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思維與情緒慣性

2022/10/09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你也有定時自我反思的習慣嗎?
我自認為是一個經常自我反思的人。不用花太多心神,只是在忙碌的生活中留下心靈的一角暗自監視自己的一舉一動。
和人互動的一言一行。遇到難題時思緒竄流的路徑。不管是好是壞的情緒的來去,乃至於在不盡相同的情境中反覆碰上的相同難題。
我的腦袋善於蒐集資料、找出脈絡──這也是我觀察自己心靈時在做的事。透過觀察系統,找出系統中運作不甚順暢的關節,再像拆解炸彈那般把我自己分解成最基礎的零組件。
清除程式中的錯誤。剪斷不應該出現的思緒迴圈。把接錯了顏色的接頭矯正到正確的顏色上。
我自認為是我心智的主人。畢竟我盡到了除錯與滋養的職責,不是嗎?
但此前被我忽略掉的是,心智的功能遠不僅止於思緒的運作跟系統的運作:它們之間還夾著一個難以捉摸、比起系統本身更易受到外界影響的兄弟姊妹──情緒。
你們知道思維有慣性,情緒也有慣性嗎?
慣性這個詞,白話來說就是當一顆子彈在真空的環境中被射出,若沒有任何外力因素影響,它將會永遠保持等速前進。它是指一種不肯被輕易改變運動狀態的狀態──從心智功能上來說,它有點像是一組很難被打破的循環公式,只要有任何資訊從這個公式的隨機一點切入,都會進入迴圈的運作當中,得出完全相同的結果。
舉例來說:
有個人有自我貶低的傾向。這樣的傾向在身處不公不義的情況下(不論這個情況有多細微)特別明顯。表現得像是一隻立起所有利刺的刺蝟,好像這些自我貶低是某種武器或盔甲。
它成形的原因因每個人的成長背景與心智狀態而異,但在上述這個真實案例中拆解出來的結果,我們知道跟當事人的內向傾向與黑暗傾向有關係。
人,在一定程度上都是自我中心的,習於居住於內心世界的內向者更是。因此,當事人在這個循環公式中是完全以自己的觀點與感受為基點,再透過某種近似於自我犧牲、或者說自我貶低的情懷,作為武器去傷害他人。
他人的攻擊→〈自我中心傾向→貶低自我〉→攻擊他人
如果要破解這個循環,就必須從任一個與外界無關的關節下手處理。比方說讓當事人認知到攻擊他人最好的方式絕不是攻擊自己的弱點,而是攻擊別人的弱點(諷刺的是,這也是我當時告訴當事人的建議)。
這是思維上的慣性。最近,我發現情緒也有近似於此的慣性。
比起相較之下結構複雜、卻也有明確因果關係的思維慣性,情緒的慣性比較沒那麼講理。它通常是重複暴露在相同元素排列組合出的多種情境下累積出來的結果。例如你的老闆今天做了A事件讓你覺得不爽,隔天做了B事件讓你不爽,再後天做了C事件讓你不爽,到最後你的情緒會自動認為老闆的存在等於讓你不爽。
(老闆+A事件=不爽,老闆+B事件=不爽…)→老闆的存在=不爽
從我的自身經驗來說,要破解情緒慣性比起思維慣性一方面既簡單得多,一方面來說也複雜得多。還記得嗎?情緒是心智功能(我甚至不太確定它算不算是心智功能)中一個難以捉摸的兄弟姊妹,它不講道理,只在乎自己開不開心。
有時候,光是告訴當事人這個慣性的成形方式就足以破解慣性的產生。有時候情緒就是聽不進去,只想自顧自的發脾氣,過程中能造成多少破壞就盡可能造成多少破壞。
很多人都不懂跟情緒溝通要用情緒的語言,而不是思維的語言。
情緒聽不進缺少了溫度的道理。情緒聽不進你想要它離開的驅逐令。在情緒真的非不得已產生的時候,找個存在陪它一起不爽,哪怕只是聽帶有憤怒情緒的音樂(注意,是憤怒,而不是舒緩)也好,重點不是要它盡速離開,而是陪伴它度過那個時期,再放手讓它離開。
通常來說,只要情緒釋放出來了,想要破解慣性也會變得簡單一些。先把你的心智從情緒的枷鎖中解救出來,問題就會回到理智層面。如果這個技巧沒用,那麼多經歷幾次不合理慣性的產生,你也會逐漸察覺,「這個人明明沒有對我做什麼,我卻這麼不爽很奇怪」。於是你會開始學會對事不對人,不爽也只是當下的不爽,情緒慣性自然而然就化解開了。
人生的路很長,可以成長的範圍與幅度也多得是。如果想要長長久久的走下去、在路途中成為更好的自己,每過一陣子就進行一次自我反思是在所難免的事。只不過,在反思的過程中,除了思維與行為舉止,我們是不是也可以多給情緒一點關心,而不是逃避和壓抑?
(不過,如果真的很不爽,你又恰好是搖滾樂或金屬樂的愛好者,我推薦你聽點Slipknot。生氣的時候有人可以陪你一起氣真的是世界讓最令人安心的事情。)
(另外,我知道市面上有一些跟思維慣性有關的書籍。但我本人沒看過任何一本,上述只是我對於人類觀察做出的一些總結,所以我這裡提及的慣性定義很可能跟書裡的定義不太一樣。為了避免誤會,這裡率先澄清一下。)
Felina. L
Felina. L
「……在黑暗的角落寫寫畫畫,甚覺怡然自得。」 喜歡黑、奇幻、故事,也喜歡研究人的心理,但並不是那麼喜歡人。 (黑的部分不管是色彩還是氛圍還是音樂都是。) 如果你喜歡聽人閒談上述主題,歡迎來裡面坐坐。 空間或許不寬敞,但尚容納得下一點輕聲細語和手電筒的光。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