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文學直達專欄|在使館節裡一晌貪歡

2022/10/14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海牙,一座在國際犯罪影集或外交公約常被提及的城市,是荷蘭的政治中心,亦為往昔貴族的居住之所。沒有阿姆斯特丹如蜘蛛網般的運河景緻,海牙有的是中央政府機關、皇室官邸,還有坐落在幽靜林道旁的使館區。坐在林道上的長椅,睜眼可見樹梢的綠和大型雕塑作品,閉眼可聽鳥鳴和風吹過落葉的聲響。少了商店小販與觀光客的喧鬧聲,使館區是散步沉思的絕佳去處。
台灣攤位一景。(攝影:王幸慈)
睽違了兩年之久,使館節(Embassy Festival)終於在疫情趨緩後再次舉辦。九月第一個週末,參與的各國使館以特色飲食和歌舞,邀請大眾前來使館區一同歡樂。首次受邀參加的台灣,攤位展示旅荷台灣藝術家的作品集,現做珍珠奶茶與鹽酥雞創造出長長的人龍,還有台灣的室內樂團上台演奏伴諸君成長的歌謠。丟丟銅仔、望春風、淡水暮色,樂音竟是捎來在異鄉過中秋的淡淡惆悵。
台灣室內樂團Chamber X Chamber於舞台演奏台灣歌謠。(攝影:王幸慈)
往前走向其他國家的攤位,印度的傳統彩繪、亞美尼亞的烤肉、哈薩克的服飾與營帳、喬治亞的複音歌唱、伊索比亞的手沖咖啡、韓國的街頭戲曲等等,既是期待遊客佇足觀看,也是吸引遊子前來,重溫食物和文化的共同回憶。此時此刻,荷語不再是主要語言,彷彿期間限定的世外桃源,暫且擱置融入荷蘭社會的艱困,人們在台上跳舞,下了舞台繼續吟唱,直至這大型宴會結束。
韓國街頭戲曲,此為繪有烏克蘭國旗顏色的鳥型戲偶。(攝影:王幸慈)
哈薩克攤位展示傳統營帳與服飾。(攝影:王幸慈)
亞美尼亞青少年表演傳統歌曲與舞蹈。(攝影:王幸慈)
而後,曲終人散,衣飾和樂器盡數收拾,遊子們再次披上外衣,返回各自在荷蘭的「家」。而後,使館區恢復它固有的寧靜,彷彿這份熱鬧未曾存在。
*原文〈城市文學直達—在使館節裡一晌貪歡〉刊載於《 聯合文學》雜誌,第456期,2022年10⽉號,⾴99。)
*感謝您的耐心閱讀,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歡迎點選愛心、分享或留言互動,這都是支持我探索世界各地的博物館和展覽並持續書寫的動力。若您想免費贊助,歡迎您點擊下方拍手按讚的小圖,連按最多五次,就可輕鬆達成免費贊助創作者的鼓勵。*
30會員
29內容數
這是關於國內外博物館、美術館、展覽敘事的觀察實錄,希望透過多元角度的討論,挖掘藝術史學者、策展人和藝術家如何將他們的論述與作品呈現在觀眾眼前。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