還是依照原本的發薪日發放? ■原則 終止勞動契約時,雇主應即結清工資給付勞工。 ■例外 依勞動契約雙方合意給付之日期(包括:補休與特休未休結算)發給。 《勞基法》第 23 條:除當事人有特別約定,指依據《勞基法施行細則》 第 7 條 勞動契約約定: 三、工資之議定、
Thumbnail
就服法的「資遣通報」的對象是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及公立就業服務機構。勞基法的「資遣預告」的對象是勞工。對雇主而言都是強制規定,兩個法都要遵守。 資遣預告 👉勞基法第 16 條 雇主依第十一條或第十三條但書規定終止勞動契約者,其預告期間依左列各款之規定: 一、預告期間之計算方式: 舉例說明:
Thumbnail
就服法的「資遣通報」的對象是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及公立就業服務機構。勞基法的「資遣預告」的對象是勞工。對雇主而言都是強制規定,兩個法都要遵守。 資遣預告 👉勞基法第 16 條 雇主依第十一條或第十三條但書規定終止勞動契約者,其預告期間依左列各款之規定: 一、預告期間之計算方式: 舉例說明:
Thumbnail
工資本質上是勞工提供勞動力的價值。 退休金具有勞工全部服務期間延期後付工資的性質,所以是勞工當然享有的既得權利,應於勞工退休時支付,勞工符合請求退休金要件時,不會因為勞工離職而消滅,雇主更不得以懲戒解僱為理由,不給付勞工退休金。 最高法院97年台上字第1342號民事判決 相關法令規定 常見實務處理
Thumbnail
工資本質上是勞工提供勞動力的價值。 退休金具有勞工全部服務期間延期後付工資的性質,所以是勞工當然享有的既得權利,應於勞工退休時支付,勞工符合請求退休金要件時,不會因為勞工離職而消滅,雇主更不得以懲戒解僱為理由,不給付勞工退休金。 最高法院97年台上字第1342號民事判決 相關法令規定 常見實務處理
Thumbnail
第 一 章 總則 第 1 條 I. 為增進勞工退休生活保障,加強勞雇關係,促進社會及經濟發展,特制定本條例。 II. 勞工退休金事項,優先適用本條例。本條例未規定者,適用其他法律之規定。 第 2 條 本條例所稱主管機關:在中央為勞動部;在直轄市為直轄市政府;在縣(市)為縣(市)政府。 第 3 條
Thumbnail
第 一 章 總則 第 1 條 I. 為增進勞工退休生活保障,加強勞雇關係,促進社會及經濟發展,特制定本條例。 II. 勞工退休金事項,優先適用本條例。本條例未規定者,適用其他法律之規定。 第 2 條 本條例所稱主管機關:在中央為勞動部;在直轄市為直轄市政府;在縣(市)為縣(市)政府。 第 3 條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