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光點滴】你仍想改變父母嗎?前提是,他們也有強烈的意願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親愛的H你好,你會怎麼描述曾經或是正在身處的狀態?」
「父親出軌,離婚,媽媽過於依賴孩子,曾經兩個小孩被單獨丟在家好幾天,父母輪流離家出走。之後好幾年打官司,財產、監護權等等,身為長女的我幾乎都會陪媽媽去法院,有時候也會是列席人。家庭界線模糊,有一陣子我覺得自己這輩子一定都要以家庭為重,甚至因為內心沒辦法「拋下」媽媽一個人吃飯,所以會拒絕朋友晚上或假日的邀約,也會因為讓媽媽一個人,而對她產生愧疚感,覺得自己很對不起她。
之後跟爸爸開始有聯絡,偶爾會出門,孩子常常夾在兩人中間,媽媽會發飆、阿姨會罵我們自私,近幾年已經不會了,但如果跟爸爸有見面,還是盡可能瞞著媽媽就瞞著。媽媽很常情緒勒索,讓我覺得自己是壞人,她是受害者,大學之前都會順著她的意走,因為覺得自己應該要孝順、要對她很好很好,大學之後慢慢發現這樣相處模式有問題,現在有時會很受不了就吵起來。」
「你如何讓自己暫時或持續好過一些? 」
「偶爾不理會、偶爾直接吼;跟爸爸見面就是當作沒發生過或不特別跟媽媽說;有時候會去找能夠自己一個人的空間(我們家所有的空間都是共用的 沒有自己的房間),獨處。
但家庭界線模糊,如何幫助媽媽學會有自己的生活、不要情緒勒索,如何跟媽媽溝通,如何化解媽媽對於我們跟爸爸見面的不愉快?」
-------------------------------------------------------------------------------------
通常,一個完整的家庭是各司其職,爸媽展現照顧者的能力,孩子可以放心地被照顧。但這並不是基於強迫性的「扮演」,或是誰一定要變成什麼樣的人,而是基於心智發展上,小小的孩子本來就還沒有辦法理解自己和他人的情緒、思考、願望、價值觀,以及帶來的後續影響。所以對父母來說,照顧孩子是一項本來就該做的事。
但有些父母並不這麼想,或至少,他們無暇這麼想,因為在他們的世界裡,巨大的災難不斷發生,毀滅性的衝擊迎面而來,沒有心力再去顧及孩子。相反的,父母不但沒有學會如何和孩子相處,反而將孩子視為自己的延伸物,開心就捧上天,難過就緊抓著當作浮木不放。
大多時候是後者。
孩子逐漸長成可以理解父母的樣子:那些父母陷落的洞,孩子擠出情感填補。那些父母身上帶的稜角,孩子挖空那個部分的自己。他以為能夠感受到緊貼的溫暖,讓這段關係像是一個家,像是一個外人口中有愛的家。
只是,孩子也和父母越來越像,渾身坑洞與稜角,長成一個不是自己想要的樣子,卻也不知道自己是誰。
親愛的H,看到你寫道「有一陣子我覺得自己這輩子一定都要以家庭為重...覺得自己應該要孝順、要對她很好很好」,不免替你感到心疼,那種被家庭綁住的感受好強烈,像是在說,即便犧牲自己都在所不惜。我相信你心裡的煎熬也同樣強烈,雖然還是會滿足媽媽的需要,但你自己的需要也想要被重視。我想,你對她吼,你想要她也看到你的傷口,你對她冷淡,你用沉默控訴她的情緒綁架。
倘若父母的界限模糊,我們很難重新教育他們,畢竟他們這樣生活了至少五十年。心理治療中,我們常提及一個人的性格轉變至少需要三到五年的時間,但相反的,也不難想像五十年能將一個人的性格多麼穩固的扎根綁牢。五十年內,所有的偏執已成常態,所有的勒索都成合理。
時間不會消彌一切,在缺乏密集反思的狀況下,時間只會將一個人的行為與思想帶往更荒涼之處,他們有可能成為萬中選一的天才,開闢出讓人追隨的新城市,但絕大多數,荒涼之處仍舊荒涼,待在那裏不走只是一種證明,證明自己當初的決定是對的,保護自己的尊嚴不受損傷。
改變父母是一項不可能的任務,除非他們也有強烈的意願。
那道界限需要回到你的心裡,自己畫出來,並瞭解必須遵守的原因。一旦跨越了,那並不是媽媽不改變,而是你被媽媽改變了,這不是你的錯,就像每一個孩子最初的渴求:想要一個完整的家。所以孩子去變成媽媽想要的樣子,也想要媽媽可以變成自己想要的樣子。只是,從媽媽身上得到的回饋卻是:「你都站在你爸那邊」、「你這個不孝的孩子」、「你長大了就不要我,我會去跳樓給你看」。
我們都曾天真地認定,愛是相互尊重且平等,卻容易忘了每個人對愛有不同的標準。
你可以當作媽媽的保護者,只是你也要清楚,這是出自愧疚或是心甘情願,可能兩種都有,每一個行為中的比例不同,而每一個行為都將決定,日後帶給你更多的匱乏或是滿足。
祝福你。⠀⠀⠀⠀⠀⠀
-------------------------------------------------------------------------------------
◆暗夜中的光不需要多,一點一滴拾起就很好。
Instagram :wesley.psy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34會員
35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莊博安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親愛的河豚你好,你會怎麼描述曾經或是正在身處的狀態?」 「行屍走肉,想求救,可是怕丟臉、怕別人接不住自己那樣巨大的悲傷、怕別人被自己的負面情緒影響。覺得自己是累贅、沒有人是真正愛自己的。」 「你如何讓自己暫時或持續好過一些? 」 「聽歌發呆,自己大爆哭一波。
情緒困擾是否要吃藥?是否會成癮?是否有害於健康? 我自己也吃過好幾年的藥,後來我的想法是:與其被情緒困擾到死,倒不如一天吃幾顆藥活得比較自在。雖然對身體可能有害,但每天的身心煎熬對健康的影響更強烈。尤其像是焦慮引發的失眠、頭痛、心悸等等,整個人呈現更消耗的狀態。
我們常在腦袋中想像這個世界,但世界卻常與我們的想像天差地遠。這並不是誰的錯,因為我們心中最真實的感受的確是那樣。只是會產生如此巨大的落差,那肯定是生命中的某些環節讓我們受傷了,受傷到不想要放下某些執著,不想要鬆開某個人的衣角,不想要承認媽媽帶來的只剩痛苦──即便理性層面的你「知道」這對你不是最好的。
廣納大家的方法,透過相互分享,瞭解其他人深陷什麼苦,以及如何(暫時)渡過這些苦,讓陷入情緒困境的夥伴感到不孤單,也讓撰寫者重新覺察自我。 暗夜中的光不需要多,一點一滴拾起就很好。
由於最近碩士班的實習剛開始,收到一些詢問督導事宜,我在這裡統一回覆。 我目前仍然有收督導學生,大多數是心理諮商研究所的兼職實習或全職實習學生,但若你是相關助人行業,像是社工或精神科醫師等等也歡迎詢問。
由於眾多私訊者詢問心理諮商、督導、演講與其他合作、出版社邀約等方式,以及因應疫情的變更,因此以本篇貼文概略性的說明。
「親愛的河豚你好,你會怎麼描述曾經或是正在身處的狀態?」 「行屍走肉,想求救,可是怕丟臉、怕別人接不住自己那樣巨大的悲傷、怕別人被自己的負面情緒影響。覺得自己是累贅、沒有人是真正愛自己的。」 「你如何讓自己暫時或持續好過一些? 」 「聽歌發呆,自己大爆哭一波。
情緒困擾是否要吃藥?是否會成癮?是否有害於健康? 我自己也吃過好幾年的藥,後來我的想法是:與其被情緒困擾到死,倒不如一天吃幾顆藥活得比較自在。雖然對身體可能有害,但每天的身心煎熬對健康的影響更強烈。尤其像是焦慮引發的失眠、頭痛、心悸等等,整個人呈現更消耗的狀態。
我們常在腦袋中想像這個世界,但世界卻常與我們的想像天差地遠。這並不是誰的錯,因為我們心中最真實的感受的確是那樣。只是會產生如此巨大的落差,那肯定是生命中的某些環節讓我們受傷了,受傷到不想要放下某些執著,不想要鬆開某個人的衣角,不想要承認媽媽帶來的只剩痛苦──即便理性層面的你「知道」這對你不是最好的。
廣納大家的方法,透過相互分享,瞭解其他人深陷什麼苦,以及如何(暫時)渡過這些苦,讓陷入情緒困境的夥伴感到不孤單,也讓撰寫者重新覺察自我。 暗夜中的光不需要多,一點一滴拾起就很好。
由於最近碩士班的實習剛開始,收到一些詢問督導事宜,我在這裡統一回覆。 我目前仍然有收督導學生,大多數是心理諮商研究所的兼職實習或全職實習學生,但若你是相關助人行業,像是社工或精神科醫師等等也歡迎詢問。
由於眾多私訊者詢問心理諮商、督導、演講與其他合作、出版社邀約等方式,以及因應疫情的變更,因此以本篇貼文概略性的說明。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我們每個人的生命都來自父母,但只要離開了母親的身體,我們每個人就是一個獨立的人格,從無法用言語表達、牙牙學語,到擁有自己完整的人生觀、價值觀跟世界觀 這個過程裡最大的難題之一就是父母到底要不要放手?應該什麼時候放手?我在別人眼中應該是個「不正常」的父親⋯⋯
Thumbnail
現在開始,是媽媽也要活出自己的時代。這一篇收錄了《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書中的摘錄。
Thumbnail
這篇文章紀錄了作者在家庭中的情緒與教養困境,分享了對待自己與家人的想法。散發出一種正向的生活態度,強調幸福快樂靠自己給,要對自己好一點,多讓自己健康一些。
Thumbnail
父母的不易從來是他們自己的選擇,而非你出世的過失。
Thumbnail
失望性情感隔離是一種對父母期待一直落空產生的心理防禦機制。作者發現每當必須回娘家的當天自己整個人都會變得很煩躁,一點都不期待與爸媽相聚,對作者來說,這跟孝順無關,單純的只是因為親情關係很淡薄,淡到產生了納悶的情緒。而父母親從小的忽視也讓作者感覺與原生家庭的互動十分尷尬,卻也慶幸仍有能力愛自己的孩子。
Thumbnail
父母就是不論你幾歲,都還是會把你當小孩管。 以前跟父母相處,不明白為什麼自己要出去哪裡?總是要被問詳細的出遊地點、回家時間,覺得不喜歡被管。 後來才知道,這個感覺是源自於一種覺得自己還沒長大的屈辱感,當時會因為這種不喜歡的感覺,去跟父母對抗,父母也會因此惱怒,衝突就這樣一發不可收拾。 後來因為
Thumbnail
父母不應以子女是否主動關心自己來衡量自己的成功與失敗。在面對成年子女的問題時,父母應保持適當距離,給予愛和支持。隨著科技的進步,後親職時期的挑戰是和成年子女保持適當距離,並重新為自己的人生做規劃。
親子衝突,已經歷經了4年 我家孩兒的青春(叛逆)期,戰線也拉太長了 愛妳,不代表要順著妳,;要求妳,是希望妳往好的方向走 我努力了,但結果不如預期,未來,妳就纂著老媽曾經的碎念往前走吧 我要試著放下,我也有我剩下的人生要過呢
事實上,我這次對我母親的發脾氣,和逃避完全沒有任何關係。 因為,是我母親,惹了我的氣。 你們做父親的,不要惹兒女的氣,免得他們灰心喪志。(歌羅西書第3章第21節) 換句話說,之前我一而再,再而三的回說,我想整理就整理。 怎麼?想支配我不成? 今天,是我母親硬逼我,我就對我母親發脾氣,就此讓
Thumbnail
不管我以前是如何信誓旦旦不要像我媽,但我終究還是像我媽,從基因、從想事情與看事情的方式、從對自己的要求,都是。理解了這一點,我也突然知道,這不是從老祖宗開始的基因決定論,而是經過一代代的遺傳與面對環境而產生的變異。「如果可以像我媽」成為現在的我所想。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我們每個人的生命都來自父母,但只要離開了母親的身體,我們每個人就是一個獨立的人格,從無法用言語表達、牙牙學語,到擁有自己完整的人生觀、價值觀跟世界觀 這個過程裡最大的難題之一就是父母到底要不要放手?應該什麼時候放手?我在別人眼中應該是個「不正常」的父親⋯⋯
Thumbnail
現在開始,是媽媽也要活出自己的時代。這一篇收錄了《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書中的摘錄。
Thumbnail
這篇文章紀錄了作者在家庭中的情緒與教養困境,分享了對待自己與家人的想法。散發出一種正向的生活態度,強調幸福快樂靠自己給,要對自己好一點,多讓自己健康一些。
Thumbnail
父母的不易從來是他們自己的選擇,而非你出世的過失。
Thumbnail
失望性情感隔離是一種對父母期待一直落空產生的心理防禦機制。作者發現每當必須回娘家的當天自己整個人都會變得很煩躁,一點都不期待與爸媽相聚,對作者來說,這跟孝順無關,單純的只是因為親情關係很淡薄,淡到產生了納悶的情緒。而父母親從小的忽視也讓作者感覺與原生家庭的互動十分尷尬,卻也慶幸仍有能力愛自己的孩子。
Thumbnail
父母就是不論你幾歲,都還是會把你當小孩管。 以前跟父母相處,不明白為什麼自己要出去哪裡?總是要被問詳細的出遊地點、回家時間,覺得不喜歡被管。 後來才知道,這個感覺是源自於一種覺得自己還沒長大的屈辱感,當時會因為這種不喜歡的感覺,去跟父母對抗,父母也會因此惱怒,衝突就這樣一發不可收拾。 後來因為
Thumbnail
父母不應以子女是否主動關心自己來衡量自己的成功與失敗。在面對成年子女的問題時,父母應保持適當距離,給予愛和支持。隨著科技的進步,後親職時期的挑戰是和成年子女保持適當距離,並重新為自己的人生做規劃。
親子衝突,已經歷經了4年 我家孩兒的青春(叛逆)期,戰線也拉太長了 愛妳,不代表要順著妳,;要求妳,是希望妳往好的方向走 我努力了,但結果不如預期,未來,妳就纂著老媽曾經的碎念往前走吧 我要試著放下,我也有我剩下的人生要過呢
事實上,我這次對我母親的發脾氣,和逃避完全沒有任何關係。 因為,是我母親,惹了我的氣。 你們做父親的,不要惹兒女的氣,免得他們灰心喪志。(歌羅西書第3章第21節) 換句話說,之前我一而再,再而三的回說,我想整理就整理。 怎麼?想支配我不成? 今天,是我母親硬逼我,我就對我母親發脾氣,就此讓
Thumbnail
不管我以前是如何信誓旦旦不要像我媽,但我終究還是像我媽,從基因、從想事情與看事情的方式、從對自己的要求,都是。理解了這一點,我也突然知道,這不是從老祖宗開始的基因決定論,而是經過一代代的遺傳與面對環境而產生的變異。「如果可以像我媽」成為現在的我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