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的反思 #10 🔐 小心直覺,做好白紙裁

2022/10/13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文章權限:2022/10/18(ㄧ)23:59。
專題 #寫作的反思 系列,是閱讀筆耕在 2022 年於圍爐〈中書神經系統〉推展的第一個項目,記下關於「讀與寫」的所見、所聞、所思、所得。

所聞也是鎖文,以「🔒」標示,一部分文章提供外部(限時)試閱,用「🔐」註記。篇幅不長,但求更新穩、有觀點以及不打高空。
做好白紙裁


■ 所見、所聞:觀點力

這集《創作者影響力訓練營》的講者是哲學家 朱家安。一開始以電腦科學家 Paul Graham 於 2008 年在其部落格發表的「How to Disagree」作為序曲,就是後來演變而成的「嘴砲金字塔」啦!
嘴砲金字塔
愈往金字塔上層走,表達反對意見時,對議題用到的【❶ 背景知識】也愈多,此乃有效討論所應具備的第一個元素(太廣,沒法兒教)。
另一個元素是【❷ 邏輯架構】,協助去理解他人看法的框架(下一單元)。
最後一個元素才是本講要談的【❸ 建立觀點】,還要有辦法讓別人理解。為何立場是值得參考的,要好好說明,就要有好理由,那就不能放任自己⋯⋯。


■ 一個省思:不跟直覺簽下去

那就不能放任自己「直覺先行,策略推理後到」的心理機制,我們的天性。
情況多半發生在道德、價值判斷上——這件事「應該」如何?背後有一個直覺,驅動我們先站定立場,然後才去發展論點,甚至沒有論點,便成了叨擾說教,或是心靈雞湯;問題的徵候在於直覺並不可靠,這裡花了不少篇幅來說明:
一但注意到自己有直覺,才能小心(不是消滅)自己的直覺,不跟直覺簽下去。刻意練習先退一步,有意識地把思考議題的方式,從預設的 model 1 轉換到 model 2,是講者千叮萬囑想要帶給我們的。
model 1 vs model 2


■ 一個應用:白紙裁

憶起大學時期,參與辯論研究社的時光。記得第一次「出差」至附近高中當盃賽評審,臨別時,學長姐給我的衷心建議:儘管你對某個題目(辯題)先天上是有立場的,但務必做好「白紙裁」的角色,可別讓你的心證去介入了。
對照今天的課,拿心證類比直覺(內部觀點)。每當情不自禁,準備要順應 model 1 模式要高談闊論時,我會想起當年的言猶在耳,樹立警戒心,提醒自己切換成一張白紙,去蒐羅更多外部觀點,這應該就是 model 2 思維吧!
為人處事如斯,寫作亦是。或許最「精確」的地方,存在於外部觀點與內部觀點的交會之處。


🌱 加入中書神經系統圍爐 👇
專題 #寫作的反思 與 #爐內真心話 連載中。
🌱 我在其它平台出沒 👇
FacbookTwitterLiker SocialMattersMediumvocus 】
🌱 我的教學文與邀請連結 👇
≣ 註冊 noise.cash一起成為「噪咖」體驗社交金融
≣ 註冊 Presearch |一舉三得的 search to earn 使用心得
≣ 註冊 MEXC抹茶交易所走跳,兌現 OSMO 與擼羊毛
≣ 註冊 Potato從 Potato Media 學到三件事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8.5K會員
617內容數
關注各種對「創作者經營」有益的各種話題,例如創作技巧、心態及習慣養成、閱聽方法(輸入)、筆記方法(輸出)、文案、SEO、社群經營、數位行銷、數據分析、不同創作平台比較⋯⋯終而實現創作有價,結成「創作者經濟」的果實。 免費訂閱電子報 https://creatoreconomyimo.substack.com/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