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近期的學歷大戰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raw-image


如果幾百年後人類文明毀滅,外星人來地球考察這個落後文明時發現某個小小島嶼上在選擇自己代議士時,居然都是在探討他們的學術成果,應該會對於這個毀滅文明感到敬佩吧?


台灣的選舉總是蠻熱鬧,負向操作口水戰往往佔據了大部分

但 2022 還真的蠻有趣,大主題居然是學歷跟論文


臉書上的意見發文更是分成多種陣營

有時候單看內容就可以大致猜出發文人的學歷以及年紀


鄙視鏈無所不在啦

平常也只是被埋藏起來而並不是沒人在意


而這陣子的戰學歷給我的感覺好像在戰中醫

都是貌似有客觀標準可背後深挖卻盤根錯節


自己也算是這種學歷價值觀下的受益者

但當年的自己念書也算是認真

直到今天都還能清楚記得挑燈夜戰日子中那杯沖泡過度薄如清水的茶葉味道

單純的一心以為埋頭苦讀能換來一個光明未來

卻不知真正的社會是多種價值觀及資源的混合結果


然後自己還算會唸書是事實,被優秀同學碾壓也是事實

青春年少時那種身在圍城的感覺也歷歷在目


這幾年才慢慢明白倘使能有些許成就

百分之九十是來自父母的努力付出

接下來的百分之九十來自同儕壓力及社會資源

最終剩下的比例中還得扣除運氣成分才能弱弱的說一句自己有努力


最後期待每個自由的心靈都能找到被尊重的生活

近期這種社會紛紛擾擾雖然粗暴

但這種檢討及討論可能就是一種導正的過程


畢竟見怪不怪,其怪自敗

總得相信未來會越來越好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Sam Huang的沙龍
18會員
33內容數
從超過 50 個合作經驗中擷取在系統開發、顧問及營運上的經驗及心得
Sam Huang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12/05
沒有最正確的軟體架構,通常都需要隨著時間和發展階段進行修正和修改。系統最終會變成怎樣往往也和公司的管理方式及運作模式密切相關。 在過去的幾年裡,為應對需求,公司的軟體架構走向了 JAMSTACK 的風格。這裡分享一些關於這種架構的感受和經驗。
Thumbnail
2023/12/05
沒有最正確的軟體架構,通常都需要隨著時間和發展階段進行修正和修改。系統最終會變成怎樣往往也和公司的管理方式及運作模式密切相關。 在過去的幾年裡,為應對需求,公司的軟體架構走向了 JAMSTACK 的風格。這裡分享一些關於這種架構的感受和經驗。
Thumbnail
2023/11/29
作為程式開發者,每次聽到「加個 flag 就好」或者「開個變數存起來」這種話總是會心頭一驚。理由也很正常,就是像這樣子的 workaround 並沒有真正解決問題,只是徒留技術債,以後怎麼爆炸的都不知道。 workaround 聽起來真的是十惡不赦,不是嗎? 可凡存在必有道理,不如來聊聊 wor
Thumbnail
2023/11/29
作為程式開發者,每次聽到「加個 flag 就好」或者「開個變數存起來」這種話總是會心頭一驚。理由也很正常,就是像這樣子的 workaround 並沒有真正解決問題,只是徒留技術債,以後怎麼爆炸的都不知道。 workaround 聽起來真的是十惡不赦,不是嗎? 可凡存在必有道理,不如來聊聊 wor
Thumbnail
2023/09/23
「為什麼要維護?有 bug 你們就要負責啊,你們怎麼可以給我們有 bug 的東西!」 一瞬間我也是愣了一下,還差點被說服(?)。
Thumbnail
2023/09/23
「為什麼要維護?有 bug 你們就要負責啊,你們怎麼可以給我們有 bug 的東西!」 一瞬間我也是愣了一下,還差點被說服(?)。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 當今加速且多變的社會, 人文修養將成為橫跨領域的武器 ~ 愛因斯坦、達爾文、維根斯坦、愛迪生、萊特兄弟、達文西...等人,都是靠著求知慾與自學成材的,當我們內在有求知的熱情,便能轉化外在知識成為靈感與創意的泉源! 目前人們面臨的處境是:人類壽命增長,退休時間也拉長到7、80歲,
Thumbnail
🏵️ 當今加速且多變的社會, 人文修養將成為橫跨領域的武器 ~ 愛因斯坦、達爾文、維根斯坦、愛迪生、萊特兄弟、達文西...等人,都是靠著求知慾與自學成材的,當我們內在有求知的熱情,便能轉化外在知識成為靈感與創意的泉源! 目前人們面臨的處境是:人類壽命增長,退休時間也拉長到7、80歲,
Thumbnail
人類的思想作品,是很直觀的。 究竟是原創還是改作,甚至,就是大剌剌的重製,其實是非常容易分辨的 有沒有覺得跟~~很像,搭啦,沒錯,副歌完全可以接吧XD 學問絕對不等於學位,眾所周知,學位取得的動機有百百種 真正為了鑽研特定理論甚至新創概念的人,在元宇宙的未來世界 只怕會越來越少,因為人類必須達到再次
Thumbnail
人類的思想作品,是很直觀的。 究竟是原創還是改作,甚至,就是大剌剌的重製,其實是非常容易分辨的 有沒有覺得跟~~很像,搭啦,沒錯,副歌完全可以接吧XD 學問絕對不等於學位,眾所周知,學位取得的動機有百百種 真正為了鑽研特定理論甚至新創概念的人,在元宇宙的未來世界 只怕會越來越少,因為人類必須達到再次
Thumbnail
如果幾百年後人類文明毀滅,外星人來地球考察這個落後文明時發現某個小小島嶼上在選擇自己代議士時,居然都是在探討他們的學術成果,應該會對於這個毀滅文明感到敬佩吧?
Thumbnail
如果幾百年後人類文明毀滅,外星人來地球考察這個落後文明時發現某個小小島嶼上在選擇自己代議士時,居然都是在探討他們的學術成果,應該會對於這個毀滅文明感到敬佩吧?
Thumbnail
話講得漂亮是優點,但話的內容才是重點。
Thumbnail
話講得漂亮是優點,但話的內容才是重點。
Thumbnail
筆者是認為,世界進入頂點後的下坡是確定的,尤其是技術領先國的美國,深陷政治正確的奪權風暴,其不穩定稍一不慎,會禍及全球。但我們沒辦法,就現狀來說,台灣該怎樣保持不往下墜,又能維持穩定,個人認為有兩個方向可以作。
Thumbnail
筆者是認為,世界進入頂點後的下坡是確定的,尤其是技術領先國的美國,深陷政治正確的奪權風暴,其不穩定稍一不慎,會禍及全球。但我們沒辦法,就現狀來說,台灣該怎樣保持不往下墜,又能維持穩定,個人認為有兩個方向可以作。
Thumbnail
筆者做戰略相關研究很久了,對於世界的變化,往往會有一種很極端的切入點,也就是戰爭本身。但很有意思的是,跟筆者討論各類社會問題的人,越是偏向社會主義、自由派(不是我們這種新古典自由)的,可以說「幾乎沒想過戰爭可以解決問題」。
Thumbnail
筆者做戰略相關研究很久了,對於世界的變化,往往會有一種很極端的切入點,也就是戰爭本身。但很有意思的是,跟筆者討論各類社會問題的人,越是偏向社會主義、自由派(不是我們這種新古典自由)的,可以說「幾乎沒想過戰爭可以解決問題」。
Thumbnail
教育部的大綱領明擺著四個字「適性揚才」,究竟有多少從事教育者能夠很清楚的了解,當教育者無法明瞭時,又如何讓學子們創造自己的技能生存下來。  現在我們就來針對這一篇言論說一說知識份子的言論教育迷思。 以下節錄網路訊息:                 僅以上述兩份網
Thumbnail
教育部的大綱領明擺著四個字「適性揚才」,究竟有多少從事教育者能夠很清楚的了解,當教育者無法明瞭時,又如何讓學子們創造自己的技能生存下來。  現在我們就來針對這一篇言論說一說知識份子的言論教育迷思。 以下節錄網路訊息:                 僅以上述兩份網
Thumbnail
全書分三個主軸討論:語文科、歷史科、數學科。 語文科 - 通往所有科目的工具 文學是人類在不同時代、環境下創造出來的文化遺產,與其一味依循血緣追求正統的遺產,不如以本國為出發點去認識人類共同的經驗,學會賞味和思考文學作品中的人文元素。文化涵養是沒有國籍的,認識文學的本質,反而更能體會人文的力量。
Thumbnail
全書分三個主軸討論:語文科、歷史科、數學科。 語文科 - 通往所有科目的工具 文學是人類在不同時代、環境下創造出來的文化遺產,與其一味依循血緣追求正統的遺產,不如以本國為出發點去認識人類共同的經驗,學會賞味和思考文學作品中的人文元素。文化涵養是沒有國籍的,認識文學的本質,反而更能體會人文的力量。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