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XTIEL BIËNNALE 2021. FOOD FOR THOUGHT」展場照。王幸慈攝影。
無論是在國際學生或是移民家庭的社群之間,談起荷蘭的飲食文化,通常可用「簡樸」做為結論。主食馬鈴薯的烹調方式絕稱不上精緻,午餐是千篇一律的三明治夾起司,咖啡和茶的風味都稍嫌平淡,想尋求美味的食物,只能往移民料理或異國餐廳去。詢問荷蘭人對於飲食的想法,對於半小時內吃完午餐、離備料到晚餐上桌不超過一個小時為原則的習慣,回答「我們荷蘭人講求效率和實際」的人不在少數。飲食對荷蘭人而言,意在補充身體所需的能量,而非味蕾的享受。
因此,在南荷蘭省的雷斯威克(Rijswijk)小城裡的博物館裡,看見2021-2022年織品雙年展的策展主題為「Food For Thought」時,著實深感興趣。荷蘭人如何談吃?又如何透過紡織作品將食物與深思熟慮做連結?博物館以陳述食物在歷史上的功能與定義做為開啟展覽的「前菜」,引導觀眾進入展間,觀看來自蘇利南、希臘、美國、南非、瑞士、德國、英國與荷蘭的藝術家,如何用當代藝術的方式呈現食物的記憶、體驗、及想像。例如南非藝術家Hannerie Visser以刺繡做為媒介,記錄來自不同文化與家庭的祖傳食譜;又如荷蘭的食物設計師Parel Strik以邀請民眾共進午餐的方式,以桌布做為承接食物的載體,使其醬汁在桌布上留下顏色與痕跡,每次聚餐,都是獨一無二的創作。
「TEXTIEL BIËNNALE 2021. FOOD FOR THOUGHT」展場照。王幸慈攝影。
為期半年的雙年展,有幾件為開放觀眾互動的參與式作品,想體驗的觀眾需事前預約特定的場次。越接近聖誕節,觀眾越是期待作品和節慶的連結,然而荷蘭政府在12月中緊急發布的封城命令,開了半年多的博物館和電影院再度關閉、聖誕市集停辦、非必要商店停止營業、餐飲業禁止內用。一切彷彿回到2020年的聖誕節,沒有活動、不能外出聚餐、搭機回鄉亦是困難重重。留在荷蘭過節的人們,只能回歸最原始的需求:食物。
於是一道道來自家鄉的吃食便擺上餐桌了。除了荷蘭傳統含杏仁與水果餡的聖誕麵包,法式麵包坊的樹幹蛋糕,義式餐廳販售遠從義大利運來的潘娜朵妮和黃金麵包,還有德式的史多倫麵包等等,都是今年荷蘭聖誕假期熱銷的品項。異鄉人吃的,不只是食物,還是鄉愁、家族團圓的回憶。
*感謝您的耐心閱讀,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歡迎點選愛心、分享或留言互動,這都是支持我探索世界各地的博物館和展覽並持續書寫的動力。若您想免費贊助,歡迎您點擊下方拍手按讚的小圖,連按最多五次,就可輕鬆達成免費贊助創作者的鼓勵。*