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近期的學歷大戰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如果幾百年後人類文明毀滅,外星人來地球考察這個落後文明時發現某個小小島嶼上在選擇自己代議士時,居然都是在探討他們的學術成果,應該會對於這個毀滅文明感到敬佩吧?
台灣的選舉總是蠻熱鬧,負向操作口水戰往往佔據了大部分
但 2022 還真的蠻有趣,大主題居然是學歷跟論文
臉書上的意見發文更是分成多種陣營
有時候單看內容就可以大致猜出發文人的學歷以及年紀
鄙視鏈無所不在啦
平常也只是被埋藏起來而並不是沒人在意
而這陣子的戰學歷給我的感覺好像在戰中醫
都是貌似有客觀標準可背後深挖卻盤根錯節
自己也算是這種學歷價值觀下的受益者
但當年的自己念書也算是認真
直到今天都還能清楚記得挑燈夜戰日子中那杯沖泡過度薄如清水的茶葉味道
單純的一心以為埋頭苦讀能換來一個光明未來
卻不知真正的社會是多種價值觀及資源的混合結果
然後自己還算會唸書是事實,被優秀同學碾壓也是事實
青春年少時那種身在圍城的感覺也歷歷在目
這幾年才慢慢明白倘使能有些許成就
百分之九十是來自父母的努力付出
接下來的百分之九十來自同儕壓力及社會資源
最終剩下的比例中還得扣除運氣成分才能弱弱的說一句自己有努力
最後期待每個自由的心靈都能找到被尊重的生活
近期這種社會紛紛擾擾雖然粗暴
但這種檢討及討論可能就是一種導正的過程
畢竟見怪不怪,其怪自敗
總得相信未來會越來越好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8會員
33內容數
從超過 50 個合作經驗中擷取在系統開發、顧問及營運上的經驗及心得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Sam Huang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昨晚因事到學校一趟,隨手拍了張照片 回來之後突然覺得很懷念大學時代。過去從這個視角看過去大概也有個數十上百次,當然當年的自己不會想到未來在看此景時會有這麼多感觸 人總是會在紅塵磨練中成熟,但卻也變得圓融。稜稜角角磨去後的自己也不會是當年的那個自己了 致那個年輕時的自己,未來只會一直來,而過去卻永遠定
軟體開發是在虛擬的空間重新描述並解決現時的問題,多數時候並不存在正確答案。如何穿越這些不確定及未知就體現了開發者的功力以及對事物的把握度。 標題有點聳動,但且以這篇短文紀錄幾個印象比較深的、飛一陣後發現什麼節論都沒得到的可能作法(? 所以其實是要反著看 … 以下列舉三個常碰到的情況跟大家分享
人月神話一書中提到軟體工程的任務有兩種性質:本質性與附屬性。後者可能會隨著工具改良(如更好的程式語言及 IDE)而逐步改善,但前者才是真正複雜且難以攻克的困難點。 而系統串接亦然,其本身很常同時參雜著這兩種問題。或許在我們一切任務開展之前都順著這兩個大類對子分項做規劃會是個不錯的思路方向。說到底所
技術的純粹與世界的不完美:WEB3 →WEB2 的落地開發 https://revteltech.pse.is/4desxk 打造自己的 NFT 電商:一些思考及觀察 https://revteltech.pse.is/4e7mpn 背景介紹:替既有商圈點數加上加密貨幣性質增加流通性 …
今晚不知道為什麼突然想起李澤厚先生 然後一查才發現李先生去年過世了
回憶有趣的地方在於它是多維度的 可以附著在一張照片、一段影片或者是一首歌曲 以這篇來記錄影響著過去自己的歌曲和歌手
昨晚因事到學校一趟,隨手拍了張照片 回來之後突然覺得很懷念大學時代。過去從這個視角看過去大概也有個數十上百次,當然當年的自己不會想到未來在看此景時會有這麼多感觸 人總是會在紅塵磨練中成熟,但卻也變得圓融。稜稜角角磨去後的自己也不會是當年的那個自己了 致那個年輕時的自己,未來只會一直來,而過去卻永遠定
軟體開發是在虛擬的空間重新描述並解決現時的問題,多數時候並不存在正確答案。如何穿越這些不確定及未知就體現了開發者的功力以及對事物的把握度。 標題有點聳動,但且以這篇短文紀錄幾個印象比較深的、飛一陣後發現什麼節論都沒得到的可能作法(? 所以其實是要反著看 … 以下列舉三個常碰到的情況跟大家分享
人月神話一書中提到軟體工程的任務有兩種性質:本質性與附屬性。後者可能會隨著工具改良(如更好的程式語言及 IDE)而逐步改善,但前者才是真正複雜且難以攻克的困難點。 而系統串接亦然,其本身很常同時參雜著這兩種問題。或許在我們一切任務開展之前都順著這兩個大類對子分項做規劃會是個不錯的思路方向。說到底所
技術的純粹與世界的不完美:WEB3 →WEB2 的落地開發 https://revteltech.pse.is/4desxk 打造自己的 NFT 電商:一些思考及觀察 https://revteltech.pse.is/4e7mpn 背景介紹:替既有商圈點數加上加密貨幣性質增加流通性 …
今晚不知道為什麼突然想起李澤厚先生 然後一查才發現李先生去年過世了
回憶有趣的地方在於它是多維度的 可以附著在一張照片、一段影片或者是一首歌曲 以這篇來記錄影響著過去自己的歌曲和歌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以歷史科系為例,從三個基本面向討論:求知識、論定位、找職缺。 1. 求知識:常見的出發點,就是歷史可知曉過去,判斷未來。 2. 論定位:歷史故事很有趣。 3. 找職缺:歷史直接相關工作有限,延伸機會較多。
Thumbnail
過去在學校只為了應付考試而選擇性學習十分的可惜。閱讀科技產業動態和趨勢是有趣又具有價值的,因此需要培養閱讀理解能力。知識背後的insight比起知識本身更為重要,閱讀歷史可以讓人從過去學習未來。本文談及科技產業的動態和趨勢,及古時期至當今的科技發展重要的大歷史框架。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談論大學選擇科系的話題,認為沒有人能夠鐵口直斷,未來什麼科系就一定最吃香,因為世界變化是非常快的,你以為現在最紅最夯的科系,可能30年後就退流行了,那該如何選擇科系呢?首先是看孩子本身的興趣,其次是通用的比專業的還有彈性,也呼籲家長與時俱進。
Thumbnail
會想寫這篇文章的原因是,本人因為工作上的關係,有機會目睹中部某國立大學研究室裡的現況,發現諸多問題與隱憂,例如教師方面的問題是,接過多校外的、非學術的計畫案,導致不專注於研究,處理計畫案反而成為主要的工作,除了廉價的聘請大學或碩士畢業生擔任計畫的專任助理之外,在計畫案短期而密集的性質中,甚至
Thumbnail
學歷是求職的一個重要因素,但並不是一切,對於在職專班的誤解也需要重新認識。進行深入探討不同類型學歷對就業的影響。
大規模選舉,在台灣每兩年就上演一次。身為一個高資齡的(誤!)選務工作人員,其實也不過幾次的選務經驗,看待這次每次選舉完就出現的作票疑雲,會有一種感慨:好吧!一個班級裡不見得每個都資優生,總是有些資質堪憂生,但還是學生,好好說好好講,會有機會提升的。
Thumbnail
Hi all, 每到選舉年,就會有政客跳出來說台灣應該要學新加坡,更甚者,開始出現明的暗的吹捧特定候選人會成為台灣的李光耀救贖大家之類的。 有趣的是,那些真正在新加坡工作生活的人,對於上述的說法倒沒特別說什麼,甚至更多的是對那裡有更多的反省,以及去思考台灣可以學什麼,不學什麼。
Thumbnail
這次大選,因為我自己現在論文趕稿的地獄當中,關心歸關心,沒空多寫文章。 但投票在即,在怎樣都要寫一篇。 台灣是個很不正常的國家,首先,我們曾被一個獨裁國家殖民,那個國家名叫中華民國,當年二戰後接受美軍託管,卻強佔台灣 ,結果後來自己在東亞大地區的國家亡國了,反倒把自己接受託管的地區當成自己的國土
每次的課綱調整就像是環境工程,也難怪所有人都想檢視這些調整是否符合自身的需要和對社會未來的期望。
這邊不以什麼專業角度、利弊分析 純粹就是小老百姓的抒發 身在一個從沒嘗過甜頭的世代 小時候讀書教我們「台灣錢淹腳目」「亞洲四小龍」 畢業看22K 不管是藍是綠、不管政黨輪替 從沒為我們這個世代爭取到應有的生活 我不懂什麼是物價 我只知道我要工作多久才能買得起一份麥當勞、買到一輛車、買到安居樂業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以歷史科系為例,從三個基本面向討論:求知識、論定位、找職缺。 1. 求知識:常見的出發點,就是歷史可知曉過去,判斷未來。 2. 論定位:歷史故事很有趣。 3. 找職缺:歷史直接相關工作有限,延伸機會較多。
Thumbnail
過去在學校只為了應付考試而選擇性學習十分的可惜。閱讀科技產業動態和趨勢是有趣又具有價值的,因此需要培養閱讀理解能力。知識背後的insight比起知識本身更為重要,閱讀歷史可以讓人從過去學習未來。本文談及科技產業的動態和趨勢,及古時期至當今的科技發展重要的大歷史框架。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談論大學選擇科系的話題,認為沒有人能夠鐵口直斷,未來什麼科系就一定最吃香,因為世界變化是非常快的,你以為現在最紅最夯的科系,可能30年後就退流行了,那該如何選擇科系呢?首先是看孩子本身的興趣,其次是通用的比專業的還有彈性,也呼籲家長與時俱進。
Thumbnail
會想寫這篇文章的原因是,本人因為工作上的關係,有機會目睹中部某國立大學研究室裡的現況,發現諸多問題與隱憂,例如教師方面的問題是,接過多校外的、非學術的計畫案,導致不專注於研究,處理計畫案反而成為主要的工作,除了廉價的聘請大學或碩士畢業生擔任計畫的專任助理之外,在計畫案短期而密集的性質中,甚至
Thumbnail
學歷是求職的一個重要因素,但並不是一切,對於在職專班的誤解也需要重新認識。進行深入探討不同類型學歷對就業的影響。
大規模選舉,在台灣每兩年就上演一次。身為一個高資齡的(誤!)選務工作人員,其實也不過幾次的選務經驗,看待這次每次選舉完就出現的作票疑雲,會有一種感慨:好吧!一個班級裡不見得每個都資優生,總是有些資質堪憂生,但還是學生,好好說好好講,會有機會提升的。
Thumbnail
Hi all, 每到選舉年,就會有政客跳出來說台灣應該要學新加坡,更甚者,開始出現明的暗的吹捧特定候選人會成為台灣的李光耀救贖大家之類的。 有趣的是,那些真正在新加坡工作生活的人,對於上述的說法倒沒特別說什麼,甚至更多的是對那裡有更多的反省,以及去思考台灣可以學什麼,不學什麼。
Thumbnail
這次大選,因為我自己現在論文趕稿的地獄當中,關心歸關心,沒空多寫文章。 但投票在即,在怎樣都要寫一篇。 台灣是個很不正常的國家,首先,我們曾被一個獨裁國家殖民,那個國家名叫中華民國,當年二戰後接受美軍託管,卻強佔台灣 ,結果後來自己在東亞大地區的國家亡國了,反倒把自己接受託管的地區當成自己的國土
每次的課綱調整就像是環境工程,也難怪所有人都想檢視這些調整是否符合自身的需要和對社會未來的期望。
這邊不以什麼專業角度、利弊分析 純粹就是小老百姓的抒發 身在一個從沒嘗過甜頭的世代 小時候讀書教我們「台灣錢淹腳目」「亞洲四小龍」 畢業看22K 不管是藍是綠、不管政黨輪替 從沒為我們這個世代爭取到應有的生活 我不懂什麼是物價 我只知道我要工作多久才能買得起一份麥當勞、買到一輛車、買到安居樂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