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說故事\這件事】08.或坐或趴,聽故事時的N種姿勢

2022/10/11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聽故事場域,是否對聽故事的人來說,足夠友善呢?在設備的提供,在設備的種類上,在這些的思考上,兒童是聽故事的對象,但我們有認真以他們為受者來考量,做出貼心的應對嗎?然而,在說故事現場,我最常聽見的是,要孩子忍耐。忍耐著身體的不適,忍耐著腰痠、腳麻、屁股痛的不適。彷彿忍耐是一種美德與必經過程。但,真是如此嗎?
如果你曾經來過「嘉義縣故事裡有光共好實踐協會」的故事屋聽故事,無論你是家長帶著孩子而來,或是你就是孩子本人,如今已經長大了的孩子,你是否還有印象,貓管家總是會說著:
"故事要開始囉!你可以用你喜歡的姿勢,坐著,躺著,或趴的來聽故事。"
用喜歡的姿勢?嗯哼?
你是否曾經內心打了個大問號:聽故事的時候,真的可以躺著嗎?真的可以趴著嗎?
▲你喜歡用什麼方式聽故事呢?當孩子必須用趴著方式聽故事,才舒服的話,那就趴著吧!
在台灣,基本地,說故事的場域,不是在公家機關如圖書室、親子館,便是在私人的空間;又或是如有光這樣的非營利組織所經營的繪本屋空間。席地而坐的,若不是木質地板,便是軟式巧拼,又較稀少的如有光這樣的榻榻米。
有的場域會為孩子準備小椅子,小椅子有分成靠背的,與沒有靠背的;有的則是讓孩子們席地而坐。
一則故事如下,我曾經到過一所新建落成,充斥著嶄新味道的國小圖書室,為孩子們說故事。一開始,孩子們在老師的發號施令下,無不正襟危坐。故事說著說著,有的孩子開始趴著,手杵著下巴聽故事;有的孩子開始往牆壁後退,保持一種美好的距離。
忽然間,有其他的孩子當起了糾察隊:
「XXX,你沒有坐好!」
「XXX,不可以趴著!」
「XXX,我要跟老師說!」
那些被糾正的孩子,個個臉也臭了起來,嘴裡咕噥著。我好奇地問底下的騷動,究竟是發生了什麼事?
被糾正的孩子們一臉苦瓜地,你一言我一語地說:「貓管家,我們坐得很不舒服。」
原來,孩子們正襟危坐,卻沒有靠背,他們駝背,會被說不准駝背;往牆壁靠,會被說距離故事老師太遠,沒有禮貌;趴著,會被說沒有規矩,隨隨便便。
這樣不行,那樣也不可以,莫怪,對許多孩子來說,聽故事益發變成一種苦行了。我們又怎麼能責怪孩子們越來越不愛聽故事呢?
而我眼前的這群孩子們不是不想聽故事,他們各個都聽得津津有味。趴著的孩子不是在睡覺,而是雙眼炯炯地盯著妳手中的繪本瞧;那些退到牆壁的孩子,雖然拉開了一段距離,仍是很賣力地想要回答,投入故事情節裡的討論。
這一次的經歷,讓自己忍不住思考著:聽故事場域,是否對聽故事的人來說,足夠友善呢?在設備的提供,在設備的種類上,在這些的思考上,兒童是聽故事的對象,但我們有認真以他們為受者來考量,做出貼心的應對嗎?
然而,在說故事現場,我最常聽見的是,要孩子忍耐。忍耐著身體的不適,忍耐著腰痠、腳麻、屁股痛的不適。彷彿忍耐是一種美德與必經過程。但,真是如此嗎?
*******
今年年初,自己出發前往某偏鄉國小說故事。這次,學校釋放了很大程度自由給予孩子們。我們在大禮堂裡席地而坐,孩子們不必一定要正襟危坐,不必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一定要保持多少公分,而是可以聽到激動處就站起來!而是可以三三兩兩和自己喜歡的同學並肩坐在一起聽故事!而是可以,有人坐著,有人趴著,有人站著,都是聽故事的方式。
然而,故事一講沒幾頁,問題就來了!
有孩子說:
「貓管家,我看不到!」
有的孩子聽得激動,就衝上前去,一個身子一擋,其他人就開始抗議了。
這一次,我把問題拋回到這群孩子們的身上,
「哇,那該怎麼辦?」我說:「我們現場人這麼多,我帶來的繪本又這樣一本,不算大,一定會有人被遮住,沒看到。我對你們這裡也不熟,我是第一次來這裡講故事,你們有什麼辦法嗎?」
有孩子提議:「我們大家都坐好。」
有孩子說道:「我們可以坐椅子。」
我問:「這裡有椅子?」
「有!後面有椅子。」
「哪一種椅子?我看不到。」我說。
「那種鐵椅,打開來,有靠背的。」
這時,有幾名孩子去拿了椅子。
但問題又來了,如果大家都坐了椅子,那一樣是擠成一團,一樣得面臨有人會沒看到繪本的窘境。「誰要坐?」我問。
孩子們自己提議,「貓管家,比較矮的可以坐。」
於是,矮個子的退到後面,坐上鐵椅;個子高的,留在前面,席地而坐。
這樣的安排,似乎挺好的,但⋯⋯
又有問題從孩子的嘴裡冒了出來:「貓管家,那近視的怎麼辦?XXX近視,他看不到。」有被安排到後面坐鐵椅的孩子近視。
又是一陣搬風。近視的孩子跟前坐的孩子交換了位置。
這這這,故事總該可以說下去了吧!
一個大聲嚷嚷的聲音說:「貓管家,他近視,他看不到。」而被他點名的男孩,則是一臉尷尬與害羞地躲在最一旁的角落裡,還刻意用其他同學的身子抵擋住自己。
我問:「你要換位置嗎?」
其他人鼓勵著男孩,大家鼓噪著,「你會看不到啦。」「你要換位置啦。」「你去前面坐啦。」
男孩則是害羞地搖搖頭,恨不得用前坐同學的身體遮住自己。
我跟他說:「故事要繼續下去囉。如果你真的看不到,你要跟我說哦,我們可以馬上停止移動位置。」
我跟其他同學說:「很明顯地,他覺得自己在自己的位置上滿好的。嗯,那大家還有沒有其他意見的?大家都看得到嗎?那我們要繼續說下去囉!」
孩子們點點頭。
讓孩子們決定坐的方式跟位置。中斷了故事,花了一些時間,卻是一個集合眾人想法,達成共識的共同決定。也許不是最佳決定,但至少是經過眾人同意的。縱然即使這群孩子裡頭有人在心中不同意,卻也是自己選擇放棄了表達意見的權利。
這一次的經歷,讓我們看見,即使一二年級的學童,也有解決問題的能力。只要⋯大人願意先退居一線,讓孩子們訴說自己的所能,與自己的所不能,讓孩子解決自己的問題。從中,讓孩子意識到自己的妥協,是來自於自己的選擇。
*******
當我們一昧地要求孩子在聽故事現場正襟危坐,我們是否提供了引人入勝,以兒童專注力長度為考量來設計的故事展演內容?我們是否提供了適合兒童足以耐住性子正襟危坐的環境與設備?
在說故事現場,我最常聽見的是,要孩子忍耐。
為何我們不從另一個角度來思考。
空間設計亦是一種專業與學問。在譴責孩子不正襟危坐的時候,不妨傾聽孩子的意見與心聲,引導孩子透過自身的經驗去思考,去實踐,該怎麼做才是符合兒童人性與人體工學的環境與設備,設計與模式。
忍耐,要為自己所熱愛的事物所忍耐。如當你進入到專頁鑽研的領域裡頭,必須忍耐著實驗時間的長度,必須忍耐著挫折的不適。但那都與說故事現場要兒童所承受的忍耐,之間所代表的意義大相逕庭。
說故事人的不夠專業,讓孩子分心與躁動,那是說故事人要精進。
說故事現場的環境不夠舒適,讓孩子分心與躁動,那是空間管理者要精進。
而孩子跟父母可以透過「意見箱」等管道,對具有決策權力的主事者提供建議與看法,或您所能想到的方式(?)。那才是讓整個說故事環境/兒童人權往進步的方向而邁進。
當孩子必須用趴著方式聽故事,才舒服的話,那就趴著吧!
當孩子必須用蠕動方式聽故事,才舒服的話,那就像毛毛蟲一樣蠕動著吧!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