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詩萍,《我父親。那麼老派,這麼多愛》,有鹿文化,2021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97429?fbclid=IwAR3vEjwtfhhEABf6vrfVceqv7f9ufmfTmAGbpceY4ot2t9KhKZgl9SA8yUo
蔡詩萍的外省父親和張輝誠的父親一樣,不斷流離的孤獨青年,都有金門經驗,官階不高、經濟貧困,後來與本省女性結婚生子,漸漸落地爲家了。
他們都很在意要在臺灣擁有自己的房子,可以安居的家空間。
張輝誠的父親和我爺爺一樣,是隨胡璉的軍隊一起到金門,而後到臺灣本島生活的。但之後的際遇差很多......
〈我父親每天沿著記憶散步〉寫到父母結婚後定居埔心,之後一輩子都以此為家。即使兒女發展,他們也一直在這裡,也不願隨子女北遷。當中有一段提到父親即使年老了,仍固定沿著住家附近兩條路線散步,那兩條路曾有父子並肩的記憶,曾是作者上學、父親上班的路線。「他們的腳步,早就盤根錯節了那片熟悉的土地。」、「過去那麼多年,在那土地上磨蹭出的腳印,早就像一座吸盤,緊緊吸住它們的生命。」,寫父親日常的散步,很能具體說明老外省人隨著歲月流轉逐漸落地深根的過程。
這本書也反覆談到「老」是什麼?
p136「老,確實是一種狀態。我們無從逃避。然而,老,何嘗不是一種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