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基地系列」談以理論思維指引文明發展的利弊

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基地影集中遇到「謝頓危機」時開啟的穹窿

基地影集中遇到「謝頓危機」時開啟的穹窿

#完美正是最肯定的警訊 #每個世界都有自己特殊的味道

#完美正是最肯定的警訊 #每個世界都有自己特殊的味道


  以撒・艾西莫夫(Isaac Asimov, 1920—1992)的「基地系列」共七本,分別為,基地三部曲的《基地》(Foundation, 1951)、《基地與帝國》(Foundation and Empire, 1952)、《第二基地》(Second Foundation, 1953),基地後傳的《基地邊緣》(Foundation's Edge, 1982)、《基地與地球》(Foundation and Earth, 1986)和基地前傳的《基地前奏》(Prelude to Foundation, 1988)、《基地締造者》(Forward the Foundation, 1993)。從第一本《基地》到最後一本《基地締造者》橫跨了43年,從31歲寫到73歲(中間跑去寫非文學類作品,幫忙編輯教科書)。「基地系列」更與其「銀河帝國系列」和「機器人系列」形成小說中橫跨達兩萬年的宇宙。本文僅聚焦於「基地系列」,不細談小說故事情節,而是著重在其背後的兩大哲學思想—「心理史學」和「蓋婭」。


一、心理史學


  心理史學是艾西莫夫為了小說而創造的學科,其起源的背景為:兩萬到兩萬五千年前,人類發明了「超空間躍遷」,開始從地球遷移至外太空的殖民地(小說只提到地球溫度過高不再適合人居,未說明為何溫度過高?)漸漸發展為一個大帝國,「川陀」為帝國的首都(住著450億人)。就在帝國屹立一萬兩千年之時,心理史學的創立者謝頓,運用心理史學,預見帝國的殞落。而銀河將隨著帝國殞落迎來長達三萬年的黑暗時代(無政府狀態),直到下一個帝國建立,而在兩個文明之間,將有一千代的人類要受苦難。心理史學能夠預見帝國殞落,相對的,就能避免或減少殞落所造成的損害。於是,謝頓以心理史學為基礎,提出了「謝頓計畫」作為復興機制;即建立兩個基地,以將黑暗時代縮減至一千年。第一基地位於銀河邊陲,作為人類百科全書(藝術與科學)的搜集地與儲存地;第二基地則位於「群星的盡頭」(第二基地),兩者各自獨立,不相往來,甚至不知道對方的存在。然而,心理史學所運用的方法為何?


  「是『人性行為的數學』這個幽靈,這是任何人都無法抵擋、無法扭轉,也無法阻延的。」


  心理史學是一種歸納歷史中人類行為的統計學;藉由歷史學家詮釋過去與當今人類重大的活動及事件,將成果交給數學家,數學家再將其代入「心理史學方程式」。除了統計學,還需要神經科學;藉由神經微電流承載的反應與衝動,掌握行為背後的意識與潛意識(小說沒說明如何從行動推到意識,如同知道人類基因組去人們仍不知道意識儲存於何處)。心理史學便是從帝國瓦解的前兆,如:惰性、專制、財貨分配不均、稅率膨脹等預見帝國的殞落。兩個基地的想法亦是「心理史學方程式」所建議的。


  心理史學的預測是必然性的,然而,瞥開歸納法的問題(黑天鵝),該必然性建立在一些前提下;即限制行動的選擇與自由,如:第一基地頭五十年都在埋首於百科全書的編纂與出版(每十年出一冊),為的就是控制第一基地上人們的行動選擇與自由。只能選擇從事百可全書的工作,以減少行動自由,避免引進太多行為上的變數,發生超出心理史學的預測。


  因此,心理史學的應用,依靠「極簡主義」;即將複雜多元的人類行為極簡化、化約化、單一化、機械化,以經濟學來說便是相對於微觀經濟的宏觀經濟。且越少人知道「謝頓計畫」越好,避免被先見之明干擾,因為只要一對計畫產生懷疑,便會開始以懷疑的眼光解釋每一件事,從此脫離計畫的掌控(漏洞也太大XD)。如同當初帝國快速衰敗的重要原因,便是人們不再信任帝國當局(清末民初也是在一連串對西方的失敗中,對自身文化產生懷疑而加速中國社會的崩潰)。然而,心理史學是否可保護川陀而非犧牲川陀建立新的帝國?小說提到若拯救川陀,可能導致新帝國永無法出現,無法兩全其美(不是變相表示不需要新帝國?)。小說亦提到新帝國不會是舊帝國的翻版,是一個聯邦制帝國(美國?)。


  「謝頓計畫」的必然性是建立在如同實驗室般可控制、微觀的環境,至基地後傳時,小說承認了計畫並非百分之百完整和正確,它只是至今所能做到的最佳結果,且奠基於群體趨勢的心理史學,無法準確預測個體的影響力,如:「騾」的危機。第二基地正是為了修補心理史學的瑕疵而存在。前面提到兩個基地間各自獨立,不相往來,甚至不知道對方的存在。但嚴格來說只有第一基地不知道第二基地,第二基地卻知道第一基地(一明一暗)。第二基地作為監視第一基地的存在,是萬不得已,不會輕舉妄動的,或可稱之為第二保險。


  由此可知,心理史學僅能存在於小説中,不可能隨著科技進步而真實發生,或者說,這是「理論思維」本身的限制。心理史學想要如同聖經般的預測未來、預測末日的到來,其必然性卻未考量偶然性、複雜性、開放性、脈絡性、非線性因果(多因多果)等,甚至統計本身取樣、偏誤的問題。隨著科技進步,後人難道不會有更好的計畫嗎?即便心理史學成立,人類會願意為了文明而犧牲自由嗎?或者說文明需奠基於非自由嗎?上述種種皆反映理論思維奠基於理性、智性,排除非理性(感性)、非智性(直觀)、且必然有預設、有限制的特性。


  在基地後傳中,並未改變「謝頓計畫」,但重點已不再是避免計畫的毀滅,而是計畫的目的,建立新帝國的帝國是什麼樣的帝國?以第一基地建立的新帝國會是一個「軍事帝國」;以第二基地建立的新帝國會是一個「父權式帝國」,兩者皆是不可逆的,小說提出第三種選擇則是以「蓋婭」建立的蓋婭星系,何謂「蓋婭」?


二、蓋婭


  「人類所蒙受的一切苦難,皆可追溯到一個事實,亦即在銀河歷史上,幾乎沒有任何人能瞭解他人的心思。」


  相對於你我作為獨立意識的「孤立體」,蓋婭則是一個整體意識;上至人類、下至一面牆的意識都是共通可感的(小說未說明蓋婭的能力從何而來,是否是種介於機器人與人類的科技能力或突變?)。在蓋婭中不存在康德哲學「物自身不可知」的問題,因為物就是我,我就是物,就是蓋婭;個體獨立(小我),又分享一個整體意識(大我),萬事萬物都有一個我,我之中亦有萬事萬物。死了之後,記憶會分散到蓋婭的其他部分。然而,小說仍以人類為最高智能的物種,蓋婭的性質和功能便是以人類為標準來衡量,即以人類作為尺度,認定性質和區分功能。如:一堵快樂的牆,是一堵長壽、實用、有效的牆,其快樂、長壽、實用、有效與否,是由人作為判斷基準。


  然而,撇開如何量化人的不同判準的問題(如同效益主義主張效益可量化)?集體淺意識般的蓋婭,如何有創造的可能?每個人都共享同一個意識,每個人都是我的部分,我只知道我所知道的,如何有創造「新」事物的可能?關鍵在於,雖然享有同一個意識,卻仍保有獨立的個體,雖然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還是能區分你我,區分何者為蓋婭、何者為非蓋婭。而之所以能夠區分,正表示兩者間有著差異,如同人們能夠區分睡眠與清醒的意識、區分過去與現在的意識、區分潛意識與無意識。但不管是睡眠或清醒的意識、過去或現在的意識、潛意識與無意識都是我的意識的一部分,我就像是個小型的蓋婭,具有自身的同一性,又有自身的獨立性(選擇與自由),故具有創造新事物的可能。


  另創造新事物的「新」,也是以人類作為尺度衡量的;預設人類是所有生命智能最高的存在,宇宙中沒有比人類更高智能的外星人存在(宇宙都是人類的殖民地)。雖然小說提到機器人「第零法則」:機器人不得傷害人類整體,或袖手旁觀坐視人類整已受到傷害。然而,機器人仍舊是傳統「人類中心」下的產物,相反的,蓋婭已將道德考量擴展至「生態中心」(包含動植物、無機物)甚至「宇宙中心」(包含地球以外的生態);宇宙是個大我的生命體,彼此依賴、互動(能量),並且不斷進化(熱力學第二定律,熵值越來越大、系統越來越無秩序、複雜)。蓋婭在發展上不單只考量人類的利益,還要考量宇宙的整體利益,在蓋婭的立場上,或許宇宙的三萬年的黑暗時代,反而更符合宇宙的整體利益(宇宙的反撲?)。


結論


  艾西莫夫曾表示,《基地》的概念源自於愛德華・吉朋(Edward Gibbon, 1737—1794)的《羅馬帝國衰亡史》。人類文明有起有落,歷史有起有落,末日之後還有新的開始,地球滅亡還有新的星球誕生。或許人類從歷史上學到的最大教訓就是,文明終有興衰,如同人終有生老病死。文明並非總是進步,也可能退步,如同阿波羅十七號登月已過半世紀,登月卻變得越來越困難,除了專業知識的流失、供應鏈改變(電腦能力、材料科學)更需重新設計。


  文明到底是進步還是退步?解決一個問題還是引出另一個問題?是人類的進步還是宇宙整體的進步?小說中提到許多新興科技,如:宇宙旅行的「超時空躍遷」(非「相對論性銀河」而是「超空間銀河」,非以光速前進,而是速度等於零)、住在地底下假日到「太陽室」曬太陽、不被竊聽的「精神雜訊器」、透過電腦選擇天氣(比自然黑夜更明亮、氣溫更溫和)、可使目標氣化、爆裂的武器「手銃」、運用意志操縱(電腦與心靈融合)不受重力影響又可直接由宇宙獲取能量的「遠星號」等。


  但反過來說,科技進步也代表進步的「反面」退步,如:保有隱私變得困難、呼吸新鮮空氣變得困難、自給自足變得困難、沒有電腦變得困難、紙本書保存的困難。科學的進步是種價值的選擇,選擇某價值必然犧牲其他價值。然而,這是多數人們願意接受的嗎?小說的帝國是專制的帝國,而非民主體制,「謝頓計畫」的執行並無經過民主程序,或許與其特性有關(不能讓太多人知道),卻讓人難以接受,若非經多數人同意,就不具有多數人承擔的正當性,如同當今AI發展最為人詬病的,便是「黑盒子」般的演算過程;沒有公開的演算法,就沒有辦法監督、咎責。


  「謝頓計畫」反映的是理論思維,即與對象採取距離,不因時空環境而有所改變。壞處是理論時空的限制,如:柏拉圖洞穴理論中的洞穴,及理論之間常產生矛盾難以融貫,如:現代與後現代的關係,甚至衍伸實現方面的問題,如:體用不合一。好處則是具有普遍性、可預測性、可修正性,及能宏觀的解釋整體(跳脫人類中心)。這也是學術的價值所在,即透過理論思維建構社會的發展方向、提供不同價值選擇的可能。


  最後,好的科幻小說除了需具備引發思考的「哲學性」,還需具備新興科技、引人入勝的想像與創意,如:《基地與地球》中尋找地球的過程,從康普隆(性)→奧羅拉(野狗)→索拉利(機器人)→死星(石塊、座標)→阿爾發(新地球)→地球,讓人願意進入並享受文字建構的世界,「基地系列」無疑是經典中的經典。

avatar-img
40會員
568內容數
「我以為别人尊重我,是因為我很優秀,後來才明白,别人尊重我,是因為别人很優秀。」——魯迅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辯證人生 的其他內容
  本書副標題為:「善用學術功底、補足跨界就業力、調整溝通方式,Step by Step從為學而活到學會生活,無痛開啟多元職場。」關鍵字為學術、就業、溝通、生活、無痛,簡單說就是無痛轉職。作者Christopher L. Caterine由一位頂著羅馬史和拉丁語文學博士,擔任杜蘭大學(Tulane
        本文主要在分享學習德語的緣由、樂趣與體悟,並以今年暑假在歌德學院上了三期德語的經歷為例,而非德語的內容。提供給對學習外語有興趣者參考。           關於學習德語的經歷,除了碩士班學過一學期外(距今已五年),中間都是斷斷續續的自學。其效果就是,今年三月底硬著頭皮報考德語檢定
《DIE PRINZESSIN VON BESTIMM》(公主說了算) "Auf der Erde jeden traute sich keiner mehr." 地球上再也沒人敢這麼做。 故事大綱: 身為皇家的掌上明珠,國王和王后從不對公主Bestimm說「不」(NEIN),公主自
《Herr Blume ist glücklich》(快樂的Blume先生) "Wer sich immer zu freut, kann gar nicht klug sein." 總是快樂的人不可能聰明。 故事大綱: 主角Blume先生,是一位樂天知命、自娛娛人的人,總是帶著笑容
《Das Rote Blatt》(紅葉) "Wollen wir nicht etwas Spannenderes machen?" 我們不想做一些更令人興奮的事情嗎? 故事大綱: 小女孩Oskara某天和母親在路上逛街,說:「我們不想做一些更令人興奮的事情嗎?」母親說:「才剛帶你去
《Die dreizehnte Fee》(第十三位仙子) "Das ist ja grauenhaft." 那太糟了! 故事大綱: 在睡美人故事中,王后生下奧羅拉公主時,國王非常高興的宴請了12位仙女,唯獨未邀請邪惡的仙子卡拉波斯。國王要求每位仙子為睡美人許一個願望,當第十一位仙子許
  本書副標題為:「善用學術功底、補足跨界就業力、調整溝通方式,Step by Step從為學而活到學會生活,無痛開啟多元職場。」關鍵字為學術、就業、溝通、生活、無痛,簡單說就是無痛轉職。作者Christopher L. Caterine由一位頂著羅馬史和拉丁語文學博士,擔任杜蘭大學(Tulane
        本文主要在分享學習德語的緣由、樂趣與體悟,並以今年暑假在歌德學院上了三期德語的經歷為例,而非德語的內容。提供給對學習外語有興趣者參考。           關於學習德語的經歷,除了碩士班學過一學期外(距今已五年),中間都是斷斷續續的自學。其效果就是,今年三月底硬著頭皮報考德語檢定
《DIE PRINZESSIN VON BESTIMM》(公主說了算) "Auf der Erde jeden traute sich keiner mehr." 地球上再也沒人敢這麼做。 故事大綱: 身為皇家的掌上明珠,國王和王后從不對公主Bestimm說「不」(NEIN),公主自
《Herr Blume ist glücklich》(快樂的Blume先生) "Wer sich immer zu freut, kann gar nicht klug sein." 總是快樂的人不可能聰明。 故事大綱: 主角Blume先生,是一位樂天知命、自娛娛人的人,總是帶著笑容
《Das Rote Blatt》(紅葉) "Wollen wir nicht etwas Spannenderes machen?" 我們不想做一些更令人興奮的事情嗎? 故事大綱: 小女孩Oskara某天和母親在路上逛街,說:「我們不想做一些更令人興奮的事情嗎?」母親說:「才剛帶你去
《Die dreizehnte Fee》(第十三位仙子) "Das ist ja grauenhaft." 那太糟了! 故事大綱: 在睡美人故事中,王后生下奧羅拉公主時,國王非常高興的宴請了12位仙女,唯獨未邀請邪惡的仙子卡拉波斯。國王要求每位仙子為睡美人許一個願望,當第十一位仙子許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11/20日NVDA即將公布最新一期的財報, 今天Sell Side的分析師, 開始調高目標價, 市場的股價也開始反應, 未來一週NVDA將重新回到美股市場的焦點, 今天我們要分析NVDA Sell Side怎麼看待這次NVDA的財報預測, 以及實際上Buy Side的倉位及操作, 從
Thumbnail
Hi 大家好,我是Ethan😊 相近大家都知道保濕是皮膚保養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步。無論是在畫室裡長時間對著畫布,還是在旅途中面對各種氣候變化,保持皮膚的水分平衡對我來說至關重要。保濕化妝水不僅能迅速為皮膚補水,還能提升後續保養品的吸收效率。 曾經,我的保養程序簡單到只包括清潔和隨意上乳液
Thumbnail
今天又來翻書- 《史詩人生-米爾頓艾瑞克森》,一翻就翻到 《艾瑞克森醫生與死亡有關的案例》。 若在團體中突然有位學生走了,那麼接下來這個團體動力會是?
外文參考資料﹕ Ajdukiewicz, Kazimierz [Ajdukiewicz 1967]: Proposition as the Connotation of  Sentence, SL XX, 87-98. 這篇論文的原稿於1959年在美國講授,其後,艾杜凱維茨做了修改,但到1963年
Thumbnail
文章討論了人工智慧興起的方便和滿足以及對現世環境和心靈的理想和否定,以歌德的《浮士德》為例,描述了梅菲斯特對浮士德的影響。透過述說梅菲斯特否定機制在劇情展現和對現代人的影響,並提供了一些生活中的解法。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作者歷史系背景以及創作科幻小說的文章,透過文筆,作者試圖用歷史來看到未來,並探討歷史專業在現今社會的角色和價值。
Thumbnail
我因為科幻小說與同名影集《三體》所以閱覽這本瑞秋.卡森所著1962年已問世的經典,我想分享一些小心得。 本書是世界性的,美國或其他國家現今的環保署可說是因為作者提出的核心思想改善致使生態搖搖欲墜的政策,下定決心訂下影響國家大方向的規則,儘管還是跟不上人類製造...
閱讀《末日儲藏室》,首先你會注意到的,是充滿異國情調的名字。 賈各、派特森、陳熹、塞維亞特、艾芊、蕾拉、玲、辛西亞、亞歷山大·赫拉托夫、吉馬。 如果稍微有點警覺,或者曾經讀過、思考過東方主義或後殖民等文化理論,你可能會對當中的異國情調感產生懷疑。不過,暫且假裝我們沒讀過這些(借用伯格
Thumbnail
這本書作者法國文學教授皮耶.巴亞德,他在本書中主要探討有關於文學書的看法,並且用一些西方的文學和文學家的看法作為舉例,以下我列出一些書中內容,以及我的感想
Thumbnail
這篇文章是哥倫比亞大學英語和比較文學系教授愛德華·孟德爾森寫的關於七大經典小說中的人生智慧的文章,從不同角度解析每本書代表的人生階段,並探討人際關係的主題。
Thumbnail
本書作者是歷史學家哈拉瑞,以下內容是整理本書中的13章部分內容,以及寫出我的感想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11/20日NVDA即將公布最新一期的財報, 今天Sell Side的分析師, 開始調高目標價, 市場的股價也開始反應, 未來一週NVDA將重新回到美股市場的焦點, 今天我們要分析NVDA Sell Side怎麼看待這次NVDA的財報預測, 以及實際上Buy Side的倉位及操作, 從
Thumbnail
Hi 大家好,我是Ethan😊 相近大家都知道保濕是皮膚保養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步。無論是在畫室裡長時間對著畫布,還是在旅途中面對各種氣候變化,保持皮膚的水分平衡對我來說至關重要。保濕化妝水不僅能迅速為皮膚補水,還能提升後續保養品的吸收效率。 曾經,我的保養程序簡單到只包括清潔和隨意上乳液
Thumbnail
今天又來翻書- 《史詩人生-米爾頓艾瑞克森》,一翻就翻到 《艾瑞克森醫生與死亡有關的案例》。 若在團體中突然有位學生走了,那麼接下來這個團體動力會是?
外文參考資料﹕ Ajdukiewicz, Kazimierz [Ajdukiewicz 1967]: Proposition as the Connotation of  Sentence, SL XX, 87-98. 這篇論文的原稿於1959年在美國講授,其後,艾杜凱維茨做了修改,但到1963年
Thumbnail
文章討論了人工智慧興起的方便和滿足以及對現世環境和心靈的理想和否定,以歌德的《浮士德》為例,描述了梅菲斯特對浮士德的影響。透過述說梅菲斯特否定機制在劇情展現和對現代人的影響,並提供了一些生活中的解法。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作者歷史系背景以及創作科幻小說的文章,透過文筆,作者試圖用歷史來看到未來,並探討歷史專業在現今社會的角色和價值。
Thumbnail
我因為科幻小說與同名影集《三體》所以閱覽這本瑞秋.卡森所著1962年已問世的經典,我想分享一些小心得。 本書是世界性的,美國或其他國家現今的環保署可說是因為作者提出的核心思想改善致使生態搖搖欲墜的政策,下定決心訂下影響國家大方向的規則,儘管還是跟不上人類製造...
閱讀《末日儲藏室》,首先你會注意到的,是充滿異國情調的名字。 賈各、派特森、陳熹、塞維亞特、艾芊、蕾拉、玲、辛西亞、亞歷山大·赫拉托夫、吉馬。 如果稍微有點警覺,或者曾經讀過、思考過東方主義或後殖民等文化理論,你可能會對當中的異國情調感產生懷疑。不過,暫且假裝我們沒讀過這些(借用伯格
Thumbnail
這本書作者法國文學教授皮耶.巴亞德,他在本書中主要探討有關於文學書的看法,並且用一些西方的文學和文學家的看法作為舉例,以下我列出一些書中內容,以及我的感想
Thumbnail
這篇文章是哥倫比亞大學英語和比較文學系教授愛德華·孟德爾森寫的關於七大經典小說中的人生智慧的文章,從不同角度解析每本書代表的人生階段,並探討人際關係的主題。
Thumbnail
本書作者是歷史學家哈拉瑞,以下內容是整理本書中的13章部分內容,以及寫出我的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