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哲人過世】布魯諾·拉圖爾,人類面對蓋亞,自然作為政治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拉圖爾一生融會多種學科,創造嶄新的思想工具-蓋亞神話科學,生存敘述社會學,新環保階級抗爭,作為人類面對地球,一種超越自身,追尋整體的愛。

【簡介】

法國當代最重要的哲人之一,布魯諾·拉圖爾(Bruno Latour),於十月八日至九日清晨過世,在此作出其思想的簡要整理,作為拋磚引玉,歡迎指教,敬請分享。

【思想影響力,重點探索】

提出「新氣候政體」之世界衝擊

橫跨二十與二十一世紀哲人,布魯諾·拉圖爾,可說融會人類多元學科,身為社會學家、人類學家與哲學家,他的影響力「觸及多個領域:環境、法律、現代性、宗教、科學與科技」。他晚期提出的「新氣候政體」(nouveau régime climatique),可說影響當代思想界、藝術界與社會運動。
不同法國十七世紀以來的菁英思想界,將混沌自然分割於理性文明之外,將人類不同於禽獸,文明不同於野蠻,作出根本性的原則劃分,以一種「人類超越自然」的理念,作為科學與科技的未來永恆想像。布魯諾·拉圖爾的學說之根本創新,在將科學與自然重新融合,重新認識探索人類如何面對非我族群(非人類)和混沌大地(蓋亞),從神話、宗教、科學到科技的持續轉變,讓人類更能接受新的挑戰-地球生存環境

地球蓋亞,遠古神話通往未來科學

身於勃艮第富有的紅酒商人家庭,布魯諾·拉圖爾從小和土地十分親近,本來專業為社會學,後來轉向哲學,展開其融會土地與生命的多領域探索。
將地球作為一個生命體,為布魯諾·拉圖爾學說最具影響力的關鍵。布魯諾·拉圖爾提出地球──大地之母蓋亞神話,為人類信仰、知識與生存技術來源與依歸,他的學說不朝向概念的抽象解釋,卻專注於經驗的具體描述,主張「不描述我們生在哪裡,而是我們依何而生」,並且認為「人民若能自我描述,同時就能轉向政治。」
如此連結希臘遠古神話的二十一世紀宇宙觀,將地球作為生命體,人類只是活在其外殼的物種,影響了知識界的科學思想,藝術界的創作美學,和社會界的抗爭動機。

「社會不存在」

以人類於蓋亞的生存條件,布魯諾·拉圖爾提出經驗的「敘述社會學」,不同概念的「觀念社會學」,並提出其驚人的假設:「社會不存在」(la société n’existe pas),這位哲人認為:「社會為不斷更新的組織,不斷翻攪之前舒適環境的可靠信念。」永恆變動的社會似無邊界,各個時代的生存條件,都引發多種「真理政體」。
布魯諾·拉圖爾將人類科學作為一種融入自然、文化與思想的活動,認為「科學是社會建造的產物」,引發學界批評,認為其學說建造於一種「相對主義」(relativisme),「否認科學客觀真實」,然而,他卻主張其社會學的根基,即是理論、經驗、社會與科學,人類千年文明不斷相互交融的變化「真理形式」。
Hal Gatewood on Unsplash

拒絕理論簡化

人類面對混沌的蓋亞大地,從遠古神話、神祕宗教開始,到當代科學、未來科技的不斷演變,布魯諾·拉圖爾反對以菁英理論,簡化整個世界,如他在《無法簡化》(Irréductions)一書,他指出:「人們愛神,將世界簡化成祂一人創造,天文學家將宇宙簡化成大霹靂,數學家將宇宙簡化成公式… 哲學家將世界簡化成現象,知識份子將生命簡化成思想與日常活動、凡人意見的對立。」
拒絕簡化,拉圖爾追求思索「整體」,他主張:「哲學家知曉,『整體』的驚人意涵-整體永遠無法達到,但是哲學愛整體,就是這種『愛』,為哲學這個學問的來源。」
從神話、宗教到科學、科技,拉圖爾發展一種「在人類的熱情、人類的政治下」,「科學的製造過程」、「愛機器的歷史」,他主張:「身為人文主義者,我嘗試分析科技如何美妙,帶著什麼精神性,機器環繞於文化,值得注視與尊敬… 科學雖由人類創造,卻擴及非人物種,就像它在十九世紀,擴及貧窮階級。我們接觸底層生命,讓我們開放。」

新世紀階級抗爭-環境

對低級非人物種開放,對蓋亞大地神話的探尋,拉圖爾提出〈環境,作為新的階級鬥爭〉,這個衝突不僅是社會性,更是生存性,二十一世紀,將創造一種關照它者物種和環境大地的「新環保階級」,如同上個世紀社會主義關注貧窮的邊緣底層階級。
拉圖爾一生融會多種學科,創造嶄新的思想工具-蓋亞神話科學,生存敘述社會學,新環保階級抗爭,作為人類面對地球,一種超越自身,追尋整體的愛


【延伸閱讀】


【原文資料連結】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324會員
223內容數
近三千年發展的菁英美學主義論述,如何成為問題本身?本計畫企圖以一種知其不可為而為的精神,以「反抗」《詩學》千年演變思潮,一個當代自發工作之開始。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陳潔曜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安妮·艾諾發崛自傳體寫作可能性,寫母親、初戀、墮胎、結婚、偷情、失智、死亡等生命時間,以獨創的「平實書寫」(écriture plate),拒絕「華麗詞藻」與「理論化」,就如她說:「對我來說,真實,就是我們一直尋找而不斷顯現的。」
新浪潮真是無聊!為什麼要以藝術之名,悶到所有人!這些小成本電影,真讓人很煩耶… 我們要的是商業大片! 法國前文化部長,Roselyne Bachelot,談到高達電影 【簡介】 面對後疫情電影危機,今天(2022年十月五日)法國《解放報》(Libération)以頭版頭條方式,爬梳當今歐洲影業的存亡
22歲的伊朗女性瑪莎·阿米尼(Masha Amini),因違反戴頭巾的宗教國家戒律,被道德警察逮捕,拘禁三天後,離奇死亡,引爆伊朗全國大遊行,過程遭受血腥鎮壓,至今已造成近百人身亡。
創立七十年的法國民間雜誌,《電影筆記》,將於今年頒發第一屆【巴贊獎】,獎勵不管國籍,於2022年在法國放映的第一部電影。 獎項的名字來自雜誌創始人,安德烈·巴贊(André Bazin),以民間姿態,抵抗巴黎菁英象牙塔美學,將電影精神結合自然與街頭,掀起法國新浪潮。 【巴贊獎】將由《電影筆記》編輯初
【致敬緣起】 感謝《電影筆記》前主編,傅東(Jean-Michel Frodon)應許,特定將其於高達去世一天之內,寫下的 6000 字的高達論述,全文翻譯成中文,於第一時間,以【免費分享】模式,嘗試與台灣讀者溝通,高達影像七十年沿革奧秘。
高達影像挑臖:  【以影像當作思想武器】:影像即思想,蒙太奇即武器。  【至死不渝的文化挑臖】:從iPhone遺作,再到輔助自殺,挑戰世俗。  【以電影解放思想實踐】:於新資本光鮮宰制,影像如何成為革命工具。
安妮·艾諾發崛自傳體寫作可能性,寫母親、初戀、墮胎、結婚、偷情、失智、死亡等生命時間,以獨創的「平實書寫」(écriture plate),拒絕「華麗詞藻」與「理論化」,就如她說:「對我來說,真實,就是我們一直尋找而不斷顯現的。」
新浪潮真是無聊!為什麼要以藝術之名,悶到所有人!這些小成本電影,真讓人很煩耶… 我們要的是商業大片! 法國前文化部長,Roselyne Bachelot,談到高達電影 【簡介】 面對後疫情電影危機,今天(2022年十月五日)法國《解放報》(Libération)以頭版頭條方式,爬梳當今歐洲影業的存亡
22歲的伊朗女性瑪莎·阿米尼(Masha Amini),因違反戴頭巾的宗教國家戒律,被道德警察逮捕,拘禁三天後,離奇死亡,引爆伊朗全國大遊行,過程遭受血腥鎮壓,至今已造成近百人身亡。
創立七十年的法國民間雜誌,《電影筆記》,將於今年頒發第一屆【巴贊獎】,獎勵不管國籍,於2022年在法國放映的第一部電影。 獎項的名字來自雜誌創始人,安德烈·巴贊(André Bazin),以民間姿態,抵抗巴黎菁英象牙塔美學,將電影精神結合自然與街頭,掀起法國新浪潮。 【巴贊獎】將由《電影筆記》編輯初
【致敬緣起】 感謝《電影筆記》前主編,傅東(Jean-Michel Frodon)應許,特定將其於高達去世一天之內,寫下的 6000 字的高達論述,全文翻譯成中文,於第一時間,以【免費分享】模式,嘗試與台灣讀者溝通,高達影像七十年沿革奧秘。
高達影像挑臖:  【以影像當作思想武器】:影像即思想,蒙太奇即武器。  【至死不渝的文化挑臖】:從iPhone遺作,再到輔助自殺,挑戰世俗。  【以電影解放思想實踐】:於新資本光鮮宰制,影像如何成為革命工具。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亞里斯多德的觀察與分析向我們揭示了先蘇時期的古希臘哲學發展。最初,這些被認為擁有智慧的人,他們的「智慧」的對象是物質世界。他們是一些從事著理論性探究的「自然哲學家」。出於一種「對令人敬畏的自然之認知興趣」,這些探究者將人的思想從「製作具體工具」、「執行具體行動」這類工作中解放出來。
Thumbnail
哲學×人類學×社會學 我們不再生活在同一個地球上法國出版後一個月銷量破萬冊! 化繁為簡的哲學大師訪談錄,追隨者書架上最後一本拉圖著作, 也是共存於蓋婭的我們認識拉圖的最佳導引。 💡好評推薦(依姓氏筆畫排序) 洪廣冀|國立臺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副教授 林新惠|小說家 陳宗文|國立政治大學
Thumbnail
 拉夫拉克在1972年提出了姬亞學說,主張大氣、海洋、土壤,以及所有生物都屬於同一個活生生的個體──姬亞。他認為,這些生物與無生物,經過數百萬年的演化,彼此影響,彼此適應,已成為休戚與共,無法獨自存在的一整體
Thumbnail
法國是17世紀及18世紀歐洲啟蒙運動的中心,湧現了一大批啟蒙思想家,他們相信理性和知識可以解決人類存在的問題和推動人類進步。 但早在16世紀的文藝復興時代,法國就產生了一位傑出的啟蒙思想家拉波埃西。他的著述《自願奴役論》中的思想深刻影響了與他同時代的法國思想家蒙田和法國啟蒙時代的思想大家。
Thumbnail
📍哲學與心理學 當天講課的主題是班雅明的著作:「波特萊爾筆下第二帝國的巴黎」、「論波特萊爾的幾個主題」。 印象最深刻的部分,應屬老師講解,從波特萊爾,並且同時也把佛洛依德精神分析的部分, 特別從「超越快樂原則」、「文明及其不滿」這兩本書中談到死亡驅力、死亡本能的慾望等等內容,先是從人類大腦皮
Thumbnail
  本書作者為後現代主義之父─李歐塔(Lyotard, 1924-1998),副標題為:「法國哲學家利歐塔給大一學生的四堂講課」,看完的第一個感想是,這是給哲學研究生的四堂課吧XD。哲學本身是一門後設的學科,本書試圖後設哲學思考的思考、試圖找到哲學的「合法性」(Inprinciple,由哲學
Thumbnail
毀三觀,指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受到顛覆的看法所改變或影響。《世界觀》一書正是一本人類世界觀更迭的演化史。從亞里斯多德的世界觀談起,到後來的牛頓力學的世界觀、愛因斯坦相對論的世界觀、以及當代量子力學的世界觀。說明過去被堅信是鐵一般事實的世界觀,是如何慢慢的受到新的證據、新的儀器、新的理論等的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蓋亞假說的概念和原則,強調地球生態系統的整體性和互動性。蓋亞假說強調地球上各種生命形式和環境元素之間的相互依賴關係,並提醒人們關注人類活動對生態平衡的影響。雖然蓋亞假說並非廣泛接受的科學理論,但它仍然在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的討論中具有一定的啟發作用。
路易·莫羅是離群的法國■■■,他因為■■■■■■■■在 1859 年的太陽風暴中出現明顯異狀而來到倫敦尋求科學家的幫助。 他找到了麥可‧法拉第(Michael Faraday)與詹姆士·克拉克·馬克士威(James Clerk Maxwell),而兩人也對此感到有興趣,雖然最終他們並沒有成功查明……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亞里斯多德的觀察與分析向我們揭示了先蘇時期的古希臘哲學發展。最初,這些被認為擁有智慧的人,他們的「智慧」的對象是物質世界。他們是一些從事著理論性探究的「自然哲學家」。出於一種「對令人敬畏的自然之認知興趣」,這些探究者將人的思想從「製作具體工具」、「執行具體行動」這類工作中解放出來。
Thumbnail
哲學×人類學×社會學 我們不再生活在同一個地球上法國出版後一個月銷量破萬冊! 化繁為簡的哲學大師訪談錄,追隨者書架上最後一本拉圖著作, 也是共存於蓋婭的我們認識拉圖的最佳導引。 💡好評推薦(依姓氏筆畫排序) 洪廣冀|國立臺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副教授 林新惠|小說家 陳宗文|國立政治大學
Thumbnail
 拉夫拉克在1972年提出了姬亞學說,主張大氣、海洋、土壤,以及所有生物都屬於同一個活生生的個體──姬亞。他認為,這些生物與無生物,經過數百萬年的演化,彼此影響,彼此適應,已成為休戚與共,無法獨自存在的一整體
Thumbnail
法國是17世紀及18世紀歐洲啟蒙運動的中心,湧現了一大批啟蒙思想家,他們相信理性和知識可以解決人類存在的問題和推動人類進步。 但早在16世紀的文藝復興時代,法國就產生了一位傑出的啟蒙思想家拉波埃西。他的著述《自願奴役論》中的思想深刻影響了與他同時代的法國思想家蒙田和法國啟蒙時代的思想大家。
Thumbnail
📍哲學與心理學 當天講課的主題是班雅明的著作:「波特萊爾筆下第二帝國的巴黎」、「論波特萊爾的幾個主題」。 印象最深刻的部分,應屬老師講解,從波特萊爾,並且同時也把佛洛依德精神分析的部分, 特別從「超越快樂原則」、「文明及其不滿」這兩本書中談到死亡驅力、死亡本能的慾望等等內容,先是從人類大腦皮
Thumbnail
  本書作者為後現代主義之父─李歐塔(Lyotard, 1924-1998),副標題為:「法國哲學家利歐塔給大一學生的四堂講課」,看完的第一個感想是,這是給哲學研究生的四堂課吧XD。哲學本身是一門後設的學科,本書試圖後設哲學思考的思考、試圖找到哲學的「合法性」(Inprinciple,由哲學
Thumbnail
毀三觀,指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受到顛覆的看法所改變或影響。《世界觀》一書正是一本人類世界觀更迭的演化史。從亞里斯多德的世界觀談起,到後來的牛頓力學的世界觀、愛因斯坦相對論的世界觀、以及當代量子力學的世界觀。說明過去被堅信是鐵一般事實的世界觀,是如何慢慢的受到新的證據、新的儀器、新的理論等的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蓋亞假說的概念和原則,強調地球生態系統的整體性和互動性。蓋亞假說強調地球上各種生命形式和環境元素之間的相互依賴關係,並提醒人們關注人類活動對生態平衡的影響。雖然蓋亞假說並非廣泛接受的科學理論,但它仍然在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的討論中具有一定的啟發作用。
路易·莫羅是離群的法國■■■,他因為■■■■■■■■在 1859 年的太陽風暴中出現明顯異狀而來到倫敦尋求科學家的幫助。 他找到了麥可‧法拉第(Michael Faraday)與詹姆士·克拉克·馬克士威(James Clerk Maxwell),而兩人也對此感到有興趣,雖然最終他們並沒有成功查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